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儿童观是什么
扩展阅读
歌曲中哪些歌词最伤感 2024-09-22 15:41:08
同学之间有哪些品质 2024-09-22 15:32:19
国漫出土的动漫有哪些 2024-09-22 15:22:54

儿童观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3-15 23:34:26

Ⅰ 简答题 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儿童观(view on children)是指社会看待和对待儿童的看法或观点。涉及儿童的特性、权利与地位、儿童期的意义以及教育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中外古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儿童观。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儿童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隶属品,父母的私有财产,儿童没有自己独立自主的人格,只有对长辈的依附关系。在古巴比伦时代、古希腊时代和古罗马时代,儿童被看作是上帝的仆役,在家庭和社会中没有独立的地位,甚至还处于受迫害的地位。

科学儿童观: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言行,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去理解对与错。当在评判是非时,应充分考虑到儿童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的客观因素所限,而做出的任何结论或结果。科学儿童观的内涵:儿童是人;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Ⅱ 儿童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儿童观的基本内容是: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儿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儿童发展具有能动性,他们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发展的个体;儿童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幼儿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幼儿;幼儿是独特的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幼儿是权利的主体。幼儿身心的各个方面都非常不完善,极易受到伤害。因此,幼儿教师应努力地呵护、照料和关心他们。

儿童观最重要的是尊重儿童,并发展儿童的独立自主性,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是独立的个体,承认儿童发展的可能性,使其成为独立的人格,成为能动的主体去认识和变革自然和社会,同时也获得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正确的儿童观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

2、发展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由于某一因素的作用而发展,而是由多种因素参与其中的动态发展过程。

3、儿童是发展的主体,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发展的,而不是被动地发展。

4、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

5、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不可能以年龄或班级为标准来武断地划一。

6、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在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知识,能力和个性,而不是坐着,只通过听或看教师的说和做而发展。

7、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整体,对他们进行的体,智,德,美几方面教育也是互相联系的,应使儿童从小获得初步的全面的发展,不要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的发展。

8、每个儿童都拥有发展权,受教育权等,这些权力应当受到尊重和爱护。

Ⅲ 学前教育儿童观是什么

学前教育儿童观是指社会看待与对待儿童的看法或观点。其中包括儿童的特性、儿童期的意义、权利与地位以及教育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学前教育儿童观是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儿童观可分为三个形态: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和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从字面意义上来看,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是占主导地位的人们所持有的儿童观;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是学术界人士所持有的儿童观;而大众识形态的儿童观则是普通大众对儿童的看法。


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要通过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直接作用于儿童。同时,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在三者之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可以对其他两种儿童观有一定的引导、支持和纠正等作用。

幼儿教育者对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的体悟是非常有必要的。换句话说,幼儿教育者(从其广义上来讲)需要现代化的儿童观。与其说现代化的儿童观是从否定前人的历史中得来的,不如说它和前人的思想具有一脉相承之处。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能够很优秀,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呢?怎么才能把孩子教育的更好呢?

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涯都要经历,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父母往往在这些阶段做好了完全准备,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报名各种班级,而交了昂贵学费之后却抱怨自己孩子怎么没有别人家的孩子优秀。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是中国家长太重视面子教育,却忘记孩子真正大脑开发的年纪是越小开始越好。0-3岁的教育却往往不被重视,而最近二十多年的科研成果显示:在0-3岁的教育所获得的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那要怎样才能把3岁内的孩子教育得更好?

1、通过游戏教会孩子新本领,多让宝宝参与实践活动

不要认为小孩子只会吃喝拉撒睡玩哭,0~3岁的宝宝其实非常喜欢游戏,通过游戏教育孩子,往往能让孩子更有兴趣地学习,比如通过模拟厨房游戏,让宝宝学会做家务。在平常的生活中多让宝宝参与进来,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体会到动手的乐趣。多鼓励孩子,多肯定他们。

