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古典 » 兜率内院出自什么经典

兜率内院出自什么经典

发布时间: 2022-05-05 01:38:44

‘壹’ 太上老君住的地方叫:兜帅宫,还是兜绿宫呀

太上老君住的地方叫“兜帅宫”。

西游记里太上老君住在离恨天的兜率宫里面。兜率宫只是老君在离恨天的一个宫殿,而不是指佛教的兜率天。兜率宫在是三十三天,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 ,而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天。二者不同体系,不可混为一谈。

兜率宫坐落于仙岩极顶之上,它坐西朝东,五进而起,九根大柱支撑屋面,象征九五之尊的帝王宫殿,占地670平方米,高19米,彤壁朱扉,重檐丹楹,上覆灰色琉璃瓦,四周为花岗岩护栏,甚是庄严。北侧入宫,左右这副篆全楹联是:“自领名山司洞府,别开真境近人寰”,是出自元代文学家、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的《龙虎山》诗。正殿正中供奉道教教主老子像,像高12.3米,以应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学思想。

兜率宫:在仙岩极顶上有座高大雄伟的建筑,叫“兜率宫”。它坐西朝东,五进而起,九根大柱支撑屋面,象征九五之尊的帝王宫殿,占地670平方米,高19米,彤壁朱扉,重檐丹楹,上覆灰色琉璃瓦,四周为花岗岩护栏,甚是庄严。百凤朝阳与七星拱斗:当年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张继先,也是在此观赏美景,欣然写下了“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的绝美佳句。以“雄狮回头”峰为界。以南,群峰森立,做奔驰腾状,叫“百凤朝阳”组峰;以北,七峰并峙,真指长天北斗,为“七星拱斗”组峰。泸溪河岸的仙桃石、莲花石、无蚊村等景观,在这里也一览无余。有时浮云从山间飘过,清风徐徐风吹来,俯瞰眼前的山水,侧观身后的宫观,我们简直就是置身于仙山琼阁中。难怪古人到此,便会油然发出“千尺云崖上,仙岩白莲开;徘徊凌绝顶,好景胜蓬莱”的感叹。真是“不尽沧桑,问何处是人间福地;无穷锦绣,看此中有世外桃源。

