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让孩子读经典
不是“让”孩子读经典。我觉得陪伴、引导很主要。可以先给他讲讲经典里的小故事,吸引他的兴趣。读经典不是很容易的事儿,要养成习惯就需要家长陪伴,不能只是要求孩子读,自己也在一边读的话,孩子会把家长当榜样就会更喜欢的。
B. 如何教儿童诵读经典
随着国学热的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都开始认同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教育内容。笔者从1999年起在任教的班级里开展这项实验,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教育儿童诵读经典的方法。 一、儿童接受经典教育的时间越早越好。我们提倡儿童诵读经典教育,即是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你不准备一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背,他就只好背流行歌曲和电视广告。 二、教材要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蒙学读物学起,次及《四书》《五经》及诸子散文、唐诗等。蒙学教材内容凝炼、信息量大,所使用的文字至今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汉字。反复诵读这些经典读物,不仅可以让孩子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而且认识了大量的常用汉字,有利于提前阅读其他汉字读物。比如《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隋唐以来,《千字文》大为流行,背诵《千字文》被视为识字教育的捷径。它不是简单的单字堆积,而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咏事的韵文,其内容又涉及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这些读物通俗易懂,儿童读起来朗朗上口,不至于感到枯燥、厌烦。 三、诵读方法,即“三百读书法”。每天要求儿童读一百个字内容的经典文字,家长或老师给孩子一百分;每天将所读内容读上一百遍,给一百分;只要是坚持读经典书籍的孩子,每天再给一百分。孩子们每天因为读书而得到三百分,个个喜笑颜开。我们做了一个粗略的估算:每天按一百个字的进度读书,一年的读书时间按300天计算,则一年可以熟读3万字的经典,小学六年,则可以读到18万字的经典。如此读来,一个小学毕业生,足可以算是学富五车了!若从幼儿园读起,则更加可观! 四、营造氛围,贵在坚持。家长或老师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也可以请周围的小朋友每天固定在一个时间、一个地方坚持读书,孩子们可以互相影响、互相鼓励。如果由老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读书安排,那样效果更佳。 五、鼓励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儿童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假以时日,这些诵读经典的孩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将会迅速超越同龄人甚至老师或家长。
C. 如何教孩子学习经典文化
如何教孩子学习经典文化
针对我们现在的学校以及孩子的家长,如何的教孩子学习经典。报告的题目经典教学法。
如何教孩子学习经典。七个小的专题。
经典教学法,首先要清楚到底什么是经典。
第二个,现在很多地方在搞经典的教育或者是教学工作,内容都比较的零散,从一个系统的角度讲一下经典教育的内容体系。
第三个,因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经典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
第四个,经典教与学的主要的方法。主要是落实在七八岁以前的儿童。学习方法很简单,就是典范。主要是指老师的作用,以及是经典的价值。学生主要是指模仿,以模仿来学习。
第五个,从汉字的音、形、义的三要素,来谈三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命名为教学三步曲。
第六个,主要讲蒙学阶段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或者叫经典的教育,它有四项主要的内容,从这里面挑出一部分内容教如何的写字。
最后,作为一个家长、一个老师日常的三类教学法。
什么是经典。经就是经常经常,所以经就是常,常就是经。历史朝代的不一具体有几个经有所不同。孔子时代是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又扩展成十三经。那么什么叫典呢?我们叫典则典则,典就是则。典着重于讲规律、原则、常道。相当于天道法律,就是经常和典则。这就是对经典最简明扼要的解释。
具体到中国经典教育,经典教育三个阶段。
蒙学阶段,“三、百、千、千、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以及是弟子规》。神通诗也可以入校本教材。
小学阶段,主要是有: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说文解字,尔雅和孝经。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朝代的太学,他把说文解字纳入到大学的范围之内。
大学阶段,主要是指《四书五经》、扩展看去就是指《经史子集》。中国蒙学,小学和大学的经典,
上个世纪最伟大的时装设计师,法国的时装设计师叫约翰.圣罗朗对经典从本质上、从时间上,对它进行了定义。时间上从不过时,就强调经典的永恒价值。空间上从不流行,就是强调经典的相当高的品质。所以什么叫经典?所有从不过时,但也是满大街都是的,具有永恒价值的,并具有相当品质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称之为经典。不仅中国传统的经典书籍,只要是人类具有永恒价值的任何东西,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叫经典。唯一衡量的时间,唯一衡量的标准,他所流传的时间,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
什么是中国的经典?就是中国所有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中医、皇帝内经,武术,少林易金经当然是。所以明、清的家具,还有中国山水画、汉字、阴阳、五行、八卦等等。中国以孝为先的伦理道德及思维方式,比如说站如松,行如风等等,这些行为方式,都应该称为经典。所以,经典他不仅仅局限于一些书籍,它还包括了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教育的方式,包括了很多除书籍以外的琴、棋、书、画、武术、周易、礼功等等,风水以及传统的纺织工艺等等。所以,经典并不是说,只有孩子或者是只有我们想学习的时候,是需要去阅读和背诵的,其实经典他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产方式。
一个日本人深爱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用风水布置自己的房间,穿我们中国过去传统的服装,读繁体字,竖版本,线装书,他所用的家具也基本上是具有明清风格的家具。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但这个中国人不一定是中国国籍的,他很可能是一个日本国籍的。一个美国人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一心一意的研究我们中国的古琴,为了研究古琴,他长期隐居在香港一座没有任何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一座岛上,一直打光棍到五十岁。在我们中国的古琴史上,有一个着名的琴谱,叫神奇密谱。那里面有六十四个琴曲,这位美国人是全世界第一个把神奇密谱六十四首琴曲全部弹出来的.
