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的特点及规律
一、骨骼
1、骨骼生长迅速。
2、骨骼柔软易弯曲,骨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
3、腕骨未完全钙化。
4、骨盆尚未长结实。
5、脊柱的生理弯曲还未固定。
二、肌肉
1、肌肉容易疲劳。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
三、关节和韧带
1、关节窝较浅,周围韧带较松。
2、足部肌肉、韧带还不结实。
四、呼吸器官
1、鼻腔:相对短小,鼻腔狭窄,黏膜柔嫩,富有血管。
2、咽:耳咽管较宽、短,而且平直,易并发中耳炎。
3、喉:喉腔狭窄,黏膜柔嫩,富有血管和淋巴组织。
4、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和软骨柔软,缺乏弹性组织,黏膜富于血管,黏液腺分泌黏液少,纤毛运动差易感染而发炎肿胀,引起呼吸困难。
5、肺:弹力组织发育差,间质发育旺盛,血管丰富,充血较多而含气较少。
五、消化系统
1、吸收能力强。
2、消化能力较差。
3、肠的位置固定较差。
人体从出生至成熟,在解剖生理方面,有很多明显的变化。人一出生虽然就已经具有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正如俗语所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幼儿并不是“成人”的缩影,他们有其独特的生理特征。
Ⅱ 骨龄比实际年龄小好吗
骨龄和年龄并非相同概念。骨龄指的是儿童骨骼发育程度的指标。根据腕骨骨化中心出现年龄,大致如下:1岁时头状骨开始出现,2岁钩状骨,3岁三角骨,4岁月状骨,5岁舟状骨,6岁大多角骨,7岁小多角骨,8至14岁豌豆骨开始显影。
若年龄大于骨龄,说明孩子发育较慢,成长可能滞后。反之,若年龄小于骨龄,则可能表明孩子生长潜力较小。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判断骨龄主要依赖X线摄片。通过观察儿童身体某部位骨骼的钙化情况,并与当地标准骨龄进行对比,即可确定儿童的骨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