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什么年龄是儿童自我发展的加速期
扩展阅读
有抄字的歌词有哪些 2025-02-01 14:49:41
教育意义有哪些内容 2025-02-01 14:48:02

什么年龄是儿童自我发展的加速期

发布时间: 2023-09-24 10:07:54

1. 谁有总结的幼教心理学上的幼儿关键年龄

母亲印刻与敏感期: 0-2岁亲子依恋关键期; 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 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 0-4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10岁前外语学习的关键期; 5岁前音乐学习的关键期; 10岁前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期; 2-3、5-6岁是儿童掌握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年龄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口唇期(0-1岁):口部类型人格障碍;约6个月发展关于他人的概念 ,从出生到六个月,儿童的世界是无对象的 肛门期(1-3岁):肛门人格障碍; 性器期(3-6岁):恋母情结、恋父情结—— 3岁以后所谓的“性生活”; 潜伏期(6-11岁):自居作用; 生殖期(11至13岁开始:固着和倒退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 八个发展阶段,解决八对矛盾 婴儿期(0-2):基本的信任—不信任;体验希望 儿童早期(2-4):自主感—羞怯、疑虑:体验意志 学前期(4-7):主动感—内疚感;体验目的 学龄期(7-12):勤奋感—自卑感;体验能力 青年期(12-18):同一感—同一感混乱;体验忠实 合法延缓期 成年早期(18-25):亲密感—孤独感;体验爱情 成年中期(25-50)繁殖感—停滞感;体验关怀 老年期(50—):完善感—厌倦感 体验智慧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建立“客体永久性”——9-12个月; 前运算阶段(2-7):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具体运算阶段(7-12):形成具体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守恒--可逆) 一般认为8岁达到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12—15):形成抽象思维能力 胎儿生长阶段 胚种阶段(0-2周)第一次分裂在合子形成36小时后; 合子形成13天左右胚胎圆盘开始分化三层; 胚胎阶段(3-8周)关键期 3-4周开始形成神经系统;4周末心脏泵血同时有心跳;8周末“人样”; “骨化” 胎儿阶段(9-38周)10周可区分性别(男婴 阴茎形成);13周开始 无条件反射形成;13-16女性生殖器官形成;第四个月母亲感觉胎动;17周开始清醒与睡眠,开始新陈代谢;25-28早产存活率50%;29-32早产存活率85% 约266天胎儿降生 婴儿期(0-3岁) 新生儿(0-1月) 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儿童心理的发生 感觉的出现标志儿童心理的发生:新生儿的偏视与偏爱的研究;新生儿的感觉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研究 婴儿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 一 大脑形态的发展: ⒈脑重增加:0-1岁:390g~660g(成人的50%); 3岁:950g (成人的60%); 15岁:1400g(成人的95%) 和林书不同 婴儿期(1-3岁)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⒉大脑皮质的髓鞘化 2岁时白质已基本髓鞘化 大脑机能的发展 ⒈脑电波——α波的出现标志婴儿脑成熟; 5个月已出现脑电活动 ⒉大脑皮质——弥散向集中发展;皮质兴奋强于抑制; ⒊大脑单侧化——单侧化是渐进的过程;单侧化是恒定的过程 5岁以前大脑的损伤不会造成言语功能的丧失 婴儿认知的发生发展 感觉的发展: 嗅觉、味觉 味觉感受器 胚胎3个月开始15周已成熟;嗅觉胎儿7、8个月 视觉 胎儿中晚期4、5个月; 6月以前具有立体觉(3.5个月); 4个月颜色偏爱; 听觉 5、6个月胎儿已建立听觉系统 触觉 胚胎2个月 第49天胎儿已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4个月以后有够物行为 知觉的发生发展 颜色知觉; 4个月颜色偏爱; 图形知觉;3个月可分辨简单形状;8、9月以后获得形状恒常性;4月以前大小知觉恒常,6月以前婴儿能辨别大小 深度知觉&空间知觉——视涯试验6月或者3月;2-3月保护性闭眼反应;3岁儿童可辨别上下方位 知觉常性 8、9月以后获得形状恒常性;4月以前大小知觉恒常 客体永久性 9-12月 婴儿注意的发生 1-3个月偏向曲线等不规则图形 婴儿记忆的发生发 胎儿时期产生 前言语阶段(0-1岁) 言语知觉的前言语发展; 妊娠中后期(5-8月)母亲语音的偏爱 新生儿期(0-1月)声音定位 母亲语音的偏爱 对成人语音的“同步反应” 发音游戏期(2-3、4月)发音游戏 互相模仿 辨别清浊辅音——获得语音范畴知觉能力 语音休修正期(5-8、9个月) 学话萌芽期(9-12个月) 语音的前言语发展; (吴天敏和许政援) 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多音节阶段(4--8个月),有意义的语音,即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卡普兰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哭叫”(0—1个月)、“唧唧咕咕”(1—5、6个月) 、“咿呀学语”(6—10个月)、“标准化言语”(11个月) 朱曼殊、张仁俊 0-4个月 单音节阶段 4-10个月多音节阶段 11-12个月学话萌芽阶段 前言语交流的发展:婴儿9个月 原始祈祷、原始陈述——有目的有计划的交流;9个月——工具性行为的仪式化——交流约定性 婴儿最早可以在9个月时说出第一个有特定指代关系的词语标志言语的发生(9-11个月)。 在婴儿说出的第一批词中,有一些已具备了概括性意义。时间大约在11-13个月。这一发现表明,在言语发生过程中婴儿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它推翻了“第一批词不具概括意义”的结论,并将严格意义上的词语发生的时间推进到生后10个月。 婴儿言语发生的时间基本在10-14个月之间。 语言发展的阶段 单词句阶段 词语数量10-15个月,1-3个新词/每月15个月以后,增长速度加快19个月以后,25个新词/每月19-21个月,“词语爆炸”现象23个月,“双词句”,进入词的联合和语法生成阶段。儿童理解言语的阶段(约从1-1.5岁) ;3-4岁(幼儿)词汇量增长最快。造词现象(幼儿) 简单句阶段 双词句的生成 电报句1.5-2岁 3复合句阶段 语法的获得:语法获得20-30个月是掌握语法的关键期 到36个月,基本掌握母语的口语语法规则 “过度规则化” “规则扩大化 ”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微笑:自发微笑(0-3周);诱发性的微笑(三周后);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4个月);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个月以后)—真正的社会性微笑; 社会性情感萌芽 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⒈ 1岁末自我意识开始萌芽;⒉ 2-3岁开始发展自我认识 婴儿期依恋的形成发展 依恋形成阶段(鲍尔比、艾斯沃斯) 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0至3个月);有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3至6个月);特殊的情感连结阶段(6个月至3岁); 幼儿期(3-6、7岁) 大脑机能(脑电模式)的两个显着加速时期5-6岁和13-14岁 7岁后a波逐渐占主导地位 大脑皮层额叶表面积2岁左右增长高峰后,在5-7岁时又有明显加快,神经纤维髓鞘化基本完成 内抑制4岁开始蓬勃发展,表现为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加强 幼儿记忆的发展记忆策略(5岁前一般没有策略,5-7过渡期,10岁后记忆策略稳定,10、11岁儿童自发使用归类策略) 幼儿言语发展 幼儿期思维的发展 幼儿初期儿童更多的使用直觉行动思维,幼儿中期以后,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萌芽,幼儿晚期初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前运算儿童(2-7岁)向逻辑思维过渡时期,思维具有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 三山实验8岁以下儿童一般不能成功,而3岁儿童很好的完成了博克任务(自我中心) 皮亚杰认为8岁儿童具有守恒,利用同一性补偿性和可逆性证明自己理解了内在逻辑关系; 2-3、5-6岁是儿童掌握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年龄 刘范研究认为 婴儿数概念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对数量的感知阶段(3岁左右);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4-5岁);数的运算初期阶段(5-7岁): 数概念的发展转折期在5岁左右 5-7岁幼儿经过专门教学,能够运用三段式的逻辑推理 査子秀1984研究表明3岁儿童不能进行类比推理,4岁儿童类比推理开始发展;5、6岁儿童大多处于2、3级水平(推理的三种水平) 杨玉英1983研究发现:5岁以前儿童主要使用展开式,5岁以后儿童简约式占优势,5-6岁儿童是两种方式迅转化时期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概念的发展 7岁儿童还不能描述内部心理特征 自我评价的发展 转折年龄在 3.5-4岁 5岁儿童已能进行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的发展 转折年龄在4岁,5-6岁大多数儿童已表现有自我情绪体验 3岁儿童产生自尊感的萌芽,自尊感稳定于学龄初期

