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古典 » 如何引导孩子看经典
扩展阅读
什么是红尘经典 2024-11-15 11:04:46
有什么歌词有风 2024-11-15 10:58:09
双梁条形基础是什么 2024-11-15 10:56:50

如何引导孩子看经典

发布时间: 2022-04-13 23:52:53

Ⅰ 怎么引导孩子阅读经典名着

言传身教最重要,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家中学习氛围浓了,孩子才会有学习的环境和兴趣. 我历来都相信言传不如身教,所以要想你的孩子爱看书,首先你就要爱看书才行哟。

Ⅱ 怎样引导孩子走进经典名着

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读书基本上可以说是我的主业,以我小时候的个人经验,应该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一开始先不一定是名着,而是找一些他喜欢的作品,然后在和他约法三章,想读你想看的书之前,必须先看一本名着,也就是一本名着一本他喜欢看的书(比如我小时候是一本文言着作一本武侠小说),等他长大以后,懂得名着的魅力了,自然会喜欢上名着,小的时候过分强迫就很难了

Ⅲ 如何让孩子快乐读经的十五种方法

如何让孩子快乐读经的十五种方法

1、耳濡法。
人为什么只有一张嘴巴,两只耳朵呢?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没有定力,坐不住,怎么学经典呢?让他多听。听音频,听妈妈读,都可以。
最初的原则就让他边玩边听,音频可以当背景音乐似的循环放着,只要孩子的耳朵没堵着,即使他在说话,也能被吸收,小孩子就是用耳朵来学习的,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
孩子的大脑很神奇,海绵似的吸收,听多了自然就会了,慢慢也就有兴趣了,这是无为而为的学。还有睡觉前的这个时段也可以再放一遍,只要孩子不反对就行,坚持放一段时间,孩子就会适应,这样一周下来,同样的内容每天至少听了一到二遍,早已混了个耳熟。
那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是不是就不需要听了呢?NO,仍旧要听。一是为了强化记忆,二是新内容的话顺便正了音。
我们一定要了解输入原则及输出原则。什么是输入及输出?我们小时候都做过数学题,一个水池,一边在进水,一边在放水,多长时间放满等等。我举这个例子不是教大家这个练习题怎么做,是为了形象的说明一个问题,水池为什么会放满,是因为输入的水多了,水满则溢。那人的听说功能是不是一样的道理呢?婴儿从出生到呀呀学语,是因为他听得多(输入)了,就渐渐会说(输出)了,而且还能懂(消化),并不需要我们一一解释给婴儿听再教他怎么说话。所以学习经典,背诵与理解,这都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只要我们的输入量够,根本不需要着急。

2、欲擒故纵法及榜样熏陶法。
刚开始读经的家庭,妈妈先不要急于让孩子开始,只管自己读。如果孩子凑过来,也不要说话,自己读自己的,如果孩子说话打断,就说:“妈妈要读书长智慧,想当一个更好更优秀的妈妈,读书的时候不能说话,一说话就会读错!” 慢慢孩子就会习惯在你读书的时候不去打扰你,有时甚至会好奇,妈妈读的是什么呢。这时可以把赖思佳姐姐读经的视频也放给孩子看(育儿宝典里有),告诉宝贝佳佳姐姐也是读经长大的哦,瞧佳佳姐姐多聪明多漂亮呀(建立孩子的学习榜样)。过个几天,孩子听妈妈读的内容也听熟了,或许还会主动跟着你念。如果宝贝也想要跟着一起来读了,也不要让他读,而且每次读完后,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说:“哇,妈妈读完了,妈妈好棒哦。”孩子都喜欢争做棒宝宝,这时他肯定地说,我也要读。这时给他制造门槛:“读经很好,可以改变气质,长智慧,但是却是需要每天坚持的哦,每天读一点点,你做得到吗?”孩子肯定会一口答应:“做得到”。妈妈表示不相信:“算了,你还是别读了,妈妈一个人读吧。”反正想尽办法吊孩子胃口,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妈妈再坚持个几天,宝贝天天看着妈妈这么轻松就读完了,孩子就会认为读经没那么难,这时再让宝贝加入进来,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读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靠一天两天的,所以家长不能急,要慢慢引导,不要在乎孩子还没开始的,养成习惯最重要,让孩子喜欢经典更重要。

