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岁3个月男宝宝总喜欢哭闹,打人抓人咬人为什么
孩子感觉到愤怒时寻求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父母的教育方式会成为他的榜样,所以让孩子不要打人,家长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要让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当孩子打人时要及时制止并安慰受伤害的人,对孩子冷处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方式不能获得关注,慢慢淡化他的这种行为。另外,在孩子情绪平静时教孩子,如何在愤怒时用语言表达抒发情绪,以化解心理压力。
2. 今天中午两岁宝宝睡醒就哭咬人怎么回事
宝宝哭闹是有很多可能的原因的,妈妈要找对宝宝哭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宝宝哭闹的原因: 1、缺微量元素,血钙降低引起大脑及植物性神经兴奋性增设导致宝宝晚上睡不安稳,需要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果缺钙,宝宝的卤门就闭合得不好;如果缺锌,一般嘴角都会溃烂。 2、太热、太冷 3、太干燥,有鼻屎 4、睡眠前玩得太兴奋,按时睡觉:在宝宝入睡前0.5~1小时,应让宝宝安静下来,睡前不要玩得太兴奋,更不要过分逗弄宝宝。免得宝宝因过于兴奋、紧张而难以入睡。不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不讲紧张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要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室温适宜、安静,光线较暗。盖的东西要轻、软、干燥。睡前应先让宝宝排尿。 5、注意肛门外有无蛲虫。 6、很多妈妈看到宝宝晚上哭醒会以为孩子饿了,然后就给孩子喂奶,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这样做反而会造成孩子有晚上睡醒了要吃奶的习惯。 7、积食、消化不良,上火或者晚上吃的太饱也会导致睡眠不安。建议喂粥、面等固体食物应在临睡前至少两三小时喂,睡前再喝一点奶。 8、母乳宝宝的恋奶。(这个很多母乳宝宝都存在的情况) 9、晚上一定要喂奶的话,要注意: 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当晚上喂奶或换尿布时,不要让孩子醒透(最好处于半睡眠状态)。这样,当喂完奶会换完尿布后,会容易入睡。 逐渐减少喂奶的次数,不要让孩子产生夜间吃奶的习惯。 10、如果宝宝因为夜里想尿尿就醒,本人觉得应该给他用尿不湿,这样不至于因为把尿影响宝宝睡觉。如果有用尿不湿的话,一定是尿不湿包得太紧。 1 1、发现孩子有睡意时,及时放到婴儿床里。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入睡,如果你每次都抱着或摇着他入睡。那么每当晚上醒来时,他就会让你抱起来或摇着他才能入睡。 1 2、不要让婴儿含着奶嘴入睡,奶嘴是让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觉用的,若干孩子含着奶嘴睡着了,在放到床上前,请轻轻将奶嘴抽出。 1 3、宝宝哭闹,不要及时做出反应,等待几分钟,因为多数小孩夜间醒来几分钟后又会自然入睡。如果不停地哭闹,父母应过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灯,也不应逗孩子玩、抱起来或摇晃他。如果越哭越甚,等两分钟再检查一遍,并考虑是否饿了,尿了,有没有发烧等病兆等。 如果宝宝没有其他不适的原因,夜里常醒的原因很大一部份是习惯了,如果他每次醒来你都立刻抱他或给他喂东西的话,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建议宝宝夜里醒来时(应该都是迷迷糊糊的),不要立刻抱他,更不要逗他,应该立刻拍拍他,安抚着想办法让他睡去。一般如果处在迷糊状态的宝宝都会慢慢睡去。 大了,有时候夜里也醒,还哼哼唧唧的。一开始老要去抱他,然后他就完全醒了,要好久才重新入睡。后来想是不是做梦呢,于是就在旁边看着他,不去惊扰他,果然,一会儿,没声了,继续睡了。 1 4、被子或者睡觉姿势不舒服。
3. 小孩子经常咬人是怎么回事
从生理上分析
,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
另一个原因是
,儿童在长牙的时候,牙会发痒的,所以小孩一般在出牙时喜欢咬东西。再者,
从心理上分析
第二是因为孩子不懂得分享,当他的玩具或食物被别的小朋友抢去的时候,会用咬的方式来袭击他人。
第三
,孩子咬人有时候也是他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比如有的宝宝专门咬妈妈,因为他爱妈妈,所以就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妈妈的这种特殊感情。
第四
,有的小孩会通过咬人这样的行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尤其是在托幼园所,孩子咬了孩子以后,被咬的就要哭,老师就会出面干涉,而咬人的孩子一方面见别人哭心理会产生某种快感,另一方面见老师反应过激,也会觉得好玩,所以还会继续咬别的小孩,甚至连老师也咬,久而久之,有的宝宝可能还会把这当成一种游戏,并乐此不疲。
在找准了原因之后,下一步就要对症下药
