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儿童拉肚子艾灸哪些穴位
扩展阅读
送同学小礼物送什么 2025-02-02 09:53:46
k线基础知识什么是k线 2025-02-02 09:48:57

儿童拉肚子艾灸哪些穴位

发布时间: 2023-09-04 02:16:54

⑴ 拉肚子艾灸什么部位

拉肚子又称为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甚至如水样的病症。泄泻病位在肠,与脾关系最为密切,也与胃、肝、肾有关,拉肚子最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等,艾灸的治疗原则是除湿导滞,通调腑气,主要艾灸腹部及下肢,可选以下穴位:天枢、神阙、水分、足三里、阴陵泉。每个穴位艾灸5-10分钟,每天一次,一般艾灸2-3次即可止泻。

⑵ 拉肚子怎么艾灸

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拉肚子,一般出现拉肚子的情况是因为受寒着凉,
艾灸穴位: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神阙穴。
取穴体位: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神阙穴。
艾灸手法:取艾条点燃,一手中指,食指放于所处穴位两边,一手持艾条垂直悬灸所选穴位,注意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感觉到温热至有灼痛感为度,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⑶ 儿童艾灸使用方法!

儿童艾灸,三个月以上的宝宝到100岁的大人都可以使用

感冒灸和咳嗽灸,一天灸两次,早晚各一次

普通的感冒咳嗽腹泻,病症初期:

咳嗽的感冒灸身柱

不咳嗽的感冒灸大椎

急性咳嗽灸身柱

慢性咳嗽灸身柱穴和膻中穴,不可同时灸,交替灸,早上灸膻中穴,晚上睡前身柱穴。灸膻中穴化痰效果非常好。

腹泻灸灸肚脐(神阙穴)。

感冒咳嗽腹泻病程发展一段时间,用艾灸效果更好,艾灸使用穴位如下:

风寒感冒:大椎,合谷,迎香(鼻塞加上)

风热感冒:大椎,太溪,曲池(清热解毒),神阙(补气)

感冒发热:大椎,合谷,太溪或涌泉二选一

普通感冒:身柱,天突,膻中(或者孔最,化痰去湿)

支气管炎咳嗽:身柱,曲池,太渊,丰隆,膻中(化痰祛湿)

咳嗽并伴有哮喘:身柱,神阙,列缺,足三里

扁桃体发炎:身柱,神阙,太渊(止咳),涌泉(或者太溪)

咽喉炎:身柱,神阙,足三里,涌泉(或者太溪)

肺炎:身柱,膻中,定喘,曲池

建议艾灸时间单穴位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⑷ 艾灸治疗小儿肠胃

小儿肠胃不好是小儿消化及排便状况不佳的统称。主要表现为挑事、厌食、消瘦、大便稀溏等。小儿肠胃不好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小儿生长发育会变得迟缓。

艾灸取穴:身柱穴、天枢穴。

身柱穴,在背部的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天枢穴,在肚脐中旁开2寸的位置。

艾灸方法:以上穴位用以温和灸,每天每个穴位艾灸15分钟即可。

小儿肠胃不好多为虚症。艾灸身柱穴能补气助阳,对儿童消化不良有较好的疗效;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有疏通肠腑、理气行滞的功效,主要治疗肠胃疾病。

身柱,身体的支柱之意,适用于脑力不足出现的眩晕,中气不足出现的喘息,大气下陷出现的脱肛,督脉之气升举无力出现的腰背疼痛等病症,还常常作为小儿强身健体的穴位,被认为是通治小儿之病。

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肺、脾,二脏较弱,因此小儿易患感冒、发热、哮喘、咳嗽、腹泻、消化不良等诸症。艾灸身柱穴具有很好的防治的作用。

⑸ 儿童消化不良艾灸哪里

艾灸中脘健脾益胃

取穴: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

艾灸功效: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主治:胃痛,腹胀,腹痛,反胃,恶心,呕吐,泛酸,食欲不振及泄泻等凳念消化系统的肠胃功能紊乱症。