‘贰’ 兜率天宫的形成及流播

兜率天宫的格局已如上文所示,本身并无内外之分,这在唐代以前的佛经及中国撰述的文献中都记述得很清楚,如《名僧传钞》及《高僧传》都只说“愿生兜率”或“生兜率天”、“至兜率”等,并没有“兜率内院”的说法。最早将兜率天视有内外之别的当是玄奘大师,文献记载体现在由他口授弟子辩机笔受(646)的《大唐西域记》,以及冥详撰(665)的《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道宣《续高僧传》[16]玄奘本传、彦悰撰(688)《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大唐西域记》卷五“阿逾陀国”条记述了玄奘旅行至中印度阿逾陀国,朝拜无着菩萨请益导凡之胜迹时听闻到的关于无着、世亲、师子觉相约死后上生兜率天宫的故事。说无着、世亲、师子觉三人相约,死后谁先上生兜率都要回来相告。但是师子觉死后三年、世亲殁后六月均不复相告。当时外道都讥讽无着,认为世亲和师子觉转生恶趣,没有上生兜率,所以才不回来相告,由此而牵涉到了兜率内外问题。《大唐西域记》云:
其后无着菩萨于夜初分,方为门人教授定法,灯光忽翳,空中大明。有一天仙乘虚下降,即进阶庭,敬礼无着。无着曰:“尔来何暮?今名何谓?”对曰:从此舍寿命往覩史多天慈氏内众莲花中生。莲花才开,慈氏赞曰:‘善来广慧,善来广慧!’旋绕缠周,即来报命。”无着菩萨曰:“师子觉者,今何所在?”曰:“我旋绕时,见师子觉在外众中,耽着欲乐,无暇相顾,讵能来报?”[17]
由无着、世亲、师子觉的故事可知,在玄奘旅印的时候已经流传着往生兜率有“内众”“外众”之别的传说,而且有“内众”优于“外众”的倾向。也因此之故,往生兜率“内众”成为玄奘一生所系的愿望,《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对其临终之际的情形作了详细的描述:
因从寺众及翻经大德并门徒等,乞欢喜辞别云: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所作事毕,无宜久住。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弥勒内眷属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时,亦愿随下广作佛事,乃至无上菩提……复口说偈教傍人云:南无弥勒如来应正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南无弥勒如来所居内众,愿舍命已,必生其中。[18]
玄奘的弥勒信仰不仅是希望上生兜率成为弥勒内眷,而且也期待将来随弥勒下生广作佛事,但就玄奘一期生命结束的归依处则是期生弥勒内众。兜率内外之别的观念就随着玄奘及其弟子、乃至再传弟子的信仰[19]与宣说而在唐代流传开来,强化兜率内外之别并提出“兜率内院”的说法就是玄奘的弟子窥基(631-682)。窥基在其《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中对牢度跋提大神为弥勒造的善法堂有赞曰:
…….初五百亿天子造外众宝宫,次一大神造法堂内院。
…….明外果中,次下第二明大神为造法堂,慈氏内院也。以堂为主名造法堂,据实而言,具造内院。…….虽知凡圣同感内院方成菩萨。
……正明发愿,宣妙义舍名善法堂。表亲尊重,珠从额出。内院宫宇如下自陈,法堂尊胜故标愿首。
……天宫天女宝色皆同,欲显内院种种庄严,欲令有情同入佛慧故。[20]
由以上引文可见,窥基是在其师玄奘关于兜率内外众观念的影响下,结合兜率天宫诸天神为弥勒造作有两类宫殿的情形,认定五百亿天子造作的为外众宝宫,即兜率外院,而大神造的善法堂则为内院。此后,兜率分为内外院、兜率内院的说法广为流行,几乎取代了此前的兜率天(宫)的说法,而往生兜率实际是期待往生“内院”。这种观念影响之深刻,从下面的例子可窥一二。
如稍后于窥基的怀感,在其《释净土群疑论》卷四,比较西方净土与兜率净土优劣时说:
今更略辨显其优劣。以十二义彰其优劣:一主,二处,三眷属,四寿命,五内外,六身色,七相好,八五通,九不善,十灭罪,十一受乐,十二受生、、、、言内外者,兜率天宫有内外院。内即亲近补处,永无退转。外即耽兹五欲,不免轮回。觉师子道亚世亲,犹生外院。婆薮般豆德邻无着,诞质内院。故知内院难生,多居外院。还造十恶,退没三涂。未若得生西方,纵令下品莲华启发,得遇观音,闻说甚深诸法实相除灭罪法,永免循环。以此相形,岂为比挍?[21]
大约成立于八世纪的敦煌写本《上生礼》中的往生弥勒院与“内院”、“内宫”等互换使用,如“普令法界诸有情,悉往内宫永安乐”、“白众等听说,慈氏内宫偈”、“近生内院中”[22]等,可见“内院”之说已经由高僧的经论注疏普及民间大众的信仰者中。
兜率内外观念形成之后,这种影响甚至反映到后来的佛经译本中。前面说过唐以前的佛经及中土文献不见“内院”之说,但唐代自窥基“内院”说之后,新译佛经也随顺中土的习惯而出现以“往生弥勒内宫”代替从前的“往生兜率”情况。如元和五年(810)罽宾国三藏[23]般若奉诏翻译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就是这种观念影响的结果,经云:
尔时佛告五百长者,未来世中一切众生,若有得闻此心地观,报四恩品,受持读习解说书写,广令流布,如是人等,福智增长。诸天卫护,现身无疾,寿命延长。若命终时即得往生弥勒内宫,覩白毫相超越生死,龙华三会当得解脱,十方净土随意往生,见佛闻法入正定聚,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智慧。[24]
同时,这个兜率内院的观念也传播到了域外,文献为证,日僧圆仁(794-864)在中土广求书目,并撰成《入唐新求圣教目录》一卷,其中即抄录有《沙门道超久处台山得生弥勒内宫记》[25]。
总之,唐代以后,“兜率内院”几乎等同于“兜率天宫”,在弥勒信仰者看来,往生兜率即是往生兜率内院了。
四、兜率天宫意涵的变化与弥勒信仰的演变