也就是说一定要淡化目的,告诉孩子,经典不是让宝贝一个人读的,强调妈妈喜欢读经。大人喜欢读了,孩子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影响。

3、替换法。
6岁以下的孩子是以右脑的形象与直觉思维为主导的,我们经常说读经,有些孩子他并不能理解读经能做什么,而且读经又那么枯燥,所以前期难免会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反感。我的做法就是:直接用“长智慧”代替了“读经”。每天晚饭后牛牛就会说:“妈妈,我们要去读经班长智慧了。”

4、口号法。
简单有力的口号,不仅能给人强烈的印象,还能使人铭记于心。我们在每周末的读经活动开始之前,都会让孩子们一起大声念这句口号:“吃饭长身体,读经长智慧”,让孩子明白读经的作用并达到强化。

5、激励法。
我们都知道语言及行为都是有无形的能量的,如果我们每天对自己说负面的话就等于在诅咒自己,如果我们每天对自己说正面积极的话就是在鼓励自己,一个受到鼓励的人会被激发出无限的潜能。
读经前的励志语:
读经让我自信!坚持让我进步!
我是积极的人,我一直在成长,我珍惜成长的机会!
我在成长中获得智慧,
有思想、有才华、肯坚持,
我终将获得成功!
我爱经典!我坚持读经典!
我会成为最优秀、最有价值的人!
我相信自己!
(内容可以自己编辑,用正面积极向上的语言即可)。

大多成功的优秀人士,我们翻阅他们的成功史,就会发现,这些人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目标,我相信每个人都不缺乏,缺乏的只是信念。很多人都不明白信念是怎么一回事,信念,信念,简而言之,就是“相信+天天念”。这样,念的内容就会根深蒂固的植入心灵成为坚定不移的信念了。我们坚持每天读经的目的不也正是为了让经典精神成为我们的信念,并指导我们的生活吗?

6、暗示法。
暗示也分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我们要学习的是积极的暗示法,家长通过自己积极、快乐的语言或行为,让孩子接受积极的暗示。比如说:每次读经结束后,我们说,哎呀,太简单了,这么快就读完了,我还没读过瘾呢,读经真舒服、真轻松呀等等这些暗示语。假话说一千次也变成真的了。另外,读经结束后,可以念一下“读经回向”,既有感恩心的培养,又对快乐读经的暗示是一种强化。

7、联想法。
成长中的孩子总会给我们一些惊喜,我们可以把平时一些优秀的表现都归功于是读经的结果。比如:宝贝今天跟小区清洁工奶奶主动打招呼问好了,我称赞他:“真有礼貌, 读经又让我们牛牛长了不少智慧了,妈妈真开心!”虽然我知道这是身教的影响,但在孩子面前,我还是把这个功劳归于读经典。

8、 优越法。
放大孩子在同龄伙伴中的优秀,给孩子创造优越感。有些孩子觉得他的同学都没在读经,他为什么要读?对读经很排斥和反感,我们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向孩子说明,读经马上就变成了一种优势:对呀,你的同学没在读,所以没有你优秀啦,你会主动向人问好打招呼,会向帮助你的人说谢谢,懂得尊重孝敬老人, 还会主动帮助做家务......孩子的优点都可以拿出来比较,让孩子觉得这都是读经的结果。

9、搭档法
可以跟孩子商量,今天读经,妈妈跟孩子配合做搭档,要么宝贝指妈妈读,要么妈妈指宝贝读。因为需要两个人配合,所以也要求注意力相当集中。就象二重唱一样,一个人没跟上就走样了。

