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家里有智障怎么办
每一个小孩都是家庭的寄托,不管样貌优丑,只要平安健康。说起弱智儿童大家都有所耳闻,可能除了一些遗传因素外有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可能对孩子的智力有了很大的影响,于是可能不太了解情况会弄巧成拙,那么家里有弱智儿童怎么办?
家里有弱智儿童怎么办
1、到医院向大夫求教,是否需要服用一些健脑药品(有的儿童服用后有一定效果); 2、尽早对孩子进行教育干预。许多早期教育干预的事实都证明是有效的。如果居住的地方还没有开办训练机构,这类儿童的家长可以组织起来成立游戏小组,几个年龄接近、弱智程度接近的孩子在一起,由家长或抚养人轮流对他们进行教育,会有很好的效果。当地社区可以在场地、训练员方面提供帮助; 3、家长也可以自己对孩子进行教育,从生活自理能力和语言开始。也可以请当地社区派训练员来帮助训练; 4、不要把弱智孩子隐藏起来,这是绝对错误的。弱智不能由孩子负责,应该让他接触他人。可在节假日带他到公共场所去,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认识社会,认识大自然。一方面让他们增进知识,另一方面让他们与人交往,这对他们回归正常社会有极大的好处。
怎么鉴定儿童精神有障碍
1、运动机能方面:弱智儿童的运动机能,从婴儿期开始就和正常婴儿有明显差异,其主要项目为:正常儿童会坐年龄:0.58,会站年龄:1.01,会迈步年龄1.12,会走路年龄1.23。弱智儿童会坐年龄:0.97,会站年龄:1.68,会迈步年龄1.89,会走路年龄2.08。
2、智能方面:弱智儿童感知觉速度缓慢、范围狭窄、辨别能力薄弱,感知觉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消失,他们不会主动地仔细地观察事物,而是漫无目标地东张西望,或者“无所用心”,呆若木鸡。
弱智儿童个性方面的特点,是缺乏精神需要,没有什么求知欲望,对事物缺乏正常的好奇感,意志薄弱,甚至看不出有什么意志行动。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家里的弱智儿童,不要让他们受到伤害,只要他们平安健康就好了。
⑵ 智障儿童怎么办
1、增强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意识
2、教给智障儿童生活自理的技巧
3、巩固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行为
1. 增强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智障儿童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如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为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虽然你有残疾,但要不怕苦,不怕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①谈话法:根据智障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问答或交谈,丰富知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中班了”、“我学会了新本领”、“妈妈的小帮手”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智障儿童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在练习中增强智障儿童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动手能力和意识。②故事法:通过讲故事“别说我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智障儿童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智障儿童参与做的欲望。通过诗歌、看图讲述帮助智障儿童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智障儿童受到感染、教育。③行为分辨: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意识。例如,为孩子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孩子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教师适当的讲解图片,然后问孩子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哪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智障儿童上进的意识。④集中教学:智障儿童的教育是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情况下进行的,特别是对于游戏和生活中的故事、儿歌等,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会更浓,教师要抓住课堂教育的大好时机,有意识地对智障儿童进行培养和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服务能力。
2. 教缓猛给智障儿童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智障儿童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他们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他们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 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孩子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①游戏。游戏是智障儿童最喜欢、最愉快、最积极开展的活动。教师可以将生活技能的学习内容与操作练习融入游戏,使智障儿童在轻松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例如,玩角色游戏“娃娃家”中,通过给娃娃穿脱衣服、扣扣子、系围裙、系鞋带等来巩固这方面的技能。