他现在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他在纽约的哈德森瑞尔对过叫new jersey新则西洲的家具都是在潘家园买了之后运到美国去,他的墙上是古琴,桌上也是古琴,他的装饰品,是书法这还有线装书。他怎么旅游呢?他就是带上他的古琴到洞庭湖,在洞庭湖畔弹《洞庭秋思》。然后他跑到孔子故里曲阜弹孔子读易,弹幽兰。所所以,经典,不光是一种学习的材料,更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背诵经典读经典,不光是我们小孩子的事情,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因为,他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中国的经典教育,我们如果说是超越了书籍,那么我们再来看他是一个无比丰富的系统。他几乎包括了我们中国文化的所有领域,所有的门类,所以我们并不是说只有家长和学校才能参与到中国的经典教育中,而是说我们各行各业无论是你搞房地产的,还是搞音乐的,甚至你是搞摇滚乐队,油画的,你都可以参与到中国的经典的学习以及是中国经典教育中来。
我们为什么说称经典教育而不称中国传统教育,因为传统在英文当中叫tradition或者是traditional。他所对应的叫moden。这是一个对词。我们现在把现代和现代化的作为是一个好的先进的光明的。那么他的对立面叫tradition或者叫traditional。那么他就代表了由某种意义上的,过时落后的封建的含义。所以当你说你们家的孩子学习的或者是接受的中国传统教育,那么你从你叫这个名称的一刹那开始,就意味着你们家的孩子已经在接受一部分是过时的,落后的,封建的教育。所以不提倡叫传统教育,因为传统教育的来源就是站在了现代教育所有的英文moden tradition对立面,所以我们不能叫传统教育。
第二个为什么不能叫儿童读经。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推翻了清政府,开始建立我们中国新的教育制度,那个时候仍然保留了两门课,一门课叫读经课,还有一门叫修身课,大概是到了1921年和1922年的时候,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教授,他当上了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把最后两门课取消了。所以读经仅仅是经典教育或者是经典众多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所以你如果把我们现在已经是初具规模并且具有远大前程的一种教育运动,就称儿童读经。那就是以偏概全,以一门课来替代整个教育运动。所以我们也不能称叫儿童读经。
当然我们也不能称国学教育。为什么?因为是国学教育大约是1900年以后才有这样的称呼。大量的西方的学术理伦科学以及教育涌入到我们中国,为了跟西学相对抗,章太炎先生提出了国学的概念。也就是说,100年前国学教育或者是国学根本就不存在。如果称了这个国学,那么它的对立面是什么?就是西方优秀的科学技术以及是西方的经典教育。那所以你如果把自己学校或者是家庭传授的教育称为国学教育,那么从你叫这一名称的那一刹那开始,你已经把欧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给它排除在外面了。所以,这就是我们说为什么不叫它传统教育、儿童读经以及是国学教育,我们叫经典教育。在西方也有经典教育,classical ecation或者是另外的一个名称Liberal arts ecation叫博雅教育。所以,我们之所以称经典教育,是因为我们不仅要全面的继承我们中国的经典,我们还要敞开胸怀,我们还要全身心的接纳欧美及世界最优秀的文化教育。
现阶段,中国经典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不可能是一种大众教育,只能是小众教育。为什么?如果说从博雅教育的角度,从历史上来说,谁有资格进行琴棋书画的教育呢?具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中产阶级以上家庭,家长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必须要有和经典相应的眼光、气度和魄力。所以目前说经典教育,它应该是一种精英教育和小众教育,有这样一部分精英的家长,对他们的孩子实行了精英教育或者说有一部分精英的老师和校长,对他们的学校里的儿童或者学生实行了精英教育,起到了时尚领导者的作用。然后,往下传播,往社会上传播,逐渐逐渐的给它普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教育。但是目前,它不可能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应试教育完全不与经典教育相违背,反过来讲,经典教育完全不和应试教育相违背,因为我们的实践已经是证明,只要是经过了经典教育的训练的孩子,他会更加安静,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记忆力也会更加好,道德品质等人格的发育,将会更加完善。当前学校教育是应试教育加素质教育,将来中国基础教育的最佳选择是应试教育加经典教育。
凭什么把经典教育分成,蒙学、小学和大学?《三字经》里知某数,识某文,凡训蒙,须讲究,所以训蒙训蒙,其实就是蒙学教育。
蒙学教育的主要的标是什么?就是知某数,识某文,就是识字。区别一个人他是不是文盲,就是看他识不识字。所以识字,是文盲和非文盲主要的标志。经过了蒙学,他就可以扫盲。把一个人从原来蒙昧的状态,马上就扫盲,然后进入到一种能够读书识字的阶段。