兜率天宫本是一生补处菩萨的住处,并非弥勒菩萨专有。竺法护译《弥勒下生经》中有弥勒菩萨从兜率下生人间的描述:“尔时弥勒菩萨,于兜率天观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应从右胁生,如我今日右胁生无异,弥勒菩萨亦复如是。兜率诸天各各唱令,弥勒菩萨已降神生。”由此处可见兜率天其实于弥勒菩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大智度论》卷三八中说得很明白,“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习相应者,或从他方佛国来生此间,或从兜率天上来生此间,或从人道中来生此间”,“一生补处菩萨,兜率天上终,来生是间”[26]。直到《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的出现,才突出了兜率天与弥勒菩萨的殊胜,乃至于兜率几乎成为弥勒专属的处所以及弥勒信仰者的归依处。
兜率天从一般意义变化为有特别含义的弥勒信仰者向往的处所,这其间隐含着弥勒信仰的兴起和弥勒信仰类型的变化。弥勒首先是作为未来佛受到崇拜,弥勒信仰最早是弥勒下生信仰,但是弥勒下生人间成佛的时间却是在数十亿万年之后,这样的期待实在太遥远。随着净土思想的开展,弥勒成佛前作一生补处菩萨时的处所——兜率天被视为兜率净土,满足了弥勒信仰者归依弥勒希求净土的愿望。所以如松本文三郎所说:“《上生经》所说的净土是弥勒于来世再次下生人间之前的事,因此,它所宣传的愿望就把本应在将来数十亿年后才出现的事情直接拉到了很近的来世,这对弥勒信仰来讲就是具有非常重大的关系的事件……如果弥勒真的在将来数十亿年后才出现的话,即使其净土再有多么庄严、多么美妙,那也只是画饼充饥,对现实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用处。”[27]正是在这样的人心归向下,弥勒信仰要想在众多的净土信仰中发展,必须突破仅仅对遥不可及的人间净土的企盼,而使现实的人们在一期生命结束之后即可追随弥勒,所以出现了《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从而兜率天获得了特别的含义——弥勒兜率净土,弥勒信仰也由下生信仰扩展到上生信仰,并一度成为弥勒信仰的主流,愿生兜率成为弥勒信仰者一生的期盼。
愿生兜率的信仰在发展的过程中,不管是在印度还是中国似乎都遭遇了弥勒信仰之外的质疑和非议。前面提到的无着、世亲、师子觉的故事,就有异学外道讥讽往生兜率的信仰,“时诸异学咸皆讥诮,以为世亲菩萨及师子觉流转恶趣,遂无灵鉴”[28],所以才有无着于定中天人来告,说明世亲和师子觉往生的情况,不是转生恶趣,而是往生到兜率天上,因兜率天有内外众的分别,内众亲近弥勒听其说法,而外众沉于欲乐,所以不来相报。这个兜率有内外众之别的说法,足以回应那些讥诮世亲、师子觉流转恶趣的异学们,从而坚定往生兜率的信仰。这个传说一方面印证愿生兜率的结果为上生兜率天(天道),不转生恶道,另一方面也说明兜率“内众”优于“外众”。
玄奘记述的这个关于兜率天别有内外众的传说,可能在当时的印度已经传播开来,内外众观念可能也广为人知。这个传说是与印度着名论师无着、世亲联系在一起,再加之玄奘基于本身的信仰与学统[29],所以其对弥勒信仰在印度的流传情况应当了然于心。另外玄奘就印度的弥勒信仰状况(当然也针对当时中土弥陀信仰与弥勒信仰的论争)曾说过一段很有深意的话:“西方道俗,并作弥勒业,为同欲界,其行易成,大小乘师皆许此法。弥陀净土,恐凡鄙秽,修行难成。如旧经论,十地已上菩萨,随分见报佛净土。依新论意,三地菩萨始可得见报佛净土。岂容下品凡夫即得往生,此是别时之意,未可为定。所以西方大乘许,小乘不许。”[30]可窥见当时印度的弥勒信仰与弥陀信仰之间就修行难易问题颇有争论。窥基基本上继承其师对弥勒弥陀二信仰的看法,认为往生西方净土不易,而“知足天宫同在此界,外道内道大乘小乘所共信许”,凡夫也可往生。但是如前面提及的怀感又说:内与补处亲近,永不退转,但外则耽于五欲,难免轮回,生兜率易但入内院难,而又多居于外院。兜率净土与弥陀净土优劣以及往生难易的论说反映出弥勒信仰与弥陀信仰在隋唐以来的思想领域的争论,同时也反映出“一般宗徒对修行法门的选择之争”[31],因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唐代经玄奘窥基法相唯识学派的信奉和阐扬下,弥勒信仰曾一度大盛,所以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之争即是信徒之争。
在弥陀净土诸师如道绰、迦才[32]等对兜率与西方净土的比较中,并没有将兜率分为内外,而是以外天与弥陀净土做比较,突显兜率的劣处。虽然净土诸师在比较的时候的确有避重就轻的情况(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也与弥勒经典(《上生经》)本身没有这样的内外之别大有关系。作为弥勒信仰者如玄奘、窥基之唯识论师当然可以分辨出经中隐含的内外院(众),以法相唯识学的影响而言,内外院的观念的的确也得到了认可(见前面的论述),虽然也有如内院难生、易堕外院的诘难,但自玄奘一系对内院(众)的宗仰与归依后,愿生内院成为每一个弥勒信仰者的期待。
兜率天宫本为欲界之天,是一生补处菩萨的处所,不专属于弥勒;兜率天成为兜率净土,是生天思想和净土思想的融合,是弥勒信仰从下生信仰发展到上生信仰的关键,《上生经》标志着弥勒净土信仰的最后完成;兜率天在印度佛经中没有明确的内外之别,内外之别源于法相唯识一系,初有玄奘的“内外众”,再到窥基提出兜率“内院”,根本的原因在于弥勒信仰-往生兜率信仰遭遇了对手的非议和挑战(在印度是异学外道,在中土则是弥陀信仰);兜率“内外”的观念是法相唯识系对印度兜率原型的继承和发展,最终成为中国弥勒信仰的核心观念,兜率内院成为弥勒信仰者归依的地方;兜率内院观念强化了上生信仰,唐以后正信弥勒信仰的内容几乎等同了上生信仰,虽然也会说到下生人间,但毕竟不是今生一期生命结束后索关心的重点。