只要孩子身心放松投入进去一遍,哪怕只是看或只是指,只要认真了,效果比强迫他念十遍都好。因为他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是100%完全吸收,在紧张不开心的状态下可能只能吸收10%。效果是哪个好,不言而喻。

10、奖惩法
奖励,是以精神奖励为主,宝贝都有状元本,姿势端正可以敲个姿势端正章,指读认真可以敲个读书认真章,声音好听又可以敲个声音好听章,这都是对孩子的认可和鼓励,当章累积到一定数目,可以满足孩子一个小小的愿望和要求,比如说带他去儿童公园玩,送个小文具或者小手工礼物给他都可以。
惩罚,我们一听到惩罚就会想到批评、恐吓、训斥、体罚等等。正因为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惯性思维,所以孩子也就想当然认为惩罚是不好的了,不管这惩罚是什么,孩子都会本能的抗拒、害怕和讨厌。这里我用的惩罚呢并不是真正的惩罚,我就是惩罚孩子一天不能读经。如果孩子读经的时候表现真的很糟糕,我会对他说:“惩罚你明天不准读经。”孩子会对惩罚做出应激反应,他觉得惩罚的肯定是不好的,你惩罚我不要我读经,我就是要读经。当然,家长说到就一定要做到,不能心软。孩子一天不读经也不用太过于介怀。当妈妈说到做到,孩子真的在第二天时被晾了一天,到了下次再读经时,就会表现很棒。
网上有一篇新闻:杭外女生收到17所海外大学通知书,这个女生的爸爸非常有智慧,教育孩子很有一套,小时候对孩子的惩罚就用这一招:比如说,不听妈妈话就不给你书看,不好好吃饭就没书读等。当然,这是在孩子已经建立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这一招,对我们爱书如命的牛牛也非常管用。
另外,有时候时间长了,奖惩法要换一种,让孩子有点新鲜感。最近我们家一直在用的一种奖惩法是画笑脸。一天画一个,一周下来,画满七个笑脸,周末就满足他一个小愿望。平时我们就是带他出去玩,他也很喜欢大自然(他会把这个接触大自然的玩当作奖励哦,其实被我们忽悠了,哈哈,因为这也是我们喜欢的)。最近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跟我说,想要学轮滑,让我们给他买一个旱冰鞋。可是,我们实在找不出理由给他买玩具啊。于是,只能跟他说,那就等笑脸积满七个吧,积满七个,就给你买(其实积不积满七个,我们心里都是想给他买的,运动对孩子有好处啊,只不过要给孩子找个理由而已,不能让他感觉礼物得到太容易)。画笑脸不是简单的画,还有讲究哦,分笑脸、平脸,哭脸等,有各种丰富的表情。要积满七个笑脸才有奖励,否则没有。比如:眼睛表示看,可以分看得认真(笑眯眯)、一般(平脸)、不认真(哭脸)三种等级,那么笑脸就会有三种表情。嘴巴表示读的声音洪亮且好听,这又有了三个等级三种表情。牛牛有时候指得挺认真,但是声音阴阳怪调,我就给画个笑眯眯的眼睛配个难看的噘嘴巴,表情很搞怪。让孩子自己画,还可以锻炼孩子自己的动手能力,我们家牛牛还小,笔拿不好,我就扶着他的手画。貌似两周才能满足一个愿望,有时候还需要三周。

瞧,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挺有意思的哦!

