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师如何与幼儿相处
孩子怎样与幼儿园老师相处
仔细想想,家长与老师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一方面,家长担心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宝宝,不敢提出过多的意见,同时又担心老师的不当行为会伤害孩子;另一方面,老师既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但有时又感到来自家长的压力。这大概就是家长与老师之间关系的现状。把孩子交给幼儿园是让老师管的,管不好就是老师无能。家长抱着类似的想法,把孩子送来后一切都不再过问,看上去似乎是对老师完全的信任,其实是把身为父母的责任全部推给别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9币,教育孩子是父母的首要御档职责,谁也无法替代。假如把这么重要的责任交给别人,让老师代替父母来管教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太可怜了!因为他无法得到父母爱的关怀和教导,将来可能会对父子情、母子情十分淡薄!理智的父母都希望能与老师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而信任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工作并认可对方付出的努力。如果家长能够尊重老师,与老嘶的沟通从一开始便不会有障碍。面对类似的问题,老师恐怕一时很难回答。孩子千差万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父母希望事事都是自己的孩子领先,一旦落后就去质问老师,认为老师对孩子没有用心、没有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那么家园之间沟通的大门就将被关闭。全盘接受孩子的一切,不拿他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较,这才是积极的教育方式。对老师而言,孩子的每个表现都有意义,好与不好都是幼儿期的正常反应。但如果父母对孩子稍弱的方面过于紧张甚至责问老师,便会给老师带来很多压力。我孩子很乖,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情!尽管相信自己孩子的父母并没有错,但孩子在家中与在幼儿园里的表现不一样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有时甚至令人深感意外。对老师提出的孩子的某些情况,父母如果一律不相信或者否定,那么以后老师可能就不会再多讲了,父母也就失去了解自己孩子真实情况的机会。另外,父母平常接送孩子的时候,与老师聊天也是维护关系的一个办法,同老师聊聊刚刚发生的热点事件、新闻,或最近最新的流行资讯,甚至就谈谈天气。总之,好好找一找,话题是很多的。实在不善于与人交谈也不要紧,仅就育儿的一些问题征求老师的意见,也是保持愉快沟通的方式。幼儿园老师工作量大,很辛苦,过节时理应受到褒奖。其实家长给老师送礼,除了表示慰问,更希望老师日后能够多多关照孩子。妈妈有疑问:别人都送,你不送,那你不是被列入黑名单了?我给老师送礼根本不求老师特别照顾孩子,只求老师别对孩子太差就行。持有类似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当大多数家长选择送礼的时候,不送礼就成为个例,谁不担心自己被集体排斥在外?家长害怕孩子在幼儿园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有时送礼只是为了让孩子不被老师另眼相看。仅仅因为没有收到礼品就表现出明显的不满,这个老师至少在人品上是不合格的。不送礼就得不到正常的待遇,这对孩子的一生将产生多镇烂乱么重大的影响!他也许会永远记住这件事,记住送礼带来的好处。我国有旬古话历薯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过节时送一张贺卡、一束鲜花,就足以表达对老师的情谊。许多老师也很珍惜孩子送的贺卡,比起只要花钱就能买到的礼物,写上祝福的卡片才是独一无二的。有的老师还会把卡片收藏起来,等以后翻看时说不定还能想起这个孩子呢!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并不会因为某位家长没有送礼而对孩子不好,事实上,老师也会因为收礼(特别是贵重的礼品)而感到烦恼。对老师而言,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更加重要。这是因为老师不可能天天都过节,可是老师每天都要面对不懂事的孩子,若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当工作中碰到问题时,再贵重的礼物也无法解决,甚至还可能成为矛盾激化的焦点。其实为了和老师处得更好一些,就算不送礼或不送贵重......