2、培养好习惯,形成好性格

培养好习惯,形成好性格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事。对于已经出现自私任性、脾气暴躁、不爱吃饭、不爱表达、粘人闹人、自理能力差,不爱学习等等坏毛病的宝宝,通过父母的正确引导,可以让宝宝变得越来越优秀。因为孩子,让我们重新对世界产生了好奇。因为孩子,让我们已经坚硬起来的心,慢慢温柔了。做孩子的教育引导者,一切都值得。而我们,也想让孩子满意。

Ⅳ 儿童观的内容是什么

儿童观的基本内容有:

1、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

2、儿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儿童发展具有能动性,他们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发展的个体。

4、儿童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其意义

对儿童的认识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一样久远,一样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需要。儿童具有超越文化和时代的意义,儿童是未被社会污染或较少受污染的纯洁的人,西方文化中孩子的天使形象和中国文化中对孩子“童心”、“天真无邪”的描述,都表现了对儿童纯洁性的想象与向往。

所有的人都曾经是儿童,孩童世界是成年人心灵的故乡;儿童作为延续人类生命的载体,是人们慈爱的对象,也是人类生命力和未来希望。

Ⅳ 什么是科学儿童观

一、应树立的科学理念
1、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和人类的未来。
2、童年决定人的一生。
3、儿童具有独立性。
4、儿童是活动的主体。
5、儿童是活泼好动的。
6、儿童是好奇好问的。
7、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8、儿童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9、儿童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可塑性。
10、儿童个个能成材。

二、教育的智慧与艺术
1、观察儿童——饮食、习惯、游戏、学习、睡 眠、天赋、品德等。
2、了解儿童——兴趣、身体、学习、活动、困 难、 交友、性格等。
3、研究儿童——心理、生理特点与规律。
4、尊重儿童——自尊心、人格、隐私、自由、发展等。
5、相信儿童——说话、做事、进步、能力等。
6、理解儿童——幼稚、多动、天真、调皮、烦恼、过错等。
7、欣赏儿童——学习、表现、成功、创造等。
8、鼓励儿童——自信、自立、自主、自强、自制、 思考、想象、动手等。
9、热爱儿童——真诚爱、公平爱、全面爱、科学爱。
10、一切为了儿童—— ①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和自身特点;②尊重儿童的发展阶段; ③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发 展规律,因时、因材施教。

Ⅵ 什么是现代儿童观

现代儿童观是指现代社会看待和对待儿童的看法或观点。

涉及儿童的特性、权利与地位、儿童期的意义以及教育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中外古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儿童观。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儿童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隶属品,父母的私有财产,儿童没有自己独立自主的人格,只有对长辈的依附关系。

(6)儿童观是什么扩展阅读:

概念

正确的儿童观,一般认为最重要的是尊重、发展儿童的独立自主性,并承认其发展的可能性,使之成为独立的人格,成为能动的主体去认识和变革自然和社会,同时也获得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儿童观不正确,对儿童的教育就必然会出现种种问题。

主要涉及儿童的特点、儿童的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以及儿童教育等问题。一个时代(或社会)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或观念的总和即为该时代(或社会)的儿童观。

它主要包括儿童发展观、儿童教育观两大方面。儿童观的形成受社会政治、经济、传统文化思想、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自身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它通过社会舆论、社会风俗习惯等深刻地存在于民众的意识中,而由思想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等提出的各种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 则是儿童观在理论上的表现形式,是整个社会或时代儿童观的集中反映。

在欧洲中世纪社会里,儿童被视为父母的隶属品,并被认为生来俱恶,因此鞭笞、体罚儿童被视为合理合法。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的兴起, 才使人们从儿童自然本性来看待儿童, 但仍然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肯定儿童的权利与要求, 把儿童看成是雏形的成人的观点仍占统治地位。

20世纪以来, 随着对儿童研究的深入, 人们才开始真正了解儿童所具有的特点、儿童发展的潜能等,早期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儿童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隶属品,成了父母的私有财产,丧失了独立自主的人格,与其抚养人只是一种依附关系。

正是由于这种封建宗法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儿童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和畸形现象。因此,应尽快消除封建落后的儿童观,宣传科学现代的儿童观。