‘叁’ 史书上的“兜率寺或兜率宫”的“兜率”为何意,其出自何处


佛学常见词汇 (陈义孝居士编着)
兜率华译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 谓于五欲境,知止满足,为欲界六天中之第四天名,分内外二院,内院为弥勒菩萨的净土,外院为天人享乐的地方。

兜率宫
梵语 犹言天宫

兜率净土
接近我们的世界,我们也与它有密切的因缘。但地理上之接近不一定代表较易往生。佛陀亦极力提倡极乐净土法门,所以众生要往生于其中也是较有因缘的,并不能说因为兜率较近而就会较易往生其中。

兜率天
天界的一部份,亦即六道中的天道转生。这不是三宝弟子所应视为往生目标的地方。兜率天上有一个内院,是弥勒住持的地方,也称为兜率内院及弥勒内院,它是一个佛化的净土,与兜率天完全不同。兜率天是凡俗的六道之中,
兜率内院则为净土,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我们可以发愿往生于兜率净土之中,却不应发愿生于兜率天中。

要生于兜率内院,必须积集往生之因。共通的因包括出离心、依止三宝的心及五力等;不共的因包括弥勒像、对弥勒像绕行或顶礼供养、持弥勒及宗喀巴名号及、诵念与弥勒有关之经典及修持弥勒仪轨或〈兜率百尊仪轨〉(注:参阅法师着作〈心生欢喜〉)等等

‘肆’ 兜率天宫是谁的住处,孙悟空吃了它五个葫芦里的什么

太上老君金丹
兜率天宫是太上老君的住处。
悟空在里面乱闯,看到老君的炼丹房里 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装满炼成的金丹,他一把抓起,嚼炒豆似的全给吃光。

‘伍’ 唐僧历尽磨难去西天取得的真经,究竟是什么内容呢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一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

按照《西游记》的说法,这种“真经”十分殊胜,可以化解众生仇恨,使得国泰民安,调伏三界。

那么,历史上真有“真经”吗?

历史上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确实曾去古印度学习佛经,并且带回了一部旷世巨着。这部巨着就是“真经”。

这部经典就是《瑜伽师地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部书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我们现在知道,玄奘所取经典不可能像《西游记》说的那样化解世间所有人的仇恨烦恼,也不可能让这个世界立刻变好。

玄奘作为一名佛教徒,他为了佛法舍身忘死,远征异域的精神才是“西天取经”流传万世的根本。

《瑜伽师地论》固然不是《西游记》理想中的无所不能的书,但这部所代表的伟大智慧却足以光耀古今。

‘陆’ 兜率是什么意思

兜率的意思如下:

一、兜率意思是“具有欢喜”,译为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兜率”出自佛经,因古代译经对地名、难译名称常用音译;玄奘法师将之译为“睹史多”。

二、兜率是欲界的第四天。释尊成佛以前,在兜率天,从天降生人间成佛。未来成佛的弥勒,也住在兜率天,将来也从兜率天下降成佛。

(6)兜率内院出自什么经典扩展阅读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洞府兜率宫:

西游记里太上老君住在离恨天的兜率宫里面。兜率宫只是老君在离恨天的一个宫殿,而不是指佛教的兜率天。兜率宫在是三十三天,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 ,而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天。二者不同体系。

弥勒所住的兜率天,又同属于欲界,论地区也不算太远。一生补处的菩萨,生在兜率天,当然与一般的凡夫天不同。兜率天的弥勒菩萨住处,有清净庄严的福乐,又有菩萨说法,真是两全其美,成为佛弟子心目中仰望的地方,成佛前所住之地。

‘柒’ 那本佛经是涉及弥勒佛的

弥勒三经《弥勒下生经》《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弥勒大成佛经》

◎弥勒信仰
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弥勒菩萨圣诞,中国佛教徒于当天举行法会庆祝。

弥勒信仰是以未来佛——弥勒菩萨为信仰对象。曾流行于印度、中亚、中国、日本、朝鲜等地。我国晋代的道安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民国的太虚大师,都是弥勒菩萨的信仰者。

历代对于弥勒佛的信仰,约可分为二大类。一为依《弥勒上生兜率天经》所说,追求此土寿尽往生兜率净土,亲聆弥勒菩萨说法;另一为依《弥勒下生经》所说,勤修正法、累积善根,以待弥勒菩萨降生、成道,在龙华三会中,蒙受法益。

经典记载,弥勒下生于极优美的理想地方,弥勒的净土成佛,含有理想国的涵义,因此,佛教徒深信弥勒下生时,人间得以实现理想政治——世间正法与出世间正法的同时进行,并为佛弟子对未来的期望。

◎弥勒菩萨

弥勒,译为“慈”,原为释迦牟尼佛座下大弟子之一,弥勒菩萨现居住于兜率内院(清净庄严的净土),为天众说法。是继释尊之后,当于未来世,降生阎浮提世界成佛的菩萨。所以,也被称为弥勒佛。佛陀常称他为“阿逸多”。

唐代末年的布袋和尚,慈悲度众,示寂时留有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因而,被后世佛教徒视为弥勒菩萨的化身,民间不断地描绘其图像留传。所以我国历代绘制弥勒菩萨的图像,大多以布袋和尚为依据。

◎龙华三会

《弥勒下生经》载,世尊曾将其未度尽之众生,付嘱于当来下生的弥勒佛。如经中说,弥勒菩萨曾经世尊授记∶“汝弥勒受我记后,将来成佛度脱人天”。

因此,龙华三会,是指弥勒菩萨经久远年代的未来世,下生于阎浮提世界,出家学道,坐龙华树下成道。之后,在三次大会上演说佛法,转大***,济度众生。

依《菩萨处胎经》卷二〈三世等品〉所载,龙华三会所度脱的众生,分别为:初会度化九十六亿人,为受持五戒者;二会度化九十四亿人,为受持三归者;三会度化九十二亿人,为一称南无佛者。三会中,众生由听闻正法、依教修行,而证得阿罗汉果。

又如《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经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岁,慈氏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世时。”说明弥勒当于兜率天寿(四千岁)尽时,也就是相当于人间之五十七亿六千万岁时下生人间。

所以古来皆有人发愿于弥勒出世时,愿再生人间,以参预龙华说法。
◎相关经典

在弥勒相关经典中,以“弥勒三经”最为大众所熟知,“弥勒三经”也是弥勒信仰的教理中心。略述如下∶

1.《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一卷,系刘宋?沮渠京声所翻译。略称为《弥勒上生经》,叙述兜率天的庄严,揭示弥勒菩萨居住兜率天摄化天众,弘法利生。众生若欲往生兜率天,可行十善,或念弥勒之名。

2.《弥勒大成佛经》,一卷,为鸠摩罗什所翻译。略称为《弥勒成佛经》,叙述弥勒下生时,此土变成清净庄严。弥勒出生后,出家学道,于龙华树下成道,三会说法令二八二亿人证得阿罗汉果。内容与《弥勒下生经》相似。唯本经含有大乘的特色。

