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如何教智障儿童生活自理
扩展阅读
叶辰仙王是哪个动漫 2025-02-04 14:40:35
但是你不知道怎么过歌词 2025-02-04 14:40:27

如何教智障儿童生活自理

发布时间: 2023-08-23 19:09:08

1. 幼儿智障,该如何进行家庭训练呢

1
坚持6项基本训练原则
(1)建立良好的家庭康复训练环境与氛围;
(2)有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
(3)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坚持一贯要求、持之以恒;
(4)小步递进、适当协助;
(5)多给孩子表扬和奖励,帮助孩子成功;
(6)充分利用生活情景进行训练。

2
制订好家庭康复训练计划
根据孩子能力制订计划,具体到训练的时间、场地选择、物品准备、训练内容等,尽可能利用现成的玩具和生活用品;情境训练活动是家庭康复的主要训练方式,如起床、如厕、盥洗、吃饭、购物和社区活动等生活情境,按计划在一定的阶段有意识地安排必须达到的目标。

3
家庭康复训练内容或方法
以基础的、基本的功能或能力训练为主,力求方便、简单易操作,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
(1)感知能力训练a、有目的的注视物体5秒钟以上。b、目光追随移动的物体,目光在人与物之间转换。c、分辨酸甜咸苦辣等常见味道。d、分辨3种以上经常听到的声音。
e、触摸物体,分辨冷热、干湿、软硬。

(2)认知能力训练a、认识3种以上常见蔬菜、水果等。b、分辨3种以上的颜色。c、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形状。d、认识眼前的物体,说出从眼前消失的东西。e、将相同的物品种类归在一起。f、认识物体之间的常见关系,分辨大小、长短、高矮等。g、分辨容器中有无东西,明白肯定与否定的差别,。h、分清里外、上下、前后等方位。i、知道晴天、阴天、雪天、雨天等天气。
j、知道吃了脏东西会肚子痛,知道天冷了要多穿衣服,知道饿了要吃东西,知道下雨天出门要打雨伞等简单因果关系。

k、唱数,点数,报数1到10.l、知道上午、下午、早、中、晚。m、认识钱币,知道用钱买东西。(3)语言能力训练a、听到叫自己的名字时有反应。b、明白别人的手势或语言表达的意思,有恰当的反应。c、用简单语言、手势、体态,交流板或用图画指出等方式表达想法或提要求。d、正确说出5个常用的词语和3个简单的短句。
e、有问有答,简单对话。

f、看图说话,用2-3句话复述或描述一个事件。g、持笔,画线、画简单的图形、写自己的名字。(4)生活自理能力训练a、拿着食物送到口中咀嚼、咽下。b、使用两种以上常用餐具,如筷子、勺。c、学拿着杯子喝水,端着小碗吃饭。d、训练如何表达要小、大便,到指定的厕所排尿、排便,便后自己擦干净。
e、脱衣:摘帽子、解围巾、脱衣服、脱鞋袜。

f、穿衣:分辨衣服上下、前后、穿好。先穿一条胳膊,再穿另一条胳膊,按顺序系好扣子。g、穿鞋袜:认识自己的鞋袜,对准左脚与右脚,先穿一只脚,再穿一只脚。h、刷牙:用杯子盛水,含一些漱口,把牙刷蘸湿,挤上牙膏,上下刷遍每一颗牙。i、洗脸:将毛巾在水中洗洗,拧干,用毛巾擦脸。j、洗手:把手蘸湿,擦些肥皂,反复搓洗,洗掉肥皂沫,擦干。
k、洗脚:坐在矮凳上,把两脚泡在水中,先洗一只脚,再洗另一只脚,分别擦干,穿上鞋。

l、盖被子:认识自己的床和被子,躺在床上,打开被子盖住身体。m、叠被理床:叠好被子,放好被子,放到指定的位置。n、认识家庭的内部环境:认识房间、厕所、厨房的位置。智力障碍这类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项长期、艰苦而繁杂的工作,不仅需要大家学习掌握丰富的康复知识,更要有十足的耐心与爱心,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决心。希望以上的介绍能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2. 智障儿童应该如何教育

对于教育智障儿童,应该根据他们的能力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以下是一些建议:

  • 建立良好的沟通返盯悉和交流能力。智障儿童通常存在语言和社交技能方面的困难,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智障儿童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来独立生活和学习。教师和家长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例如提供个人卫生用品、监督他们的饮食和穿衣漏乎等。

  • 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智障儿童通常存在自尊心和自信心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和重要的。

  • 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由于智障儿童的特殊需求,教师和家长应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以便根据他们的能力和需求进行教育和培养。

