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儿童画怎么解释
扩展阅读
花非花雾非雾歌词有哪些 2025-01-15 06:28:32

儿童画怎么解释

发布时间: 2024-09-06 09:39:15

① 少儿美术和少儿画画我们应该怎么理解

一、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以辅导儿童绘画。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二、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
可以参考参考达芬奇美术,现在好像是可以免费试上M/http://www.dfq.com/shaoer/
三、由于儿童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观察能力的提高,判断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并进行探索,对幼儿时期深信不疑的童话、梦幻开始发生怀疑。对以前自己常采用“古怪”的、“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持否定态度,对过去画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实的画表示否定。他们对儿童画表现的天真、幼稚并不喜欢,更羡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绘画,对绘画的空间知觉有了较大进步,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过渡,故称为写实倾向期。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画开始追求真实,致使他们那些感人的童趣创作逐渐消失,对绘画的兴趣趋于淡漠,个别甚至视画画为额外负担。这个时期要使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同图式期时那样浓郁,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他们画出的作品能抒情达意,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会有增无减。

② 读懂孩子的画中“话”:教你如何通过儿童绘画,走进孩子的内心

你会问,孩子的画会“说话”吗?答案是肯定的。

一位妈妈看到自己孩子画的这幅画以后,就立刻紧张起来,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来向我咨询。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幅画:

当你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地动山摇,火山正在喷发出红色的岩浆,特别是前面的一片红色,好像鲜红的血液。火山口喷溅出的火星,如同一个正在生气的人正在宣泄着什么,两只苍白无力的恐龙想要靠近、却有止步向前。

这幅画是今年上半年,我的“亲子绘画心理成长营”课程里面一位9岁小男孩的画作。整幅画面红色和棕黄色的大幅渲染,生动的情节, 让我们也能真切地感受到,画者在画画时的那种紧张、害怕、危险、压抑等情绪感受。

“我很害怕,我渴望妈妈的陪伴和保护”——这就是孩子画里告诉我们的“话”。

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绘画是我们家长走进孩子内心的入口,是孩子表达内心的第二语言。从儿童绘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绘画是孩子表达情绪、疗愈内心、发展天赋潜能非常有效的方式。

一、绘画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

有很多家长都认为画画只是一项兴趣,如果孩子感兴趣就培养一下,不感兴趣就算了。其实,绘画是人类共有的一种表达,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因为他们在用最接近自然的方式(潜意识)来表达。(关于要不要培养孩子画画、怎么培养的话题,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体现。)

我们来谈谈绘画对于儿童各项发展中的意义:

认知发展,提升能力

表达情绪,疗愈创伤

发现天赋,发展潜能

1、认知发展,提升能力

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众多专家学者对儿童绘画的研究中,都可以看到儿童绘画发展与其认行宽知、心理发展是相联系的。儿童绘画发展的过程,和他们认知发展的过程基本同步,当然也会出现提前和滞后的现象。

比如说,通常3、4岁左右的孩子会画蝌蚪人(头很大,手脚为线条的“人”),6岁的孩子能够用几何形状画出身体的部位(比如手臂和躯体)。如果发展超前的孩子,会提前出现后面阶段的绘画特征。如果一个6岁孩子还画蝌蚪人,还将手臂连在头上画,说明他的智力水平还停留在3、4岁阶段,或者说是一种退行。

除了认知发展,绘画还可以提升孩子的运动能力、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观察力等能力。如果绘画之后配合沟通与书写,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当然,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也能培养出那种自主、热爱与自信的宝贵品质。

2、表达情绪,疗愈创伤

绘画活动本身就具有情绪表达和疗愈的作用。人的心理看不见摸不着,情绪如果不表达我们也很难猜得到,绘画就是一种将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

此所谓“ 看见即疗愈” :不仅画者自身受益,看画的人也能够感同身受。

腾讯网上有一则新闻,出走妈妈看到孩子的画后很感动、也很内疚,终于决定回家,和一家人团聚。 为什么呢?因为她能从画上感受到孩子的那份渴望。

荣格的自我疗愈之路 。作为弗洛伊德学生的荣格,发现自己的某些学术观点跟自己的老师有很大的分歧,在纠结痛苦中和老师弗洛伊德决裂,随后四十多岁的荣格遭受着大量幻觉及情感的冲击,随时有被无意识吞没的危险。在那个最艰难的岁月,是一幅幅曼陀罗绘画,让荣格逐渐逃离抑郁情绪、回归我们所熟知的一代心理学泰斗。

3、发现天赋,培养潜能

经常有家长向我咨询:“该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啊?”“我吵带则家孩子文科好、还是理科好?”别说孩子了,就连成年人自己也很迷茫,搞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往哪方面发展?作为心理咨询师,遇到这类问题屡见不鲜。

其实,这三者是息息相关的,我们 最有必要搞懂的就是第一个问题“我是谁”,也升棚就是找到个人的优势和天赋。 成人和孩子都适用,先了解自己,才知道要往哪里去。对于儿童来说是立志,对于成人来说是职业规划。

我们还可以从孩子的绘画中,发现孩子的艺术、情感、幽默感、专注力等优势和天赋,这些都需要家长小心呵护,并将这颗小种子培育成参天大树。

二、“三不要”和“三要”:成人在儿童绘画活动中的态度和角色

有人一提到绘画,就想到解读。我想提醒的是,在没有摆正成人对待图画的态度和角色之前,切忌野蛮解读,否则反而会得不偿失。这里的成人除了家长,还包括老师、咨询师等。

在此,我总结了成人在 儿童绘画活动中态度的“三不要”和“三要”:

“三不要”

不要去干预、评判孩子的画,更不要打击孩子

不要让孩子学习公式化的绘画(模仿范画),不要过早认字

不要野蛮解读,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伤害孩子

“三要”

成人要给予孩子尊重和允许,呵护和鼓励,亲子陪伴、互动游戏和沟通交流。

成人要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广阔的空间,来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成人要学习儿童发展规律,绘画心理学知识,和沟通辅导技巧

总体来说,成人在儿童绘画活动中的角色:

不仅是带领者,更是跟随者

不仅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

不仅是解读者,更是辅导者

以上的重点在于 —— 成人作为跟随者、参与者和辅导者 ,在必要的时候充当带领者、旁观者和解读者。

三、绘画+故事:孩子内心的入口

其实,儿童绘画心理本身是没有“套路”可言的,因为这些小天使们太古灵精怪了,他们天马行空,他们从来不按成人世界的“套路”出牌,越是小的孩子,这一点越明显。

比如,孩子们会画黑色的太阳,然后告诉你这是阴天;他们会画三只眼睛的蚂蚁,告诉你这样看的更远;他们会画宝宝生活在妈妈透明的肚子里,有的还穿着衣服……

孩子们就是这样不断给我们惊喜,超出我们的想象。因此, 对于孩子的画,千万不要按照标准流程解读!我这里有一个锦囊送给你们,那就是——故事。

故事的妙处:表达,看见,沟通,疗愈。

如何把故事加入到儿童绘画当中呢?

简单来说,就是成人在儿童绘画的过程中耐心地等待与观察,等他们画完之后,让孩子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解自己的绘画。注意哦!孩子讲述的故事一定要认真聆听,去感受其中的情绪情感,以及孩子的诉求。因为, 无论孩子画了什么,他讲述的画中故事都是自己真实故事的隐喻。

再回到本文一开始的那幅画,孩子在画这幅画时,还给他配上了一个故事。他的故事名叫《喷发的火山》,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小学员自述故事:妈妈代写)

一天,我和妈妈在观看喷发的火山,我骑在妈妈的背上,火山喷发出熊熊烈火,就像生气的时候,可以毁灭天地。我喜欢跟妈妈一起游玩,即使很危险,我依然陪着妈妈,保护妈妈。“

看完这么一段故事,再与恐龙火山图相结合,你领悟到了什么呢?

关于隐喻,很显然小男孩已经将自己和妈妈,代入了恐龙母子的身体。 那么火山代表什么呢?究竟是谁在生气?是小男孩自己,还是他妈妈呢?

我想不难感受到,火山代表妈妈,妈妈正在生气,好像火山喷发一样,让人觉得害怕和危险,也许这是刚刚发生的事情,或者经常在家里发生的事情。 那么,小男孩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从孩子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妈妈生气的时候,让他感到紧张、害怕,他还是忍不住想要接近妈妈,甚至去保护妈妈。可见孩子是非常善良和善解人意的,是个小暖男。

但是,作为旁观者,我们更多地会去同情这样一个孩子:小小年纪,本是应该得到妈妈的保护,面对着妈妈的发火,反而想要去讨好妈妈、保护妈妈。 是不是要引起家长的反思呢?

当然,人无完人,我们每个家长都在学着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 犯错了没关系,关键是要意识到问题所在 ,改善自己的沟通方式和情绪管理方式, 重新与孩子建立连接,去跟孩子和解 。

在成人的角色部分,我提出了一个 辅导者 的角色,就是在孩子讲述完故事后, 成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给以沟通和交流 。这一点课程里会详细讲解。

还有一些其他的案例和故事,在这里就不详述了。

四、一些有趣的绘画主题

要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要充分地了解孩子、接纳孩子。来看一组孩子们有趣的绘画作品吧!

从这些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可爱的、调皮的、搞怪的、不拘一格……的孩子。

总而言之,

1、绘画是孩子的第二语言,孩子可以透过绘画,向我们传达他们的思想、情绪、故事和诉求。

2、绘画在儿童各项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架起了孩子和成人之间内心连接的桥梁。

3、在儿童绘画活动中,成人要秉承“三不要”和“三要”原则,充当跟随者、参与者和辅导者的角色。

4、在儿童绘画心理辅导中,需要将“故事”这一锦囊加入到绘画辅导活动中,增进与孩子的沟通和了解。对于故事和画中呈现出的问题,成人也要积极改进。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我是苹果老师,BYE!

