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儿疳积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疳证与麻疹、惊风、天花并称为儿科四大证。 目录 简介 病因 症状 治疗 简介 古代所说之“疳积”已与现代之“疳积”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古时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们常常饥饱不均,对小儿喂哺不足,使脾胃内亏而生疳积,多由营养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当于西医所讲的“营养不良”。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病因 为什么小儿时期易生疳积呢?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脏腑娇嫩,机体的生理功能未成熟完善,而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要量大。因此,产生了生理上的“脾常不足”。而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就像填鸭一样喂哺饮食尚不能自节的婴幼儿。俗话说:“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绝不是吃的越多就能长的越好。孰不知,哺食过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会损伤脾胃之气,耗伤气血津液,就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产生病理上的脾气虚损而发生疳积之证。 症状 小儿面黄肌瘦,烦躁爱哭,睡眠不安,食欲不振或呕吐酸馊乳食,腹部胀实或时有疼痛,小便短黄或如米泔,大便酸臭或溏薄,或兼发低热,指纹紫滞,此为乳食积滞的实证。 治疗 治疗应用消乳消食,导滞和中之法。方药可用砂仁3g,神曲10g,生麦芽10g,陈皮6g,莱菔子6g,白术6g,茯苓6g等药物治疗,中成药可用化食丸、消乳丸等。简单的方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疳证与麻疹、惊风、天花并称为儿科四大证。但古代所说之“疳积”已与现代之“疳积”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古时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们常常饥饱不均,对小儿喂哺不足,使脾胃内亏而生疳积,多由营养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当于西医所讲“营养不良”。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② 孩子脾胃不好好几年了 还能调整吗
小孩调理脾胃主要可以吃健脾益气类、消食导泻类的中药和益生菌,根据不同症状可以选择不同药物,具体情况如下:
1、健脾益气类:如果孩子脾胃不好属于脾胃气虚的情况,常常表现为身材比较瘦小、精神比较疲倦、乏力、少气懒言等情况,有的孩子还会出现贫血等伴随症状。家长可以给孩子吃健脾益气的药物,比如党参、茯苓、白术等,也可以选用当归补血、四物汤等。
2、消食导滞类的中药:如果孩子的脾胃不好属于脾胃积热、积滞导致的,可以给孩子吃保赤丸、保和丸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消食、导滞、开胃的作用,对于孩子的积热型脾胃不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3、益生菌:可以调整孩子的肠道菌群,使肠胃内环境得到净化,如含酪酸梭菌、双歧杆菌等成分的药物。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推拿按摩、口服药物等方法,给孩子调理脾胃都比较好。具体内容如下: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孩子如果平时饮食过于辛辣油腻,或者有暴饮暴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都会对孩子的脾胃造成损伤。家长要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饮食要做到定时定量,并减少孩子的零食供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要避免给孩子吃冷饮、油炸类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芋头、山药等食物,对脾胃都有一定的好处,能起到较好的调理作用。
2.推拿按摩:家长平时也可以通过给孩子捏脊来调理脾胃,一天两次,还能促进消化。还可以多给孩子按摩足三里,也具有调理脾胃的作用。通常长期坚持推拿按摩,对于孩子消化不良、面黄肌瘦等症状,也会得到一定改善。
3.口服药物: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口服药物给孩子调理脾胃,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复方太子参颗粒、小儿七星茶颗粒、醒脾养儿颗粒等药物,具有开胃化滞、生津健脾的作用,也能有效给孩子调理脾胃。
③ 小儿疳积···咬人
头发扎手是疳积有那么严重的一个症状呀!他手指螺纹有没有向上突呀!最好赶快治疗呀!开始的时候是偏食,不吃饭呀!一般的中药都不起什么作用的,你的小孩有多大了呀!我建议你用中草药吧!那效果很好的,大概3剂就好了,而且不苦,小孩应该会吃的,
