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古典 » 如何快速查找经典着作出处

如何快速查找经典着作出处

发布时间: 2022-04-23 20:15:12

❶ 马列经典着作的检索途径

专门项目途径、代码途径、序号途径、引文途径 、着者途径等。

1、专门项目途径

从文献信息所包含的或有关的名词术语、地名、人名、机构名、商品名、生物属名、年代等的特定顺序进行检索,可以解决某些特别的问题。

2、代码途径

利用事物的某种代码编成的索引,如分子式索引、环系索引等,可以从特定代码顺序进行检索。

3、序号途径

有些文献有特定的序号,如专利号、报告号、合同号、标准号、国际标准书号和刊号等。文献序号对于识别一定的文献,具有明确、简短、唯一性特点。依此编成的各种序号索引可以提供按序号自身顺序检索文献信息的途径。

4、引文途径

文献所附参考文献或引用文献,是文献的外表特征之一。利用这种引文而编制的索引系统,称为引文索引系统,它提供从被引论文去检索引用论文的一种途径,称为引文途径。

5、着者途径

许多检索系统备有着者索引、机构(机构着者或着者所在机构)索引,专利文献检索系统有专利权人索引,利用这些索引从着者、编者、译者、专利权人的姓名或机关团体名称字顺进行检索的途径统称为着者途径。

❷ 如何阅读经典名着

个人认为至少有这么几点:
1、了解
如果我们打算要去读某本名着时,那么先要对这本名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这本书,也让自己能够更加有兴趣。
要全方位地去了解,了解名着的成书年代,还作者以及到时的背景,只有了解了这些之后,那么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名着。
2、粗读
说起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但是最为大家推崇的那就是先粗略地看一遍,然后再把名着放下来,先消化一段时间。让自己慢慢地去适应名着,只有这样,对于一本名着能不能读懂,那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粗读是一种比较好的读书方法,它让你快速去阅读一遍,然后放下,再慢慢地消化。
3、细读
当你精读过了一遍之后,那么就要细读了,要认认真真地再去读一遍,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更加深刻地理解名着的内容和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理解一本名着。其实不管是不是名着,即使一般的书,那么在读过了一遍之后,那么也是要再次去详细地阅读一遍,如果不这么做的话,那么会很容易就忘记,以前所看过的内容。
4、做笔记
这是一个很必要的步骤,如果你只是草草地读几遍,然后便把那本书搁下,那么肯定是吸收不了什么,也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名着。所以还是要做笔记,把读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写下来,久而久之,一本名着,那么就会深入到你的灵魂里。

❸ 您还,老师,请问哪里能查到权威论述或者出处,非常感谢您!

搜虫部落,里面聚合了全球各大学术引擎,如果需要特殊文献进入相应学校电子图书馆,都是有的,而至于查出处,更容易了,网络复制粘贴相关段落,搜出全篇文章,获得标题,如果有出处就行,没有出处判断文章类型,到相应学术引擎进行搜索,虽然虫部落的引擎有近乎二十个,但是真正能用的到的普通学术引擎没几个,很容易就能能找出来,比单独的去找引擎地址复制粘贴快多了。