2.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伴随着胎儿的出生,儿童的成长发育让很多的父母们操碎了心;同时,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育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怎样的呢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

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说,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这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保育员与幼儿之间要建立感情,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1、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对3~4对的幼儿其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

小班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例如,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爱听;常常为一件小事哭个不停。不喜欢大灰狼,就把图书上所有大灰狼的眼镜都戳城洞洞;喜欢哪位老师,那位老师组织的活动就特别爱参加,等等。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收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容易受周围人的感染,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玩具,又马上破涕为笑了。

了解幼儿以上的特点,对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如每年开学初,小班教师都面临一个接待新入园幼儿的问题。对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幼儿,刚入园的几天总爱哭,有经验的老师一边用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用新鲜事物(如新奇的玩具、儿童喜爱的小动物等)吸引他们的注意,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加入伙伴的行列。

2、爱模仿

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玩娃娃家时,看见别人当妈妈,自己也要当妈妈,他们才不管一个家里有几个妈妈呢!因此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宜太多,但同样的玩具要多准备几套。在教育过程中,多为幼儿树立模仿的对象。例如,当着全班幼儿的面,表扬某位小朋友,“看小明坐的多直呀!”马上全班幼儿都挺起了小胸脯。如果需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可以说,“悠悠小朋友学习最认真了,眼睛使劲看着老师呢!”如果老师说,“小朋友,不要看外面了,外面没什么好看的!”则会引起更多小朋友看外面。