  • 鼓励积极参与活动。智障儿童可能存在学习困难,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例如艺术、音乐、体育等,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 总之,教育智障儿童需要耐则扮心和细心,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他们的能力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融入社会。

3. 特殊教育:智障宝宝早期教育该怎么做

育儿是人生的一大难题,更别说教育智障儿。在教育智障儿时,早期的教育非常重要。作为孩子的父母,在早期应该如何教育智障儿呢?小面就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如何教育智障儿。希望对智障儿的教育越来越轻松。
  一、奖励宝和侍贝是关键
  具有智力缺陷的宝贝可能对很多事情无法理解。所以,爸爸妈妈对宝贝要求不要太高。当宝贝们做出一点点成就时,就应该及时的鼓励宝贝。除了言语上的夸赞外,父母还可以给智障儿一些物质上的鼓励。可以为智障儿买一些他们喜欢的食物,当孩子有进步时,就把食物奖励给智障儿。
  二、降低对智障儿的要求
  智障儿有智力问题,他们的智力一般都低下。父母不要以正常儿童的标准来评判智障儿童。要用更多的耐心和细心来教育智障儿童。正常儿童一遍可以学会的事情,应该给予智障儿童多次机会。
  三、要让智障儿童适当做家务
  智障儿童只是存在于智力问题,并不代表他们就不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父母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让孩子学会穿衣、吃饭、端茶倒水、拖地等大答。孩子们自己学会了事情也会感觉到高兴。所以应该给予孩子舞台,让他们展现自己。
  四、依据智力的不同教授孩子不同的事物
  有的孩子可能只是轻微的智障,所以父母们应该适当的教会孩子更多的事情,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父母可以读书给孩子听,让孩子看电影、电视。对于严重智障的孩子,父母们一般来说可以教会孩子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当智障儿学会了新事物时,要记得不断的教授新的知识,在教授新知识时,记得复习已经教过的知识。
  五、注重教育的方法
  智障儿可能更喜欢玩乐,所以在教授智障儿时,一定要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呈现。不然呆板、无趣的事情,智障儿可能没有兴趣学习。
  六、记录智障儿的突破
  父母在教授孩子事物时,把孩子学习的现状和取得的成就就记录下来。以便下次更好的教育孩子。如果需要,还可以根据孩子的现状,咨询相关医学的帮助。希望对智障儿的突破有帮助。
  七、同智障儿交流很重要
  虽然孩子有智障,但是他们同滚棚慧样希望有人说话,希望可以交流想法。所以父母一定不能忽视智障儿的心理。要掌握智障儿的喜怒哀乐,以便更好的教育智障儿。