在游戏“小饭店”中,通过发碗筷、打扫餐厅,培养智障儿童爱劳动和有序做事的好习惯;只要教师留心观察,开动脑筋,智障儿童的许多生活自理能力都能再游戏中得以练习和培养。然后,再帮助智障儿童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智障儿童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②儿歌。智障儿童通过简短通俗的儿歌形式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提高智障儿童的兴趣。比如在教智障儿童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智障儿童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在教会智障儿童自理技巧时,我们教师依照智障儿童的学习特点,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其一、寓教于乐。其二、因材施教。其三、秩序渐进。其四、品尝成功。
3. 巩固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弯哪枣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智障儿童,使智障儿童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①在生活活动中训练智障儿童的自理行为。入厕、盥洗、餐点无处不体现着智障儿童生活自理的水平,我们教师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机,指导、监督智障儿童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如入厕后自觉整理好衣裤的习惯,餐前便后自觉正确洗手的习惯,餐后正确漱口的习惯??②在区角活动中练习智障儿童的自理技巧。让智障儿童在区角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区有计划的投放系鞋带的方法图解;投放各种豆豆,让智障儿童练习使用筷子的方法;投放布娃娃,让智障儿童练习扣纽扣的方法??③在比赛中提高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我们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例如在午睡起床时可以举行穿衣比赛,在“六一节”时可以开展夹黄豆比赛等,使智障儿童在竞争中练习技能,并让埋拆智障儿童由自我服务发展到为集体服务。④家校合作养成智障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我们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尤其是要告知家长:要有不厌其烦的精神,正确的方法教智障儿童,耐心帮助,鼓励智障儿童独立完成。另外,家校对智障儿童的教育要有一致性和一贯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智障儿童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再施以言传身教,教育家校同心,只有这样,培养智障儿童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⑶ 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
智障是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但智障人士可以经过训练而发展其有限的潜能,增加其独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领域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
常用的康复训练器具主要有以下12类:
(1)各种规格的球类
应用:锻炼智残儿童大运动能力,上、下肢肌力,平衡反应和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直径在8-25cm的比较合适,宜选择耐用的橡胶质的,充气的小皮球,乒乓球质地较薄,易碎,不应选择。原则上应为小孩或智力差的孩子玩大球,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智力较好的孩子玩小球。
局伍拿(2)穿孔珠子、绳
应用:质地塑料或木头的均可,也可用大算盘珠。训练精细运动,数的概念,加减法,对颜色的认识。
注意事项:珠子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3)儿童用剪刀
应用: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应选择儿童用剪尖钝圆的小剪刀,以确保安全,防止扎伤。
(4)积木
应用:质地为塑料或木头的,可搭成图案。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空间知觉,数的概念,颜色形状的认识,及对大小、多少的感知练习。
注意事项;积木块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5)布口袋(内橘迅装软硬、大小不同的物件)
应用:训练触觉分辨,及对大小、形状的'认识。
注意事项:袋内物件不要锐利,防止扎、划伤皮肤。
(6)彩色笔、纸
应用: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彩色笔尖要粗圆、钝些。
(7)看图识字的图片
应用:训练认知及分类配对能力。
注意事项:图、字要鲜艳、醒目易于辨认。
(8)带盖的瓶子
应用:训练精细运动和手指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为防止玻璃瓶口划伤手指,应选用塑料瓶。
(9)家居玩具(锅、碗、厨具等)
应用:训练认知能力、精细运动。
注意事项:玩具最好是塑料的,要结实、耐用,以防易碎伤人。
(10)钟或表
应用:认知训练,认识时间。
注意事项:为了辨认方便表面应大,并要有1-12个数字。
(11)各种玩具娃娃(应有男有女,大小不限)
应用:训练社会适应能力,知道性别、年龄及人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
注意事项:制作物要结实,不易损坏。
(12)日常生活用品(分别准备有尼龙桐搭搭扣的、拉锁的、扣子的衣服;有尼龙搭扣的和系带的鞋、毛巾、杯子、牙刷等)
