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周易出自哪里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1]。《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2]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3]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2]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⑵ 世界三大经典中的易经是属于源于哪里的
不是的,易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是任何教派的书集。相传早在五千年前,由伏羲画八卦,并创六十四卦。伏羲是根据大自然的现象画出八卦。当时伏羲氏发现了不少宇宙奥秘,但未有文字之记载而失传。至周文王时,被文王揭发了伏羲氏所发现的奥秘,经文王参透八卦奥秘后,发现内里是包罗宇宙奥秘,同时具备人生
有关的一切原理、原则。后文王作易,以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记下宇宙所存在的六十四条大道理,传于后世。
至孔子时,他五十岁才学易,他觉得易经所记载的都是宇宙宏观真理,于是他开始研究易经,用毕生之精力将易经进行批注成为系彖辞,并且创出十翼,然后传于后世。此后由东周、两汉、宋代发展至今,是我国历史上流传最久远之经书,因此被誉为‘群经之首’及‘中华第一经’。
⑶ 易经出自哪里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占术原着,也是中国传统思想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易经这部书,古时称为周易或易。“易”字是由晰蜴的象形字所演变而成(含有变化之意);而周易所代表的意义则有两种,一为说明“浩瀚宇宙中所产生的变化”,一为“在周朝所浒的易占之书”,另外易经一词乃是在宋朝以后才出现的。
在易经这部书中,系将万物分为六十四种不同的形态,而后以占卜者所在的位置为中心,来指示方位,进而促使人们努力开拓自己的命运,其中包括说明六十四卦的经,及解释内容的十翼(对易所做补充说明的十篇文章),而十翼最重要的部分则在以解释易经
哲理的系辞传。
易经的基本哲理乃为阴阳。阴代表女性,柔顺而消极;了则代表男性,刚强而积极。阴阳交错组合乃成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等八种,这就称为八卦。把这八卦两两相配,就会得到八的自乘,等于六十四卦。
易经的雏型被推定在西周末期至春秋初期(公元前八世纪)完成的。
殷代盛行用火灼龟甲或兽骨,再观其裂痕来占卦,谓之龟卜。到了周代,又盛行以蓍草占吉凶,谓之占筮。占卜的结果,由朝廷细心保管。其后,再由累积下来的筮辞中,挑选出适当而符合各卦各爻的,加经编纂,就成为易经的雏型了。
易经的雏型完成之后,占筮就不再为朝廷所独占,而普及各地的诸侯与士大夫阶级。以后,占筮的仪式就盛行于各种场合。
占筮普及以后,极需要一本专解释的书。由于易经中的用辞艰深难解,必须有统一的解释,意义才不致发生差异。因此,从战国末期到前汉初期,十翼(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渐被作成,而完成了易经哲学。
后来,儒学被尊为国家的正统学术,易经遂被尊为儒教之经典,而高居于六经(易、诗、书、礼、东、春秋)的首位,成为中国传统学术根源。然后,由于宋代新儒学的兴起,易经更被视为形而上学的主流,极受重视。
但是,根据传说,八卦是伏羲氏所作,六十四卦为神农氏所作,卦爻辞是文王与周公所作,十翼则是孔子所作。
(《易经》作者:伏羲氏)
易经又称明经,四书皆为易经而注解,为君子所用,不为小人谋也。此书易简易难,如自身悟性不够,又无明师指点,当然无法通其玄机。 其实四书也好、易经也好、佛经等等最终的目的都是指点世人明心而已。只是法、路不同,所以说万法一理。把易经看作是算命卜卦之书实在是枉费易学先贤之苦心。
《易经》是一部东方的成功学,揭示一个人从刚刚走入社会到治理一个大国的成长经历。干坤二卦是开山入门卦,揭示事物的发展过程以及对应的思索和战略部署;既济未济为收拾入门卦,是针对实践家和理论家的指导,中间六十卦是发展经历。
⑷ 关于周易的知识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网络全书式的数术学着作,其内容几乎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哲学等各个领域。历史上的《易经》有三种:一是夏代的《连山易》,二是商代的《归藏易》,三是周代的《周易》。现在人们所说的《易经》一般指的是《周易》。
“易”在哲学上是指运动、发展、变化之义。《易经》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提法。狭义的《易经》指的是《周易古经》,广义的《易经》则包括《周易古经》(简称《易经》)《周易大传》(简称《易传》)。东汉哲学家郑玄指出:“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也”。这是比较正确的说法。《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它雄踞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之首;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之冠;世界三大经典(《易经》、《圣经》、《吠陀经》)之巅。不仅给人以知识,而且给人以智慧。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叙述天地人的变化及其预测决策。欧洲心理学大师荣格就认为:“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
当代数术学家研究认为:《易经》有三大理论、三大法则和三大原则。
三大理论:1.阴阳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面,既对称又统一,互根互换。2.五行生克制化。将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归类于金、木、水、火、土五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生成。3.天人合一。人和宇宙互为协调。