❹ 寻找大量名着里的名言名句~~要有出处

●有两种模糊:一种源于思想感情的贫乏,只能用语言来替代思想感情;另一种源于语言的贫乏,语言不足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普希金(俄)《普希金论文学》
●人要想在别人面前敞开心房,却痛感言辞贫乏,生活中很多伟大、重要的智慧都湮灭了,完全归咎于不能及时找到所需的表达形式。
——高尔基(苏)《时钟》
●语言的混乱实质上就是思想的混乱。
——马铁丁《马铁丁杂文选·谈文风》
●总而言之,没有语言就没有思想; 而有了语言,不仅思维的进行有了倚靠,而且也促使思维出现规律并且反转过来可以按照规律去思维了。
——冯定《平凡的真理》
●语言是说出来的思想,文字是写出来的思想,而思想只是尚未说出来或者尚未写出来的语文罢了。
——冯定《平凡的真理》
●只有在认识透彻的时候,才能够说出清晰的、有力的语言;只有在感情激越的时候,才能够说出新鲜、感人的语言。
——秦牧《艺海拾贝·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
●语言丰富的人要么比一般人更聪明,要么比一般人更疯狂。
——霍布斯(美)《利维坦》
●最陈腐的词语也曾经是一个新颖的隐喻。
——卡莱尔(英)《过去与现在》
●语言使我们超越了畜牲的范围;语言使我们沉沦到恶魔的水平。
——奥·赫胥黎(英)《阿多尼斯与字母表》
●言谈正确的人也会像言谈谬误的人那样说出愚蠢的话来,因为我们在乎言谈的方式而非内容。
——蒙田(法)《随笔集》
●我们讲出来的每一个词都有它的反意的一面。
——歌德(德)《歌德的格言何感想集》
●我们说的话往往并不一定像我们本人。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阿根廷)《乌尔里克》
●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我们上面喧哗,而我们的深处却永远是沉默的。
——纪伯伦(黎巴嫩)《沙与沫》
●口头的推测不过是一些悬空的希望,实际的行动才能够产生决定的结果。
——莎士比亚(英)《麦克白》
●在紧张的行动中间,言语不过是一口冷气。
——莎士比亚(英)《麦克白》
●强有力的理由产生强有力的行动。
——莎士比亚(英)《约翰王》
●我认为人类的行为是思想的最佳译员。
——洛克(英)《人类理解力论》
●行动不一定每次都带来幸运,但坐而不行,一定无任何幸运可言。
——伊萨克·狄斯里犁(英)《罗歇雅》
●在一切日常事务中,非常需要坚强果决的行动。
——高尔斯华绥(英)《在前的和在后的》
●本性决定行为,本性取决于行为。
——罗伯特·穆齐尔(奥)《没有个性的人》
●没有行动的绝望是对义务的遗忘和违犯。
——帕斯捷尔纳克(苏)《日瓦戈医生》
●没有行动,思想永远不能成熟而化为真理。
——爱默生(美)《美国的哲人》
●行动是原料,智力用这原料塑成华美的物品。
——爱默生(美)《美国的哲人》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礼记·杂记下》
●用事实容易证明的事,说话都是多余的。
——伊索(古希腊)《伊索寓言》
●一篇美好的的言辞并不能抹煞一件坏的行为,而一件好的行为也不能为诽谤所玷污。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着作残篇》
●行动如火,话语似烟,烟究竟不是火的本身,火越明亮,烟就越发稀少。
——裴斯泰洛齐(瑞士)《裴斯泰洛齐教育文选》
●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
——(春秋)《晏子春秋·不合经术者》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春秋)《论语·里仁》载孔子语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战国)《墨子·修身》
●言顾行,行顾言。
——《礼记·中庸》
●言不过行,行不过道。
——(汉)《淮南子·主术训》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司马迁(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春秋)《孔子家语·颜回》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吴叔达(唐)《言行相顾》
●个人历史是由自己的言行写成的。
——杨献珍(现代)《个人历史是由自己的言行写成的》
●以书本作为大部分行为依据的人抛开书本会干得更多。
——托马斯·布朗(英)《基督教真谛》
●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应用知识;光有意志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见诸行动。
——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
——恩格斯(德)《普鲁士的胜利》
●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
——墨子(战国)《墨子·修身》
●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
——贾谊(汉)《治安策》
●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
——傅玄(晋)《傅子·通志》

❺ 如何找到经典着作

去 新华书店 !只看不买~我都这样过的~

❻ 书籍的作者和出处

老人与海》,美国作家海明威着。《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象征性的小说。主人公桑提亚哥是一位老渔夫,他经过重重艰险,捕获了“一条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马林鱼”,但这条大马林鱼却被鲨鱼吃光了,桑提亚哥只拖回了一副鱼的骨架。

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之作就是《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以摄象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桑提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这部小说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纪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 作品在当年就获得了普利策奖,两年后又获得了诺贝尔奖。

该书出版仅48小时就销量惊人,当年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1954年,因为海明威"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着《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海明威又获诺贝尔文学奖。"每一句话和每一段落,都要尽量写得简洁。"这是海明威写作的信条之一,这使得他的作品改编成电影的数量比任何其他一位获奖者都多。当他被宣布为当年的普利策文学奖得主时,评论界一致称好。"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所说的话,不仅打动了读者,也征服了评论者。

小说以写实手法展现了捕鱼老人桑提亚哥在重压下仍保持的优雅风度,这种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者成为文学史上最着名的"硬汉"形象之一。对于《老人与海》这本被译成几十种文字的作品, 海明威自己认为 "是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故事梗概

桑提亚哥是古巴的一个老渔夫,他年轻时非常出色,强健有力,他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战胜了对手。到了晚年,他的经历和反应都不如从前,老婆死后,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

