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古典 » 如何赞同经典言论
扩展阅读
化学基础用品有哪些 2025-01-23 10:40:05
为什么同学会被扣分 2025-01-23 10:27:00

如何赞同经典言论

发布时间: 2023-10-23 11:29:42

A. 对金灿荣、张维为、陈平等人,大家如何看待他们的言论

这三人是某一类专家的代表。这种专家永远是中国最好,外国最坏;中国最厉害,外国都是纸老虎。他们之所以没有被封杀,也是因为他们的确代表了一种希望,就是要老百姓更加自信更加爱国。但是,真正一个有自信的国家和老百姓会面对挑战,认识不足,同时也懂得尊重别人,尊重他国。很可惜,这类专家显然不懂这个道理。

但相比于那些“跪得太久”的所谓“公知”,我更欣赏金灿荣、张维为,中国的自信、中国的自强,是无法通过膝盖与地面的接触获得的。

想要立足于世界,首先要挺直脊梁!这样的人士越多越好,把那些崇洋媚外的假洋鬼子,从中国的舆论场清理出去,像清理垃圾一样!

B. 我们该怎样看待经典着作

经典并非绝对正确的老师

而是我们的朋友

-1 -

上一篇文章发表后,有位爱看书的朋友问我,我们要怎样去读那些经典的着作?

老实说,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超越了我的能力范畴――经典着作如此广博,我读过的连1%都不到。

但机会难得,我还是愿意借题发挥,表达一下我的看法。

很多人把经典着作奉为圭臬,时不时在讨论事情的时候引经据典一番,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说实话,我有时挺烦这类人的。

你说他们没文化吧,倒也不是,有些经典我也不知道,可以顺便学习下。可要给他们去解释这段经典的前提已经不适用于刚才的论点了,又特别麻烦。

最重要的是,这类人往往会有一个致命的观念:伟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是对的。

-2 -

小时候,我恨死鲁迅先生了。

他独有的文体晦涩难懂,还往往需要“整段背诵”。

我还翻看了他的其他着作,和课本里的删节版比起来,更加阴暗残酷,好像要把人心里最黑暗的东西全剐出来一样。对于青春期的我来说,这刺激实在太过强烈,难以下咽。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感到鲁迅先生对人性的观察有多深刻。正如先生所说,大多数中国人似乎都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卑微感,致使他们不敢越雷池半步。

当我说,我并不赞同儒家宣扬的一些观点时,有些连《论语》都没有看过的人却跳出来卫道,说这是圣贤讲的东西,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你怎么敢妄加评论。

当我说,有些旧时的观念在这个时代只能产生反作用,应该加以改进时,又有人不假思考地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里面有着深深的智慧,你才多大就有资格提意见?

某位知名的企业家在一次演讲里说,他建议现在的年轻人要读读康德。我说,康德就是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傻X,他的理论完全不符合人性,白白浪费了他那么高的智商。于是又有人说,那个企业家比你成功多了,你有什么资本和他比较?

呃,不好意思,我记得我们讨论的好像是哲学,不是赚钱吧?

鲜少人的理由,是我的逻辑哪里不严谨,或是我的观点哪里有漏洞、哪里说得不对。而这,正是我表达观点时最渴望听到的话。

所以大家也看到了,我一直都非常欢迎各位提出不同的观点。遗憾的是,也并不是所有人的前额叶都起到了它该有的作用。

-3 -

我经常受邀去各个大学做些分享,但对其中的几所大学总是心存忌惮。

去这几所大学的时候,感觉就像在和一群七老八十的老人讲课,死气沉沉,完全没有年轻人的样子。在我面前,他们表现出深深的卑微感。

在他们提问的时候,必须先说上一句“非常感谢李老师的分享”,然后才开始说自己的问题,感觉不这么做就说不下去一样。如果我没回答到点上,他们也只会继续保持迷惑的眼神,点点头说句“谢谢老师”。

我并不是说不要尊敬老师,但流于形式的尊敬没有任何意义,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他们能像别的大学生一样把我当做工具、对我发起挑战。

但我也清楚,这不是学生的错。自古以来,老师在学校里就是权威,说的话是不会错的,是不能反抗的。

孔子好不容易收了三个敢于正面挑战权威的学生,可惜颜回死得早,子路最后还是被权威所教化,而坚持到最后的宰予也因此被后人丑化了形象。

-4 -

我有些朋友在国外大学任教,和他们交流时,总是会很羡慕他们――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教学和研究环境,更是因为他们与学生的关系。

他们的学生尊重的是事实,在老师面前没有卑微感,挑战老师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有些老师甚至会感谢学生,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他们没有想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可在中国,要做到这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现今的中国社会,如果你胆敢质疑老师说的话、把老师问得哑口无言,那就等着请家长吧。

应试教育让95%的人都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我们获得的任何信息都不是终点,而是思考的起点。

-5 -

我小时候被告知,有了火,人类的智商就有了飞跃性的提高。我问老师,为什么火可以提高人类的智商,得到的答案是,因为吃熟食可以让人变聪明。

这个答案并不能让我满足,因为我拼命吃了很多烧熟的肉,却没有变得更聪明。我也尝试吃了几口生猪肉,可是学习成绩也没有下降,最多是有点闹肚子而已。

在没有谷歌或是网络的日子里,我花了10年的时间才终于知其所以然:熟食的出现解放了咬肌,于是剩下的空间扩充在了脑容量上。

长大以后,我开始了漫长的心理学之路。

弗洛伊德说,我恨自己的父亲,所以才有现在的性格。我做这样的梦,是因为潜意识的压抑。我不满意这个解释,于是继续探寻更合适的答案。

这并不是在否定精神分析的存在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的角度,是一切的开始。但这并不代表我门要放弃思考,更不是要我们为了证明先人是正确的而牵强附会。

先人已逝,我们还活着。

当年,孔子是个万里挑一,甚至可以说是百万里挑一的思想家,天下根本找不到几个。

但如果你在今天还要我把统治者等同于父母,认为统治者会像父母一样爱护子民,而我也必须要对父母像对至高无上的君王一样绝对服从,那简直就是个笑话――这个时代连天子都已经找不到了。

由于人口的暴增、物质基础的增长、资讯的发达、局限的破除,今天能与孔子比肩、甚至超越孔子思想境界的高人比比皆是,他们的成就都是受惠于先人的思想基础并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今天我们尊敬过去的思想家,并非仅仅因为他们极高的思想境界和缜密的思考方式,而是因为他们在那样的时代局限下还能对世界、对人性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开创性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给后人指了一条发展的明路。

注意,是发展,而不是遵从。

-6 -

所以,我们要多读经典,但并非是要全盘接受,更不是要去膜拜。

读经典,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为我所用。所以最应该抱有的态度应该是“原来如此,也有这种观点呢,让我思考下”,而非单纯的“弟子受教,老师好棒”。

当我们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理解、去分析甚至去批判的时候,这些东西才能真正化为自己的骨肉。

只有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我们才能从任何人、任何事上都获得智慧。

― END ―

作者简介:李劲波,专毁三观的不正经心理学家,独立思考者的朋友;授权请联系言之有李(ID:Talkwithlee )。

C. 朋友评论“经典”怎么回答

朋友评论“经典”就是在夸你的意思
所以你最好谦虚一下的 好:谢谢谬赞,我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