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扩展阅读
为什么有的动漫要下架了 2024-12-26 02:54:19
日本动漫起什么名 2024-12-26 02:40:09
语文知识培训讲座 2024-12-26 02:27:07

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发布时间: 2022-03-15 04:10:44

⑴ 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从定义上来讲,观察力是一种 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认识客观事物或者现象的能力。

观察力与学习能力是密不可分,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习惯是发展孩子智力的基础,决定了学习的潜力。首先还是目的性,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性,那么就是一般的感知了。

所以引导孩子进行观察时要给出明确的问题和方向。

带着问题去观察才有意义。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元素,如果站在数学角度,把孩子带入到场景中,启发式提问,这样让孩子对数学有更深刻认识,也增加日常数学经验。比如生活中的各种钟表和时间。



如何培养孩子观察力?

首先要明白这个阶段孩子喜欢观察什么,能够吸引孩子好奇心那就是成功的一半,愿意学是前提!

1,孩子们喜欢鲜艳的,清晰的图像,不喜欢单调,灰暗的。

2,孩子们喜欢生动的,运动的物体,不喜欢静止的。

3,观察也是有层次的,比较明显的特征容易观察, 细微差别往往更培养观察力。

以孩子兴趣为出发点,平时多注意鼓励孩子去观察,比如 生活中的数字, 形状等等;另外注重感知规律,鼓励多种感知方式,注意的是要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鼓励孩子多多挑战。

比如有一些 找不同类的找茬练习,迷宫类的一些题目等等。

⑵ 浅谈如何培养儿童观察力

在培养儿童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要指导他们逐渐懂得看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看。同时,要教会他们特别注意进行分析、比较。例如:在讲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时候,我手里拿着一个长方体教具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何图形长方体,然后要求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我将学生举出的物体贴在黑板上,再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认识到虽然这些物体的形态、大小不同,但都是长方体。这时,学生只看到了长方体的表象,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观察长方体的本质特征。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将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物体拿出来,要他们从三个方面观察(面、棱、顶点)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有几条棱?相对棱的长度怎样?有几个顶点?然后由各小组报告观察结果,我将这些数据分别板书出来。据此,我进一步要求学生观察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这时已有许多学生能够说出长方体的本质特征就是: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教师在肯定了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后,把几种长方体斜放在不同的位置,问学生是否还是长方体?通过观察,学生认识到判断长方体要看面、棱和顶点,与放置无关,这样就加深了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认识。这时我拿出正方体教具让学生再观察,并说出现在这个形体与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后,学生认识到它们都有6个面,相对面积都相等;都有12条棱,相对棱长度相等;都有8个顶点。不同点是长方体每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而这个形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由此引出正方体的概念。为了把问题引向深入,接着我拿出一个长方体活动教具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当学生肯定是长方体后,教师把长方体切下一块变成正方体问:“这个图形是长方体吗?”在仔细观察后学生发现,现在6个面都是正方形了,并且其它都符合正方体所有特征,所以说:“不是长方体,是正方体”。到这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已能在变化中观察出本质特征。为了巩固成绩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又拿出一个泥做成的长方体,然后请学生观察并想一想从哪里切下后,可转化为一个正方体?有的说:“6个面都是正方形时”。有的说:“棱长都相等时”。有的说:“长、宽、高都相等时”。至此,可以说学生已从观察表面现象发展到观察本质特征,同时比较牢固地形成了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这种先用教具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形象,再通过语言的解释,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建立形体的概念,学生易于接受,又发展了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⑶ 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让孩子有观察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让他观察橱窗里的物品,小动物,辨认蔬菜,辨认颜色;培养孩子主动观察的积极性;让孩子回忆口述观察到的事物现象。



儿童观察力要怎么培养?