【本文中图片和文字,版权归本号所有,未经允许不得他用】

③ 如何去理解一幅儿童画

——给儿童家长的建议 撰稿人:吴老师 每次看到一些家长对孩子的作品露出茫然的表情,有的家长甚至直接对孩子吼道:“你画的是什么呀,一点也不像”等等现象时,我也感到不悦、不理解,我在深思、总结,原因主要出现在好多学画孩子的家长,步入了“画得要像”的误区。好多家长一直对儿童画到底要教会孩子什么,感到困扰,就此本人就给家长提出几点建议: ●好的辅导方法,不是把孩子培养成画什么像什么的高手,而是让孩子学到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水平,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 ●欣赏儿童画时不要出现:一是用成人的眼光解释儿童画;二是把儿童画当成一种专业技术看待。 ●如果家长看不懂儿童画,请不要随意批评孩子的画,因为你对儿童画的画还缺少了解,很难说你的批评是正确的。其结果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干扰孩子的正常思维,因为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还没有能力能清楚地辨别你的说法是否是对的。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多多赞扬!委婉地说出你的建议。 ●有些人选画是看画面是否干净、漂亮、画得像;专家选画是看画面是否有作者的真切感受和创造性,这就是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也是画得“乱七八糟”的画选上了,画的干净漂亮的却落选的原因所在。 ●孩子们画画是从不怀疑自己技巧的,他们没有不能画、不敢画的东西。再复杂的人物景象,只要经过了他们的头脑,就会变的简练起来;再简单的事物只要经过他们的手画出来,就会变的丰富起来。这就是儿童画。 ●儿童画画哪里有什么技巧,它是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教给孩子们绘画技巧会把孩子吓跑的。 ●儿童画画时往往是漫不经心、手舞足蹈、喋喋自语。一般家长把这种现象称为不认真、不仔细,实际上这正是孩子画画时的最佳状态。 ●辅导老师的工作并不是把好多看似很乱的绘画方法统一起来。相反,而是怎么保护好、发展好孩子的“乱画”,鼓励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把“乱”做到极致。使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情绪得到了施放。帮助孩子完成一个痛快的绘画过程。 ★最后,告诉你们本人的两点看法:一点是,你的孩子只要从小拥有了浓厚的绘画兴趣,并且得到了优良的美术教育熏陶,一定可持续发展;二点是,建议孩子11岁左右再逐步让他们逐步接触传统的绘画知识,掌握传统的绘画技能(逐步向所谓的“像”发展)。相信这些孩子的将来一定远比那些从小就画的很像(应试教育形式)的孩子大有前途。

④ 什么是儿童画

儿童画
儿童画,由表面看来是不讲什么技法的,它和农民画一样,不讲“画理”、“画法”,逾越了透视、解剖、构图等一般常规,是非“学院”派的画派。在造型上儿童画常常不按物体的实际比例进行描绘,在表现形式方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儿童画好的造型,由于是在自己直观感受的支配下进行的。