小学阶段就要详训诂,明句读,训诂的含意就是强调汉字的每一个音形义,它有多少种写法,这个文章一拿过来,我在什么地方要停顿,在什么地方要有标点符号,我们清清楚楚,所以“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就是蒙学完后之后就是小学,小学完后之后才是四书,四书完了之后应该学《孝经》,学完这五本书之后,然后我们说是再读六经,当然,这个诗书礼乐春秋,其中的《乐记》或者是《乐经》,现在已经是失传了,所以现在就变成了五经,四书五经读完了以后,经史集方读此,然后再读什么呢?然后再读诸子百家,就读老子,庄子,孙子等等,经子通了之后,然后再读历史,所以,是一步一步,就像台阶一样不能够乱。藏传佛教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讲次弟,比如宗喀巴大师,他有一本书叫《菩提道次第广论》极其的讲究次第,那么我们说中国的经典教育他也有次第,所以不能够乱,不能够一开始就读《论语》,一上的时候就读《易经》。前面没有打好基础,所以他读的时候就很困难,很多的推广中心让我们很小的孩子一上来就读《论语》,就读《皇帝内经》、就读《易经》,结果,进退为难,最后连孩子读经的积极性全部都破坏掉了。
清代的一个学者,他写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呢,就仿佛用文字画就的一幅漫画,在清代的一个普通的私塾里面,小朋友就象一群乌鸦在那里读,就是蒙学经典,然后是小学经典,,中国过去强调的是书声朗朗,所以大家都是声音很大,所以众声齐声吼喉咙,从哪里开始呢,赵钱孙李,周武郑王,所以从《百家姓》开始,完了之后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千字文》完了之后再《三字经》《三字经》完了之后《鉴略》《千家诗》完了之后是《神童诗》,其中有一两个小朋友聪明绝顶,他的学习进度很快,所以很快就学完了“蒙学”和“小学阶段”,他就直接进入到“大学”。
中国的经典教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叫蒙学,对应的这个经典叫《三百千千弟子规》。小学《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说文解字》,《尔雅》和《孝经》。《大学》就是《四书五经》和《经史子集》。现在的推广中心,他们仅仅重视经典,但是忘掉了孔子在他生前就确定了两大教育内容体系。那就是《六经》和《六艺》。六经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经是静的是长的是不变的,《六艺》是要动的,并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六经》和《六易》就相当于我们经典教育的两个轮子,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但是很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大部分中国大陆的经典推广机构只重视《经》而不重视《艺》,甚至彻底的把这个《艺》的教育完全忘掉了。《经》的内容,我们说它基本上是从孔子时代就已经奠定了一个基础,它的内容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的,《艺》的教育,不是艺术而是技艺,技艺的教育内容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如果说是阅读中国文献的话,我们都可以发现,有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叫“古六艺”,比如说,琴棋书,琴棋书画,或者是诗和茶,象这样的,我们完全可以给它命名成经六艺。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小朋友读《四书五经》或者是读《三百千千》的同时,我们能不能让他同时学钢琴、小提琴,或者是电脑呢?当然可以,因为,这统统都可以说为新的技艺教育,这就是孔子他所确立的两大教育体系,我们绝不能只重视《经》而不重视技艺的教育。
如像德、智、体一样,再给它细分,经典教育有三大内容,第一个,就是我们刚才遵循孔子的两大体系,除了经典和艺之外,因为主要让小朋友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所以我们把他的道德和生活习惯单独给他列出来,以《弟子规》为主,以及是以洒扫应对进退为代表的为人处世的习惯,所以由这三个方面就构成经典教育的三大内容。好,这个是需要读的,这个是需要做的,这个是需要自练的,我们说一和二,它基本是不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第三个是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代的。
中国经典教育的基本的原理,总结成八个字,能动能静,文武要均衡。儿童经典学习的课程,要符合能动能静文武均衡的经典教育的原则,就基本上是抓住了要点。在中国古代,乃至到现在,古琴是在记忆当中排在第一位的,因为琴是中国雅乐,它不仅仅是一种乐器,琴区别于其它所有的乐器,还有一个名称它叫道器,还是我们中国文人修身养性的一种工具,在大陆的或者是在海外的中国经典教育中,我们一定要把古琴教育纳入其中,在我们孔老夫子那个时代,就已经说是这边放琴这边放书,琴和书,琴和书都是要并重的,书法那当然就不用说了,书法它不光是一种艺术,并且它还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说我们的孩子,他要抄写,他要熟悉这个字的形状也就是写法,他一定是可以通过书法的这种方式来进行练习,当然我们说书法练到很高的水平,上升到艺术的水平,那就成了一种艺术。还有武术,孔子像一般是配一把宝剑的,所以孔子他这样的一个打扮,那就表明了武术是中国经典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无论是男孩或者是女孩都可以练,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我们当地的条件,比如说选择是练哪一种,内可强身健体,外可防身自卫。