11、选择法(色子法)
自制一个手工色子玩具(如下图),每一面写上不同的经典书名,让孩子自己丢一下,先丢到哪一样,我们就先读哪一样,丢到读过的就再重丢。轮到读下一样的时候,由读得认真的人来丢色子。学中玩,玩中学。给枯燥的读经加一点小料,增加一点乐趣。

12、偶像闹钟提醒法。
每天最好固定一个时间读经,就象一个生物钟一样,到什么点儿就知道该干什么事。闹钟的提醒声音用孩子喜欢的偶像或者是最喜欢的人都可以,让他们录下自己的声音:“可爱的XX宝贝,长智慧的时间又到了哦,我好想看你长智慧的样子,听你清脆又好听的声音。快快来,坐坐好。我们现在开始咯!”孩子听到喜欢又熟悉的声音,马上就会进入读经状态了。

13、臭美法。
“古人云: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 ”。的确,读书是可以让自己的面貌和气质发生改变的。我是怎么用这一招的呢,比如,早上我们起来刷牙洗脸,照镜子,牛牛也在我旁边刷牙,我就自言自语:“哦,妈妈发现最近又变美了,气质更优雅了,读经真好,我要天天读经,天天美。”这话虽然没有对着他说,但是他听到了。追求真善美也是人的本能,男孩子也是一样会臭美的。

14、针对指读的迷惑法。
很多家长都对我反应,孩子读经表现还不错,就是不肯指读。声音洪亮,眼睛也认真看,就是手不指。怎么办?其实没必要如此纠结。如果孩子各方面都很好,就是不指读,我觉得也用不着大惊小怪。我反问一下各位:你平时自己一个人读书看书时,会去用手指着字吗?因为我们大人都认识那些字,所以会对这个动作不以为然,孩子同理。不过,我们仍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如果想当读经班小老师,就必须要做出一个好榜样,小老师是要教小朋友们用手指读的,如果你自己做不到,怎有资格当小老师呢?”
另外,还有一个办法。我们的大拇指通常用来表示非常棒,那么我们就把等级依次分下去,食指也表示棒(棒手指),到小指表示笨拙(笨手指),这里只用食指和小指这两根手指玩就好了,因为平时只有我和牛牛读。两人剪刀石头布,胜出者才能用棒手指指读,输者用笨手指指读,宝贝如果表现棒,奖励他下一样用棒手指指读。这样一来,不管如何,他横竖都会指读。而且宝贝也不喜欢老是用笨手指,这样会积极诱使他用食指指读。

15、游戏法。
接龙读 :妈妈读一句,孩子读一句。
拍桌读:跟接龙读结合起来,读的同时拍桌子。也可跺脚读,拍头读等。大人拍头有很多好处:头脑清醒,加快头部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哦。
快慢读:听到敲桌子的节拍比较快时,读的语速稍快,听到敲桌子的节拍比较慢时,放缓语速。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复习或比较熟悉内容,因为怕孩子读快的时候跟不上。
摇头读:象古人读书一样摇头晃脑,别有一番韵味,还能活动颈椎。

Ⅳ 我的儿子七岁半,他很喜欢看书,如何引导孩子读经典书籍

大家好,我是李培培,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有二宝,对于少儿心理颇有心得。
首先,我们不要自我欺骗了:绝大多数孩子都很讨厌看经典书籍,很喜欢轻松愉悦的漫画,因为他们想要快乐,而不是想要深刻,这是符合孩子天性的。经典书籍,之所以经典,是因为立意深刻,孩子看不懂,只会觉得枯燥。会去看经典而不是漫画书,更多出于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完成父母的期待。当然,不否认有些孩子确实喜欢。
不是说,不要孩子看,我们需要先明白几个问题:一是,孩子对书产生感觉更重要,还是现在按照要求读经典更重要?二是,七岁半的孩子,控制住自己欲望的能力有多少?是让他有些自己的欲望,还是完全的禁欲?
我的建议是:给孩子一些权力。不要完全不看,也不要完全都看。和他一起列书单,有他要看的,有你推荐的。如果有些焦虑,可以去看看他的同学们都读哪些书。我记得我当时上学时候,老师禁止读金庸,怕影响学习,现在金庸是大师,老师又在推荐。
会不会沉迷于校园小说和网络小说,不是简单的由他看什么书决定的,而是由他思想的深度决定的。读书读己,真正的读书,是在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那应该得是在初中后期的事了。3、4年级虽然是孩子自主阅读爆发期,更多的孩子对故事情节感兴趣,也还是粗浅阅读。
读书是他自己的事,读什么书更是。

