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的儿科医院哪家好
1、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简称“儿中心”)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HOPE)合作共建的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
1998年6月1日医院正式开张,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为医院题写院名,美国前总统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女士为医院开张剪彩,2011年,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先生到访医院,将儿中心誉为“中美医学成功合作典范”。医院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约8.4万平方米,规模床位1000张。
2、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市儿童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前身是由我国着名儿科专家富文寿及现代儿童营养学创始人苏祖斐等前辈于1937年创办的上海难童医院,1953年更名为上海市儿童医院,2003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1.59公顷,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370张,职工900余人,年门诊量约113万人次,年住院病人约2万人次,年手术例数约1.24万。
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创建于1952年,由西门妇孺医院分院、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儿科和中山医院儿科合并而成,原名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首任院长为国家儿科学一级教授陈翠贞。建院初期,以肇家浜路西门妇孺医院分院旧址为院址,1954年枫林路183号新医院启用。
2000年4月原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更名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院设施优良,人才云集,是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系卫生部部属“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儿科学重点学科。
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新华医院儿内科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科门类齐全,医、教、研各方面成绩斐然,现已成为教育部211重点建设学科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儿内科拥有床位162张,医生100余人,高级职称占33%,具有研究生学历占71%,博士、硕士生导师13人。
新华医院儿内科于20世纪70年代末就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三级亚专业,现有包括呼吸、神经、急救、肾脏、血液、风湿免疫、消化和感染等临床专业学科,拥有各专业的专科医师100余名。作为在全国最早建立ICU病房的儿科单位,配备了全套中央监护系统和进口新型呼吸机、床旁血气监测仪等。
5、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自1945年由我国着名儿科专家宋名通教授创建科室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断发展壮大,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自1959年至1987年曾多次获得铁道部、上海市及上海铁路局先进集体和“三八红旗集体”的称号。
儿科共有床位19张,在职医护人员2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6人,研究生4人。儿科病区设备齐全,为住院病儿家长提供24小时免费陪护。新生儿专科设备先进并配备有高素质的医护人员确保了新生儿疾病的有效救治。儿科门急诊提供全年每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
6、上海仁济医院
上海仁济医院儿科为综合性医院内的二级学科,多年来以儿科临床疾病诊治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为特色。1998年成立了小儿过敏性哮喘防治中心,2000年与成人呼吸科、五官科、皮肤科、中医科一起成立了过敏疾病诊治中心。
在不断完善该中心的诊疗项目基础上,同时开展小儿过敏性鼻炎、小儿异位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并已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诊疗常规,取得了较显着的疗效。尤其是脱敏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与中医穴位注射免疫调节剂进行免疫干预已形成本科特色,取得了病家的普遍认可。
小儿风湿病的诊治是仁济医院儿科又一诊治特色。儿科与成人风湿科紧密合作,已诊治了数百名小儿风湿病人,疗效显着,得到同行普遍认可。