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本来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子总是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曼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悖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果然第一个星期就捕到三条好鱼。孩子每次见到老头每天空船而归,心里非常难受,总要帮他拿拿东西。

桑提亚哥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象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他和孩子是忘年交。老头教会孩子捕鱼,因为孩子很爱他。村里很多打鱼的人都因为老头捉不到鱼拿他开玩笑,但是在曼诺林的眼里,老头是最好的渔夫。他们打渔不但是为了挣钱,而是把它看作共同爱好的事业。孩子为老头准备饭菜,跟他一起评论垒球赛。老头特别崇拜垒球好手狄马吉奥。他是渔民的儿子,脚跟上虽长有骨剌,但打起球来生龙活虎。老头认变自己已经年迈,体力不比壮年,但他懂得许多捕鱼的诀窍,而且决心很大,因此他仍是个好渔夫。

老人和孩子相约第二天,也就是第85天一早一起出海。半夜醒后他踏着月光去叫醒孩子,两人分乘两条船,出港后各自驶向自己选择的海面。

天还没有亮,老头已经放下鱼饵。鱼饵的肚子里包着鱼钩的把子,鱼钩的突出部分都裹着新鲜的沙丁鱼。 鱼饵香气四溢,味道鲜美。

正当桑提亚哥目不转睛地望着钓丝的时候,他看见露出水面的一根绿色竿子急遽地附入水中。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钓丝。接着钓丝又动了一下,拉力不猛。老头明白,一百英寻之下的海水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在吃鱼钓上的沙丁鱼。他感觉到下面轻轻的扯动,非常高兴。过了一会儿他觉得有一件硬梆梆、沉甸甸的东西,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这激起他要向它挑战的决心。

老人先松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用尽全身的力气收拢钓丝,但鱼并不肯轻易屈服,非但没有上来一英寸,反而慢慢游开去。老头把钓丝背在脊梁上增加对抗马林鱼的拉力,可是作用不大,他眼睁睁地看着小船向西北方飘去。老头想鱼这样用力过猛很快就会死的,但四个小时后,鱼依然拖着小船向浩渺无边的海面游去,老头也照旧毫不松劲地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钓丝。他们对抗着。

这时,老人回头望去,陆地已从他的视线中消失。太阳西坠,繁星满天。老人根据对星的观察作出判断:那条大鱼整夜都没有改变方向,夜里天气冷了,老头的汗水干了,他觉得浑身上冷冰冰的。他把一个麻袋垫在肩膀上的钓丝下面减少摩擦,再弯腰靠在船头上,他就感到舒服多了。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的和鱼、鸟、大海对话,不断的回忆往事,并想到了曼诺林,他大声地自言自语:“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好让他帮帮我,再瞧瞧这一切。”

破晓前天很冷,老头抵着木头取暖。他想鱼能支持多久我也能支持多久。他用温柔的语调大声说:“鱼啊,只要我不死就要同你周旋到底。”太阳升起后,老头发觉鱼还没有疲倦,只是钓丝的斜度显示鱼可能要跳起来,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他说:“鱼啊,我爱你,而且十分尊敬你。可是今天天黑以前我一定要把你弄死。”鱼开始不安分了,它突然把小船扯得晃荡了一下。老头用右手去摸钓丝,发现那只手正在流血。过了一会他的左手又抽起筋来,但他仍竭力坚持。他吃了几片金枪鱼肉好增加点力气来对付那条大鱼。

正在这时钓丝慢慢升起来,大鱼终于露出水里。在阳光下,这浑身明亮夺目,色彩斑斓。它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要大。它的喙长得象一根垒球棒,尖得象一把细长的利剑。它那大镰刀似的尾巴入水中后,钓丝也飞快地滑下去。

老人和大鱼一直相持到日落,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老头不禁回想起年轻时在卡萨兰卡跟一个黑人比赛扳手的经历。他俩把胳膊肘放在桌上划粉笔线的地方,前臂直,两手握紧,就这样相持了一天一夜。八小时后每隔四个钟头就换一个裁判,让他们轮流睡觉。他和黑人的手指甲里都流出血来。赌注给黑人的渔民喝了朗姆酒使出全身力气,竟把他的手压下去将近三英寸,但桑提亚哥又把手扳回原来的位置,并且在第二天天亮时奋力把黑人的手扳倒,从此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冠军”。