所以,对我们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是对我们的孩子的身心的安全都很有帮助。还有一个,我们的小孩他也需要懂得一些养生的知识,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起居的习惯。所以,我们说真正高水平的中医并不是治病,而是治未病,治未病就是养生。北京有老中医开办了儿童中医学习班,效果相当好。其中有一个人是三岁学中医,七岁就开始出诊,给人看病,一直看到现在。除了古琴,中医,武术之外还包括按照我们中国的传统女孩子在七岁的那一年的农历的七月七日开始,就是牛郎织女相会的那一天就要开始学习女工,就要开始学习绣花,所以像这样的这种方式的是培养,我们说是培养女孩的审美品质,以及是培养她心灵手巧的很棒的一种方式,如果说,她心灵手巧到一定的程度,那她完全可以不找工作,也可以教我们孩子电脑,但是一定要等到他把我们中国的经典教育,中国的经典文化打下相当好的基础以后,用我们中国经典教育的方式,就是要让最高水平的人师资来教我们的孩子。比如说让他去学电脑,一定要找一个,在你方圆几十里之内一定要找一个有相当水平的最高水平的电脑高手来教你们家的孩子,并要一对一教,这就是经典的教学方式。
黄金万两不如一艺随身。我们中国各行各业无论是哪一种技艺,它统统都可以分成六个境界,哪六个境界?第一个,以掌握工具为主,就是必须熟悉器具,比如说你要想运用电脑,如果你连电脑的电源开关都不知道在哪里,连开和关都不知道,是不可能把电脑学好的。所以,对器具一定要熟悉。然后,通过熟悉之后,进行学习,达到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人JPK。如果器物,比如说古琴,键,人JPK。那键就相当于你的手,就说这个琴和你的身体融为一体。那么这样的人,这样的孩子就称为有什么啦,有技术了。有技术了,但是光有技术还不够,一定要掌握背后一定的理论,也就是说光会弹琴还不行,你撑死只能当一个琴师,但是你要懂得古琴后面的很多很多的知识和道理。这样就上升到学问学术的高度。所以有一个光会弹琴的人上升到这个高度,他就懂得了琴学,才弹得漂亮。像芭蕾舞一样的优雅。上升到艺术的程度,给坏蛋是绝对不能弹。所以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把所有的东西给他融汇一体,这就叫道。什么叫琴道,首先你得掌握古琴,然后你会弹,你的手和琴的匹配特别的熟练。你又掌握了一定的琴学达到了艺术的境界同时又具有相当的道德修养,一以贯之,融会贯通视为琴道。这样的道理完全可以。
比如说是,绣花,女孩子绣花,你对线,对针,对绣的掌握。掌握了之后你就具有了绣技。但是还不行,为什么要这样绣,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图案,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你都要掌握。所以这就叫绣学,绣艺。最后,还讲绣姿,绣容,绣德完全融会贯通,视为绣道。其他统统都是如此,比如跆拳道,剑道,茶道,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所以这就是我们说经典教育的三大内容体系,第一是经典,第二是道德生活习惯教育,第三是指技艺教育。第三部分内容是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他相应的经典教学方式。现在有一种说法在我们经典教育界很流行,说是我们的儿童要抓紧时间必须在13岁之前学习经典,过了13岁就没有用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都很奇怪这个13岁是哪里来的,最后我查了《皇帝内经》查出来,男孩和女孩他完全不一样,所以按照《皇帝内经》女孩子的生理周期以7年为一个阶段。所以如果说,人到了青春期,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她的理解能力上升,情感开始萌动,这个时候她的确记忆力下降。如果说这不是13岁,14岁、所以女孩子,她要抓紧在多大之前加紧以读诵为主的经典学习呢?那在14岁之前。然后,14岁以后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再进行经典的学习了呢?我这个地方就有一个活的例子,就是我沈立本身,我是28岁开始学习经典的,很困难,但是无所谓,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一句一句话地学,都没有关系的。所以女孩子过了14岁那就进入了成人经典教育阶段,并不是不能学,而是学习的方法产生了变化。她不能够以背诵为主了,要以什么为主呢?以理解为主。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成人经典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理。孔子说,活到老,学到老。只不过是少年儿童如朝阳,如果年龄大了就相当于如日中天,相当于下午的太阳。稍微的会吃力一点。但是并不是说是成人就不用学习经典。我碰到很多的老太太七八十岁,文盲一个,但是她们能够背诵《心经》。她们能够背诵《大悲咒》。甚至我碰到各别虔诚的老太太她能够背诵《金刚经》。所以一样,当你人,我们说是老子说是“能婴儿乎”(这句话不明白),当你把你自己的身心亲近反璞归真到儿童的状态一样,哪怕是七八十岁了能够像儿童一样天真烂漫,记忆力很强,可以背诵很多的经典。那么,男的他是以8年为一个周期,他什么时候进入青春期呢?16岁。所以,男孩子什么时候进行以读诵为主的经典学习呢?16岁之前。那16岁之后,并不是没有用了,就不能学了或者效果不好了,他就进入了成人经典教育的阶段。