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古典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经典诡辩
扩展阅读
没了妈妈的孩子怎么教育 2025-01-15 17:37:56
专插本教育机构怎么宣传 2025-01-15 16:50:17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经典诡辩

发布时间: 2022-04-24 05:14:04

Ⅰ 关于诡辩论有什么经典的故事吗

白马非马

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了一个命题:白马非马。对于一般人,说“白马是马”就如同说“张三是人”一样,清楚明白,准确无误。怎么可能“白马非马”呢?

孔子的六世孙,大名鼎鼎的并自认为聪明的孔穿,为了驳倒公孙龙的主张,找上门去辩论,结果被公孙龙驳得无以应对,吃了败仗。

辩论是在赵国平原君家里进行的。孔穿对公孙龙说:“向来听说先生道义高尚,早就愿为弟子,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马不是马的学说!请你放弃这个说法,我就请求做你的弟子。”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弃,那他公孙龙也就不成其为公孙龙了。所以公孙龙回答孔穿说:“先生的话错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于白马的学说罢了。现在要我放弃它,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

接着公孙龙又批评孔穿的求学态度:“想拜人家为师的人,总是因为智力和学术不如人家吧;现在你要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而后才拜我为师。先来教我,而后再拜我为师,这是错误的。”

在前哨战中,孔穿已处于下风。公孙龙不愧为一位能言善辩的逻辑学家。他在教训过孔穿以后,又针对孔穿其人,宣传起自己的理论。公孙龙引经据典地说:“白马非马的说法,也是孔仲尼(孔子)所赞同的。”孔子所赞同的,你孔穿还能不赞同吗?

公孙龙对孔穿讲了一个故事:当年楚王曾经张开[繁弱弓],装上[亡归箭],在[云梦]的场圃打猎,结果把弓弄丢了。随从们请求去找。楚王说:“不用了。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拾了去,又何必寻找呢?”

仲尼听到了说:“楚王的仁义还没有做到家。应该说人丢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说楚国呢?”公孙龙评论道:照这样说,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人们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说法,却否定我把白马与马区别开来的说法,这是错误的。

末了,公孙龙又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先生遵奉儒家的学术,却反对仲尼所赞同的观点;想要跟我学习,又叫我放弃所要教的东西。这样即使有一百个我这样的人,也根本无法做你的老师啊!”孔穿无法回答。

“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本来是战国时稷下的儿说最先提出的一个命题。儿说的本意是什么,后人已无从查考。

可以说,从“白马是马”到“白马非马”,是逻辑思维从低级阶段到了一个高级阶段的表现。

(1)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经典诡辩扩展阅读:

诡辩论的实质:

诡辩论是形而上学的变种,它是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和折衷主义。

因为他们不承认客观事物的存在及其规律性,抹杀概念的客观内容,不从事物的本质联系中把握问题,而是歪曲现实,按照主观愿望随意抽取客观事物中的某些片段,来证明早就定下的原则。同时夸大事物相对的方面,否认客观事物之间有本质的区别,用相对性排斥绝对性。

诡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论。更确切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诡辩既不同于一般的武断,也不同于谣言。

武断是根本没有理由,人们一看就看得出它是强词夺理;谣言,它纯粹是无中生有,人们一听就能听出它是居心险恶。诡辩在论证其道理时,总是要拿出一大堆的“根据”,所以,在表面上,它很能迷惑一部分人。

Ⅱ 巧舌如簧,中外历史上有哪些着名的大辩论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和朋友惠施出游,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交谈。庄子看着水里的鲦鱼跃出说:“鲦鱼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跃出水面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我站的位置比鱼高)

2、列宁和普列汉诺夫

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分歧,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布尔什维克是否应该发动十月革命夺取政权,也就是十月革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问题。二是夺取政权后是否应该立即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或者说是否应该立即实行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十月革命虽然已过去了 90 多年,但重温当年列宁与普列汉诺夫这场历史性的大辩论,从中认真吸取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3、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弃,那他公孙龙也就不成其为公孙龙了。所以公孙龙回答孔穿说:“先生的话错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于白马的学说罢了。现在要我放弃它,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

接着公孙龙又批评孔穿的求学态度:“想拜人家为师的人,总是因为智力和学术不如人家吧;现在你要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而后才拜我为师,这是错误的。”

在前哨战中,孔穿已处于下风。公孙龙不愧为一位能言善辩的逻辑学家。他在教训过孔穿以后,又针对孔穿其人,宣传起自己的理论。公孙龙引经据典地说:“白马非马的说法,也是仲尼(孔子)所赞同的。”意思是:孔子所赞同的,你孔穿还能不赞同吗?