儿童画简介
绘画是儿童普遍喜爱的一种活动。这项活动在发展儿童智力、对儿童进行美育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儿童画特点
儿童画在创作题材上
儿童善于表现成人所不易注意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带有很强的想象成分。他们画自己,而画面上的自己经常出现在想象的特殊环境之中,如与外星人、机器人、拟人化了的小动物们在一起。他们没有去过海底和太空,却爱画海底的世界,喜欢描绘天外的世界,在这类画面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儿童画是现实和理想的结合,如有个儿童画的“水果丰收”竟在一棵树上,挂满了硕大的西瓜、苹果、葡萄、梨子、山楂果等,尽管与生活相悖近乎荒唐离奇,然而充满了想象力,还带有探索未来的神秘气息。儿童画题材的另一特点是对现实生活作稚气的描绘。儿童们画周围的世界:爸爸、妈妈、踢球、放风筝等,带有很强的主观表现成份。我们在儿童所热衷表现的绘画题材里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心中,世界是美好的,多彩的。
儿童画缺少理性分析,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儿童画儿童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儿童画好的造型,由于是在自己直观感受的支配下进行的。因此,儿童笔下的形象往往与现实的对象有很大的差距,有时夸张,有时削弱,有时浓烈,有时淡雅。他们不从物体的外貌上追求形体的透视、比例,尽情夸张,却收到意外的效果。儿童画在造型时,还有一些独特的创造。比如人头的仰视是不好画的,这在成人画家处理起来也是感到棘手的,儿童竟以其特殊的方式加以处理。有个5岁的小朋友画看星星的娃娃,把正面的人头反着画,动态感一下就画出来了。儿童的观察力是简单的,他只紧紧地抓住那“动”的特征就行了,别的不去管。抓特征,属于一种整体的观察方法,只有大量去掉非特征性的枝节,才可能从大体上保持住特征,这种从整体观察事物的方法,正是儿童观察事物的突出特点。
讲神似不求形似
儿童画在造型上常常不按物体的实际比例进行描绘 儿童由于生理特征关系和知识局限,他们做不到面面俱到,无法分析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儿童画人,头的比例常常很大,而头上的眼睛也很大。因为儿童看人首先吸引他的是人的头部,在头部上又总是人的眼睛。一个婴儿,当妈妈俯身去抱他的时候,他总是紧紧地盯着妈妈的眼睛,而当他能拿起笔来作画的时候,这种观察方法就从画面上反映出来了。儿童处于发育生长阶段,他们幼小的手缺少强健的肌肉,没法很有控制力的去描绘对象。然而他们又力图控制自己,使笔下的线条自然形成一些有抑扬顿挫的偶然效果及独特的稚趣,讲神似不求形似,使人看后叹为观止。
儿童画的色彩也具有很强的稚拙味和特征性
儿童对色彩的认识是单纯的,他们很少注意生活中丰富的多层次的灰色调。在他们的眼里,红的就是红的,绿的就是绿的,蓝的就是蓝的,不会将红色从色性分为冷红和暖红色,这些他们不去考虑的。在表现上,他们还大大夸张其色彩的程度,如蓝色的海水,他们可以用纯湖蓝色去表现;而太阳,用大红或朱红去表现,他们对色彩的认识十分执着,没有哪一个孩子肯把大公鸡的冠子画成绿色的。于是,儿童在色彩未经调合的情况下,大胆地使用对比色,用纯度较高的原色取得画面响亮的效果,形成粗犷、明快、朴实、热烈的色彩风格。这种天真稚拙的、跳跃的、富有节奏感的色彩,与它的造型特点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儿童画的构图别具一格
儿童画多采用平面构图,这样的构图装得多,容量大,便于表现儿童的感受,因为儿童总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东西都搬到画面上去。为表现树在前面,他们把人画到树的上面,为了表示道路的遥远,把道路画到天上去,显得不合理而又合理,令人咀嚼不尽。他们那自由、奔放、大胆的构图形式,将他们自己痛快淋漓的创作情感倾泻在纸上,也是充满激情的稚拙味。因此,儿童画的造型、色彩、构图三位浑然一体,有机地传达出一种稚拙的美。
[编辑本段]儿童画与成人画区别
儿童画儿童画,由表面看来是不讲什么技法的,它和农民画一样,不讲“画理”、“画法”,逾越了透视、解剖、构图等一般常规,是非“学院”派的画派。
绘画语言,炽热的情感
儿童的绘画语言,炽热的情感,特殊的魅力影响着画坛的成人。许多画家收藏儿童画、临摹儿童画,学习儿童富于活力的造型方法,学习儿童大胆、直率、朴实地表达主观感受。世界知名的大画家如马蒂斯、毕加索、克利、齐白石、关良等均研究儿童的艺术语言进行艺术创作。现代儿童题材画家李平凡、温泉源、陈永镇等人的绘画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儿童画对他们的影响。为什么画家到高级阶段转而去向低级阶段学习呢?这就要去研究一下儿童为什么作画,儿童画在绘画艺术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 绘画并非是所有的人都喜爱的一种艺术表达手段,但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喜欢画画,它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某一阶段。七岁以前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书面表达能力更谈不上,而现实世界所给予他们的感情冲动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抓起笔来,涂抹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于是画起画来。而当他们有了其它的表达能力时,有的人就不再画画了,如上学后的儿童画画的少于学龄前的,中学生少于小学生,大学生更少于中学生了。 儿童作画时并未意识到是为将来打什么绘画基础,而是在借助绘画这一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进行创造。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既有他们还没法理解的各种自然现象,又有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一切。儿童们从不乱画,即使表面看来最乱糟糟的东西,他也能给你解释出个一、二、三、四来。一个奇怪的几何形体,那也许是他的爸爸;而旁边的三个点,他说那是一支香烟;一条奇怪的线,他说是火车站的长廊。儿童的创作活动同成人的创作活动是一样的,而儿童用稚拙的技法去进行创作。有人认为低龄儿童的绘画纯粹以娱乐为动机,这有些片面性。儿童乐于画画,从中体验到审美快感,但并不以此为动机,儿童的绘画目的着重于表现。
创作