这并不是我自己说的,这是中国中医第一大经典《皇帝内经》上面所总结的。所以,儿童经典教育他如果有一个年龄的阶段,他应该是什么呢?他应该是女孩14岁以前,男孩16岁之前,那么女孩14以后,男孩16岁以后就进入什么呢?就进入到成人经典教育的阶段。这个阶段特别特别重要的,你看,这个是孔子,他对他的一生有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他的重点是什么呢?你看,要到青春期,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像我们现在很多的公司,他一定要树立远景,目标,愿景。为什么呢?是因为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就可以超越很多困难,就可以超越感情上很多的波动。然后集中精力用意志力用人的理想的力量来超越身体上的波动。然后经过15年觉醒,到了30岁的时候在思想上等等。在思想上,工作上都能够获得相对独立自主的状态,然后有40不惑,50知天命等等。有这样一些说法,这就是孔子对于人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一种总结,那么说经典教育他的目标,是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而有所差异,当我们的孩子,比如说中国过去他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蒙学,大概4岁左右。4岁之前怎么办呢?4岁之前我们的小朋友并不是要让他学多少的东西,而是要让他像宋朝大儒张载所说的幼儿教育的要点是什么?是内安详,外恭敬。内心要安详,体现到他的外表和行为,对人对事一定要恭恭敬敬。这就是3、4岁之前孩子并在于学习很多的东西,一定要保持他的天性,他什么样的天性呢?要挖掘和保留他静定的天性,然后一定要把握人生一个最重要的基础,那就是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叫三岁看大,所以三岁之前主要是给他养成静定的天性。
(全文见附件)
D. 刚接触国学经典不久,请问如何教孩子读经典
您好,因为我和孩子接触了经典教育差不多两年了,也许我的回答对您有些帮助,一直是用深圳育心经典赖国全老师独创的累积式教育法来读经典的,效果非常好,我自己读了几十本经典,而且有五样经典已经过百遍了,比如《易经》,《孝经》、《老子》、《大学》、《中庸》,孩子这些经典也读完了,我的孩子才四岁哦,这个方法非常简单易操作,每个家庭都非常容易实施,相信您家一定能做到。我现在把赖国全老师的累积式教育法向您介绍一下吧。
累积式教育法是着名国学专家赖国全老师首先系统提出的一种科学、简单、高效的教育方法。赖国全老师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结合儿童心理学、生理学的特点,在培养自己的女儿赖思佳学习国学经典时提出,经过不断完善,渐成系统。至今累积式教育法已经影响全球上百万的家庭,成为风靡海内外的着名儿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积式教育法应用在读经上又被称为“137学习法”。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
“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
“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如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里相同的内容。不管孩子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如此,孩子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学习量:累积法主张一天的学习量为400字左右。不过学习量是一个参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灵活掌握。学习时间:采用离散教学的原则,一次学习时间约十分钟,一天二、三次,每天学习时间约为半小时。
学习内容(读哪些经典):
A、六经四书:赖国全老师提出,六经四书,是必须学的,是主粮,而且必须先学习群经之首——易经。
六经是指易经,黄帝内经,诗经,孝经,道德经,金刚经。此六经,以儒家为主,涵盖佛家、道家内容。与传统的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所不同。
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与传统的四书没有区别。
除此之外,可吃些小菜。何谓小菜?如唐诗,宋词,庄子,墨子。
B、经典按功能分类:培养一个人跟建房子一样,要打地基,做结构,最后才是装修。
1、基础类:包含《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也包含《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一类经典都是教做人的,做人才是基础,学知识学做事都是后面的事。
2、结构类:这就是经。《易经》、《孝经》、《诗经》、《道德经》、《金刚经》、《黄帝内经》等。
3、装修类:先秦的诗、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史记、资治通鉴等。
C、三个线程的学习:培养孩子应该要有一个总体规划:到底怎么样把你的孩子完善地培养起来?“137学习法”中间是3,所以是有三个线程的学习。
第一个线程就是学这些“经”,《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孝经》,这是经类的。
