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扩展阅读
怎么画彼岸花眼睛动漫 2024-11-25 08:17:25
没基础怎么去马拉松 2024-11-25 08:09:09

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4-08-25 14:45:02

⑴ 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1

整体到局部规律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比如,满月前儿童受到痛刺激后,哭喊着全身乱动;3岁孩子拿着笔认真画画时,不仅是手动,身体的动作、面部的动作也来帮忙;同样的动作,幼儿做得慢而不够准确,而且付出的努力相对较大,成人则做得又快又好。这是"从整体到局部规律"的表现。比如,满月前儿童受到痛刺激后,边哭喊边全身乱动,以后,儿童的动作逐渐分化,向着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的方向发展。

2

首尾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婴儿最早出现的是眼的动作和嘴的动作。半个月内的婴儿,双眼协调动作就已经出现。上肢动作发展早于下肢动作。6个月婴儿手的动作已有较好的发展,而腿的动作还远未发展。儿童先学会抬头,然后能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行走,也就是从离头部最近的部位的动作开始先发展。
这种趋势也表现在一些动作本身的发展上。例如,婴儿学爬行,先是依靠着手臂匍匐爬行,然后才逐渐运用大腿、膝盖和脚来爬行,即"首尾规律"。儿童最早出现的是头的动作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的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可称为"近远规律",即靠近头部和躯体的部分先发展,然后是远离身体中心部位动作的发展。

3

近远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也就是靠近中央部分(头和身躯,即脊推)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手、腿)的动作。比如,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种从身躯的中央部位再到远离身躯中央的边缘部位的发展规律,即"近远规律"

4

大小规律

动作可以分为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粗大动作开始,而后才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粗大的动作是指活动幅度较大的动作,也是大肌肉群的动作,包括头、翻身、坐、爬、走、跑、跳、踢、走平衡等等。大肌肉动作常常伴随强有力的大肌肉的伸缩和全身运动神经的活动,以及肌肉活动的能量消耗。精细动作是指小肌肉动作,如吃、穿、画画、剪纸、玩积木、翻书、穿珠子等等。从四肢动作说,是臂和腿的动作先发展,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手和脚的动作。比如,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动作发展的这种规律,称为"大小规律"。

5

无有规律

婴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的支配。比如,初生婴儿已会用手紧握小棍,这是无意的、本能的动作,几个月以后,婴儿才逐渐能够有意地、有目的地去抓物体。学前儿童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以后则是从以无意动作为主向有意动作为主的方向发展,即服从"无有规律"。

⑵ 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呢

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粗大到精细,从无意到有意,从下部到上部,从大肌肉到小肌肉的原则。具体来说,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从头部、躯干再到四肢。在肢体动作发展时,先发展臂部动作,后发展手和指的动作,先发展腿部动作,后发展脚和趾的动作。
此外,儿童动作发展还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例如,3个月的孩子会翻身;6个月会坐起来;9个月能够爬行;1岁左右能站起来,并开始走路;2岁左右能跑步及跳跃;3岁的时候,孩子基本上可以自己爬楼梯以及用手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
总之,儿童动作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它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顺序。家长可以通过了解这些规律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动作能力。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观察孩子的动作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习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