4、离坚白

公孙龙认为,一块坚硬的白石,用眼看不会看出它是否坚硬,只能看到它是白色的,用手摸不能感觉其白色,只能感觉到其坚硬,所以世界上只有白石和坚石,没有坚白石。这是战国名家着名的诡辩论点。

眼看不到石之坚,只能看到石之白,因此“无坚”(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手摸不到石之白,只能触及石之坚,因此“无白”(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得其坚也,无白也)。

看到白时、感觉不到坚,看不到白时、感觉得到坚,看与不看、结果相离,由此推论“石”之中“坚、白”不可并存,故相互分离。(得其白,得其坚,见于不见离,不见离,一一不相盈,故离)。

这种论点具体分析了各种感官对于事物的感受方式的特殊性,认为人们感觉接触到的事物的各个属性,都只能是绝对分离的独立体。

5、两小儿辩日

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Ⅲ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诡辩

张仪。苏秦 合纵连横诸葛亮 舌战群儒唐雎触龙 触龙说赵太后 蔺相如 完壁归赵子贡(孔子徒弟) 利口巧辩,多才多艺,出相两国

Ⅳ 中国历史上最能忽悠的“大师”是谁

第10名、最山寨的大忽悠——史思明

第9名、最雷人的大忽悠——安禄山

第8名、最有文化的大忽悠——诸葛亮
第7名、最牛人的大忽悠——徐福
第6名、最具投资理念的大忽悠——吕不韦

第5名、最会诡辩的大忽悠——张仪

第4名、最懂逻辑的大忽悠——苏秦

第3名、最草根的大忽悠——冯谖

第2名、最会下猛药的大忽悠——晏婴

Ⅳ 历史上着名的诡辩问题有那些

1、白马非马

这个着名的诡辩问题出自公孙龙的《白马论》,他首先提出马是用来称呼马的形体的,白是用来称马的颜色,而不是称呼马的形体,所以说白马不是马。

其次,他说明马包括所有的各种不同颜色的马,“白马”只限于白色的马,与黑马,黄马的外延排斥,所以“白马”是与“马”不同的。

2、亚里士多德《谬辩篇》

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诡辩问题:你有一条狗,它是有儿女的,因而它是一个父亲;它是你的,因而它是你的父亲;你打它,就是打你自己的父亲。

3、整袋谷子

1粒谷子落地时没有响声,2粒谷子落地时也没有响声,3粒谷子落地时还是没有响声……

以此类推,1整袋谷子落地时也不会有响声。

4、罗素是教皇

哲学家罗素曾经用一个荒谬的等式证明了罗素是教皇的结论。

假定2+2=5;等式的两边各减去2,得出2=3;易位得3=2;两边各减去1,得出2=1;

教皇与罗素是两个人,但既然2=1,教皇与罗素就是1个人,所以罗素是教皇。

5、犬羊相同

先秦名辩学家惠施曾提出过一个“犬可以为羊”的诡辩命题。可以这样论证:犬是四足、有毛、胎生动物,羊是四足,有毛,胎生动物,所以,犬就是羊。

Ⅵ 哲学经典诡辩

以下简要列举名称,以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按名称搜网络,均有详细介绍。
如果想要研究,就得有探索的精神。谢谢。
先举三个我喜欢的:
1.罗素悖论;同类的有欧布里德五大悖论;鳄鱼悖论,理发师悖论,预言家悖论;

究其根源都是陷入了自我否定的循环。

2.阿喀琉斯追龟论;中国相同的有“飞矢不动”;

3.另外还有关于“那一艘是真正的王后号帆船”的本体悖论;

以上都可归为语言悖论(2除外);
其他还有现实悖论:能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吗;为道与为学正好相反吗?

文化悖论:菜园悖论,德尔图良悖论“为什么要信仰荒谬的”;清水与钻石哪个更值钱;事物是变迁的吗?

逻辑悖论:
阿喀琉斯追龟论、全能悖论“上帝能不能造出自己举不起来的大石头”

认识悖论:
苏格拉底“怎样知道自己一无所知”、战国辨者十三悖论、嵇康悖论“声音有没有哀愁和欢乐”、怀疑者悖论“能不能怀疑自己的怀疑”、高尔基亚三大悖论“万物存在还是不存在”。

Ⅶ 历史上比较着名的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的辩论有哪些

范缜的辩论啊 多出名啊。

范缜(约450~约515)fàn zhěn
中国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无神论者。字子真。南阳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曾任宁蛮主簿、尚书殿中郎、宜都太守、晋安太守。他曾同佛教有神论者进行了两次公开的论战。范缜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认为人生好比同一棵树上的花朵,有的花瓣被吹到厅堂,也有些花瓣飘落进粪坑中,这完全是自然现象,毫无因果可言。对于形神之辩,他认为,形神相即,不得分离。精神离开形体,不能单独存在。着有《神灭论》、《答曹思文难神灭神》(即《答曹舍人》)。
天监六年(507)任中书郎时正式发表《神灭论》。他断言死精神消灭,不可能成佛,人的富贵贫贱并非天生命定,因果报应纯系无稽之谈。范缜的《神灭论》一出,“朝野喧哗”。统治者为了肃清它的影响,曾下了一道《答臣下神灭论》的敕书,用权势来压迫范缜;同时,又动员了王公、权贵、僧侣六十多人,发表了七十多篇文章来围攻范缜。竟陵王萧子良又施以危压引诱,范缜仍坚守己论,不肯屈从。子良使王融谓之曰:‘神灭既自非理,而卿坚持之,恐伤名教。以卿之大美,何患不至中书郎,而故乖剌为此,可便毁弃之。’缜大笑曰:‘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南史·范云传》)