老人和大鱼的持久战又从黑夜延续到天明。大鱼跃起十二次后开始绕着小船打转。老人头昏眼花,只见眼前黑点在晃动,但他仍紧紧拉着钓丝。当鱼游到他身边时,他放下钓丝踩在脚下,然后把鱼叉高高举起扎进鱼身。大鱼跳到半空,充分展示了它的美和力量,然后轰隆一声落到水里,浪花溅满老头一身,也溅湿了整条小船。

鱼仰身朝天,银白色的肚皮翻上来,从它心脏流出来的血染红了蓝色的海水。老头把大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可是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老头见到第一条游来的鲨鱼的蓝色的脊背。他把鱼叉准备好,干掉了第一只鲨鱼。几小时后又两条鲨鱼逼近船尾去咬大鱼的尾巴,老头用刀系在船桨上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也折断了,他又改用短棍。然而半夜里鲨鱼成群结队涌来时,他已无对付他们了,但他坚持搏斗,甚至把船舵都打断了,最后鲨鱼还是吃光了老人两天的辛劳,只剩下鱼头和鱼尾……

船驶进小港老人回到窝棚,天亮后人们看见船旁硕大无比的白色鱼脊骨,大家都惊叹老人桑提亚哥。

第二天早上,孩子来看望老头,见到他疲倦得熟睡不醒时不禁放声大哭。老头醒来后,孩子给他端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两人相约过几天一起去打鱼,孩子说他还有很东西要学。孩子离去后,老头睡着了,他又梦见非洲的狮子……

精彩语言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相关评论

文学史上不可战胜的硬汉精神的彰显

真正的好作品都是用生命的历练做题材

只有精神的胜利才能使我们感动,为其悲壮而落泪

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

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他最优秀的作品《老人与海》。这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海明威全部创作中的瑰宝。

《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

——美国艺术史家 贝瑞孙

海明威有着一种强烈的愿望,他试图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强加于我们,以便塑造出一种硬汉的形象……当他在梦幻中向往胜利时,那就必定会出现完全的胜利、伟大的战斗和圆满的结局。

——美国作家 索尔·贝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论点。真正的大师都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好作品都是用生命的历练做题材,《老人与海》所刻画出来的正是海明威的一辈子最好的画像,正如海明威所说,"我一直读过200多遍,每读一次,我就多一份收获,好像我最后得到了我这一生辛苦工作所欲得到的东西"。

——台湾学者 陈人孝

海明威的作品把叙事的准确性与简洁性统一起来,但是主题却异常深刻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老人与海》是中国读者中阅读最多的诺贝尔获奖作品,是海明威的经典之作。

——青年作家 李湃

作者简介

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这一切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不少的影响。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这家报馆要求新闻报道简捷明快。海明威在《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康复后的海明威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他的创作得到当时着名小说家的鼓励和指点。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说。写的是像海明威一样流落在法国的一群美国年轻人。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非常空虚、苦恼和忧郁。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争使他们精神迷惘,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他们非常反感,他们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美国作家斯坦因由此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这部小说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观的真实写照。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而也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

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中尉军衔。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被炸弹弹片嵌入身体留下的)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

1929年,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好作品。小说的主人公享利是个美国青年,他自愿来到意大利战场参战。在负伤期间,他爱上了英籍女护士凯瑟琳。享利努力工作,但在一次撤退时竟被误认为是德国间谍而险些被枪毙。他只好跳河逃跑,并决定脱离战争。为摆脱宪兵的追捕,享利和凯瑟琳逃到了中立国瑞士。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幸福而宁静的生活。但不久,凯瑟琳死于难产,婴儿也窒息而亡。享利一个人被孤独地留在世界上,他悲痛欲绝,欲哭无泪。小说在战争的背景下描写了享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深刻地指出了他们的幸福和爱情是被战争推向毁灭的深渊的。

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无法再过宁静的生活了。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美国青年乔顿,他志愿参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指定时间炸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乔顿炸毁了桥梁,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独自狙击敌人,等待他的是死亡。乔顿有高度的正义感和责任心,他因自己能为反法西斯斗争捐躯而感到光荣和自豪。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孤独、迷惘与悲泣的情绪,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过桑提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早上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写作。他写作时,还有一个常人没有的习惯,就是站着写。他说:“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30、40年代,他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第五纵队》,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50年代,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代表作《老人与海》1950年)。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20年代是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早期,他写出了《在我们的时代里》、《春潮》、《没有女人的男人》和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作品。这一时期,正值西方世界沉沦为爱略特在社会崩溃背后所看到的荒原时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就是写战后一群流落欧洲的青年的生活情景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小说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是一名美国记者,战争毁掉了他的性能力。他爱上了一名英国护士勃瑞特·艾希利,后者也倾心于他,但他们无法结合。