应用: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注意事项:拉锁、扣子要钉牢,以免误食伤人。
⑷ 家有智障孩子怎么办
家有智障孩子怎么办
家有智障孩子怎么办,每个孩子都是小天使。即便是智力有障碍的孩子也是有他自己的发光点的。若家中有智障的孩子,那么父母要面对和遭受的压力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家有智障孩子怎么办。
家有智障孩子怎么办1
第一、需要服用一些健脑药品,则需要到医院向大夫求教;
第二、进行教育干预要尽早。早期教育干预证明是有效的。若是所在的地方没有开办训练机构,那么家长可以组织起来成立游戏小组,将年龄接近与弱智程度接近的孩子在一起,让家长或者是抚养人进行轮流教育,会收获好的效果。
第三、家庭成员间的联系工作要做好,每个成员都要一致对孩子的教育、训练工作,千万不溺爱与歧视。
弱智有如下明显的表现有哪些
1、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伴有多动,上课时在椅子上扭来扭去,且手脚不停。
2、冲动、攻击与自伤行为:不明原因行为发生突然,有破坏性。这些婴儿弱智则内向攻击,会有自伤以及发泄不满的行为。
家有智障孩子心理再无法运祥山接受,这也是事实了,那么,只有父母只有做好调整。可以再生健康的孩子,但是关系处理方面以及教育方面都要有技巧。不要将智障的孩子特殊对待,要让他正常的接受教育以及受,若是将孩子藏起来,这是错误的做法。
家有智障孩子怎么办2
什么是智障儿童
它指的是智力有缺陷,智商低于正常值的儿童。这些儿童的大脑往往是受到过器质性的损伤,或者是发育不完全,所以在生活中他们会表现的非常迟钝,认识和心理活动也有多方面的障碍。
如果在十八岁以前,被测出其智力大幅度低于正常人,那么可认定为智障儿童。一般来说这类儿童的智商不足70,并且因为在各个生活范畴中,有2个及以上发展比同龄人迟缓,所以他们适应起来也有困难。这些生活范畴包括认路、余暇、工作、健康、安全、自我照顾、家居生活、社交、社区资源的使用、认路、工作、健康、安全、日常的沟通以及工作。
智力障碍是一辈子的缺陷,它不是常规疾病也不是精神病,通常难以通过吃药或者手术治愈。不过智障儿童在科学的训练下也能开发出有限的潜能,让他能和正常人一样照顾自己。
智障儿童的表现
在不足一岁的时候,智障儿童和其他儿童没有什么明显差异。但是等到一两岁的时候,智障儿童往往还不会走路说话。再往后他们和正常儿童的差异化越来越大,比如学习能力差、观察力差、思维能力差等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智障儿童的具体表现:
1、感知觉迟钝、缓慢
对于周边事物感知力很差,比如只有体积大、色彩鲜明并且长时间展现的醒目事物,才能被他们感觉到,所以在同样的时间里面,他们所能接受的信息量明显少于同龄儿童。
2、注意力不集中
他们的注意力非常容易被分散,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非常容易走神。比如其他声音,或者是色彩鲜艳的事物都会引开他们的注意力,致使他们往往无法专心听讲。
3、机械记忆力尚可
机械记忆力其实就是不经过理解的死记硬背,这是他们最好的'心理能力。在学习一些需要理解的东西时,他们往往通过这种方式记忆。
4、语言能力薄弱
语言表达问题比较严重,基本上八成的智障儿童都有语言障碍或者是发音困难的情况,只明白几句简单的命令式语句。即使是一些轻宴兆度智障的儿童,他们能说的话大多是简单的句子,而且往往还有语病,需要家长费心猜测才能知道他的意思。
智障儿童怎么教育
1、教育重心在家长
家长必须要承担起主要的教育责任,不然依赖于常规的幼儿园或者学校。智障儿的教育费心费力,家长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并且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2、起点不要太高
要以孩子现有智力水平为起点,进行逐一训练,因为智障儿童接受能力很差,所以要做到反复强调。比如训练孩子认知能力,就要借助实体道具或者是图片,进行反复强化性的教学。
3、教育进度要慢,多次反复
最好把教育的内容分解为简单易懂的章节,一步步地教。比如教孩子刷牙,要先告诉他各种细节,一步步来让他慢慢学会。
4、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也有自尊心,家长和老师要旁中多有一些爱心和耐心,不要嘲笑或者是蔑视孩子。当孩子学会一些东西的时候,要及时给予鼓励,如果没学会也不要苛责,而要耐心地继续教。
5、注意生活能力的培养
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侧重点还是他的生活能力。比如自己吃饭、饮水、穿脱衣服、洗脸、洗澡、做简单家务等等,让孩子逐渐适应生活环境。
6、多出去走走
平常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这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主动去接触事物。同时还可以借此训练一些基本社会技能,比如乘车、买东西、认路等等。
总的来说,智障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有“童心”,好奇、活泼、爱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只是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差,并不是完全没有发育潜力。事实上,科学的教育可让他们的智力不断提升,甚至逐步接近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
⑸ 孩子弱智怎么办
1、首先家长的情绪、心理健康很重要,也就是说在发现小孩弱智的时候,家长要学会调适情绪。护理弱智儿是长期性的工作,心态、情绪可影响患儿心态,在生活中要给他们提供有爱的活动空间。
2、家长们要具有极大耐心。弱智儿理解力、记忆力都不强,进而不可急躁,家长还要心平气和患儿交流,帮助他们。因此要有具体、合理的护理计划。
3、还要把事情简单化。在孩子病情稳定的时候。 最好结合当地医生及孩子身体状态治疗疾患,要注意不可盲目性治疗,否则的话可能就得不偿失了。
4、在发现孩子弱智的时候,家长要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要过于担心孩子,到医院及时进行全面系统性检查很重要,及早治疗疾患,小孩就可能早日恢复健康,再者就是注意饮食及生活健康了,多吃蔬菜、瓜果,让小孩多休息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