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古典 » 礼经是哪个经典
扩展阅读
同学喜欢已婚女孩怎么办 2025-01-23 04:40:00

礼经是哪个经典

发布时间: 2022-05-03 18:22:06

Ⅰ 儒家六经指的是什么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六部儒家经典。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藉。这六部经典着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

Ⅱ “六经”指的是哪六部儒家经典

六经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等六部经典的统称。其中,《礼经》汉代是指《仪礼》,宋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

Ⅲ 6经是哪6经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六部儒家经典。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这六部经典着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礼经》:汉代是指《仪礼》,宋朝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三字经》中:“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礼指《大礼》《小礼》,后失传其一,并更名为《礼记》。

(3)礼经是哪个经典扩展阅读:

误解:

六经一直是儒学经典人们常常约定俗成地将《六经》奉为儒学经典,但是这种说法其实是不严谨的,因为《六经》在刚刚出现时并未被贴上儒学经典的标签,称其为学术经典更为恰当。

促成《六经》形成的关键人物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世于公元前479年,也就是说,他活动于春秋末年,而他此时并未自称“儒家”,更未将他的学说冠名“儒学”。

“儒家”和“儒学”是孔子百年之后后人对他和他的学说的称呼,所以,《六经》并非在其诞生之日就成了“儒学经典”。其次孔子并非是创作《六经》的人,在孔子出生之前,《六经》就已经存在,所以,即使孔子能被称为“儒家”,《六经》也不能简单地借着孔子的名而成为“儒学经典”

Ⅳ 礼经又名什么为儒家十三经之一

礼经又名《士礼》(《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
古代礼学的经典,常指《仪礼》而言。《汉书·儒林传·孟喜》:"父号 孟卿 ,善为《礼》、《春秋》…… 孟卿 以《礼经》多,《春秋》烦杂,乃使 喜 从 田王孙 受《易》。"《汉书·艺文志》:"《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按当作"十七")篇。"按,所云《礼》、《礼经》、《礼古经》,即谓《仪礼》。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堂堂袁公(袁可立),揆之于祭典礼经,无弗合者。"清 皮锡瑞 《经学通论·三礼》:" 汉 所谓《礼》,即今十七篇之《仪礼》,而 汉 不名《仪礼》,专主经言,则曰《礼经》,合记而言,则曰《礼记》。 许慎 、 卢植 所称《礼记》,皆即《仪礼》与篇中之记,非今四十九篇之《礼记》也。其后《礼记》之名为四十九篇之记所夺,乃以十七篇之《礼经》别称《仪礼》。"

Ⅳ 《礼》也叫作《仪礼》,《礼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礼仪制度的汇编

《仪礼》原名《礼》,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之前篇目不详,汉初高堂生传仪礼。

Ⅵ 儒家推崇的主要经典六经是什么

儒家推崇的主要经典着作::《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这六部经典着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仪礼》《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

中文名
六经
外文名
Liujing (Six Classics);六经学Theory of Liujing (Six Classics)
读音
liu jing
词性
名词
类属
周朝经典,儒家整理成经的合称
快速
导航
作用

注释

探究

演变
简介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礼记》:汉代是指《仪礼》,宋朝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三字经》中:“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礼指《大礼》《小礼》,后失传其一,并更名为《礼记》。
这六部古籍并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仅仅是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1]
这六部古书,从远古留存下来,在孔子之前,为王室贵族所有,深为历代统治者所宝重。《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谈到教育王室公子时所开列的教材即包含了这六部古书。
“教之处,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会合而镇其浮,使知废兴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这里提到了九种古籍:《春秋》《世》《诗》《礼》《乐》《令》《语》《故志》《训典》。孔子整理的六经已大多包括在里面了,而且这些书名已屡见于先秦其他文献。
作用
《礼记.经解》中,提到了《六经》的作用: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Ⅶ 哪一部儒家经典是专门讲“礼”的