第二个线程是学“典”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一类,难度也是介于中间。
第三个线程是学装修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成语接龙》+《诗词启蒙》+《文学启蒙》这一类的,装修类的,比较基础的。
遵守这三个线程,用两年时间就可以学得非常扎实,如果担心时间不够,可以学三年,第三年巩固,是可以学得非常好的。这样,我们孩子人生的地基结构,我们用两三年的时间就把他打下。
如果不明白,还可以加入我们的育心经典大易社网站,只要网络一下就出来了。
E. 如何让孩子快乐读经的十五种方法
如何让孩子快乐读经的十五种方法
1、耳濡法。
人为什么只有一张嘴巴,两只耳朵呢?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没有定力,坐不住,怎么学经典呢?让他多听。听音频,听妈妈读,都可以。
最初的原则就让他边玩边听,音频可以当背景音乐似的循环放着,只要孩子的耳朵没堵着,即使他在说话,也能被吸收,小孩子就是用耳朵来学习的,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
孩子的大脑很神奇,海绵似的吸收,听多了自然就会了,慢慢也就有兴趣了,这是无为而为的学。还有睡觉前的这个时段也可以再放一遍,只要孩子不反对就行,坚持放一段时间,孩子就会适应,这样一周下来,同样的内容每天至少听了一到二遍,早已混了个耳熟。
那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是不是就不需要听了呢?NO,仍旧要听。一是为了强化记忆,二是新内容的话顺便正了音。
我们一定要了解输入原则及输出原则。什么是输入及输出?我们小时候都做过数学题,一个水池,一边在进水,一边在放水,多长时间放满等等。我举这个例子不是教大家这个练习题怎么做,是为了形象的说明一个问题,水池为什么会放满,是因为输入的水多了,水满则溢。那人的听说功能是不是一样的道理呢?婴儿从出生到呀呀学语,是因为他听得多(输入)了,就渐渐会说(输出)了,而且还能懂(消化),并不需要我们一一解释给婴儿听再教他怎么说话。所以学习经典,背诵与理解,这都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只要我们的输入量够,根本不需要着急。
2、欲擒故纵法及榜样熏陶法。
刚开始读经的家庭,妈妈先不要急于让孩子开始,只管自己读。如果孩子凑过来,也不要说话,自己读自己的,如果孩子说话打断,就说:“妈妈要读书长智慧,想当一个更好更优秀的妈妈,读书的时候不能说话,一说话就会读错!” 慢慢孩子就会习惯在你读书的时候不去打扰你,有时甚至会好奇,妈妈读的是什么呢。这时可以把赖思佳姐姐读经的视频也放给孩子看(育儿宝典里有),告诉宝贝佳佳姐姐也是读经长大的哦,瞧佳佳姐姐多聪明多漂亮呀(建立孩子的学习榜样)。过个几天,孩子听妈妈读的内容也听熟了,或许还会主动跟着你念。如果宝贝也想要跟着一起来读了,也不要让他读,而且每次读完后,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说:“哇,妈妈读完了,妈妈好棒哦。”孩子都喜欢争做棒宝宝,这时他肯定地说,我也要读。这时给他制造门槛:“读经很好,可以改变气质,长智慧,但是却是需要每天坚持的哦,每天读一点点,你做得到吗?”孩子肯定会一口答应:“做得到”。妈妈表示不相信:“算了,你还是别读了,妈妈一个人读吧。”反正想尽办法吊孩子胃口,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妈妈再坚持个几天,宝贝天天看着妈妈这么轻松就读完了,孩子就会认为读经没那么难,这时再让宝贝加入进来,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读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靠一天两天的,所以家长不能急,要慢慢引导,不要在乎孩子还没开始的,养成习惯最重要,让孩子喜欢经典更重要。
也就是说一定要淡化目的,告诉孩子,经典不是让宝贝一个人读的,强调妈妈喜欢读经。大人喜欢读了,孩子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影响。
3、替换法。
6岁以下的孩子是以右脑的形象与直觉思维为主导的,我们经常说读经,有些孩子他并不能理解读经能做什么,而且读经又那么枯燥,所以前期难免会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反感。我的做法就是:直接用“长智慧”代替了“读经”。每天晚饭后牛牛就会说:“妈妈,我们要去读经班长智慧了。”
4、口号法。
简单有力的口号,不仅能给人强烈的印象,还能使人铭记于心。我们在每周末的读经活动开始之前,都会让孩子们一起大声念这句口号:“吃饭长身体,读经长智慧”,让孩子明白读经的作用并达到强化。
5、激励法。
我们都知道语言及行为都是有无形的能量的,如果我们每天对自己说负面的话就等于在诅咒自己,如果我们每天对自己说正面积极的话就是在鼓励自己,一个受到鼓励的人会被激发出无限的潜能。
读经前的励志语:
读经让我自信!坚持让我进步!
我是积极的人,我一直在成长,我珍惜成长的机会!
我在成长中获得智慧,
有思想、有才华、肯坚持,
我终将获得成功!
我爱经典!我坚持读经典!
我会成为最优秀、最有价值的人!
我相信自己!
(内容可以自己编辑,用正面积极向上的语言即可)。
大多成功的优秀人士,我们翻阅他们的成功史,就会发现,这些人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目标,我相信每个人都不缺乏,缺乏的只是信念。很多人都不明白信念是怎么一回事,信念,信念,简而言之,就是“相信+天天念”。这样,念的内容就会根深蒂固的植入心灵成为坚定不移的信念了。我们坚持每天读经的目的不也正是为了让经典精神成为我们的信念,并指导我们的生活吗?