Ⅳ 在当今社会中,家长该如何教小孩读国学经典

在当今社会,教小孩读国学经典是十分必要的。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我国的文化,还有古代的智慧,一直都是世界顶级的,国学经典更是古代先贤留下的智慧结晶,是经过千年的时间的考验的,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所以小孩子应该从小就学。

Ⅵ 如何让孩子读经典

不是“让”孩子读经典。我觉得陪伴、引导很主要。可以先给他讲讲经典里的小故事,吸引他的兴趣。读经典不是很容易的事儿,要养成习惯就需要家长陪伴,不能只是要求孩子读,自己也在一边读的话,孩子会把家长当榜样就会更喜欢的。

Ⅶ 孩子阅读经典

一、家长阅读经典,起带头作用

具体做法如下:

1、多带孩子到书店,多参加读书分享会、阅读公益讲座等,在浓郁的阅读氛围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特别是在书店中,孩子一般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看的书籍,产生阅读的欲望,但是大部分孩子不会选择相对而言比较晦涩的经典名着,这时候,家长要做适当的引导。

2、当孩子表明自己确实想看一些杂书时,家长在辨别后认为这些杂书对孩子没有负面影响,那么家长可以顺应孩子的意愿,但同时附加一个条件,就是让孩子在阅读杂书的同时,也要阅读一本经典着作。孩子为了能读上自己喜欢的书通常都会同意这一建议。

3、最后就是要回到上文提到的做法,家长也要阅读经典,起带头作用,并要与孩子适时交流分享,引导孩子爱上经典。

Ⅷ 如何引导人们阅读经典

当代着名哲学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陶德麟针对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现状,呼吁青少年趁小的时候、记忆力好的时候,多读一些经典名着。

这位武汉大学的老校长坦承,大学毕业后从事的专业并不是国学,好多年也没有认真读过中学时代读的东西,但至今仍能用文言文写作,能写格律诗,就是得益于少年时期的训练和熏陶,“其实当时也不懂,就是背下来了,慢慢成了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

陶先生说,大数据时代,青少年要学的东西,比老一辈当年多得多、新得多,以至于大家都在呼吁给孩子们减负,自己赞成减负,但是什么该减,什么不该减,大有讲究。

先理清一下什么叫做名着

什么是经典名着?

别把学校推荐的,考试必考的,都叫名着。比如四世同堂。或许那只是考试的需要而已。或者至少是考试的教条,让名着也显得面目可憎起来,完全没有名着那种跨越历史的光彩。

别把当代主流价值观推荐的名着都当名着,比如《红岩》、《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当代总是短暂的,而名着往往源远流长。更何况,一个国家,一个政治组织,一个物欲狂欢者的社会,在文化主张方面,往往缺乏贯通历史的眼光,更难改其惯性。

别把文学名着当作全部的名着。言必称四大名着的书单和言必称红色经典一样粗鄙。在历史、科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人类的积淀也格外丰厚。

别把别人说的名着当作名着。国人最喜欢看权威的别人话是,少问自己的内心,但00后的少年一代,恐怕会有全新的局面吧。

也可以从电影、动画、游戏……开始

名着往往太旧,至少在形式上。但名着也往往是个宝库,人物、故事、剧情、桥段,资源丰富。一代代的懒人,都在从真正的名着中发掘,发掘好的故事,发掘好的人物,发掘人性中最闪耀的亮点,以自己的理解和表达,重组成全新的衍生产品——漫画、动画、电影、游戏等等。

举个例子吧。三国演义,为啥不能从《赤壁》开始呢?吴宇森导演,林志玲出镜,想来也不会亏欠了一个少年的胃口吧。关于三国的连环画、漫画更是品种多样,不做赘述。等到有一天,少年看过这些他们喜欢的三国演义,他或许会有兴趣去读一下罗贯中的版本吧!进而我们还可以期待,也许他会去《三国志》中去寻求答案,或者他们再看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会有全然不同的理解吧!

