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包括那些
世纪50-90年代其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主要有:家庭访问、来园接待、家园联系册以及家长会。在90年代的时候,随着家庭教育指导的法规日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逐步建立以及家庭教育指导的培训提高工作,这几种形式的使用频率都已经低于前几个时期。幼儿园开始采用各种多姿多彩的指导形式,如家园信息窗与联系箱、家庭教育学报、班级家庭教育黑板报与墙报等。 进入21世纪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式会朝着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相适应、与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相适应、与学前教育的一体化相适应这三方面发展。21世纪上海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式也在跟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常用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式主要有个别指导、集体性指导两类。个别指导形式包括:访问家庭、在校接待、单独咨询、电话联系、信件来往、家校联系册和电子信箱等;集体性指导形式包括:家长会、讲座与报告会、经验交流会、专题讨论会、教育开放活动、亲子活动等。且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家庭教育专业报刊杂志,自编小报,墙报与黑板报和电影、电视、广播、自摄录像、网络查询等大众传媒的宣传普及指导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生活中网络的普及,家长和教师可以方便快速的通过网络交流、传递信息。这已经成为最便捷的指导形式了。还有一种是亲子活动,它是现在上海的幼儿园普遍都有的一种形式。
❷ 3-6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指导原则有哪些
①尊重与理解原则。这是心理健康指导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和基础。②整体性原则。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追求的是幼儿人格的整体性发展,是认识、情感、社会性等各个方面整体协调的发展。
③差异性原则。注重幼儿的差异性,强调个别化对待。④活动性原则。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积累经验,通过具体活动去了解周围的世界。
⑤渗透性原则。注意幼儿园和家庭全方位的渗透;同时,日常生活中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幼儿心理发展的要求。
⑥多样性原则。指导形式和方法的多样性,开展活动的丰富性,指导内容的具体性、启发性和感染性。
⑦鼓励性原则。以不同的方式激励和表扬儿童。
⑧家园合作协调原则。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使教育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