有观察的对象

培养观察力,就需要有观察的对象,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如海洋馆、动物园、公园等地,让孩子观察树木花草的颜色形状、动物的肢体动作,表情等。经过某个商店的橱窗时,可以让宝宝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他说出刚才橱窗里看到的都有什么东西,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等等。 家长买完菜回来,可以让宝宝仔细的观察这些蔬菜,找出蔬菜的共同点以及各自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宝宝的自然观察智能,也能让宝宝更好的记住这些蔬菜。



培养观察兴趣

主动去观察自然是比被动观察的作用要大的,家长要培养孩子观察兴趣,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问孩子知不知道家里的花园中什么花先开花,什么树树叶先长?如果他答不上来,可以带孩子去实地观察。有些孩子对动物感兴趣,可以问他金鱼和鲫鱼有什么区别等等,让孩子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也是培养观察力的一种方式。



回忆口述观察到的事物

一般来说,只看看、说说,与用笔记录下来,效果是不大一样的。观察得到的每个细节、片段都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表象,都有研究和保存的价值。不过,这时孩子不会识多少宇,你可以让他对你说,让他回忆观察到的情形,你帮他记录下来,这也是很有意义的,

⑷ 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观察力

每个人的观察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培养的。因此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途径来培养小学儿童的观察力。首先,培养提高小学儿童明确观察的目标任务,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这个很重要,尤其对于小学儿童,可以给点现实的及时的奖励。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参观,记录,访问等途径,这可以激发儿童对大自然和社会现象观察的兴趣。其次,观察也要注意方法,尤其对于小学儿童。要注意培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习惯。所以老师要制定好计划。注意引导学生有疑问能重复观察的习惯。最后,观察后要及时针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小的特征决定了对于他们要注意不能太复杂。

⑸ 简述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观察力

小儿观察力的早期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发展是在丰富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看,听嗅触摸体会各种感觉,在体验过程中多向孩子提问题,也尽量让孩子多问问题,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多指导孩子对观察事物的规律和观察分析的顺序,和孩子比赛看谁观察到的细节多

⑹ 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如何培养的小学生观察能力及方法/步骤,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学生的观察能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是在成长中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

如何培养的小学生观察能力及方法/步骤

一、如何培养的小学生观察能力?

一、加强对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

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这几方面:1.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2.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3.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为判明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是否为原磁场的变化,就要用磁场虽强但无变化的情形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的情形对比,从而判明哪一种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起决定作用。

另外,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也是常用的观察方法。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重要因素。恰当而适时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物理学发展史上因观察不细致或观察未与思维结合而导致与重大科学发现失之交臂的事例不胜枚举。教师可用这些事例,结合观察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品质的教育。

四、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此外,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使得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由于这种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由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怎样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力即人们全面、深人观察事物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意味着强烈的求知欲,能够迅速而锐利地捕捉事物的各种特征和细节,并有认识和掌握各种新鲜事物的永恒热情。要使自己观察力敏锐,必须做到:

方法/步骤

1、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促使自己主动持久地观察。

2、有明确的观察任务,把其知觉和感觉严密组织起来,指向和集中于要观察的事物。

3、必须有周密的计划,以利观察细致周到。

4、具备必要的知识,以便对事物的观察更全面、深入。

5、要学会各式各样的、科学的观察方法。

6、要提高语文水平,以利于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研究。

7、随时记录、整理和总结观察所得的材料。有的人经常写“观察日记”。这是个好办法。

8、认真上好实验课。实验是观察的最好课堂之一,要克服依赖性,主动地去操作、观察和思考。

⑺ 怎样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一、幼儿观察能力的特点:
1、孩子喜欢观察活的、运动着的物体,不喜欢观察静止的物体;
2、孩子喜欢观察颜色鲜艳的东西,不喜欢看颜色单调、灰暗的东西;
3、孩子喜欢看大而清晰的图像,不喜欢看小而模糊的图像;
4、位置明显的物体容易被观察,比如墙上挂的、桌上摆的等;
5、物体的明显特征容易被观察,而其他特征容易被忽略,比如,孩子容易记得球的大小有差别,却记不得色彩和图案的差异。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对于孩子今后的智力发展十分重要,您要注意培养:
1、观察不只是用视觉完成,应鼓励孩子用多种知觉形式去观察,可以鼓励孩子用听觉、触觉或其他知觉形式去观察事物的区别;
2、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并且在观察过程中多提问题;
3、欣赏孩子的好奇并能有效指导孩子进行观察。
您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不同外观的容器找东西
准备一个纸盒子、一个奶粉罐子,把孩子感兴趣的两件东西分别放在纸盒子和奶粉罐子里,放的时候要当着孩子的面,然后让孩子去找出××。如果做得好的孩子,父母还可以再增加一个物品和相应的容器,三个玩具一起玩。
【讲解】本游戏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孩子的瞬时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观察和记忆的基础上建立事物的对应关系。
2、细节观察找物
准备两块一模一样的毛巾,给孩子看两件玩具(两件玩具有比较明显的大小区别),先告诉孩子玩具的名称,然后背着孩子把玩具分别藏在毛巾下,让孩子指指××玩具在哪边。
【讲解】孩子的识别主要是通过毛巾是否有突起及突起的形状来判断的,这样的外观判断是比较难的,不但需要孩子有大小的识别能力,还需要孩子有空间联想能力才能知道把大的突起对应大的物品。这样的游戏可以促进孩子空间思维力、联想力的提高。
3、理解轻重
用一个小木锤和一个塑料空气锤,分别锤打一块面团或橡皮泥团,敲击的时候都是同样的表情和动作,每次敲完以后让孩子看看面团,反复几次后,问孩子哪个锤子敲在手上会特别疼?先让孩子指出来,然后再让孩子把手伸出来“验证”。敲打孩子时,看孩子是否会有意识的躲避。
【讲解】我们引导孩子先观察而不是直接给孩子轻重概念,目的就是要让孩子能在游戏中通过观察产生高级思维,然后再通过切身体验来验证自己的思维结果,从而掌握一定的观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4、看多(少)了什么玩具
在孩子面前摆放上几件玩具,先让孩子指认一下都有什么玩具,然后用布遮住悄悄放上一件(或悄悄拿走一件),看孩子能否觉察出多(少)了什么,并指出来或说出来。
【讲解】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5、看图片念儿歌
给孩子看小鸭子的图片,让孩子注意观察鸭子的嘴巴是扁扁的,并提问孩子鸭子怎么叫唤、怎么吃东西。然后教孩子念儿歌:“鸭子的嘴巴扁扁的,鸭子高兴就嘎、嘎、嘎;鸭子的嘴巴硬硬的,要吃东西就嘎、嘎、嘎。”边教孩子念,边做动作,也可以给孩子套上手套直接配合儿歌跟随做动作。
【讲解】通过儿歌引导孩子观察鸭子的外观特征,并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语言和动作的关系,增强孩子的语言表现能力和动作模仿能力。
6、感知事物整体性
提前准备一些了孩子熟悉的玩具,然后制造一些缺损,比如小白兔(没有耳朵)、人(没有胳膊)、小汽车(少了轮子)、小飞机(少了翅膀)。先提问孩子:“这些是什么?”等孩子回答以后再问孩子:“它们对不对?哪儿不对?少了什么?”
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游戏,您可以把游戏难度降低,设计一些对称型缺损。比如小白兔只是少了一只耳朵,小汽车只少了一个轮子。这样易于孩子观察出错误。
【讲解】熟悉事物整体性的认知对于1岁半以后的孩子来说可以开始了,但我们不需要孩子能马上准确地说出或指出缺少了什么,更多的是引导孩子学会观察事物的前后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整体性。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孩子讲解这样的过程。比如,给孩子穿鞋后,当给孩子穿上一只鞋的时候,我们就提示孩子:“怎么只有一只鞋呢,鞋有几只?有两只鞋,这儿还有一只。”等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事物整体性。