三大法则:1.理:即易理。易经中的哲理,探讨宇宙人生的所变、能变与不变之原因。2.象:即卦象、爻象。易经中用卦象、爻象来表示世界生成发育的万有现象,从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3.数:即河洛理数。是现象中的数理。推演它的变化过程,而知人事和万物相关规律及前因后果。
三大原则:1.简易:是指天地自然规律原本简朴而平易。2.不易:是指天地自然规律有其必然的程序可以遵循。3.变易:是指天地自然规律之变化、发展并自我否定。
如果我们掌握了《易经》的三大理论,明白了三大原则,就可以用三大法则来认识事物,适应事物,从而察往彰来,索隐探颐。
总之,对于《易经》及其经典数术之学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还方兴未艾。《易经》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关于宇宙观和事物变化规律研究的知识总汇。《易经》在某种意义上不仅能推动历史的发展,而且还会给人类以莫大的智慧。《易经》犹如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库,储存着人类对于自然、社会以及人类自身许多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可以充分为当代人所用。《易经》所体现的就是终极关怀。《易经》犹如一台人类心灵的计算机。犹如一块绚丽多彩的宝玉!《易经》是中国科学文化之根,同时也是世界科学文化之根。让我们把根留住吧!
⑸ 易经是属于什么家的经典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⑹ 上古三大奇书的《周易》
《周易》又称《易经》,在我国在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但却是秦汉后直至今日无人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周易概述
据传,《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世界遗产城市安阳市。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干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着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现今,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干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干坤其易之门邪”,“干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干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干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干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干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⑺ 世界三大经书是什么
世界上最着名的经书分别是易经,吠陀经,圣经,其中易经不仅是中国的名气之作,还是世界上最智慧的书之一
1、易经
在人们看来圣经是神默许的,主要用来更好的教训人们,让人可以改正身上的陋习。其中很多地方都说明了圣经的重要要求和原则。
⑻ 易经谁写的
回答易经是谁写的之前,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易经。
一、什么是易经
易经,被称为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二、易经是谁写的
《连山》是中国最早的易学体系,是三易之首。据古文献(宋罗泌《路史·前纪二·天皇纪》)记载,《连山》为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创。《连山》和《归藏》《周易》并称为占卜的三易之法。
《归藏》是三易之一,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中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简本);《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据说《归藏》在汉朝已佚,因为《汉书·艺文志》中没有着录。因此,《归藏》由谁所创,未见古书记载,不得而知。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但一般认为它是秦汉时期融汇而成的作品。《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一般认为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关于《易传》为孔子所作的说法,宋代以来学者已有疑议。《周易》占测只属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实《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三、误区
不少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这观点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
按照南怀瑾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周易》相传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
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有部分是从文王着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⑼ 易经发源于哪里
易经发源地——羑里城羑里城又称文王庙。3000多年前殷纣王于此关押周文王姬昌7年之久,是有史可据、有址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监狱。 羑里城是我国最早的国家监狱所在。商代末年,姬昌曹帝辛(殷纣王)疑忌,囚禁于此。姬昌患难发奋,拘演周易。姬昌逝世12年后,他的儿子姬发(周武王)灭殷,建立周朝,追尊姬昌为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