怎样建立幼师和幼儿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尊重幼儿的人格。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权利。不能用家长或老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老师是同样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二、懂得欣赏幼儿。
感觉到被欣赏,学生就会从老师身上找到知已的感觉,老师就不再是一个严厉的管制者、一个权威者。
三、允许小朋友犯错。
人无完人,孩子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起来的。当孩子犯错后,必要的指导、教育还是要的,但我们不要指望,经过教育,孩子就不再、也不能犯错误了。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学会,在犯错后明白一定的道理,并懂得自己总结出避免今后犯同样错误的经验。
总之,教师必须放下让学生畏惧的架子,真正地走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建立平等友好的、融洽的、良师益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幼儿教师该怎样与幼儿相处
新幼儿教师该怎样与幼儿相处
通查找各种文章几带班经验总结几点 1、幼沟通同孩保持平等位 幼龄阅历浅说内容少语句简单教师应根据每孩同特点通讲故事、作游戏、唱歌、跳舞、玩玩具引导启发孩说通提问讲述增加孩知识面沟通能力孩同思想先尊重才懂尊重、戴 2、待孩四:责任、、耐、童 责任每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做名幼教师要清楚知道自工作本质、目任务通段间教任务完没目达没教育责任体现同我要朋友、家、幼园、自乃至社负责朋友祖花朵我应让幼园健康快乐
幼教育种私博职业要求每幼教师要用真呵护班每位同情况充同角色孩脆弱候我慈母亲孩耍脾气候我严厉父亲孩玩耍候我忠实玩伴
耐考验道德修养、品质素质条件幼教象刚离父母怀抱童要求我要足够耐习候教遍懂二遍二遍懂三遍三遍懂四遍……孩犯错误候我应该味责骂应该告诉:件事做错做才确同我要养朋友讲道德习惯理服师理应更严格要求自做朋友榜
童身幼教育工作者我相信都比较喜欢孩喜欢真、泼、、暇我要像孩要颗快乐、纯真、永远轻位师说师看应比实际龄五岁
幼儿教师怎样处理与幼儿家长的人际关系
一、幼师与幼儿家长交往过程中易发生的分歧(一)对幼儿的教育观念、态度与教育方法的分歧有的家长认为上幼儿园就是应该多学知识,多背诗、多做算术题,不能只顾“游戏”“玩”,不学知识,总是问孩子“学什么了?”孩子答不上来,家长就不满意;也有的家长认为,别学那么多东西,吃好玩好就行了,小孩那么累干吗?有些家长对幼儿采取的教育方法迥然不同,持严厉粗暴专制的态度,方法简单,信奉“棍棒”教育,不理解孩子的需要,常用命令干涉强迫孩子服从,倾向于专制教育;而教师讲究的是耐心说服的民主教育的态度、方法。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教育”自己孩子别的小朋友打你时,你就打他,打坏了爸爸带他去看医生;而教师教育幼儿要互相谦让。这些显然与教师的教育是矛盾的,这些分歧也妨碍对幼儿的教育。还有些家长对孩子在生活中的角色认识不同。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是“掌上明珠”,生怕幼儿累着,对孩子采取的是溺爱放纵的态度。不但自己“溺爱”孩子,还把这种溺爱带到幼儿园来,特别是要求老师也要“溺爱”他的孩子,而教师认为对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应有恰当的认识,要求幼儿要热爱劳动,要培养幼儿独立自理的生活能力,要引导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
(二)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因的分歧幼师和幼儿家长的矛盾,常常是由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所造成的。如有的幼儿的身体状况总是不尽人意,一到幼儿园就生病,也有的幼儿存有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纠正多次,仍有反复等等。对此,幼师和家长双方可能会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幼儿,不考虑具体情况就把责任推给对方。家长可能会埋怨教师对幼儿不够关心,而幼师又抱怨家长溺爱放纵孩子等等。
(三)对幼儿的评价的分歧在对幼儿发展的评价方面也极易产生分歧,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往往是在只看到一个孩子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价,而教师是在比较中得出的结论。有的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教师,家长认为“十全十美”的孩子,教师也许觉得很普通;也有的家长对幼儿的评价低于教师,在家长看来“恨铁不成钢”的孩子,教师可能认为还很不错。此外,幼儿的表现往往随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在家里的表现与在幼儿园的表现不一致。有时教师与家长缺乏互通信息,因而对幼儿的情况不能全面了解,做出的评价也是各执一端。家长了解的较多是园外情况,教师了解较多的是园内的情况。
二、幼师应如何处理与幼儿家长的人际关系