3.《弥勒下生经》,一卷,为西晋?竺法护所翻译。又称《观弥勒菩萨下生经》、《弥勒当来下生经》,或单称《下生经》。此经为《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之别抄。

内容叙述弥勒菩萨降生于阎浮提之原由:在转轮圣王出现,以正法治化之世,弥勒菩萨将降生人间,于龙华树下成道后,率众至毗提村见大迦叶,由大迦叶授以世尊所托之僧伽梨。

另有《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一卷,为西晋?竺法护所翻译。又称《弥勒菩萨本愿经》、《弥勒菩萨所问经》。本经前半部份主要在叙述佛说菩萨成就深心等法,于胜进法中不退转,速成菩提,以达成正觉之菩萨所行;后半部份阐明弥勒昼夜六时礼佛、忏悔、劝请诸佛,愿于本世人民无垢秽,奉行十善而成佛等因行。

经中弥勒菩萨问∶菩萨应行何法可远离诸恶道,而不堕恶知识?佛陀开示十种法要,略述如下∶

1.寂静平等之道意。
2.住于空后,以方便分别诸所见。
3.于大悲、空与一切法不生分别。
4.持戒、无疑、处阿兰若、住正见。
5.立德、不求他人长短,反省自身所行、乐法、救他人。
6.无悭贪、除弊恶心、无愚痴、如意虚空、住空法。
7.七菩提分。
8.八正道分。
9.九次第定。
10.十种三昧。

◎弥勒法门

《大乘起信论》中说,无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如能发起大乘正信之信心,修大乘六度万行,即得大乘菩萨之果。修六度以对治六弊,例如∶布施对治悭贪、持戒对治恶业、忍辱对治瞋恚、精进对治懈怠、禅定对治散乱、智慧对治愚痴。

修大乘六度万行后,于此生寿尽时,必得上生兜率内院,亲近弥勒菩萨;将来更可随弥勒如来下生,闻法起行而得证果。

太虚大师于〈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讲要〉论及兜率净土之殊胜,有三∶
1.十方净土有愿皆得往生。弥勒菩萨当来此土作佛,教化此土众生,特现兜率净土与此界众生结缘,故应发愿往生兜率亲近。
2.兜率净土同在娑婆,同在欲界,即与此处此界众生有殊胜缘,最易得度。
3.弥勒净土是由人上生,故其上生是由人修习福德成办,即是使人类德业增长,社会进化,成为清净安乐的世间;可感弥勒早日下生成佛,也就是创造人间净土。

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第三章,有这样的颂文∶“正念弥勒尊,求生彼净土,法门最希有,近易普及故。见佛时闻法,何忧于退堕?”

颂文中,阐述往生弥勒净土法门之特色有三:

1.“近”∶弥勒现生兜率天,将来到我们人间来,都属同一欲界,依地点、时间而言,往生兜率内院最近。
2.容“易”∶兜率净土与将来的人间净土,都是同在欲界,所以只要能归依三宝、清净持戒、如法布施,再加真诚发愿往生,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就能往生兜率净土。
3.“普及”∶往生弥勒净土,不一定要发菩提心、出离心,就是发增上生心的人天善根,也能随愿往生。

所以,学佛者不论根性如何,只要能归敬三宝、如法布施、清净持戒,以此修行功德,真诚发愿回向弥勒净土,于见佛闻法的修行过程中,向上精进,就不必担心退堕了。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佛告优波离,……未来世中诸众生等,闻是菩萨大悲名称,造立形像,香花衣服缯盖幢幡,礼拜系念,此人命欲终时,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与诸天子雨曼陀罗花,来迎此人。此人须臾即得往生。值遇弥勒,头面礼敬。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于未来世得值恒河沙等诸佛如来。”

所以众生如果愿意随从弥勒菩萨受教求法,则可发愿往生兜率天,亲近弥勒菩萨。

〔参考数据〕

《弥勒下生成佛经》;《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心地观经》卷二;幻生《弥勒信仰及其应化事迹》;太虚〈怎样赴龙华三会〉、〈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讲要〉;《中华佛教网络全书》〈弥勒菩萨〉等条目;印顺导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八章;《大宝积经》第四十一。