Ⅱ 小儿脑膜炎检查诊断
脑膜炎是由于结核菌侵犯脑膜脑实质所引起的炎症,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病型,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小儿脑膜炎检查诊断。
小儿脑膜炎检查诊断一.病因:
多为全身性粟粒结核病的一部分,通过血行播散而来。北京儿童医院1964~1977年所见1180例结脑中,诊断出粟粒型肺结核者占44.2%。在这14年从152例结脑的病理解剖,发现有全身其他脏器结核病者143例(94%);合并肺结核者142例(93.4%)(其中以粟粒型肺结核占首位);合并肝脾粟粒结核约占62%,肾粟粒结核41%,肠及肠系膜淋巴结核约占24%。结核病变波及脑膜主要通过血行-脑脊液途径。结脑的发生与机体的高度过敏性有关。此外,结脑变可因脑实质或脑膜干酪灶破溃而引起。偶见脊椎、颅骨或中耳与乳突的结核灶直接蔓延侵犯脑膜。
脑膜弥漫充血,脑回普遍变平,尤以脑底部病变为最明显,故双有脑底脑膜炎之称。延髓、桥脑、脚间池、视神经交叉及大脑外侧裂等处的蛛网膜下腔内积存较多垢浓稠胶样渗出物,呈灰白色乃至灰绿色混浊状态。浓稠渗出物及水肿包围挤压颅神经可引起颅神经损害。炎症可波及脑干脊髓及神经根。脑部血管周围有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早期主要表现为急性动脉炎。病程越长则脑血管增殖性病变越明显,可见闭塞性动脉内膜炎。以致脑梗塞软化或出血。
二.症状:
1、早期诊断依靠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密切接触史及BCG接种史,周密的临床观察及对本病的高度警惕性。凡有结核病接触史,结素反应阳性或已有结核病的小儿,当出现下列症状时,如性情改变、轻微发热、头痛、抽搐、无原因呕吐、顽固性便秘或嗜睡及烦躁相交替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
2、临床表现皮肤粟粒疹的发现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眼底检查对诊断亦有帮助。眼脉络膜上发现结核结节与肺X线片中见到粟粒型肺结核有同等的价值。
3、胸部X线摄影对诊断有帮助根据1180例结脑患儿X线检查,显示有活动性肺结核者达86.9%,其中属于粟粒型肺结核者454例,占活动性肺结核的44.2%。但需注意亦有8.6%患儿肺部正常,这些都年长儿童。
4、对可疑为本病的小儿应早做结素试验阳性反应对诊断有助,但结脑患儿对结素反应有时较弱,因此OT0.1mg或PPD5IU不引起反应时,应以OT1~2mg或PPD250IU的剂量复试。
5、脑CT检查北京儿童医院自1986~1992年对50例结脑患儿做脑CT检查发现。结脑CT所见异常与我院过去152例病理检查结果极为相似,说明脑CT检查对结脑诊断有意义。
6、脑电图检查急性期患儿绝大多数脑电图异常,表现为弥漫性 (3周/秒以下)及 (4~7周/秒)慢活动,不对称。可见不对称偶发尖式棘、尖-慢、棘-慢等现理波。于合并结核瘤或局部脑梗塞时可见占位性或局灶性改变;表现为局部 波。但脑电图的改变无特异性,仅可作为临床的辅助诊断,而对病原的鉴别诊断方面意义不大。而对随访治疗效果、判断预后及后遗症有帮助。
7、最可靠的诊断根据是从脑脊液查见结核杆菌应尽量争取在未进行治疗以前认真检查。将脑脊液静置后形成的蛋白膜固定于玻璃上作耐酸染色,可查到结核杆菌。曾统计50例脑脊液留膜检查结核杆菌阳性率高达54%。除用直接涂片检查外,还可用脑脊液沉淀作病理切片检查、进行脑脊液培养或豚鼠接种。
三.治疗:
1.一般疗法必须严格执行下列各项措施:①切断与开放性结核病人的接触。②严格卧床休息,营养必须丰富。③细心护理。改变患儿体位。细心护理眼睛、粘膜及皮肤,预防皮肤褥疮。耐心喂养,保证入量。昏迷患儿应用鼻饲法。④最好住院治疗,只在条件不许可时才可考虑门诊治疗,但应加强随访及督促坚持治疗。
2、抗结核药物疗法治疗原则为早期和彻底治疗(不间断治疗和长期治疗)。目前多采用SM、INH、RFP和PZA合并治疗。其中INH为最主要的药物,整个疗程自始至终应用。疗程1~1.5年,或脑脊液正常后不少于半年。
3、激素疗法治疗原则为必须与有效之抗结核药物同时应用,剂量和疗程要适中,在需要应用的病例越早用越好。由于激素有抗炎症、抗过敏、抗毒和抗纤维性变的作用,可使中毒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迅速消失,降低颅压及减轻和防止脑积水的发生故为配合抗结核药物的有效辅助疗法。激素对脑底脑膜炎型效果最好,如患儿已至脑膜炎型、极晚期或已发生蛛网膜下腔梗阻以及合并结核廇时,激素的效果即不显着。
激素剂量要适中,强的松(prednisone)或强的松龙(prednisolone)1.5~2mg/(kg d),最大量不超过45mg/d;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比强的松强5倍,故剂量为其1/5;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在急性期可静滴1疗程1~2周,剂量5mg/(kg d);于激素减量过程中可配合促肾上腺皮腩激素(ACTH)为每天12.5~25U肌内注射。激素于用药4~6周后缓慢减量,根据病情在2~3月内减完。
在已有脑脊液循环梗阻或有发生梗阻趋势之患儿,可鞘内注射激素,介对制剂种类、注入剂量及必要的稀释等问题要特别谨慎。
4、对症治疗高热及惊厥不止时可用冬眠Ⅱ号或其他镇静剂。为了改善神经系统代谢过程可用谷氨酸、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12及大量维生素C等。对营养不良小儿或恢复极慢者可行小量(25~50ml)多次输血。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脑膜炎检查诊断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