3、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是3岁前幼儿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保留着这个特点。例如让他们说出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指点着小汽车数才会数清,而不会像大班幼儿那样在心里默数。

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和视觉,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例如,在画画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画什么,而常常是在画出某位形象后,才突然有所发现地说,“我画的是太阳”“是饼干”。

幼儿小班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只会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小班幼儿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而不能讲反话。例如,在教学活动时,有一个幼儿要上厕所,其他幼儿也要上厕所,教师就不高兴了,说:“都去都去”,结果果真孩子们都去了。此外,对小班幼儿提要求也要具体,因为他们不容易接受一般性的抽象性的要求。

4~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班幼儿已经 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更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泼好动。与小班相比,中班幼儿比较突出的特点如下。

1、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游戏。但小班幼儿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大班幼儿虽然爱玩,也会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中班属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中班幼儿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则,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保育员帮助解决。

2、活动好动

正常的幼儿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总是手脚不停地变化姿势和活动方式。如果要求他们安静坐一会儿,很快就会有疲倦的表现;如果此时让他们自由活动,一个个立即又生龙活虎一般。

活泼好动的特点在中班幼儿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甚至表现为顽皮、淘气。不少保育员都反映“中班的孩子最难带”。与中班相比,小班幼儿还不大熟悉和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有些还“怯生生的”,加上动作、语言的速度相对慢些,头脑里的主意也不多,所以比较“乖”;而大班的幼儿懂得道理比较多,兴趣比较稳定,自我控制的能力也有所增强,对自己喜欢的事能比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因此显得比较懂事。中班的幼儿介于两者之间,既不像小班那样乖巧听话,又不像大班那样懂事,但他们的可爱之处恰恰在于他们的“活泼好动”。因为活泼好动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增强了他们的活动能力,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不少研究发现,中班是幼儿许多心理品质发展最快的时期。

3、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在解决简单为题时,可以不再依赖实际的常识性动作,但却必须借助于实物的形象。事物的形象常常影响他们的思维和对问题的理解。比如,在他们的头脑中,“儿子”的形象是小孩或年轻人,而长胡子并满脸皱纹的人是“爷爷”的特点,因此,当听说某个符合爷爷特点的人是某某儿子时,常常感到不解,他们理解,“能吃苦”的意思就是“能吃掉很多带苦味的东西。”

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晚期,儿童的心里特点开始接近小学生。

1、好学、好稳、好探究

好奇是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大班幼儿的好奇与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多表现在事物表面的兴趣上,看见什么都想去摸摸,去摆弄摆弄。他们常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大班幼儿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鱼虫,无所不有。他们不仅希望得到成人帮助解答,同时通过自己实际地尝试、实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加提高。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切淘气行为也反映了幼儿的求知欲。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喜欢拆拆卸卸,他们把玩具汽车拆开,是为了看看它里面有什么,它为什么会动,为什么会发音;想拆收音机是想找里面说话的阿姨。所以教师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不因嫌麻烦而拒绝回答孩子的问题。对类似拆坏玩具的行文也不要简单地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为孩子提供一些可以自由摆弄的材料,支持他们的研究行为,对探究事物过程中的失误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并实时地教给他们一些科学的探究方法。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大班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例如,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橘子、香蕉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去了;火柴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由于大班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简单的科学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3、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表现出绘画才能、、、、、、

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幼儿园保育员在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该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幼儿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

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 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儿童年龄较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儿童的生理成熟、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有一定的影响。而儿童的生理成熟受着生活时间一年龄的影响。

2、儿童的心理发展与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带有客观性的制约作用。

3、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因为儿童心理是对外界环境的反映,儿童所生活的时代,儿童所接触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儿童所受的教育。都是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础。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3

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

1、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整个心理的发展在持续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依赖于前一阶段的基础,且后一阶段包含了前一阶段的因素,又为下一阶段做准备。同时,儿童心理变化在量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发生质的飞跃,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方向性和序列性。 正常情况下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心一定的方向性和序列性既不可逆转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不总是等数速率直线发展。一方面表现在,个体不同系统发展速度、发展起讫时间、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表现在同一心理现象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从总体来看,儿童整个身心发展呈波浪形推进,出现两个加速期,一个是幼儿期,一个是青春发育期。

4、差异性 。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领域、心理速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别。

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的表现形式

1、婴儿期儿童表现出动作思维,学前期儿童在动作思维基础上开始发展形象思维,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保持着形象思维的特征。

2、神经系统发展是先快后慢,而幼儿期大脑重量相当于成熟期80%,9岁左右就接近成人水平;而生殖系统是在青春发育期(女童11岁至12岁,男童13岁至14岁)快速增长,青春期前后却发展缓慢。

3、如有的儿童早慧、有的愚笨、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活泼外向;有的擅于文字表述、有的擅于动手操作。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