Ⅷ 诸子百家中,哪些以诡辩着称的名家最后都去了哪里

但凡提及中国古代着名的辩题,自然少不了“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存在,而白马非马的典故,则又和诸子百家中一向以诡辩着称的名家有着莫大的渊源。从现有的史料文献上来看,白马非马的命题最早出现于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子的口中,并被收录于《公孙龙子》一书中,为世人揭开了一种不同于正常辩论的形式,即我们所俗称的诡辩派。

何为诡辩呢?说白了就是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很容易就被对方在言语中绕进逻辑的怪圈。

举个例子,白马非马探究的是名实之间的关系,就和公孙龙另一个“离坚白”的学说大相径庭。简单来说,离坚白就是指你看到一个白石头,却感受不到它的硬度,但你将石头捡起来,却只能摸到他的硬度,无法摸到他的颜色。而你眼中看到的颜色,和手中感受到的硬度,是两种分开的东西,它们并不能够被一方同时感受到。这样一来,白石头和硬石头就是两种东西。

因此,名家的没落只能归结为时代发展的必然性。但好在名家的典籍得以流传,不至于似阴阳家那般被时代的洪流彻底吞没。

Ⅸ 什么是诡辩之术

历史上的诡辩从以下几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诡辩的巧妙。 白马非马“诡辩”一词在我国可查的文献资料中,最早出现于汉代刘安《淮南子·齐谷训》中:“诋文者处烦扰以为智,多为人危辩。久稽而不决,无益于讼。”人危辩既诡辩。稍后,《史记·屈原贾生传》中说:(靳尚)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汉书·赵王彭祖传》中说:心刻深、好法律,持诡辩以中人。”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到,诡辩一词一一开始就是指那种似是而非,颠倒黑白的议论。 大凡是自认为有点文化的人,应该不会对中国文化史上有名的哲学命题“白马非马”陌生!提出此命题的作者公孙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中国诡辩的鼻祖。在那篇着名的《白马论》中,他的论证逻辑总体如下:提出马是用来称谓马的形体的,白是用来称谓马的颜色不是称呼马的名形体,所以说白马不是马;再从概念的外延上对“白马”与“马”加以区别,“马”这个概念的外延广,包括所有各种不同颜色的马,“白马”这个概念的外延狭,只限于白色的马,与黑马,黄马的外延排斥,所以“白马”是与“马”不同的。然后再分别从不同角度,层次论证自己的逻辑观点。实质上,公孙龙把“马”,“白”,“白马”这些概念都理解成全是孤立的——即割裂了一般和个别统一的关系,把差异和统一绝对对立起来,认为一般可以脱离个别存在,这就陷入了形而上学的诡辩! (有兴趣者可以参看《公孙龙子》或《汉书·艺文志》,共着录有十四篇。) 关于诡辩,黑格尔曾有过非常精辟的议论:“诡辩这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借着虚假的根据,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动摇了,或者将一个虚假的道理弄得非常动听,好像真的一样!而诡辩往往有着迷人的外表,貌似正确,好像很有逻辑性,论证性,但其实是违犯逻辑的! 打它,就是打你自己的父亲比如,亚里士多德的《辩谬篇》中,记载有这么一则诡辩: 你有一条狗, 它是有儿女的, 因而它是一个父亲; 它是你的, 因而它是你的父亲; 你打它,就是打你自己的父亲。 这则诡辩使用了推论,披着一层迷人的面纱,乍看过去似乎无懈可击,因而具有某种欺骗性。其实不然,事实上它犯了偷换概念的谬误,懂得辩论或参加过辩论赛的人应该知道“偷换概念”这词的经典性,故它是反逻辑的,是荒谬的!可以这么讲,诡辩是故意为其错误的主张所作的似是而非的论证,目的在于混淆视听、颠倒黑白,企图将真理说成谬误,或将谬误说成真理。这也是诡辩最本质的特点。这里我们不能落下位于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作为西方文化发源地自然也不乏诡辩能人,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是有推崇诡辩的意思,只是想让大家明白,诡辩的出现机率是极高的,但关键要看你是如何看待它的!

Ⅹ 公孙龙是古代的逻辑学家,其诡辩之术常令当时大儒无言以对。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听起来很荒谬,从哲学上讲,是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原理.矛盾的特殊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事情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的其他事情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公孙龙故意夸大白马的个性和特殊性而否认白马作为马的共性\普遍性,这显然是很荒谬的.然而公孙龙看到了个性与共性的不同,也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