1)从最精彩的片段开始。比如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大闹天宫等精彩片段。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所以,从最精彩的片段开始,远比循规蹈矩滴从头开始要好得多。

2)可以只读一部分,不用拘泥于全部。好多名着是一辈子都值当一读的大书,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可读之处,不用非得在少年时期和整本整本的三国演义死磕。

3)和孩子一起学会快读,泛读。少年们若是从小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往往会被课堂上的精读误导——以为读书就得批注,就搞清楚每个细节,就得能够分清段落,要能总结意义,其实大可不必。好读书不求甚解嘛。好的故事,好的人物,好的情节,好的语言,总会留在少年你的心中,暗自发酵,变成成长的养料。

Ⅸ 如何引导8岁的孩子重新爱上读经典

您好,我是来自137教育平台的陶然老师,很高兴为你解答 一个8岁的女孩,在之前读的过程中,读经的兴趣非常高,现在中断的时间已经将近一年。妈妈又添了一位宝贝,妈妈可能无暇去照顾孩子各方面。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情。实际上很多的宝贝,在妈妈添了弟弟或妹妹后,他们会觉得我的爱被分走了一半,甚至分走了一大半,因为小宝贝还挺小,妈妈可能会把更多的时间或精力去照顾到小宝贝。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想不仅仅表现在经典上,我相信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方面,这个大宝贝可能也会表现出有一些事情不礼让的感觉。这种情况,我们怎么样很好地去引导呢?正好我也有一个小宝贝,实际上我们有很多的家长也希望我们的小宝贝能够从头开始,能够从小很好地把经典这粒种子种下去。 这个时机是不是很好?好在哪里?好在因为我们的大宝已经接触过,甚至也读了几个月时间,并且在开始的时候兴趣还非常高。这时妈妈又很忙,就想着可以把这个工作交给大宝贝,让她多多地去引领,多多地去做一些榜样,所以我们就要请大宝来帮忙。 如果妈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发现大宝的价值,甚至能够很好地把责任、位置给到大宝,就可以让她重新拾起读经的乐趣,同时她又能很好地把她的这种乐趣下达给小宝贝。 既然现在大家是住在一起,我们就需要去营造这样的氛围。在做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不要在看到事情表象的时候,只针对这件事情的表象去做处理,我们一定要把所有的天、地、人的环境联系起来,因为我们最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更好的读书环境,培育一片更好的教育土壤。 家庭是孩子最早所能够受教育的根基。妈妈和爸爸是孩子童年最好的环境土壤,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在,我们的心要真诚去对待孩子,要真诚地想到在这个环境下,要怎么更好地去营造一个书香环境和爱的气场。当我们能够去做到这样的时候,孩子很愿意去配合。 我们家两个宝贝相差6岁,其实我们从来没有去引导小的孩子怎么样读经典。下面我讲一下我们家的生活片段,其实姐姐和弟弟经常也会发生一些争执或者争吵。为了营造更好的氛围,我一般会在大宝的身上下更多的功夫,因为她已经是8、9岁的孩子,能够听懂很多道理。可是小的宝贝,他是听不太懂的,尤其是2、3岁的孩子,跟他讲道理,他听不太明白,或者说我们这样去跟他表达,他不能很好地去接受。 让孩子去跟孩子互动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有这样的技巧。姐姐在带弟弟的过程中,我会经常告诉她,现在带弟弟读书,爱上经典的光荣任务就交给你了,因为你在读经典的过程中,一直表现得这么优秀,如果你能够很好地示范给他,弟弟一定会叫你“老师”。 我们经常在这一块和孩子进行这样的沟通,孩子就很乐意地去把这件事情带动起来,他们用小孩子的语言去解决小孩子的问题,这样的一个过程非常棒!有一次,我们一起拍手去营造这样的气氛,当时我们就说空气中会有很多智慧,我们一定要去抓住它,抓住它往哪里放呢?往自己脑子里放。 当我们去做这样一个场景的时候,孩子也跟着去参与,其实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智慧?