儿童如何能进行创作呢?创作是一种高智能的活动。蔡若虹说:“艺术作品的产生,并不是单独依靠作者具有高深的技术修养,主要依靠作者有一个精神饱满和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儿童的内心世界可说是饱满的、丰富的,他们是借自己不成熟的画笔、嗓音、演技在写,在唱,在演奏,在倾吐着自己的内心感受。成人有意识地把生活反映到画面上去,儿童尽管也力图把生活和感情反映到画面上,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创作。有的儿童小时候画得很好,甚至拿过金牌奖,而长大后绘画技巧却平平,尽管他自己也很努力。而一些小时候默默无闻的孩子,长大后却一鸣惊人当了画家。这问题使许多人困惑不解,以为儿童画有某种骗术,“儿童画是哄人的”。当理解了儿童为什么画画之后,我们就明白了曾拿过金牌的孩子不是退步,而是他们表达能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了。儿童画与成人画的关系不是低级和高级的关系,不是一个隶属于另一个基础的关系。儿童画家能否变成成人画家,这要靠儿童自身的艺术素质和在成人的得法培养,个人勤奋又起着重要作用。
[编辑本段]怎样指导儿童画画
常有人认为儿童画是绘画的初级阶段,对儿童画横加指责,这不象那也不象,要他 们服从严格的基础训练。有的家长让孩子老画一种东西,弄得孩子没法画下去。有的采取“拔苗助长”,效果却适得其反。还有的不让孩子画画,抹杀其创造力,这些都不对。 针对儿童绘画的特点,我们指导儿童画画,
首先是鼓励儿童画画
因势利导地让儿童进行这一创造,要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事物的特征,启发和保护儿童的想象力。画画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某种阶段,对于开发儿童的智力很有益处,不要以为儿童长大后不见得就能成为画家,小时候画画便是多此一举。当儿童画画的时候,他的大脑和手无疑都受到了锻炼,绘画对他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及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许多学校的老师都反映,爱绘画的学生,一般都思想活跃、思路开阔,逻辑性强,他们不光画画好,其他功课也好,尤其语文表达能力比其他学生好。同时,通过绘画学习与创作的艰苦过程,锻炼了儿童的意志,增强了儿童克服困难的毅力。
我们还应当掌握儿童绘画的阶段性
当儿童由幼年时期进入少年时期,有的儿童不再画画,而有的儿童不再满足于幼年期的创造,把目光转向了高一层的技法学习,这样的儿童成年后有可能成为画家,我们不能耽误了人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倾向,给他们以正确的指导,使之成材。通过儿童的绘画创作活动,能够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儿童对美的创造,不要小看了儿童画。
[编辑本段]儿童画之乡
睢宁
在中国地图上只是2800多个小圆圈(县及县级行政区域)中的一个。但是,她却孕育了一朵艺术的奇葩,这就是睢宁儿童画。 从1956年萌芽时算起,睢宁儿童画已有15000余幅作品送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获国际各类奖项1300多个,包括外务大臣奖和特别金奖在内获金牌223枚。 1996年底,国家文化部命名睢宁县为“儿童画之乡”,这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儿童画之乡”。今年,国家领导人出访时,又将睢宁儿童画作为礼品,多次赠送外国友人和有关国际组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明。历史上相对贫瘠、现在仍不富裕的这片土地,何以能孕育出这样享誉世界、荣为国礼的艺术品呢?
走进睢宁
下榻国际酒店时,门前广场上的一尊雕塑,首先吸引了我们的视线。这是当地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东汉时期的一件青铜器“铜牛灯”的仿制品。此灯原件现存南京博物院,为国家一级文物。它高26.5厘米、长21厘米,由牛身、灯体、灯盖三部分组合而成。牛的躯体浑圆结实,强壮有力,俯首,耸角,翘尾,虽然双目圆睁,但是神态憨厚可爱。灯由灯座、灯盘、灯罩组成,灯盘与灯罩均可任意转动方向,以调节明暗亮度和照射方向。灯罩顶部为穹窿形盖,内有圆管状烟道连接着牛头上的双角,牛角内空,牛身盛水。点灯时,烟通过牛角入水,进行水解除烟。整座灯的造型新颖,意趣盎然,蕴涵着精湛的铸造工艺及超前的环保意识。
了不起的创造,了不起的艺术
在睢宁,从汉墓、汉画像石,到汉代历史典故,的确让人感到浓重的汉文化氛围。古时睢宁以下邳地域为主。楚汉相争时,双方英才人物皆曾在睢宁相会或留迹。被称为“人杰”的张良,隐居、发迹之地皆在睢宁。汉高祖后来封张良于齐,张良不受,说:“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臣愿封留足矣。”“乃封张良为留侯。”据《史记》注,留城在徐州沛县东南,与睢宁邻近。《史记》中的“圯桥三进泥中履”的故事,千古传唱,妇孺皆知。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今天睢宁的古邳镇。当年,灭秦志士黄石公三次约张良圯桥相见,后授张良《太公兵法》,张良研读后,帮刘邦成就大业。 在厚重的历史土壤下,是睢宁悠久的文化和多彩的民间艺术。提起睢宁出土的汉画像石《牛耕图》,当地无人不晓。《牛耕图》以其独特的绘画艺术和精湛的雕刻技巧,与苏州的园林、南京的明陵并称“江苏三宝”,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的瑰宝。欧美出版的《中国艺术史》,封面用的就是《牛耕图》。几乎所有的中国艺术史着作中都选了这幅《牛耕图》。收藏它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也曾用《牛耕图》做门票图案。《牛耕图》为今人描绘了一幅汉时优美的田园风俗画。作为汉画像石的代表作,它构图饱满,层次分明,雕刻精湛,纹饰华美,其风格古拙凝重,装饰效果突出。到了近代,睢宁人独创的“蝴蝶画”,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夺得金质大奖。 一位研究睢宁儿童画的学者说,“但观每一幅,幅幅充天塞地。这难道不是睢宁汉画像石的风格!而这正是此方百姓胸襟博大与充实心态在儿童绘画艺术中的再现。”
美丽的绘画题材
睢宁人战天斗地、善于改造自然的举动和业绩,在激发着孩子们的创作热情的同时,也给小作者们提供了许多美丽的绘画题材。国际金奖作品《俺叫沙滩变果园》、《果林深处是我家》等,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过去经济欠发达、相对闭塞的环境,也激发了儿童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刚刚出版的《中国睢宁儿童画》一书,收入百幅金奖作品。记者翻阅发现,描写睢宁家乡美景、果树动物、劳作收获等的作品达91幅。 今年4月,外交部长李部长赠送给澳大利亚外长的睢宁儿童画金奖作品《龙门石窟》(张忠实画 9岁)。
能闻名世界最主要原因
睢宁儿童画之所以能闻名世界,最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抓住了地域特色,二是画里有民族的东西,三是画里有农村孩子的质朴。 从下邳国到睢宁,源远流长四千年。纵观睢宁文化发展的历史画卷,其中久负盛名、颇具影响、令人叹为观止的竟然是同一个文化品种,那就是绘画。绘画是睢宁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支动脉。睢宁儿童画也正是汲取了睢宁四千多年丰厚的文化滋养,才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迅速而茁壮地成长起来。