(一)分析心理反差,及时调整心理角色有很多幼师认为与幼儿相处比较容易,而与家长相处时则常常感到有些为难。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来说,幼师与幼儿相处时有一种优势心理。幼儿的生理心理发育还十分不成熟,尚未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所以幼儿对教师表现出很大的依赖性和顺从性。幼儿比较单纯,他们还不太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所以极易接受教师的影响。幼师与幼儿之间是一种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相处过程中心理轻松,无负担,即使与幼儿发生矛盾,也容易调整和解决,教师容易控制与幼儿的关系,占有优势地位。而面对幼儿家长时,教师的这种优势心理则不存在。因为家长是生理心理都比较成熟的成年人,而且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相当的社会经验,与幼儿相比家长就复杂多了。教师与家长相处完全是一种成人与成人之间的关系,这些会使教师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另外,作为家长,他们已经形成了较稳定的世界观和人格特征,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更重视与教师的平等,教师很难单独控制与家长相处的局面,当面对家长时,有很多教师并不那么自信。教师与家长相处和与幼儿相处是完全不同的,二者有很大差异。对这种较大的心理反差教师往往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缺乏对这种心理反差分析与认识,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角色,......
作为幼师怎么和中班孩子的家长相处沟通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互补因素,两者配合得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着。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沟通。
1.对“溺爱型”家长要重说服
“溺爱型”家长对子女往往宠爱过深,看不到子女的缺点,甚至护“短”。
小欣,成绩中等,家庭条件较富裕,父母都是做生意的。一天自习课,突然一阵悦耳的音乐响起,原来他偷偷把手机带到学校。为此,我和他进行了一次恳切的长谈。我鼓励他,试着让他走出虚拟的QQ聊天世界。和我谈话时,他一再保证绝不再犯,可是没过几天,发现他又带手机来学校了。
和他家长几次接触下来,我发现他的父母反复跟我强调:“小欣在家里很乖,平时也不让我们操心,从不和‘坏学生’一起玩,从不去网吧。唯一的要求就是有个手机,我们当然会满足他。虽然他成绩中等,但是我们很满意了……”于是,我针对他们“护短”的特点,改变了沟通方式。谈话一开始,我从充分肯定小欣的优点入手,引导他们认识其孩子的不足,跟他们谈谈对孩子的期望,进而引导他们重视对小欣的教育。我搜集了一些沉迷于手机、QQ聊天的学生的案例,和他们一起分析,引导他们看到其危害。几次下来,家长开始主动配合我的工作。
2.对“打骂型”家长要重劝告
“打骂型”家长多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与不懂得教育方法所致。
小凡,成绩优异,家庭条件较好,父亲脾气急躁,对他要求很严。同学向我反映,小凡平时总是很冲动,一有什么小矛盾,就会用“武力”解决。一次,小凡和小杰发生了口角,两个人扭打在一起,小凡身强力壮,把小杰压在身下,抡起拳头就往小杰脑门上砸去。事后,小凡父亲接到我的电话赶到学校,他一进办公室就怒气冲冲地喊:“你打算怎么办?把同学打死?你这个不争气的孩子……”一边就举起手要揍小凡。我赶紧拦住了他的举动,并把他请进了旁边的一个空办公室,请他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水。告诉他一些用粗暴的教育方法带来反面教育效果的案例,并分析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影响。之后,我通过短信时常发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给他。慢慢地,小凡变了,即使发生小冲突也能主动退一步。
3.对“放弃型”家长要重鼓励
“放弃型”家长往往在小学时就被自己孩子的成绩伤透了心,对自己的孩子丧失了信心。
小琪,进入初中的第一次考试就是全科“红灯笼”。之后了解下来,小学的时候,他的成绩就不好。首次和他母亲交流,她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我知道孩子成绩差,给您添麻烦了……”我告诉她,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衡量自己的孩子,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我还告诉她,这学期小琪担任班中的劳动委员,因为他发现教室中有垃圾总会主动捡起来,劳动很积极。我逐步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虽然和家长提孩子的缺点,但是一次不说太多,避免说“这孩子很笨”之类的话。慢慢地,家长对小琪有了信心,不时主动和我交流,配合我的工作。
4.对“配合型”家长要重交流
“配合型”家长通常对孩子比较关心,也比较明事理。
小琳,成绩十分优秀,多年担任班长。她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班干部,帮助老师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在功课上又十分钻研。父母以她为傲,同时十分关注她的思想动态。总是主动和我交流。
对于她的父母,我总是如实向他们反映小琳的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措施和处理意见,认真倾听。因为他们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经常比我还要深入、细致、具体,所以我就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当然,在倾听的同时也会冷静地分析,小琳变现越来越出色、优异。
5.对“质问型”家......