艾灸天枢通调肠腑

取穴:采用仰卧姿势,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在肚脐中间往两侧两三指即为该穴。

艾灸功效:健脾和胃,通调肠腑。

主治:便秘,腹胀,腹泻,腹水,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尘凯症。

艾灸足三里健脾和胃

取穴: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手的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拢,当中指尖着处即是。

艾灸功效:健脾益枣兄困胃,促进消化吸收,改善消化不了,强壮身体,增强免疫功能,并对肠胃,心血管疾病等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主治: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急慢性肠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便秘,痢疾等症。

儿童消化不良怎么艾灸

选中脘,足三里,天枢,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按照先胸后背再四肢的顺序,分别施灸,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饭前半小时结束治疗,5-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

⑹ 宝宝拉肚子艾灸哪里

中脘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神阙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天枢

位置:在肚脐两侧三指宽处(约2寸),与肚脐齐平。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两侧天枢穴均需要灸。
关元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大肠俞
位置: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10分钟左右。
关元俞
位置: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及膀胱炎等。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足三里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⑺ 小朋友艾灸比较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1
身柱

身柱穴是儿童治百病的穴位。

身柱穴在背部第三胸椎(肩背正中央最高脊椎骨下第三个椎骨)棘突下,取穴时,使孩子自然正坐平肩,略向前低头,在第三胸椎下陷中取之。
身柱灸之可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神、降逆止咳和调理脾胃、促进疲劳恢复的作用,是临床健全神经系统、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和小儿诸症的灸治主穴。

对于后背经常冷、痛,后背单薄,经常容易伤风感冒,容易见风流泪,就单一个身柱穴,每次10来分钟,可以解决他的问题。
常用于:

婴儿消化不良、吐乳、

小儿泄泻、腹胀、食欲不振、

精神委靡、夜不安神、夜啼、

感冒、支气管炎、百日咳

肺炎、肺结核、哮喘、

惊风、发育不良等。

小孩艾灸常见的穴位有哪些

2
神阙

神阙就是肚脐眼,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是人的神气出入的门户。艾灸神阙可以调理一切虚损,虚弱的症状。对于先天后天不足的孩子,艾灸神阙是非常有效舒适的保健方法。

小孩要保持肚脐不要受凉,肚脐受凉会引起腹痛。因为这里是生命的原动力。
给孩子灸肚脐,尤其是脾胃不好的小孩,你摸上去他肚脐这边有许多咕噜的、不清爽,还有就是肚脐这边就一层皮,底下是没有肉肉的。这就是脾特别虚的孩子,我们经常保暖肚脐经常灸一灸。

古代对于夜尿、神气弱、怕黑、容易受到惊吓的孩子可以将盐放在肚脐里垫上姜片,用艾去灸。还有些拉肚子、便秘、疳积的小孩都可以用灸肚脐的方法。我们现在可以悬灸肚脐,来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治疗保健。

3
公孙

公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别走阳明。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脾为后天之母,此穴是脾经联络各脏的穴位,艾灸此穴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积化痞,去湿温阳改善虚寒,虚弱的体质。
它是八脉交会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络穴。现在的孩子容易吃的太多,太杂,造成脾的气容易瘀滞,一个星期1-2次灸公孙穴,使得脾经的气血比较充盈,补益脾胃,消积化脾的作用比较好。
尤其是那些不爱吃饭的小孩或者吃完容易腹胀、好咳嗽的孩子,家长可以灸也可以用手去推这个穴位,从脚趾往脚跟的方向去推,去搓的热热的。

这个穴位对改善孩子脾虚、食积有非常好的作用。

艾灸有个好处,穴位不用特别精确,它本身就是灸一片区域,只要不离开经络,叫“离穴不离经”,它都起作用。并且公孙穴是个大穴,是个非常重要的穴位。

小孩艾灸常见的穴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