⑤ 儿童画还可以叫什么

儿童画还可以叫“儿童绘画”。
“儿童画”一词包含有两个层面的解释,一个是美术范畴的“儿童画”,一个是教育范畴的“儿童画”。
美术范畴的“儿童画”是从狭义的绘画角度来解释的,指的是画家们专为儿童创作的绘画作品。这其中包括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连环画、儿童读物插画、卡通画、宣传画等。
教育范畴的“儿童画”是从美术的广义角度进行解释的,指的是儿童以绘画的形式所进行的活动及作品。
真正的儿童画是儿童通过自我内心感受创作出来的绘画,是充满童心童趣儿的画法,是符合儿童成长特征的作品。

⑥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儿童画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儿童画
喜欢绘画是每个儿童的天性。绘画是儿童的一种语言,是儿童自我表达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些看似随意的涂鸦画,很可能是他们在日后的艺术领域中展现才能的起点和开端,如果在幼儿期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就能使他们在这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为今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不过,幼儿在绘画才能方面表现出来的巨大潜能往往被忽视,或者由于缺乏科学的引导和培育,许多天才的因素过早泯灭了,因此,成人如何对待儿童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成人必须了解儿童画的一些特点,然后加以正确的引导。
一、儿童画的特点
绘画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孩子们在作画过程中,往往是完全投入到游戏活动中,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会觉得自己就是画中的人物,想当然地表现事物,一切都可以有生命,“动物和我手拉手跳舞”,“动物可以召开演唱会”,“我可以驾车行驶在彩虹桥上”,“大树身为小姑娘,树叶为长发,口袋为鸟巢”。身心完全投入到绘画活动中去,伴随着愉快的情绪,无拘无束,任意涂抹,并充分享受宣泄的快乐与满足,有一种成就感。
儿童画在造型、构图上带有很大的变形因素和主观随意性。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不会先来考虑一下构图是否美观,内容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因此,儿童在作画时,并不像大人一样缜密构思、经营布局,也不考虑透视、明暗等艺术效果,往往是信手落笔随意为之,一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思维不受任何局限。有时候,画面上会出现很滑稽又很“现代”的情趣:比如在描绘一个人的侧面脸型时,他们会把看不到的第二只眼睛也画上去。又如:画面上会飞的房子、一棵树上结了多种果子、长翅膀的人……,其夸张的形式还真可以与现代派大师的作品媲美呢。
在儿童画中,我们可看到色彩上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喜欢用大量鲜艳的颜色,喜欢用对比色,喜欢用五颜六色来装饰物体。在成人看来不美的颜色搭配孩子们却很喜欢,如常可看到这种现象:一朵花的五个花瓣用五种颜色,甚至一个花瓣用不同颜色;一件衣服用不同的色块填充,且不对称。所以说儿童画具有强烈、张扬和艳丽的色彩,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这也是童心的自然流露。
二、如何来评价儿童画
1.不要以成人的标准评价儿童画,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儿童画。
某些成人对儿童画的看法是有偏颇的,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用对成人画的审美观来要求儿童画,总认为孩子们的画不美观、比例失调、残缺不全、与实物常态不符等等。而衡量儿童画这种能力的主要标准囿于“像不像”、“美不美”和“行不行”。所谓“像不像”是指将孩子的画与实物或范画比较,以与二者相符合的程度作为衡量的标准之一。所谓“美不美”是指用成人的审美观点来评价孩子的画,以符合或接近成人画的标准者为“美”,否则“不美”。这样的教育实际上是成人包办代替了幼儿的认知过程,硬给了幼儿一个成人世界的“美”与“好”的概念。所谓“行不行”是指以成人画的画法来要求儿童,近于成人的技能技巧者为“行”,反之则为“不行”。从这种观点出发,自然而然地就要指出孩子画的不足和毛病,甚至自觉不自觉地予以“贬斥”或“嘲笑”,进而采用成人的画法教画,或者不厌其烦地要求孩子照着范画进行临摹,长期受到这样的教育,幼儿就会自然地忽略自己的感受,产生盲从心理,最终逐步丧失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也将在无形中消失。曾经有一位在国际儿童画展上获大奖的孩子,被 家长和老师给予厚望,重点培养,可由于他们不了解儿童画的特点,按照成人的审美观来辅导,结果这个孩子再也画不出像以前一样的画了。
2.要让儿童画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画”,成人慎作评价。
幼儿由于年龄的原因,对自己的行为或做法缺乏自信,希望得到成人的赏识与赞美,于是便对成人的观点全盘接受,从而部分或全部丧失了自我。在绘画过程中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国外的一些幼教机构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日本一些幼儿园的教师从不对孩子的画横加评价,而是细心地把每个孩子的画悬挂张贴,由孩子们欣赏讨论。如果我们对儿童画的评价还是成人的一言堂,“这张画画得真好”“这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这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理解美术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我们将永远不可能还给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
三、如何指导儿童画
我们在教学和辅导中不能单纯从绘画技巧入手,而应以启发想象、鼓励发挥、引导观察、提示了解为主,结合一些简单的绘画技法指导儿童绘画。
首先,帮助孩子树立绘画的自信心。其实只要成人能正确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个性,对他们创造性的表现加以鼓励,不把成人的想法加于儿童,并设法把儿童想表现而不能明确表现出来的东西引导出来,就能逐步见到成效。儿童自信心的培养很重要,他们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描绘世界,与他们自信心的强弱有密切关系。自信心强的儿童,其画面表现力特别强,想象奇异变幻,线条生动、流畅,构图饱满,色彩丰富。而自信心弱的儿童在绘画中表现为胆小、谨慎,画面空洞,线条呆板、生硬,缺乏生动性。对自信心较差的儿童,家长和教师不能因为其线画得不直、人的头部画得不圆而去嘲讽他们。当儿童听到家长、老师说他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就会更胆小,更无从下笔,从而失去了绘画的兴趣。在儿童们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时,家长和教师应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鼓励他们画另一张画时注意观察对象的特点,争取比上一张画得好。