一个美国作家罗伯特·柯恩——一个对生活颇多虚妄与浪漫幻想的人也爱上了勃瑞特,但她并不喜欢他。这一群历经沧桑的青年,战后浪迹欧洲大陆,整日无所事事,聚饮、争吵或殴斗。战争夺取了他们的亲人,给他们留下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创伤,他们对战争极度厌恶,对公理、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对人生感到厌倦、迷惘和懊丧。小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谴责了战争,具有反战色彩。小说因写了一代人的迷惘而成了“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

《永别了,武器》(又译《战地春梦》)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他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出现的历史原因,控诉了战争毁灭人的理想和幸福,戕害人们的心灵,并使千百万无辜生因此涂炭。这篇作品显露了海明威散文风格的基本特色和“现代叙事艺术”。作品故事情节简单而意境纯一,语言朴实无华,句子短小凝练,环境描写达到情景交融。

40年代,他根据在非洲的见闻和印象写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还发表了《法兰西斯·玛贝康短暂的幸福》。1932年发表了《午后之死》, 尊奉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趋于精炼,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出了“冰山原则”,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

二战后,海明威创作进入晚期,其代表作为《老人与海》,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着《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对于这一赞誉,海明威是当之无愧的。海明威一生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以自己的经历披露了当权者的伪善和现实的残酷,刻画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迷惘情绪,作品中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探索艺术创作的途径中使现实主义在开放性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彩!

获奖后的海明威患有多种疾病,给他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没能再创作出很有影响的作品,这使他精神抑郁,形成了消极悲观的情绪,终于以自杀这种方式解脱了自己。这也是海明威“硬汉子精神”的一种追求吧。

❼ 如何有效地阅读经典文献与着作

咬文嚼字,因为这些经典只有将自己读进了书里面,才能够了解到书里面的内涵,才叫真正的阅读经典文献和着作,因为这些书都是经典。

❽ 怎样才能在百度上看到一些经典着作的原文

直接在网络上搜文章的名字就好了,如果是着作的话一定会搜到的

❾ 在哪能找到名着和经典着作既可下载又能网上看

网络网页搜索,直接搜“名着”,第一个链接就很方便了,想下载的话,随便一搜就有。

❿ 怎样快速的从书海中选择一本好书

培根说:“书籍是人类的阶梯。”其他名人也强调书籍的重要性,我们从小就被我们的父母教育要多多读书。虽然,他们讲的是学习课本。但是,无论如何,书籍对我们来说都是很重要。具体理由我就不做论述了。现在国内每年出版书籍上千万种,再加上外国出版的那些书,简直多如牛毛,这些书我们根本就看不完,所以,如何在大量书籍中刷选那些好书,就成了我们面临的问题。如果不巧我们读到的书是没有营养的书籍,那么不仅浪费金钱而且浪费时间。这简直就让人生气,所以挑选一本好书就成了关键。
一般说来,选书有两类方法。
一是根据书籍的各种信息判断是否值得一读。现在的书籍都带有CIP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你快速的了解书中的大概内容。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就可以快速判断书籍是否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挑选。一般的CIP书籍中,包含的内容有:作者,出版社,书籍的内容分类,书籍的印数,版次和定价。这些信息将可以作为我们挑选书籍的依据。下面,我将具体如何应用这些数据。(很多的观点来自李笑来的《选书时的一些考虑》,出处我已经找不到了,记得网络空间一篇转贴)

作者

看看是否曾经读过作者的书籍,感觉如何。一般好的作者,他们写的作品都不会太差,很多的读者都会对同一个作者的书评价不错。这个也是我们挑选的参考标准。
出版太多的书的作者,一般质量不高。在中国,很多教授都会出书,但是他们却并不一定会自己编写,他们大多叫他们的研究生帮忙编写。这样一来,很多书籍错漏百出,如果说教授们会仔细编审还好。可是,教授们就算是仔细编审也依然会有很多错误。他们依然会对那些显而易见的错误而视而不见。如果,从一开始是教授编写的,那么概率就会小得多,至少不会出现常识性的错误。所以,如果这样书籍到了读者手中,害人有多深。我的一本专业书籍就出现很多常识错误,我们的教授告诉我们,这本书是行业大牛出的,可是还有这么多常识性错误,简直是不可原谅。
该书是否好评如流,现在有很多推荐网站,也有搜索引擎。很多人会分析他们的书评,读后感,还有对书的评价。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
书是谁写的,会影响书中内容。作者是否有名气就比较重要。如果是知名的大学者,那么我们会读到好书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因为知名的人比较爱惜自己的名声,不会轻易写些烂书来糊弄读者。当然我也不是说没有名气的作者就不要看,这是一般情况。当然,也有很多有名气的人利用他们的名气来糊弄读者的人也是不少的。所以,最好能够上网搜索一下,了解作者的背景和修养之后,在考虑是否购买。
出版社