④ 幼儿疳积的饮食调理秘方大公开
幼儿疳积主要是因为孩子腹泻、腹痛、脾胃损伤导致的,对于这样的情况,父母是非常担心的,因为孩子大多会表现出来精神不佳、萎靡不振、食少乏力等症状,而且孩子在晚睡期间还 不断的踢被子、翻身、出汗等,让家人担心不已。对于这样的情况,家人一定要及早发现,给予孩子及时的治疗。同时饮食调节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治疗幼儿疳积的方式,那么幼儿疳积吃什么好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幼儿疳积的饮食调理秘方大公开
幼儿疳积吃什么好呢?这个问题是很多父母都会想要了解的,宝宝生病了肯定还是要在饮食上注意一点,这样有益于疾病的及早恢复。那么宝宝有疳积吃什么好?我们知道,孩子如果因为肠胃功能受损导致的疳积病症,就需要通过饮食来进行调理,幼儿疳积治疗周期及注意事项:
1、幼儿疳积是一种儿童慢性疾病,成因与长期的饮食习惯有关,故治疗周期较长,以改善脾胃功能,增强吸收能力为根本目的,大致需3个月以上时间,1周复诊1次进行处方调整。幼儿疳积的治疗分为增加食欲、增进食量、促进吸收三个阶段。
2、治疗幼儿疳积,除了一些必要的服药之外,一般治疗小儿疳积的药物药量较小、药性较为平和、偏温补,甚至很多药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食物,比如山楂、山药等等,并且从长期大量病例来看,未发现一例不良反应,如若心存疑虑可定期做肝肾功检查。幼儿疳积外治法的配合治疗也是病情康复的关键,如挑疳及小儿理疗等。
3、幼儿疳积主要是因为一些不良的喂养习惯造成的,所以,孩子如果出现疳积病症,还是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的,不当的饮食习惯是该病形成的关键,故在治疗中,同时需要配合调整饮食习惯,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白萝卜粥——改善小儿消化不良、腹胀
适用范围:可以吃辅食的宝宝。
材料: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白萝卜洗净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大米同煮,煮至米栏汤稠,加入适量的红糖,煮沸即可。待温度合适后给宝宝引用。
消食健脾粥——健脾养胃、消食化积
适用范围:可以吃辅食的宝宝。主要用于宝宝面黄肌瘦、神烦气急、手足心热、纳呆腹胀等症。
材料:莲子、芡实、炒麦芽、扁豆各15克,焦山楂10克,神曲6克(用纱布包),白砂糖适量,粳米15克。
做法:共放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煮30分钟,去渣,再加入粳米15克熬粥。粥成后,加入少许白砂糖调味,让宝宝趁温热喝。
参芪鹌鹑汤——健脾益气
适用范围:适合3-6岁的小朋友食用。适用于小儿疳积、瘦弱、面色少血。
材料:鹌鹑肉300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
做法:鹌鹑去毛及内脏。将党参、黄芪放入鹌鹑肚内,加水、油、盐适量,隔水炖2小时,除去党参、黄芪即成。
幼儿疳积是一种常见的发生在1-5岁孩子身上的慢性疾病,家长在发现孩子的这些病症的时候,不要着急用药治疗,当然了,必要的吃西药治疗是见效快的一种方式。但是,幼儿疳积还是需要通过饮食等多方面配合来改善的,比如用白萝卜粥可以帮助孩子改善消化不良、腹胀的情况,消食健脾粥具有健脾养胃、消食化积的功效,参芪鹌鹑汤有健脾益气的功效,都是非常适合患有疳积的幼儿食用的。
⑤ 小儿疳积是怎么回事啊该怎么办
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疳症是指由喂养不当,脾胃受伤,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症,相当于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积滞是由乳食内积,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临床以腹泻或便秘、呕吐、腹胀为主要症状。 小儿消化不良的表现多种多样,以下都是小儿消化不良的表现: 1、对于小婴儿,常表现为溢奶,稍大孩子常有呕吐,一般不严重,呕吐物有酸味。 2、患儿食欲减退、腹胀、肠鸣音亢进,甚至不用听诊器也可听到肚子的“咕噜”叫声。 3、口臭。乳食积滞于胃脘,往往先发生口臭,特别是晨起口臭口酸为乳食停滞的表现,临床称此为高位停食。有这种现象时,可减食或停食一顿,以利于肠胃功能的恢复 4、大便恶臭。伴随少许不消化食物残渣时,虽未稀泄,已有伤食泄之先兆,此时应马上减少饮食量,予以调整,可避免泄泻的发生。 5、拒食。当小儿偶然有一顿食欲减退、拒食或食不香甜,不必勉强进食,而让其减食一顿。 6、腹泻、呕吐时常伴有腹痛,小婴儿表现为哭闹不安,大孩子则会诉说腹痛。腹痛不剧烈者,可自行缓解。 7、 夜卧不宁。烦啼、手心热、踢被揭衣,刚入睡时头汗多,为饮食过多积滞肠胃而产生内热,正如俗话说“若要小儿安,常带几分饥和寒”,“胃不和则夜不安”。当小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添加辅食后,要注意晚餐不能过饱。1岁左右的小儿更不要临睡前饱饮饱餐。 问题二:引起小儿消化不良的原因是什么呢? 1、给的食物不太易消化 由于婴幼儿的消化能力差,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吃能消化吸收、愿意接受的食品。一方面,父母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 特点,饮食逐渐由流质向半流质(如米汤、糊状食品、稀饭)以及固体食物(如软饭、面包等)转变。3个月内的婴幼儿,其消化液与成人不同,对淀粉的消化比较 差,需要特别注意。