其次,我们常发现一些小朋友的画,画面画得很满,既有坦克、大炮、老虎、狮子,又有做操的小朋友等等,内容互不关联,缺乏主题。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在辅导时要强调一幅画应有一个主题,多启发儿童围绕主题去发挥想象,使孩子的画有个性,充满创造力,不妨在平时让他练习就一个题材,画出不同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丰富,他会学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绘画内容,从而也培养了发散性思维。在临摹教师的范画时,儿童应发挥主动性,加入自己的想象,并可改变教师范画的构图。只有这样才能使画面生动、富于变化,让儿童丢掉那种依赖教师,自己不动脑筋的习惯。
第三,成人应当尽量展示儿童的作品,听孩子介绍他的画。如幼儿园的活动室里、走廊上,在家里床边的空墙上布置小画廊,不断地更换作品;或把好的作品装上镜框,挂在家中显眼的位置。如果您觉得孩子的画只是一堆涂鸦,那么就请孩子介绍一下,他画的是什么,这个颜色代表了什么,那一堆又是什么,听了孩子的介绍,你也许会惊讶,原来画中有如此多的内容,并不像你所看到的画面那么糟糕。多让孩子介绍他的画,可以理清孩子的思路,让他表达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绘画内容。还可经常把儿童初学画时的作品拿出来和近作相对照,让儿童自己去评判是否进步了。
教师、家长在教学和辅导中,不能仅以儿童画得像不像老师的范画为标准,更不能只让儿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去安排画面。我们发现多数儿童并不是见啥画啥,而是喜欢画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多运用讲童话、神话故事和做游戏等能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提高儿童绘画兴趣的方式,让儿童在愉悦之中,展现自己的绘画才能。
儿童画教学“四重”“四辅”
儿童画是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它虽属于美术范畴,但它不是美术中的一个画种。也不是美术中的一个流派。所以我们在儿童画教育中,对待学生就不能简单地用美术标准去教育。而应首先从育人角度,在审美、价值和教学方法基础上,对教学工作作一探索。
一、重育人,辅以艺技
儿童都有爱画画的特性。随手涂鸦,得以舒发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这种画即被成人称为儿童画。但是画儿童画的儿童并不一定个个都能成为现在或将来的画家,绝大多数儿童也并没有将画画锁定为一生的职业而从小就刻苦追求。当然也不否定部分儿童将来成为画家,从事画画职业,绝大多数儿童学画儿童画。只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求知阶段。针对这一特定的现象,我们对儿童画教学首先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把教儿童画定位在育人上。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儿童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美的审视中,陶冶性情、净化情感,树立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而开发智力,热爱生活,培养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成为对人类有用之材。
当然儿童画也是画,它不是认字或其它学科,我们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应当辅以绘画的艺技教育。如画画工具的认识使用,绘画方法和技巧,甚至绘画的类别等理论常识,也应以深入浅出亲切、活泼地逐步讲解,这样才能使儿童画教学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二、重兴趣,辅以诱导
儿童从生理到心理尚处在不成熟阶段。在这个年龄段上,不可能谈到什么“任务”“毅力”或“责任”儿童喜欢画画或进一步把画画好,完全取决于兴趣。取决于他们幼小心灵对外物感性认识的流露,在这种感性流露的驱使下,用歪歪扭扭,粗粗细细的线条和违背常理的色彩涂抹出成人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儿童画”。如果没有这种兴趣,没有这种流露,他们就不想涂抹,不去画画。当然不是每个儿童对画画都有兴趣,都有这种感性认识。需要流露或思如泉涌,一直流露着。因此,我们在儿童画教学中,就必须辅以诱导,启发、培养。在儿童画教学中通过欣赏,游戏,讲故事及电教手段等方法来激发儿童兴趣。同时绘画内容也要选择与儿童相贴近的生活内容。如:小鸟、花朵、宠物或身边的人和事,不断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儿童的想象能力和创作热情,调动儿童内心潜力,投放于儿童画中。
三、重创作,辅以写实
学会创作是儿童画教学的灵魂,儿童处在一个认识世界,学习世界的感性认识阶段。他们无生活积累,无经验沉淀。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一个未知世界。是一个充满幻想、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无成人绘画的象与不象,美与丑,好与坏等的框框条条,有的只是他们每个人的象与不象,美与丑,好与坏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想象,儿童画画无论是构图形式,造型处理,色彩配置,还是表现方式等无不需要儿童的想象,这个想象对画画儿童是真实的。但有框框条条的成人就是创造,没有想象,没有创造,就没有儿童画,就全成了成人画。在儿童画教学中就应鼓励启发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提高创造力。
然而儿童画也是“画”当我们看到一幅儿童画的时候,首先就想了解这幅画画的究竟是什么,想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原型创造或思想情绪,这些都是画源头——生活。因此作为儿童画教学就必须辅以生活内容引导,也就是实物训练,儿童画小鸟和动物就要他见到各种各样小鸟。可以带去动物园参观。儿童画跳绳活动,可以组织跳绳游戏。儿童画树木花草,可以带去郊游等等。通过实物、实地活动,完全可以在儿童画的基础原型上增加新内容,达到图形(图像)表现与图画意义表达的有机融合,成为一幅好的儿童画。
四、重表扬,辅以训练