幼师应该怎样对待小孩子?
首先要有爱心!有了爱心,才能把幼儿时时放心上,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细心的照护他们的生活起居,引导他们学知识,知道哩,习相处;其次,还要有耐心。幼儿天真可爱,言行随意,我行我素。什么也不懂!生活自理能力几乎等于零。只有有爱心的人,才会有耐心一次一次的启发、引导、帮助幼儿们和睦的相处,开心的学习,不断地自理。还要有方法。总之,幼师,先应该是慈母,还应是严父,还要是懂孩子的孩子头,然后要是一个懂教育的老师!
幼师怎样与幼儿亲密接触
态度亲切大方,找到小孩子的兴趣点
怎样跟幼儿园老师相处?
孩子出生后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家庭即他的社会。但是很快的,孩子的社会就大起来。现在的妈妈送宝宝去幼儿园一般比较早,我吃惊地发现,有一定数量的一岁半至两岁的宝宝就入园了。宝宝入园会给妈妈及宝宝的整个家庭带来很多问题,宝宝入园后伴随着宝宝焦虑的同时,可能更严重的是妈妈的焦虑。
前几天无意中翻到了女儿2岁2个月入园时的家园联系手册,看到手册中写到孩子进步很大等等,我感慨良多。女儿2岁2个月入园后大概只上了10天就感冒咳嗽,之后没再上幼儿园。女儿再次入园是在她3周岁后。回过头来,我非常庆幸自己当初那么果断地停止让女儿继续上幼儿园。
女儿上次没去幼儿园后,那里的老师和园长一直跟我保持联系,直到一年后。女儿是个语言能力发展得比较好的孩子,上次入园时就能跟我讲幼儿园的一些事,但当时由于太小,她心理承受不了与我的分离,当然,我也不忍看到女儿为此伤心流泪,最终促使我做出决定的是她半夜三晚的梦话。因为我实在是太相信梦话最能暴露一个人的心迹。所以,在女儿一句“妈妈你别走”的梦话的促动下,我不再轻易与她分开,直到近3岁时。
宝宝入园后,考验宝宝的同时也考验妈妈。其中有个对宝宝成长来说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妈妈与老师的相处。有很多人不认同我的观点,但是我一直很坚持。初入园的宝宝由于年龄原因大多不能与妈妈客观地正常地交流,妈妈与老师的交流就显得犹为重要。为了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保证孩子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所以,我认为,家长应该重视与幼儿园老师的交流。
有的妈妈觉得幼儿园老师忙,可能没空交流,也因此不主动找老师交流。我不这么认为。除非家长或幼儿园老师在交流上存在一些问题,否则,这双方应该都是愿意交流的。诚然,教师是非常劳累压力非常大的一种职业,我非常尊重幼儿园的老师,因为,我实在是太知道她们的辛苦。我们在家几个人带一个孩子,而在幼儿园,两三个老师带二三十个孩子,她们有多辛苦,我们可以想象。但是,基本上,极少有老师会表现出对交流的反感。因为,我相信,所有的老师都喜欢乖孩子,都希望自己带出的孩子是有进步的聪明的懂事的有礼貌的——这就需要家园的共同努力。所以,我相信老师总的来说都是乐于交流的,而且是欢迎家长去找她们交流的。
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家长接了孩子就带孩子走了,大多家长不会多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在幼儿园里。我想,如果你发现老师很忙,却又想与老师交流,那就不妨多等一会儿,等老师忙过了手上的事,你再与老师沟通。一般老师除非有急事,否则都不会拒绝的。
如果,你实在等不及,那么,可以与老师电话联系。有些老师可能不愿意留下自己的电话给家长,这也可以理解。老师白天讲了一天了,已经口干舌燥精疲力竭了,下班后备备课好好休息,也是为了第二天有更饱满的精力上班,所以,家长不必抱怨这个。还有的家长在老师上班时打电话或发信息,结果老师没回,这个就更可以理解了。因为,如果老师边带孩子边接我们家长的电话,那她们能带好孩子吗?有的家长等待老师有空给回,结果老师没回,我们就这么想,一个老师带几十个孩子,就有几十个家长联系,她们可能忙不过来。还有,幼儿园老师工资普遍都低,我们就主动点儿打。甚至老师打过来我们可以挂了再打过去,这也算是对自己孩子的老师的一种体贴吧。
具体跟老师的交流我觉得还有几点可以注意一下:
第一,有事直接找老师。
如果孩子被抓了被打了,这是哪个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此时该如何做呢?有的家长直接找园长,我觉得这是下策。有很多人都知道,中小学的老师比校长权力都大,原因何在?其实,真正带我们的孩子的是老师而不是园长,而管理孩子老师的又是园长。如果我们直接找园长,那就等......
教师如何正确与孩子相处