6、暗示法。
暗示也分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我们要学习的是积极的暗示法,家长通过自己积极、快乐的语言或行为,让孩子接受积极的暗示。比如说:每次读经结束后,我们说,哎呀,太简单了,这么快就读完了,我还没读过瘾呢,读经真舒服、真轻松呀等等这些暗示语。假话说一千次也变成真的了。另外,读经结束后,可以念一下“读经回向”,既有感恩心的培养,又对快乐读经的暗示是一种强化。
7、联想法。
成长中的孩子总会给我们一些惊喜,我们可以把平时一些优秀的表现都归功于是读经的结果。比如:宝贝今天跟小区清洁工奶奶主动打招呼问好了,我称赞他:“真有礼貌, 读经又让我们牛牛长了不少智慧了,妈妈真开心!”虽然我知道这是身教的影响,但在孩子面前,我还是把这个功劳归于读经典。
8、 优越法。
放大孩子在同龄伙伴中的优秀,给孩子创造优越感。有些孩子觉得他的同学都没在读经,他为什么要读?对读经很排斥和反感,我们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向孩子说明,读经马上就变成了一种优势:对呀,你的同学没在读,所以没有你优秀啦,你会主动向人问好打招呼,会向帮助你的人说谢谢,懂得尊重孝敬老人, 还会主动帮助做家务......孩子的优点都可以拿出来比较,让孩子觉得这都是读经的结果。
9、搭档法
可以跟孩子商量,今天读经,妈妈跟孩子配合做搭档,要么宝贝指妈妈读,要么妈妈指宝贝读。因为需要两个人配合,所以也要求注意力相当集中。就象二重唱一样,一个人没跟上就走样了。
只要孩子身心放松投入进去一遍,哪怕只是看或只是指,只要认真了,效果比强迫他念十遍都好。因为他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是100%完全吸收,在紧张不开心的状态下可能只能吸收10%。效果是哪个好,不言而喻。
10、奖惩法
奖励,是以精神奖励为主,宝贝都有状元本,姿势端正可以敲个姿势端正章,指读认真可以敲个读书认真章,声音好听又可以敲个声音好听章,这都是对孩子的认可和鼓励,当章累积到一定数目,可以满足孩子一个小小的愿望和要求,比如说带他去儿童公园玩,送个小文具或者小手工礼物给他都可以。
惩罚,我们一听到惩罚就会想到批评、恐吓、训斥、体罚等等。正因为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惯性思维,所以孩子也就想当然认为惩罚是不好的了,不管这惩罚是什么,孩子都会本能的抗拒、害怕和讨厌。这里我用的惩罚呢并不是真正的惩罚,我就是惩罚孩子一天不能读经。如果孩子读经的时候表现真的很糟糕,我会对他说:“惩罚你明天不准读经。”孩子会对惩罚做出应激反应,他觉得惩罚的肯定是不好的,你惩罚我不要我读经,我就是要读经。当然,家长说到就一定要做到,不能心软。孩子一天不读经也不用太过于介怀。当妈妈说到做到,孩子真的在第二天时被晾了一天,到了下次再读经时,就会表现很棒。
网上有一篇新闻:杭外女生收到17所海外大学通知书,这个女生的爸爸非常有智慧,教育孩子很有一套,小时候对孩子的惩罚就用这一招:比如说,不听妈妈话就不给你书看,不好好吃饭就没书读等。当然,这是在孩子已经建立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这一招,对我们爱书如命的牛牛也非常管用。
另外,有时候时间长了,奖惩法要换一种,让孩子有点新鲜感。最近我们家一直在用的一种奖惩法是画笑脸。一天画一个,一周下来,画满七个笑脸,周末就满足他一个小愿望。平时我们就是带他出去玩,他也很喜欢大自然(他会把这个接触大自然的玩当作奖励哦,其实被我们忽悠了,哈哈,因为这也是我们喜欢的)。最近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跟我说,想要学轮滑,让我们给他买一个旱冰鞋。可是,我们实在找不出理由给他买玩具啊。于是,只能跟他说,那就等笑脸积满七个吧,积满七个,就给你买(其实积不积满七个,我们心里都是想给他买的,运动对孩子有好处啊,只不过要给孩子找个理由而已,不能让他感觉礼物得到太容易)。画笑脸不是简单的画,还有讲究哦,分笑脸、平脸,哭脸等,有各种丰富的表情。要积满七个笑脸才有奖励,否则没有。比如:眼睛表示看,可以分看得认真(笑眯眯)、一般(平脸)、不认真(哭脸)三种等级,那么笑脸就会有三种表情。嘴巴表示读的声音洪亮且好听,这又有了三个等级三种表情。牛牛有时候指得挺认真,但是声音阴阳怪调,我就给画个笑眯眯的眼睛配个难看的噘嘴巴,表情很搞怪。让孩子自己画,还可以锻炼孩子自己的动手能力,我们家牛牛还小,笔拿不好,我就扶着他的手画。貌似两周才能满足一个愿望,有时候还需要三周。
瞧,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挺有意思的哦!