⑻ 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一、 让孩子观察感兴趣的事物。 家长可以让孩子观察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孩子一般喜欢观察活的动的物体,如小鸡吃米、小猫玩球、小狗打架、小金鱼游泳等,不喜欢观察静的东西;喜欢观察颜色鲜艳的东西,如孔雀开屏、花园里的鲜花等,不喜欢看颜色单调的水墨画;喜欢看大而清晰的物体图像,不喜欢看小而模糊的东西;位置明显的物体容易被观察,如墙上挂的、桌上摆的、床上放的、身上穿的……位置不明显的,容易被忽略;物体的开头容易被观察,其他特征容易被忽略,如一堆物品中,孩子容易将形状相同的物品归为一类;差别大的物体容易被观察出来,差别小的物体,常常观察不到。 二、 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注重让孩子亲自去感受和触摸一些东西。 如家里吃水果时,可以让孩子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口尝,从而获得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也可以带孩子到大自然去,认识大千世界,亲眼看看破土而出的各种各样的禾苗与小草;亲耳听听优美动听的蝉鸣鸟叫;亲手摸摸饱满飘香的麦粒谷穗;亲口尝尝凉而爽口的雪花冰块,从而认识春夏秋冬四季。家长还可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感染孩子,使他产生喜欢看的愿望。当孩子产生兴趣后,注意力就会集中。又如家长经常会讲一些故事,比方说,故事里有大海,但对于大海,孩子没有形象的概念;孩子喜欢玩沙子,但没有和沙子真正的亲近,那么就带孩子去海南,让他切身体会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沙滩上与海“亲密接触”,同时,及时和讲过的故事联系起来,能够用眼睛看到“故事里的事物”。那时孩子的印象肯定是非常深刻的,兴趣也很浓厚。 三、 教孩子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孩子有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孩子观察的条理性差,这就需要培养孩子观察的系统性。为此,要引导孩子有目的的、全面而细致地观察某一事物,就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由明显特征到隐蔽特征的观察原则。如:观察大公鸡,可先引幼儿观看鸡头、鸡身、鸡脚,以后再进一步观察公鸡和母鸡有什么异同。边看边引导,还可提一些问题让孩子回答。 对比观察,比较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让孩子观察其他孩子的作品,并同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肯定好的,指出不足。有一位妈妈发现女儿对对“马”、“田”等字比较熟悉,在一次认字时将“妈”和“马”放在一起时,女儿就兴奋地叫起来,“妈妈,我看到‘马’了!妈妈是女的,所以加个‘女’字。”后来看到“申”字时,她又说:“把上面下面的小竖去掉就是我的姓‘田’字了!”原来在相似的比较中,孩子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 动静观察法,动态观察指按先后顺序或方向位置观察物体的变化;静态观察指按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建立基本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法则。父母要指导孩子学会动静结合观察法,为孩子以后看图数数和看图列式打下基础。 四、 孩子见多识广,鼓励他们多提问。 观察力的高低与孩子视野是否开阔有关,孤陋寡闻的孩子,缺少实践的机会,观察受到影响。看到同样一种现象,有的孩子说出许多,有的孩子却说不上几句,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与孩子知识情况有关。知识学得扎实,道理融会贯通,观察问题就比较深刻。可以说,观察力基于知识与经验,而知识积累与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孩子观察力的发展。所以,家长应抽空多带孩子参观商场、动物园、公园,参加一些画展、音乐会等有趣的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扩大知识面。 鼓励孩子多提问。不要总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的心灵深处绝对不是一片空白,不同年龄的孩子向父母提出一串串精彩的问题,如“天冷了水为什么会结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等等。孩子们的问题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或者觉得可笑、荒唐。面对孩子的提问,有的父母可能会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哪有为什么?”也许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也许认为这些问题不值得回答。如果是这样,会使孩子很扫兴,挫伤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敏感与思考。应该明白,当孩子提问时,正是孩子求知的好机会。鼓励孩子提问,就是为了培养孩子对事物的观察与思考,并非必须立即把每个问题的现成答案告诉他们。 法国着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这世界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孩子的眼睛总是明亮清澈的,因为他在认知和情感上有许多新奇的发现,有神秘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