‘捌’ 太上老君是道教,为何住在兜率宫

西游记里太上老君住在离恨天的兜率宫里面。兜率宫只是老君在离恨天的一个宫殿,而不是指佛教的兜率天。兜率宫在是三十三天,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 ,而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天。二者不同体系,不可混为一谈。
仙人城之所以如此影响深远,是因为相传老子曾在这里向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授道法玄机。第四代天师张盛从四川迁回龙虎山后,为育老子功德,便在这里修建庙宇,供奉老子神像。唐朝李世民皇族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神化自己的统治地位,遂将老子(李耳)奉为唐王室祖先,并尊为祖神、族神和“太上玄元皇帝”,尊道教为国教。唐高祖下诏全国各州修建道观,将老子《道德经》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唐玄宗命全国每户必备一册《道德经》,置于诸经之首。他还亲自为《道德经》作注,亲受法篆,将道士作为皇族相待,创设道历,将老子诞辰作为国家节日(二月十五日)。又改道教隆盛庙观为“宫”,以高祖、太宗、中宗、睿宗等五位先祖偈陪祀老子。从而使道教得到空前的繁荣。天宝七年(748年),玄宗还册封张道陵为“太师”,免龙虎山租税。中和四年(884),僖宗又封张道陵为“三天扶教大法师”。张道陵的后人世袭天师也倍受优待。唐玄宗还亲赐银两给十五代天师张高,在龙虎山仙人城重建兜率宫,以祭祀老子。从此,这里就成为历代天师和道徒祭祀、朝拜教主老子的宫观,也是天师研读诗文、以道会友的处所。

‘玖’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洞府兜率宫。率字怎么念

正确的拼音:shuài

兜率宫证券读音是:dōu shuài gōng

兜率宫的“兜率”出自佛经,因古代译经对地名、难译名称常用音译;玄奘法师将之译为“睹史多”,由此译名之汉字发音,可知兜率宫的“率”字绝不会读“绿”。

西游记里太上老君住在离恨天的兜率宫里面。兜率宫只是老君在离恨天的一个宫殿,而不是指佛教的兜率天。兜率宫在是三十三天,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 ,而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天。二者不同体系,不可混为一谈。

(9)兜率内院出自什么经典扩展阅读:

太上老君是天庭中的地位极高的神仙,他是道教始祖三尊之一的道德天尊。西游记中常看到他腾云驾雾从天庭飞来屡次为众仙分忧解难,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在自己的宫殿练仙丹,那么太上老君住在哪里呢?

原着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中,孙悟空喝醉了酒,无意间走到了兜率宫,他自言自语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

孙悟空身居齐天大圣之职,整天没事干,到处拜访神仙,所以他不会认错地方。也就是说,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别墅叫兜率宫,处在三十三天之上的离恨天。但奇怪的是,任你翻烂佛道典藏,都找不到这离恨天究竟在哪?

兜率是天界的梵语,意指极乐净土,这个地方由七个部分组成,常年仙气缭绕。入口称为天门,进去有一个玄典台,经过这个台能进入五材宫。五材宫旁边有一个天一金池,池水常年流淌,雾气缭绕让兜率宫居住怡人。金池旁边有一个会仙福地,是接待宾客的地方。会仙福地后边就是太上老君的炼丹室。炼丹室里的炼丹炉常年都折射出金光,炼丹室后面就是太上老君日常居住的宫殿大清殿。

离恨天的境界,是泰山崩于眼前而不变色的境界,是满天迷雾仍能看清方向的境界,是你已悲观绝望他却说“放心有我”的境界。

‘拾’ 佛经中的兜率院

【弥勒净土】
欲界六天中之第四天名兜率天,此天有内外二院,内院是补处菩萨的住处,因弥勒菩萨现在住在那里,所以叫做弥勒净土。

【兜率内院】
菩萨最后身之住处也。释迦如来为菩萨时最后之住处,住于此终此生,下生人间而成佛也。今为弥勒菩萨之净土也。此亦菩萨身之最后,彼天四千岁间住于此,已生人间,成佛于龙华树下也。而彼天之四千岁当人中之五十七亿六百万岁。普曜经一曰:‘其兜术天有大天宫,名曰高幢,广长二千五百六十里,菩萨常坐为诸天人敷演经典。’弥勒上生经曰:‘尔时此宫有一大神名牢度跋提,即从座起,遍礼十方佛,发弘誓愿:若我福德应为弥勒菩萨造善法堂,令我额上自然出珠。既发愿已,额上自然出五百亿宝珠。(中略)化为四十九重微妙宝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