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更好的了解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⑵ 如何阅读传统文化经典 人民日报
关于传统文化及经典,我们应该如何传承与发扬?作为学者这样一个独特的社会角色,他们在学术研究之余,是否也承担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当学者向大众做一些传统文化普及工作的时候,应该如何把握好通俗与媚俗之间的界限?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着名学者:
张岂之 着名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委员会顾问、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
汤一介 着名中国哲学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
方克立 着名中国哲学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刘梦溪 着名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弘扬
"对于我们做传统文化研究的人来说,一直有一个问题,就是古典怎样进入现代生活?能够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些典范性着作,具体说那些文本型态的文化经典,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等,怎样才能进入现代生活?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刘梦溪先生说,"《于丹〈论语〉心得》的出现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它是经典直接进入现代生活的一种比较成功的尝试,因此对文化传承有实在意义。于丹创设了一种论说方式,这种论说方式可以让现代人直接跟古人交流。现代文化的建构,对话最重要,包括各种文明之间的对话,也包括今人和古人的对话。"
方克立先生说:"经典的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过去的100多年,我们文化发展中确实有一些问题,我们过去的文化取向太过于向西方倾斜,年轻人感兴趣的都是西方的东西,我们传统的东西、特别是经典就更陌生了。青年人特别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对广大群众也要进行这方面的普及。于丹的书我一本也没看过,但是我知道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有一些很尖锐的批评。从这个现象看,至少说明广大群众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在向传统文化、传统经典倾斜和转移,我觉得总的来说这是件好事。于丹的工作至少推动了这么一种向传统文化、传统经典倾斜和转移。我虽然没读过于丹的书,但是我觉得如果这个'于丹现象'能够说明广大群众的阅读兴趣和热情的这种转移的话,我认为是不能完全否定的。"
⑶ 如何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上下功夫
深入学习、理解、体会和践行儒释道经典的义理,自然就会生起文化自信。
⑷ 论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
论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
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经典,首先就是要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产生兴趣。只有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养成了,学生才能主动的去学习、接受、理解传统文化经典。
⑸ 经典文学传统文化通过理解和学习一切来获取知识吗
我觉得学习肯定还是要通过理解,学习传统文化,不光是要去看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更多的是要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才是能够了解传统文化,要不然只是知道书面上面的知识,不懂其中真正的一些含义。
⑹ 关于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感悟的作文
初学《弟子规》心得体会
近来学习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感觉受益良多。一个人能不能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让人生幸福,不在于他有多少财富,有什么样的地位,而在于他有没有真正的理智、智慧。理智智慧在哪里体现?在抉择上体现。因为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拿择食来说,你是抉择合理均衡的膳食搭配,还是顺着自己的欲望,常常大鱼大肉。抉择前者,再配合适量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愉快自在的心情,你得病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少。身体的健康程度会比较好。如果抉择后者,那么身体容易呈现酸性体质。众所周知,酸性体质是各种慢性病的温床和根源。若干年之后,疾病就来找您了。医学专家早已证明,现代社会大多数慢性病,跟不良的饮食习惯尤其是食肉多有直接的关系。
再拿择友来说,老祖宗告诫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我们省察一下,我们周围经常交往接触的都是什么样的朋友,是损友还是益友?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坏人。那些作奸犯科的所谓恶人,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失败的因素以外,抉择恶友损友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成人犯罪姑且不谈,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很多都是因为交了不好的朋友,沾染上很多不良习气,一步一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再说说择偶,现代社会,中国外国,离婚率节节攀升。这里面当然有它深层次的原因。就浅近的原因来说,择偶择错了。他或她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择偶观,不注重考察对方的德行。在择偶当中容易被对方表面的伪装所蒙蔽,感情冲昏头脑。等到婚后,对方身上的恶劣品质逐渐显露,正所谓“原形毕露”,这才后悔莫及,正印证了一句话:“因误解而结合,因了解而分手。”
在所有的抉择当中,抉择你的思想观念、择念最重要。择念就是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普遍有这样一个价值观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古圣先贤教诫我们“志当存高远”,深入分析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他们之所以成为人民的罪人,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差了,择念择错了,他们当官,不是为了要造福人民利益百姓,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一念错误,沦为阶下囚。再反观从古至今那些圣贤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海瑞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周总理一生呕心沥血为人民……,正因为他们抉择了正确的思想观念,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他们能够名垂青史。他们的伟大精神和高尚的情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努力拼搏,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习圣贤经典贵在力行,我愿意把弟子规落实在生活工作当中,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每个人都付出一点爱,十三亿人民就汇聚成了爱的海洋。转变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015年1月30日
这是我自己写的,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到你,阿弥陀佛!
⑺ 想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应如何入手,都看哪些经典着作.
看《弟子规》也可以看蔡礼旭老师讲的《幸福人生讲座》40集、
⑻ 如何学习国学经典
正确对待国学经典
读经并非文化复古,而在于追求民族复兴,不忘圣贤教诲,方显文化自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在读经典时,还要树立科学的文化观。也就是要有与时俱进、统揽全局的眼光,要正确处理古与今、中与西的关系。我们既不能虚无传统,又不能厚古薄今,更不能以古非今;既不能贬中扬西、崇洋媚外,又不能自我封闭、盲目排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继承红色革命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一起来。
四、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在学习国学经典中,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每个人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无论采取什么途径和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此,笔者分享几点认识和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借鉴意义。
第一,微观深入,细读文本。选择优秀版本,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地阅读理解。国学经典版本较多,同一经典,不同版本,内容有差异,甚至有错误。因此,一定要选择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巴蜀书社、岳麓书社、中州古籍出版社、三秦出版社等着名古籍出版社的图书。
第二,宏观把握,归纳概括。整体把握,不搞碎片化。每部经典都内涵丰富,学习者各有侧重、各取所需,可以理解,但不能盲人摸象,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在微观深入、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要善于归纳总结,抽象概括其核心思想和基本精神,有些还要概括其原理和原则。
第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常言道:不上高山,不显平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热爱经典,执着研读,但不可偏执,视野开阔才不会钻牛角尖。除了熟读文本,还要深入了解经典的历史背景、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和历史评价。最好听一些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有助于开阔文化视野、明确文化方向、增强文化自信。
第四,化繁为简,重在理解。庄子认为事物的精微之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他提出“得意忘言”的主张,即利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方法,去获得“言外之意”。王阳明曾提到读书的“三个境界”:一是“记得”(背诵),二是“晓得”(理解),三是“明体”(心体)。他认为,读书不在于死记硬背,也不在于读了多少遍,而在于理解其思想,更在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
第五,联系实际,灵活应用。很多经典所讲的原理和原则,可以与自己的生命、生活、修身结合,也可以灵活应用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
⑼ 好多中国传统文化都失传了,好可惜啊,有没有老师能教经典的传统文化
据说明公书院确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