他们只是看到我们在半空中飞舞,去抓智慧的时候,看到这样的动作和情形,觉得很好玩,对不对?于是他也开始抓,也放到自己的脑海里,我们就念这样魔术的语言,孩子也跟着我们去做这样的事情。 做完后,我们就去读书。读书时,我们不太去理会他,于是小宝就会拼命地跑到我们中间来,他虽然不能完全跟着我们的速度走,但是他会开始学着我们的动作,做一些模仿。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很好利用到这一点。 睿睿妈的宝贝可能还挺小,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有的孩子现在还躺在摇篮里面。以前我们家小宝还很小的时候,我经常会读《诗经》给他听,读完会和他沟通一下。 读之前,我也会和他沟通,告诉他,这么美,这上面还有鱼、还有绿色的荷叶、很美的荷花,真的很美哦!告诉他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把这些都描述给他,告诉他:“现在妈妈读一遍给你听,你听一听我们的声音是不是很悦耳啊?” 小朋友真的能听懂,那时他才2、3个月。在孩子1至3个月,我们就经常给他输送这样的信息,孩子在摇床里躺着的时候就会笑,他并不是能够听懂妈妈所讲的内容,而是他感受到妈妈当下给他的这种感觉和磁场,对不对?我们很开心读完以后,还给他击了一个掌。 现在我们就可以给妍妍宝贝这样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把她的这种磁场传达给小宝贝。因为她要去传达,所以她一定会去读,对不对?包括我们大家现在进行的“一根六经”的百遍挑战。在挑战的过程中,可能前期很多家人会觉得,怎么一天要读这么多?读得口干舌燥的,当你真的冲过这一关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实际上“多易必多难”。 其实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我们去做的时候,它并不是那么的容易。虽然说读经,我们只是去读。但是,我们认为很难的事情,用很简单的心态,易行的心态去做的时候,又会发现它是如此的简单。 我们倡导的是“1”简单,“3”快乐,“7”坚持,大家把我们这个口号倒回来念,“坚持、快乐、简单”,对吗?当你在念的时候,会发现很奇怪,当你用快乐的心情去坚持这件事情的时候,所有非常难的事情,就会变得非常的简单。 当你顺着念,倒着念,它都一样富有一定的哲理,是吗?这就说明我们在不断坚持的过程中,很多事情就能够变得非常简单。那么我们觉得很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很简单,这是因为我们坚持做简单的事情,当坚持、快乐地去走的时候,它可能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幸福。 所以,我建议一定要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我们找到这样的根源以后,从一个突破口去突破,真正给到孩子一些机会和责任,让他们真正行动起来。而不是只是跟他们说:“你要好好读,一定要好好读!”结果孩子答应了,在读的时候,又不能好好地控制自己。 孩子是多变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好去把控,但是我们用什么去把控?一定是一种无形的,叫“形而上”的这个道,一只无形的手去操控。我们认为我们在影响世界,我们在操控世界,错!其实世界一直在操控我们,对不对? 世界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带动着你,就看你的磁场是如何和它搭配?用什么样的磁场跟它进行挂钩和互补。这个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和天地进行沟通。 我们在跟自己的情绪进行沟通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做不好,甚至还会陷入一股漩涡,然后还会影响周围很多的人,让大家都不开心,是吧?大家仔细去思考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一个道理? 当我们真的能够经常把自己不断地打开、打开、再打开时,我们就会非常广大。要常常把自己的心空出来,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复归于婴儿”。我相信睿妈能找到最适合她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