而对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所添加的副食品,一定要烂、细、软,比如,可将青菜切碎,弄烂,做成菜泥。而对于2-3岁的婴幼儿,因为已经 有16-20颗乳牙,食品可以稍微粗一点。同时,像整颗的瓜子、豆子、花生米、果冻这些食品对于婴幼儿都十分危险,可能会被吞到器官里,所以必须小心,要 磨成粉,弄碎了才能吃。 2、给太多新的食物 比如:有的孩子第一次吃虾,觉得味道很好,就一下子吃许多,结果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父母在让婴幼儿尝试吃一种新的食物时,要让他慢 慢适应。一次量不能给太多,要逐渐地增加,让孩子有个适应的过程。 3、食品搭配不合理 婴儿4个月过后,父母就需要给孩子增加奶类以外的辅助食品,要注意给予孩子营养平衡的饮食。平衡的饮食就是指婴幼儿吃进去的食物能 满足他这个年龄和身体发展的需要。孩子的生长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营养,其中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纤维素等营养素。粮 食是最基础的食品,而肉、鱼、奶、蛋、蔬菜、水果等等都是身体所必需的。因此,父母需要细心搭配孩子的饮食做到多品种,多样化,避免偏食、挑食、食物过于 单调。 问题三:小儿如何选择消化不良药物呢? 1、由胃肠功能或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消化不良,应请医生论断清楚,给予综合性治疗,不可自作主张,盲目服用消化药。 2、如因过食肉、蛋、豆类等高蛋白食物引起消化不良或疾病后恢复期消化功能减退者,应选服胃蛋白酶片、胰酶片等功能帮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药物。 3、因吃米、面、红薯等含淀粉较多的食物引起消化不良者,应选用多酶片、胖得生等含淀粉酶的药物,促使淀粉尽快分解。 4、如因小儿贫血或肠内菌群失调引发发酵性消化不良、肠胀气、腹泻等,可选服乳酶生、稀盐酸等控制肠内异常发酵的药物。但应注意,使用乳酶生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时,不能与抗生素合用,也不能与鞣酸蛋白吸附剂合用。 5、中药焦三仙、鸡内金,成药参苓白术散、王氏保赤丸和小儿喜食冲剂等对儿童食积停滞、消化不良均有较好疗效,可对症选用。 备注一点:大多数助消化药都含有消化液的主要成分,都有有效期,如超过有效期则不宜再用。 问题四:如何从饮食方面应对消化不良呢? 1、6月到1岁婴儿阶段,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完善,消化适应能力较差,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定时喂奶造成喂养 量过多,饮食成分搭配不合理,牛奶浓度太大或者突然改变饮食品种,对过多地添加辅食不适应,以及断奶期食物营养量过高等都会使婴幼儿消化器官不能适应,从而造成消化不良,出现大便异常。表现是量多,泡沫多、粥样、蛋花样、稀水样并伴有特殊的酸臭气味等,对于这些消化不良的症状只要调节好奶量、种类、辅助食品等即可。 2、1岁以上幼儿,如果出现大便量多、泡沫多、粪质粗糙、含食物残渣或未消化的食物现象,大多是由于进食多或食物中含糖量过高所致。对这种幼儿要控制饮食量或降低食物中含糖量, 给幼儿喂些米汤,藕粉糊等易消化的食物就可以恢复正常。 3、1岁以上幼儿,如果出现大便呈黄褐稀水样或夹杂有未消化的奶瓣,且伴有刺鼻的臭鸡蛋气味,表示对蛋白类食物消化吸收有障碍,对这样的婴幼儿应减少辅食中蛋白类食量。母乳喂养 的幼儿可在喂奶前多喝些水,以降低奶中蛋白浓度。 4、1岁以上幼儿,如果出现大便量多呈糊状,外观油润内含较多奶瓣和脂滴,臭气大,说明脂肪消化不良。应该及时降低含脂肪较多的食物成分即可。(含脂肪丰富的食品:动物油脂、肥肉、蛋黄、乳及乳脂、植物油、大豆、花生、芝麻、葵瓜子等。)
⑥ 小儿疳积是什么怎么办
疳积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的影响,致使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慢性病证。临床以形体消瘦,饮食异常,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为特征。本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5岁以下小儿多见。古代疳证被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疳证的发病率明显下降,特别是重症患儿明显减少。 1.推拿疗法 (1)清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按揉足三里,捏脊。适用于疳气证。 (2)推脾土,揉板门,摩腹揉脐,捏脊,揉足三里。适用于疳积证。 (3)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运内八卦,掐四横纹,分推腹部,揉腹,点中脘,揉足三里,捏脊。适用于干疳证。2.药物外治法(1)芒硝、生大黄、生山栀、杏仁、桃仁。共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鸡蛋清、葱白汁、醋、白酒各少许,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用纱布覆盖、胶条固定。1日1次,连用3~5日。用于疳积证。(2)莱菔子适量研末,用水调和,贴敷于神阙穴,外用纱布覆盖、胶条固定。1日1次,7日为一个疗程。用于疳积证。具体用药,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