儿童画画,是儿童的天性流露,常常在原型的基础上加以集中夸张。在夸张变化的基础上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因此艺术形象与生活原型上比例不同。甚至不顾实际比例对被描绘的对象,进行大胆夸张与取舍,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段,任意添加,调整内容,本能的冲动加上笨拙的小手画出了让成人都感动的画面,对待每一张儿童画面,都可以发现每一个儿童的创造力和找到为什么这样的想象原因。因此我们对每一张画都重在鼓励,表扬这种创造力,使这样创造力得以持久。
实际上儿童的想象力并不是平衡的,有的是有益的,有的是要慢慢纠正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画的标准就会改变。渐渐溶入美术之中,因此也就不仅仅满足于开发潜力和美的陶冶这个原始阶段,也要逐步加强训练。掌握技巧,因此应紧密围绕儿童对生活环境认识展开训练,增加造型、色彩、写生的作品内容,主要一是临摹,二是动态,写生练习,从速写记忆画开始,三是构思创造。在综合整理儿童速写素材的基础上,由简到繁,由单色到多色彩,力争做到轮廓正确,比例协调,色彩鲜艳明快。
儿童画教学研究大有作为,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儿童都喜欢涂涂画画。从育人开发儿童智力角度着眼,教好儿童画是我们每个美术教育工作的职责,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本文能在儿童画教学中做出一专一瓦的贡献。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探索,为儿童画学员做出新的努力。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
★画过于“细”了不能叫严谨,过于“放”了不能叫生动。
★孩子学画并不是学习高难度知识越早越好,越深越好。再好的方法只要违背了孩子的心理、生理就不能说是好方法,这需要孩子有一个能接受理性知识的年龄做前提。如十岁前的儿童就不宜学规矩很多的且很有理性的书法和素描。儿童时期三五年就会过去,是“过了这个村,没有了这个店”,提前学成人的东西是最不值得的。
★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教孩子怎样画,新的教育方法是教孩子怎样自己画。前者是教师画一笔学生跟着一笔,教得最好是成的东西和教师一模一样;后者是教师尊重孩子思维的基础上启迪与点拨,教得最好的是各有千秋。
★孩子画中的图案和色彩是他们的创造,他们在毛驴、大象、骆驼、螃蟹、老鼠等单灰色的动物身上画出漂亮的花纹和图案,这没什么不妥。如果生活中没有的东西不能画,那么,什么才叫做创造呢?对孩子来说想象比真实更重要。
★有时孩子画不好画,不一定是技巧的事,大多是审美上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孩子用浅色画轮廓用重色涂颜色,这样涂上的颜色就会“吃”掉轮廓线,形不突出了。再比如孩子在涂色时不懂得色彩有冷暖、明暗对比作用,一股脑儿地涂上相近的颜色,这样画面就会发灰没精神。还有,画的主要有东西较大比画的东西都差不多的要好看些。这些问题差不多每堂课都能遇到,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辅导教师该干的活了。
★如果家长不懂儿童画,请不要随意批评孩子的画,因为你对儿童画还缺少了解,很难说你的批评是正确的。其结果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干扰孩子的正常思维,因为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还没有能力能清楚地辩别你的说法是否是对的。
★孩子幼儿时往往说话不知轻重,说些“没边没沿儿”不礼貌的话,做些不文明的事。如果家长这时硬给以规矩,就会压抑孩子童趣的展现,使孩子就成了“很懂事”的小大人不可爱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干脆就别管,不管可能更有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
★幼儿学画还不懂什么是画法画理,他的们一切知识都是靠“实践”得来的,是在“具体干”中学到的。
★儿童画只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个过程,它有艺术性,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是创意可设计,效果可预见,是有很高思想性的。它是理性思考的产物,是思想和技巧的完美结合。而儿童画有很大的随意性,画面效果是不可求的,画到最后是个什么样子,儿童自己也不知道。因而从小就学成人的东西,想培养画家的做法是不对的。在学画的小朋友中可能有一部分人长大后要成为画家,但我们培养的目标却不是画家。
★对于孩子的画,家长不能要求太高,一堂课一幅画想的、画的与别人不一样,有点独到之处就算不错,不能要求孩子处处都画得比别人好,这是不可能的。
★孩子初试绘画,虽然很喜欢。但对画却很陌生,多少还有些胆怯,画面有可能不理想。如果家长这时对孩子的画给予充分的肯定,就会给孩子注力量和信心。孩子用心去做了,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不让孩子去尝试,就永远不会成功。
★有家长说俺不懂儿童画,在家怎么样辅导孩子呢?如果是学龄前的儿童就好办了,我可以给你开个“方”子,你只要在你孩子画画儿时准备好一大摞挺好、不错、棒极了的“高帽子”不断的戴在孩子的头上,孩子在你的鼓励下,一定画得很高兴、很投入。孩子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完成的作品肯定差不了。专家们把幼儿的画称为无错误学科,所以他们怎么“折腾”都不过分。
★别把儿童画画儿当个事,它跟小孩玩沙子没什么两样。画完了任你评说,玩完了扭头就走,这就是儿童做事的天性,他们没那么规矩。
★考级实际上是成人强加给儿童的一种根本不符合儿童心理、生理的“练兵”活动。考级把原本轻松自由的的绘画,不科学地分成各个等级,并把学生引向了不断升级、过关上去,使学生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偏离了孩子学画是为提高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办学宗旨。级别的提升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制造的假“成功”。
★幼儿园里选画是看画面是否干净、漂亮、画得像;专家选画是看画面是否有作者真切的感受和创造性,这就是两种方法不同之处,也是画得“乱七八糟”的画选上了,画得干净漂亮的却落选的原因所在。
★孩子在画画时如果老是不满意,光想修改或换张纸画,说画错了,这说明孩子已到了转型期,对他们自己所画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他们开始喜欢画得很像并崇拜大人的画,不再愿意画儿童时期充满幻想、异想天开、不符合比例、不符合逻辑、人比楼房还要高的画了。
★家长说是否可以要求让慢性子的孩子画得快些,急性子的孩子画得慢些,平衡、平衡。其实根本没那个必要,急中也有精品,慢中更有巧匠,绘画只能影响性格,但不能改变性格。
★欣赏儿童画有两个误区:一是用成人的眼光解释儿童画;二是把儿童画当成一种专业技术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