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的心得体会
注意力是指人们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对学龄前儿童入学准备进行了广泛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未来学校生活中的成功取决于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是围绕着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语言能力、集中的注意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等展开的一系列内容,而其中,孩子的注意力被认为是最为关键的一项。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以下是五个方法,可以帮助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1. 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孩子未曾见过和未曾听说过的新鲜事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好奇心强的孩子,引起他们的极大关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来培养专注力。
实验证明,强烈、新奇、富于运动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转动音乐鸟笼,会跳的小青蛙,会摇头的小木偶,自动下蛋的母鸡等玩具让孩子集中注意力观察、摆弄。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类似的玩具,用来训练他集中注意力。特别是0~3岁的孩子,采取这种方法是最理想、最有效的。
2. 把培养孩子的兴趣与专注力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小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儿童在入学前接触的书本知识太多,走进课堂后发现老师讲授的都是自己屡见不鲜、耳熟能详的东西,那么,大多数儿童都会不由自主地精神溜号儿,东张西望,做小动作。
在生活中你常常会看到一些小孩子在按家长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而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对幼儿来说,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专注力结合起来。
3. 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前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幼儿在游戏和单纯完成任务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下,将各种颜色的纸分装在与之同色的盒子里,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实验结果发现,在游戏中4岁幼儿可以持续进行22分钟,6岁幼儿可坚持71分钟,而且分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在单纯完成任务的形式下,4岁幼儿只能坚持17分钟,6岁幼儿只能坚持62分钟。实验结果表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婴幼儿的专注力。
4. 让孩子明确活动目的,自觉集中注意力
孩子对活动的目的意义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力就越集中,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就越长。
5. 培养自制力
现实生活是一个处处充满诱惑,时时会有外来干扰的世界,要维持长时间的、集中的注意力,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的专注力是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力和自制力的结合。
要培养超常的专注力,就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这就要求家长有计划地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向孩子提出适当而合理的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鼓励他们按时完成任务,把每一件事做完,不半途而废,培养他们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㈡ 如何提高小孩专注力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应该在学龄前就开始。这是因为,学前期的主要任务就在于通过一些学习活动为孩子的正规学习准备条件。良好的注意力,就是必备条件之一,能够使孩子上学后学习专心。可是,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学龄前学了多少字、画了多少画,而忽视了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致使有的孩子上小学后,很难适应正规学习,表现在上课时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当孩子在上小学时就养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坏毛病后,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呢?
首先,应从生活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按时作息、用过的东西还原、做好每一件小事。
孩子天生有一种好奇心,那些从未见过或听过的事物都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因此,家长应多带孩子去大自然观看奇花异草和造型奇特的建筑,以培养孩子的兴趣。
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遇到不感兴趣的内容时,仅靠注意力是不够的,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注意力服从于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这是培养孩子注意力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心理学家指出,自控力是驾驭人类活动和行为的最高指挥官。为了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练乒乓球、练书法、做手工活、下棋等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训练最好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以便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 孩子对某事物的兴趣越浓,越容易形成稳定和集中的注意力。家长不要整天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习,要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掘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及兴趣,并借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作息不定时、生活无规律是孩子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学习是脑力劳动,要消耗大量的脑内氧气,若望子成龙心切,整天强迫孩子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学习活动,必然造成孩子大脑疲劳而精神分散。心理实验证明:4岁孩子注意时间10分钟,5~6岁儿童也15分钟,7-9岁的孩子20分钟。因此,合理制定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可以玩,什么时候要学习,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非常重要。
另外,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气氛,切断一切干扰源,如看电视、大声说话、走来走去、一会儿看孩子做作业、一会儿给孩子送水果等等。除此之外,家长也可认真看书学习,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据调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令无数家长头痛,要矫正此毛病,必须从家庭环境入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注意力不稳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二是心不静,常常分心、走神。只要家长用心纠正,使他们将心事转移到所做的事情上去,往往会有惊人的表现和成就。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很多,在生理方面,孩子若知觉发展不良,天生好动,以及神经系统发生问题时,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些情况属于生理障碍,应该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此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缺乏耐心或情绪困扰,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这些情况大多数是教育方式和成长的环境所造成的。 除了解决生理上的问题外,家长应该认识到,专心其实是一种可以训练、学习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埋怨孩子不专心的同时,也要反省自己有无不对之处。例如,孩子玩游戏时全身投入,正是在培养聚精会神的习惯,此时家长切不可任意打扰、干涉和打断。平时家长可以将游戏时间与日常生活配合恰当,并指定一个固定的玩游戏的角落,将环境安排得有条不紊,以减少孩子分心的外界事物。家长切勿要求孩子做不感兴趣或超过能力所及的事,以免他们借着不断变换活动来逃避大人的责备。也切忌同时买太多的玩具及图书给孩子,使他们左顾右盼,不知所措,而无从培养仔细、有耐心、反复和专注一件物件的习惯。
那么,怎样让孩子上课不走神?
上课不能持久地专心听讲,注意力分散;常常做小动作或跟同学讲话;记不全或记不住老师口头布置的作业和事情;听到有掉笔声就扭头去看,等等,孩子这些上课不专心听讲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家长和老师。
其实,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除部分真正患有“多动症”外,相当多的是由于自控能力差。由于自控能力差,他们不能自主地选择“我应该做什么”、“我不应该做什么”。据调查,很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他们不是不想认真听讲,而是没有能力去约束自己专心听讲。
那么,应如何训练帮助孩子提高自控力呢?
一、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等待,如孩子要东西急切,家长可以要孩子讲出3
个合理的理由,否则不予满足;
二、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抗干扰训练,如在有噪音的环境中大声
朗读、静心抄写;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孩子战胜困难的勇气,如让鸡蛋站起来的训练,
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四、进行日常行为训练。通过“自我督导”训练,孩子可以自觉地检查自己的
为,并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
五、进行意志力的训练。家长可以选取1-2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运动或游戏对
孩子实施训练,让孩子的意志力变得坚强起来。
实践证明,只要家长按照以上方法对孩子进行训练,孩子的自控力在1-3个月内必将有惊人的变化,注意力也有巨大的提高。随着自控力和注意力的提高,孩子的成绩必将直线上升。
㈢ 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注意力
培养学前儿童的注意力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营造安静、简单的环境。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差,这是学前期幼儿的普遍特点。因此,父母应根据这一特点,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简单的生活环境。在孩子专心做事时,家长最好不要进进出出孩子的房间,以免打扰孩子。
2、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
孩子一日生活的节奏以及各种活动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家长应当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作息,让孩子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结合。此外,在不同性质活动的之间进行转换,要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渡期。
3、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注意的品质。
一般来说,衡量一个人注意力发展的水平,可以从四个方面,即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幼儿亦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呈现物品的数量、观察时间的长短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要因人而异。
4、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大多可以集中注意力,并能克服一定的困难。
5、事先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要想使孩子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强迫他们做事,而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从而激发他们做好这件事的愿望。
因此,在活动之前,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还要及时提醒孩子,使其注意力始终指向某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