Ⅶ 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即我们怎样看待和认识儿童;儿童发展观则包括儿童人性特点、儿童发展的性质、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和儿童发展的价值等重要内容,是人们对儿童进行培养时有关方法论方面的观点。由于不同时期人们受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同,对儿童的看法以及在处理成人与儿童关系上的方法都有所不同,因此对儿童发展观的理解必须结合实际,与时俱进。

Ⅷ 电大作业什么是儿童观儿童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一、儿童观的结构:儿童观作为一种指向儿童的观念,有内在的结构和内容。
(1)自然构成——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儿童的身体,身体组织是长期在自然界的制约下进化、发展的产物。作为生物个体,一方面具有独立性、个体性和完整性,有自身生理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又具有对外部世界和周围事物的依赖性。
(2)社会构成——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由于儿童的存在,社会才得以延续和发展,社会生活才更加绚丽多彩。作为社会的存在,一方面儿童应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另一方面儿童的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有一种有利于其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3)精神构成——儿童是精神的存在
儿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丰富的情感、独立人格、形成的个性。
二、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1)儿童是人
儿童作为人,具有和成人一样的人格和尊严、一样丰富的精神世界。
(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儿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被塑造与自我塑造的潜力。儿童需要时间去成熟和发展。要提供与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活,让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伸展。

Ⅸ 什么是正确的儿童观

正确的儿童观认为最重要的是尊重、发展儿童的独立自主性,承认其发展的可能性,使之成为独立的人,成为能动的主体。

Ⅹ 简述学前教育儿童观是什么

简述学前教育儿童观是什么
对儿童的了解和认识是儿童教育的前提。从广义上来讲,儿童教育不仅包括机构化的教育(主要为幼儿园教育),还包括其它非机构化的幼儿教育,比如,家庭教育等。而有人说: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这也为很多人所认同。因此,家长等幼儿教育者是否具有得当的儿童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儿童观可分为三个形态: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和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虞永平主编,幼儿教育观新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5.)。从字面意义上来看,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是占主导地位的人们所持有的儿童观;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是学术界人士所持有的儿童观;而大众识形态的儿童观则是普通大众对儿童的看法(虞永平主编,幼儿教育观新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5.)。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要通过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直接作用于儿童(虞永平主编,幼儿教育观新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5.)。同时,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在三者之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可以对其他两种儿童观有一定的引导、支持和纠正等作用。

因此,我想普通大众,尤其是幼儿教育者对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的体悟是非常有必要的。换句话说,幼儿教育者(从其广义上来讲)需要现代化的儿童观。与其说现代化的儿童观是从否定前人的历史中得来的,不如说它和前人的思想具有一脉相承之处。从卢梭、到裴斯泰洛齐再到杜威和蒙台梭利;从老子到李贽再到陈鹤琴、张雪门、赵寄石等,他们的儿童教育思想无不闪耀着相似的光芒。大致来说,现代化的儿童观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以儿童为中心不是放任儿童为所欲为,它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刘晓东教授曾在书中多次提到儿童观的问题,他总结了以下几种儿童观。首先,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也就是说,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具有自己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或者说,儿童和成人是人一生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二者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儿童和成人都具有各自值得彼此学习的东西。其次,儿童是“探索者”和“思想家”。也就是说,儿童是具有探索精神的,儿童的很多问题自然地充满着哲学的意味。第三,儿童是“艺术家”、“梦想家”和游戏者。儿童天然地内蕴“本能的缪斯”,儿童的歌声、涂鸦等无一不充满艺术的率真和灵性;儿童是天然的幻想者,一本书可以被想象成一头牛,也可以被想象成充满危险的怪物;“儿童在游戏中以梦想的方式在自己的心中建构者外部世界”(刘晓东、卢乐珍等着.学前教育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7.)。第四,儿童是自然之子。也就是说,“儿童是自然的造化,是宇宙进化历史的产物”(刘晓东、卢乐珍等着.学前教育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8.)。第五,儿童是历史之子。换句话说,儿童天然地蕴含着人类祖先的历史文化遗产。第六,儿童是成人之父。这里不是说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而是说,成人是由儿童生长而来的。第七,儿童是成人之师。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即儿童是成人的老师。或者说,在某些方面,成人应该向儿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