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更多的则是想如何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家长们放心,让孩子们开心。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而与孩子正确地相处是所有问题的前提条件,用我们的关心、耐心和爱心告诉孩子,你别怕,我爱你们。对于我这个没有专业学过幼儿教育的人来说,要一下子就明白怎样和孩子们相处是不容易的。我只能在跟着老教师学的同时,再自己努力去摸索。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探索,我总结出几条如何正确和孩子相处的经验。一、正确了解如何爱孩子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爱,这是他们成长中的心理需要。孩子的心是稚嫩而敏感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判断自己是否被爱的依据。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接纳全部的孩子,接纳孩子的全部”,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要求。孩子们时常会“不按常理出牌”,有时候会让你束手无策,但是无论孩子怎么样,我们都要学会去忍耐、包容、欣赏和研究。孩子们也需要了解和尊重,也希望教师能和他们平等地交流,所以,当你面对孩子的时候,请你先蹲下身来,我们的笑容、拉手、拥抱都是在像孩子传递一个这样的信息:你正被我关爱着。二、学习走近孩子的方式对于很多孩子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或许是不好的,此时,或许更多的老师采取的是批评的方式,而不是去关心孩子为什么会那样做。我发现很多次我都没有好好的倾听并解读孩子“特殊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内心情感。作为教师,最困难的是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因为毕竟我们有了成熟的思想和复杂的心思,再也回不到孩童时代那样单纯的心灵,因此,观察、倾听并了解孩子就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这种职业素质不会与生俱来,要靠后天的学习,教师要善于学习走近孩子的方式。如何走近孩子,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必要途径。三、客观地看待教育问题在改变高梓宸的攻击行为时,我曾屡屡受挫。对于幼儿教育,出现的问题大致有“不会”和“不能”两类。对于“不会”,教师应该因材施教,转变观念,更换方式地让孩子学会,而对于“不能”,教师就更要关注并分析其生活背景和身心因素。孩子的特殊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多种原因,不要一味地去指责孩子,更应该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其中或许就有“渴望关注”、“渴望交往”的意愿。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只有正视孩子自身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才能让教育发挥最大效能。面对孩子,先放松心情,消除偏见,学习并尝试从多角度去了解和分析孩子的内心意愿,只有你的爱是以科学规律为导航的,你就一定能和孩子愉快地相处。
Ⅱ 如何消除幼儿教师虐童问题
近两年来,舆论曝光多地发生了“虐童事件”,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呢?首先,教师要熟悉这几年国家颁布的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其次,教师还要熟悉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会因材施教。再次,加大对职业学校建设规模的投入,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产出量和质量。最后,政府要对市场的供需关系进行调控。不仅要稳定优秀教师队伍,还要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监控力度。总之,我相信党和政府会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规范幼儿教育这一朝阳产业。 【关键词】防止虐童事件 新《纲要》总则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可是近日,各大媒体接连曝出多起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事件。其一发生在山西太原一家幼儿园,监控视频显示,该园某位“老师”对多名幼儿抽扇、推搡,其中一名女童甚至被扇70多下耳光。随后又有人曝出一组照片,揭露浙江温岭一位幼师虐待幼儿的恶行,这位“老师”双手揪住一名幼儿的双耳将其提离地面,孩子的表情痛苦不堪。其实,近两年来,多地也发生了类似的“虐童事件”。如:广东肇庆某幼师把不会自行大小便的幼童绑固在粪盆上;重庆,罚咳嗽吐痰女孩儿舔吃口痰;上海杨浦,女童下体被女幼师放入芸豆……这一件件“虐童”恶行,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师的“虐童”行为?为什么民办的幼儿园会屡屡出现这样万人唾骂的事件?究其原因,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传统思想作祟 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师道尊严”。