11、选择法(色子法)
自制一个手工色子玩具(如下图),每一面写上不同的经典书名,让孩子自己丢一下,先丢到哪一样,我们就先读哪一样,丢到读过的就再重丢。轮到读下一样的时候,由读得认真的人来丢色子。学中玩,玩中学。给枯燥的读经加一点小料,增加一点乐趣。
12、偶像闹钟提醒法。
每天最好固定一个时间读经,就象一个生物钟一样,到什么点儿就知道该干什么事。闹钟的提醒声音用孩子喜欢的偶像或者是最喜欢的人都可以,让他们录下自己的声音:“可爱的XX宝贝,长智慧的时间又到了哦,我好想看你长智慧的样子,听你清脆又好听的声音。快快来,坐坐好。我们现在开始咯!”孩子听到喜欢又熟悉的声音,马上就会进入读经状态了。
13、臭美法。
“古人云: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 ”。的确,读书是可以让自己的面貌和气质发生改变的。我是怎么用这一招的呢,比如,早上我们起来刷牙洗脸,照镜子,牛牛也在我旁边刷牙,我就自言自语:“哦,妈妈发现最近又变美了,气质更优雅了,读经真好,我要天天读经,天天美。”这话虽然没有对着他说,但是他听到了。追求真善美也是人的本能,男孩子也是一样会臭美的。
14、针对指读的迷惑法。
很多家长都对我反应,孩子读经表现还不错,就是不肯指读。声音洪亮,眼睛也认真看,就是手不指。怎么办?其实没必要如此纠结。如果孩子各方面都很好,就是不指读,我觉得也用不着大惊小怪。我反问一下各位:你平时自己一个人读书看书时,会去用手指着字吗?因为我们大人都认识那些字,所以会对这个动作不以为然,孩子同理。不过,我们仍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如果想当读经班小老师,就必须要做出一个好榜样,小老师是要教小朋友们用手指读的,如果你自己做不到,怎有资格当小老师呢?”
另外,还有一个办法。我们的大拇指通常用来表示非常棒,那么我们就把等级依次分下去,食指也表示棒(棒手指),到小指表示笨拙(笨手指),这里只用食指和小指这两根手指玩就好了,因为平时只有我和牛牛读。两人剪刀石头布,胜出者才能用棒手指指读,输者用笨手指指读,宝贝如果表现棒,奖励他下一样用棒手指指读。这样一来,不管如何,他横竖都会指读。而且宝贝也不喜欢老是用笨手指,这样会积极诱使他用食指指读。
15、游戏法。
接龙读 :妈妈读一句,孩子读一句。
拍桌读:跟接龙读结合起来,读的同时拍桌子。也可跺脚读,拍头读等。大人拍头有很多好处:头脑清醒,加快头部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哦。
快慢读:听到敲桌子的节拍比较快时,读的语速稍快,听到敲桌子的节拍比较慢时,放缓语速。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复习或比较熟悉内容,因为怕孩子读快的时候跟不上。
摇头读:象古人读书一样摇头晃脑,别有一番韵味,还能活动颈椎。
F.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
传统经典诗文,语言精炼,对仗工整,具有节奏美、韵律美,非常适合学生诵读,一卷在手,朗朗上口。如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挖掘教材,实现“法”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小学语文教材按单元主题来编排,每个单元分别渗透了爱心、惜时、诚信、勤奋等内容。针对每一单元的内容,组织各年级老师将传统诗文中表现相关单元主题的经典名篇等进行整理,呈现于学校网站上。布置预习课文时将相关网址提供给学生,供他们查阅、搜集相关资料。教学中老师们还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兴趣。
2.引导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1)表演背。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例如,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老师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从而促使其背得快,记得牢。
(2)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西湖》《山行》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类的“言志”诗:《石灰咏》《无题》等;“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类的“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3)据时背。是根据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让学生吟着经典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这种形式为学生引领了路子,为大量地背诵奠定了基础。
(4)创设情境背。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5)多种形式综合背。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此法,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又如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意背、据时背、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3.开展活动,实现“趣”的激发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是动之以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动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元宵、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庆祝传统佳节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或交流,或办手抄小报。让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过程中,既了解了我国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为了使学生学习经典诗文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开展 “古诗朗诵”擂台比赛。孩子们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让稚嫩的童音回荡在校园上空!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致盎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了学生的班训;“温故而知新”成为学生学习的座右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成为了学生们做人追求的目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为了学生们的人生态度……在学习生活中会引用经典诗文已成为学生们最引以为豪的行为。
G.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读经典,这15种方法可以帮助你
1/7
身教的作用。把这个作为第一点,也显出了其重要程度,作为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榜样和监督者,让我们的孩子爱上学习,首先自己要积极地对待学习这件事。一个爱学习的孩子背后也会有一个爱学习、爱工作的家长的。
2/7
和孩子一起诵读。诵读的过程,只关注自己的,不要关注孩子的,自己做好了,孩子会照着样子进行的。
3/7
制定诵读计划。强调制定计划的作用,没有计划,盲目的安排,一部经典估计半年也不会读完的,按照年、月、日来进行细化,做到每周内按照同样的内同诵读,下周再换新新内容,每天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这样的细化,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7
固定时间进行诵读,坚持每天诵读半小时。和孩子约定一个固定的时间,也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几部经典配合着进行,也用不了多长时间的,可选择中午或者晚上,也可早上诵读2样,晚上诵读1样,都是可以的。
5/7
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可采取领读和跟读相互交叉的方式,让孩子领读,家长跟读,使孩子感觉自己像老师一样,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或者购买一个小型的扩音器,让孩子戴着进行诵读,用举行节目的形式进行,可选择室内或者户外都可以的。
6/7
采取激励的方式。在游玩之前先完成经典的诵读,你会发现孩子会有极大的积极性的,或是玩后进行,那你会发现有点难哦。在孩子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之后,可给孩子选择出去游玩自己喜欢的地方或者购买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具或者书籍等。
7/7
观看相关国学经典类的节目,让孩子从内心爱上诵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