查看该出版社是否在行业领域是否有权威。因为好的出版社都拥有比较雄厚的力量,他们会对书籍的质量进行把关,为读者负责。比如在文史哲方面,“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出版的书,都是质量好。而在计算机领域,则是“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出版社”都很不错。有些出版社实在太坑爹,起着一个文艺的名字,却出版了工科类的书籍。这类出版社,我觉得最好不要选。因为一般都质量不高。
书籍的内容分类

这个信息可以帮我们快速了解书籍的内容,因为有些书我们并不能通过翻翻书籍就能快速判断书籍的内容。这条信息可以我们快速对书有个了解,如果在配合书籍的前言和后记。很容易就可以掌握书籍的内容。
印数,印次和版次

首先查看印刷的次数和版次。根据书籍的内容分类判断书籍是否为通用类书籍。
好书,尤其是经典的书籍往往会一版再版。(教科书例外)
有些书尽管还是第一版,但已经重复印刷了很多次,也说明该书的受欢迎程度。
定价

好的书籍一般定价会较贵,这是因为作者和出版社对书籍有信心。定价会高出一些。日本畅销作家胜间和代就说她买书都是买那些贵的书籍,因为贵的书籍大多都是好书,太便宜的书没有什么质量。
参考书目和参考文献

如果我们是想要学习的某个理论知识的,最好能看看书籍附录的参考文献。如果说一本教科书或学术类书籍没有参考文献,正文没有列出引用出处。那么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作者太牛,他都是自己原创的。但一般说来,这类作者很少。
二作者太菜,太卑劣,没有原创,只能靠引用。但却不敢列出出处。
参考书目是我们学习扩展的好渠道。很多参考书目也是好书,要不然作者也不会列出。读这些参考书目,我们可能也会有不同的收获。
序,前言,后记

有些作者会请那些有名望的人来写序,序往往是他人对此书的评价,当然肯定是正面的评价,因为作者也不会傻到找一个专门喜欢说他坏话的人给自己写序。这些人都比较爱惜自己的羽毛。他们说的基本都是可信的。序言会介绍关于书的一些情况,还有对书的评价。
前言,往往是作者向读者交代书的内容,锁定的读者群体,以及如何使用该书的的方法和建议。这些内容相当重要,有些书籍作者还会介绍书籍的标记和规定。如果不看,那么你将很难看懂该书。
后记可以提供一个更好认识作者的机会。这也是我们挑选书籍多了一些判断根据。
装帧

好的书籍装帧往往并不花俏。大师级的设计往往是有共性的:那些设计通常是简单,朴素,却又让你明显体会到高雅的质感。
还有就是书籍版面,因为内容充实,所以他们不必用花俏的版面来吸引你,一般都较为朴实。
目录

好的作者都会精心的设计目录,因为目录就像骨架一样,能让人看出书籍的脉络。所以,挑选书籍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看看书籍的目录,顺便了解书籍的大概内容。
试读书籍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的更多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试读书籍,直接体验书籍。看看是否值得我们阅读购买。
如果在实体书店,我们花上5-10分钟阅读体验,会给我们一个更直接的依据。
总之,以上的原则只是大概,没有绝对。具体情况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判断。

二是根据朋友,专家等人的推荐,有选择的挑选。
当我们关注某个领域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到网络搜索,看看专家,牛人的推荐的书籍,查看该领域的经典书籍,这样挑选的书籍质量就高了。
当然,你可以根据参考书目,找来书籍阅读,这样对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也有很多的帮助,《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到,要使用主题阅读的方式来读书,这样集中的阅读某一个领域的书籍,不但可以使自己能快速了解该领域,而且许多不理解的概念也可以在阅读中慢慢理解。这就是主题阅读的好处。如果能选择那些经典的有代表性的书籍仔细研读,那么相信我们的读书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无论你怎么选书,如果不读书,那么说什么都没有用。所以,赶快确定好一个感兴趣的领域,找出领域的权威书籍,做个主题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