是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原本四十六篇,始于《曲礼》,终于《丧服四制》,但因《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内容过长,所以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有四十九篇之说。
《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可分为四类:
⑴记礼节条文,补他书所不备,如《曲礼》、《檀弓》、《玉藻》、《丧服小记》、《大传》、《少仪》、《杂记》、《丧大记》、《奔丧》、《投壶》等。
⑵阐述周礼的意义,如《曾子问》、《礼运》、《礼器》、《郊特牲》、《内则》、《学记》、《乐记》、《祭法》、《祭义》、《祭统》、《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儒行》、《大学》、《丧服四制》等。
⑶解释《仪礼》之专篇,如《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等。
⑷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如《王制》、《月令》、《文王世子》、《明堂位》等。
孔子教授弟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高哲理的载体,但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而多做解读以辅助理解,六经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所以,七十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称之为“记”,属于《仪礼》的附庸。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后,西汉能见到的用先秦古文撰写的“记”依然不少,《汉书·艺文志》所载就有“百三十一篇”。
《礼记》继承和发挥了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以整体性、相关性的视界看待社会与人生。《礼记》在有些方面有更细节的要求,主张共生性可转化并通过动态的“互生性”来实现。如提出人际间为防止个人中心主义的膨胀,和彼此以义相责,不以己之所能愧人之所不能。
《礼记》中《中庸》、《大学》均突出“修身”的意义。“君子不可以不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修身”作为社会性活动不仅是私人性的,且有利于意义的生成与实现。

Ⅷ 儒家经典着作哪个通俗易懂

  1. 儒家最经典的着作是:“四书”、“五经”。“五经”本作“六经”,即《诗经》、《尚书经》、《礼经》《易经》、《乐经》、《春秋经》,但由于《乐经》的佚失,故而流传后世的仅剩五经。“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其中后两种是由朱熹单独从《礼记》中摘出的两篇论文,本不是单独成书。
  2. 经典是最难读的。由于年代久远,有些语句的奥义变得晦涩难懂,因此如《春秋经》、《易经》不得不由后世大儒为之作传、注才能使今人理解。
  3. 因此初学者建议从“四书”入手。按照朱熹当年由浅入深的编排顺序,最好先读《大学》、《论语》,再读《孟子》、《中庸》。因为《大学》主讲的是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本旨,篇幅短而易懂;《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行,没有系统性的思想研究,读来明白晓畅。至于《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专门的着述,涉及“思孟学派”的基础论点较多,较不好理解;《中庸》虽然行文也短,却是一篇深奥的探讨儒家中庸哲学的论文,颇为纯粹,不好理解。
  4. “四书”之外,可以再读一些后世儒家的经典,不要急于着手“五经”。古人犹言一生通一经便足,因此要循序渐进地去了解深入。后世儒家以韩愈、程朱、陆王为节点,但是与孔子时代的原儒思想区别较大,要注意分别。
  5. 以上。

Ⅸ 儒家三礼指什么

《三礼》是儒家经典《周礼》、《仪礼》和《礼记》三部着作合称为儒家三礼。《周礼》是三礼之首,主要搜集记载了周朝及各诸侯国官制及制度,以儒家的政治思想进行完善汇编而成。

“三礼”之名始于东汉郑玄,是指《周礼》《仪礼》和《礼记》。

《周礼》是儒家经典,为周公旦所着,《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

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仪礼》简称《礼》,也称《礼经》或《士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

内容主要是讲述上古贵族生活各种主要礼节仪式。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高堂生传仪礼十七篇,另有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已经遗失。

《礼记》由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着。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着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具有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

“三礼”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中国后世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社会思想、伦理观念影响深远。

Ⅹ 五经指的是儒家的五部经典

《诗》《尚书》《礼》《易》《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相传孔子治六经就包含如上,还有一本《乐》失传(还有种说法无此书)
但是随着历史变迁,其实内容一直有修正的,如《礼》其实后期由《礼经》变为由东汉末郑玄注的《小戴礼记》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