,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如果孩子咬人纯粹是一种无意识探索性的行为,可以淡化处理,但最好也做出必要的反应,例如,在其咬人的时候,要装出较痛苦的样子,并明确告诉她你不喜欢这样,使其明白咬人是非常不好的事情,父母是不喜欢的,其他的人也会不喜欢,只有改掉这样的行为才是好孩子。
如果孩子咬人是因为长牙,牙齿发痒,可以买个磨牙器给她,再买点磨牙饼干或者糖果给她吃吃,当然同时也还得要告诉她不能随便咬人。
如果是因为想要的东西得不到而情急咬人,就要教导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用新的兴奋点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即正确使用行为疗法,而不要过分指责,因为任何指责只能强化错误,效果适得其反。
如果孩子是因争夺玩具或食物而咬人,就要教育孩子懂得分享,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
如果孩子是用抓人咬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特殊情感,建议每次他抓人咬人的时候都要抓住他的小手,严肃地告诉他:“你这样会把妈妈抓痛,会把妈妈抓破,来,抱抱妈妈,亲亲妈妈……”坚持这样灌输,他就会明白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千万别打他,如果你打他,他会认为这种打人的方式是正常的,可以被接纳的,并且他会迷恋你这种过激的反应,经常通过这种行为来吸引你的注意。
如果孩子经常通过咬人这种行为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和引起小朋友哭,并且形成习惯的话,那就属于非常严重的攻击性行为了。雷雷小朋友,就属于这种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首先可以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告诉他咬人是不对的,咬人的行为是谁都不喜欢的,让他记住今后再也不能咬别人了;如果这种温和的说服教育方式无效,就要用谴责的方式了,要在口头上强烈指责咬人的行为,并引导他向被咬的人道歉;如果谴责还是无效,就要适当采取惩罚了。
惩罚的方法有:1、取消奖励
。在上次咬人行为发生后,与孩子约定,如果下次再咬,就取消他应得的奖品,例如小贴花、善行树叶,甚至点心水果等等,如果是托幼园所运用此方法,最好与家庭配合一致。2、孤立隔离
。当咬人行为频繁出现的时候,可以把孩子关在房间里,让他“闭门思过”,取消他获得注意的机会,让他体验被冷落和孤独的滋味,具体运用的时候,要注意用轻柔的语气,但态度要坚决。3、有益体罚
。体罚本是我们严厉禁止的一种教育行为,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下,但我们在选择体罚方式的时候,会充分考虑体罚行为本身是否能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例如,捏脊,就是一种不错的办法。对传统中医疗法——“推拿按摩”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捏脊是一种古老而实用的推拿疗法。在治疗小儿食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方面的疗效尤为突出,运用这种方法,一可以让孩子产生肤觉上的痛感,从而达到惩罚教育的目的,二又可以预防或者治疗疾病,可谓一举两得,有益无害,大家不妨一试。只不过在具体运用的时候,要注意几个要求就是了:第一,把握时机,立即执行,不能事情过了很久才开始。第二,不能用羞辱的态度执行惩罚,更不要做人身攻击,以尊重孩子为前提,才不会造成他日后的叛逆性格;第三,执行态度要严肃而不轻快,不用开玩笑的方式教训孩子,以免他以为你不是在纠正他。第四,气氛要庄重而不苛刻,所处情境要让孩子察觉自己犯错。
1.状况发生后,第一时间用香皂和清水仔细地给宝宝清洗伤口,因为人为的咬伤要比动物咬伤更容易感染。如果伤口不是很严重,按照医嘱,一天擦两次抗生素药膏即可。如果伤口处很容易弄脏,最好用绷带把包扎好。
2.如果伤口看起来很严重——破皮或者流血——要马上用一块干净的布敷在伤口上,用手指压一压。
如果血止住了,再给伤口贴上创可贴,然后送到医院,看是否需要缝合或者抗生素注射,如果按压不能止血,要立刻采取急救措施。
3.不管伤口是否严重,都要到医院进行咨询,因为人为咬伤的感染几率非常高。10个被咬伤的人中就会有一个感染。医生会立刻对脸部、手部等处的咬伤进行检查,因为这些部位非常容易感染。
如何避免孩子出现咬人的行为呢?第一,建立起亲密融洽的师生、生生、亲子关系,让孩子沐浴在爱的氛围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温情。第二,结合具体情境,引用并解析《弟子规》中的相关句子,如“兄道友,弟道恭”,“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等等,让孩子懂得朋友间相互关爱谦让的道理。第三,不要给孩子放暴力的电视和动画片,例如《奥特曼》等,也不好给孩子讲有暴力行为的故事,例如《狼来了》等;第四,平时要注意细心观察,弄清楚孩子需要什么,满足他合理的要求,并让孩子获得充分的休息,保持良好的情绪,尤其是在托幼园里,老师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之间发生的争执与矛盾,发现苗头,立即制止,从而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