如《尚书》所记:“朴作教刑”和《学记》所载“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说明教师可对学生施行体罚。在中国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道尊严仍然是主流价值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权威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动的。教师依然有专制化作风,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对教师往往是敬而远之。“不打不成材”也是中国的家长奉行了几千年的教育理念,在这惯性思维影响下,家长认为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体罚,是为了自己孩子好。正是这传统观念让极个别幼师有恃无恐助长“虐童事件”的频频发生。 二、准入门槛太低 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全国学前教育教师缺口约80万人,其中农村大约缺50多万人,幼教缺口高达4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首先,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据统计,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仅占整体教育经费的1.3%,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8%。其次,在幼师生的培养上,幼师生入学门槛也低,中专生几乎没有门槛,只要初中毕业生自己愿意就可以就读幼师专业,大专生的分数线也只有200多。学历要求较低,抑制了学前教师的薪金,间接造成人手严重不足。尽管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加大了对幼儿教育基础设施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幼儿教师的培养仍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导致部分幼儿园必然会铤而走险,采取一些非正规手段来满足自身的需求,部分幼师无证上岗成为了行内潜规则。 三、管理难度增加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而且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较大,离异家庭也比以前多一些。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幼儿,其问题在幼儿园也渐渐显露,如:有的孩子会表现出任性,我行我素;有的孩子会喜欢顶嘴、攻击同伴;有的孩子会表现出呆板、依赖。教师在教育时方法稍有不得当,就很容易激怒自己,无意识地做出一些“虐童”行为。 首先,教师要熟悉这几年国家颁布的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国十条》、《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等。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学生的权利。教师只有熟悉法律,始终做到从法律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避免“虐童”行为,避免触犯法律。 其次,教师还要熟悉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会因材施教,针对每一名孩子的表现预先都要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面对顽皮的孩子,“打是亲,骂是爱”已成为了历史,建议在班级与孩子共同约定一个反思角,教师让正在捣蛋的个别孩子自己去反思角坐着反思。等孩子反思后,再冷静地与孩子交谈,让孩子自己说说为什么老师会让他去反思角。这样做,教师就不会因情绪失控而导致“虐童事件”发生,孩子也习得了自我慎独的能力。运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如果孩子在玩游戏时故意捣蛋,可以让他停止玩一次他喜欢玩的游戏,这一点也要充分尊重幼儿与幼儿事先约定好,幼儿一般都能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能做到,于是在游戏中不自觉地约束自己遵守游戏规则。如果是大部分孩子达不到老师的预期,那么教师本身就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目标要求是否有不妥之处。 再次,加大对职业学校建设规模的投入,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产出量和质量。另外,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心理健康很重要,所以,在教师上岗前要对教师进行正规的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