4. 患有智障的儿童应该如何教呢

(2)→带他(她)们去野外郊游,认识大自然,使其心灵受到陶冶和启迪。
(3)→诱导他(她)们去说话,交流思想,提高认识。
(4)→让他(她)们去劳动,锻炼手脚的灵活性。
(5)→用鲜艳的图片或动听的音乐(古典音乐比较好)或有趣的玩具培养他(她)们学习和欣赏的能力。
(6)→多给孩子绘声绘色地讲一些历史故事,让其分析里面的内容(适用于有了相当进步的孩子)
(7)→让男孩子和女孩子多交谈,交流心事,这一点在传统治疗弱智上认为具有重要意义!(用于有了相当进步的孩子)
(8)→培智学校的老师应多带孩子出去接触社会,认识现实,辨别是非。(注意:轻度弱智的孩子建议不要进培智学校,因为培智学校里的孩子多是中度90%和重度10%所组成;培智的老师水平一般,没啥好方法,也就是日常生活管理,让孩子听听歌曲,教孩子识字与劳动等;轻度弱智的孩子进去之后得不到很到位、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和治疗,白耽误时间;最好是由家长带着或自己多去外面闯荡,以增加见识!)
(9)→教孩子一些日常生活技能,让他(她)们日后好自食其力。
(10)→老师和家长要想方设法表现出巨大的关心并让他(她)感受到一种亲情的滋润和爱护,因为纯粹的爱的力量是巨大的。
(11)→对孩子的进步应给予真诚的赞美。
(12)→全面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努力促进与其交流沟通的能力。
(13)→消解他(她)们的一些不正确和混乱的想法(比如妒嫉、仇恨和一些科学问题等),给予正规的解释,让他(她)们学会看淡或正确的处理方法(这个难度极大,得费相当长的时间,效果也不一定好)
(14)→对孩子进行相似物体的对比训练,以增强其判断能力。
(15)→想方设法让他(她)们树立正确而坚定的信仰,培养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观念形成。
(16)→家长自己在家教孩子时,可以教语文和数学;教语文要设法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教数学要设法培养其逻辑思维。
(17)→多带孩子看日出、日落和在家看一些伤感的电视剧,以激发孩子的情感反应。
(19)→安排孩子一定的学习时间(特指学习课本的文化知识),游戏时间,思考时间(思考大自然中的某些问题或者一些幻想)★注意:这里幻想加引号是指幻想时要依据现实情况所做出的想象,家长一定要引导有方,尽量不要让孩子产生一些混乱的想法,因为这样容易引起一些人格歪曲现象!
(20)→对于有了相当进步的孩子(进入边缘智力,智商75~85,正常人智商90),家长应给孩子看一些哲学启蒙书(注意:一定是翻译外国的哲学书,中国的少看或不看,要看的话推荐孔子的《论语》和老子的《道德经》),最好家长本身是教师或请老师给予指导;这里介绍两本比较好的且简单一些的哲学启蒙书:《苏菲的世界》和《豕与自以为是的猪》;孩子不耐烦时,家长应想方设法绘声绘色地讲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1)→晚上睡觉时,一定要让其手压迫心脏部位,这样孩子就会做梦,等其梦醒了之后,家长在重复让孩子这样做,实在不行,就同床进行监视,因为科学研究表明,梦对大脑某些功能的复苏和人的心情有着特殊作用。
(22)→既要培养广泛的兴趣,又要养成专一的精神。
(23)→家长可给孩子看些畿米的书,因为这里面的所表现的卡通人物情感很丰富,具有深刻的现实性,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保持一种敏感和思考及释怀的心灵(用于有了相当进步的孩子)。
(25)→让孩子的饮食合理。
(26)→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欢乐的环境,切记以嫌弃、打骂、冷落或讥讽的态度对待孩子,但也不能过于溺爱迁就导致因怕或其它原因无法学习、逃避训练而失去改善病情、提高智力的机会。
(27)→让孩子回归大自然,比如可让孩子玩泥巴等,使其心灵可以得到塑造。
以上就是关于患有智障儿童的教育方法,相信通过以上的教育,您应该有所了解了,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事实上,治疗是解决儿童智障的关键所在,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智障的儿童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弱智儿我们会选用最新的治疗方法干细胞移植治疗弱智儿。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未成熟的细胞,其细胞表面的抗原表达很微弱,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对这种未分化细胞的识别能力很低,无法判断它们的属性,从而避免了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及过敏反应等,使同种异体移植神经干细胞变得非常安全。临床研究中,经过大量的临床病例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除了极少数病人有轻微的发热、头痛外,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表明其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5. 对智障儿童教育对策

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对智障儿童教育对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对智障儿童教育对策

正确认识智障儿童。鲁宾斯坦研究认定:“不管儿童智力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也不管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如何,他的发展如何落后,但总是在发展”。他还指出在组织得好的教育和教养条件下,“就能消除或减少这些神经过程的机能障碍”。作为家长或教师必须认识到智障儿童有极大的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克服消极的态度,积极地去推动这种发展。

1、重点抓好生活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智障儿童的智力缺陷限制了他们认识活动与个性的发展,只有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授之以正确的行为方式,使之知道什么可以做,应该怎样做,经过反复实践训练,形成习惯,才能初步适应社会生活。

2、必须从小训练他们多种多样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从事简单劳动的能力,社交技能等。泰尔福特和绍里指出:“很多工作非常简单,使它们很容易被掌握。如果他们懂得敏捷、态度大方、良好的仪表和可信赖的价值,就能没有困难地做好很多工作”。他们强调指出:“发展这些特征所需要付出的社会训练应尽早开始,以便发展那些到成年时将变成自己能应付环境的社会形式”。

3、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差异性是进行智障儿童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思想性是指教育时要注意提高智障儿童的思想认识水平,让他们逐步建立起是非、善恶、好坏的道德观念,遵循社会的行为规范,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

实用性指教育内容要选取与智障儿童关系密切,并与将来社会生活、从事简单的生活劳动有关的内容,在矫正和补偿他们的智力和适应行为缺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差异性是指智障儿童各自的身心特点差异很大,形成智力落后的原因不一。因此,教育时要特别强调根据个体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4、唤起学习兴趣,帮助智障学生取得成功。智障儿童认知积极性差,抱负水平低,但渴望得到表扬。作为老师,对他们要给予特别的关心与帮助,要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智障儿童自己没有判断进步大小的标准,对他们来说,走了一步似乎就跨了一大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为了使他们对自己的进步结果有真切的感受,对于竞赛优胜者除了出光荣榜,发奖状外,还应发给适当奖品。哪怕是一块橡皮、一支铅笔,价值虽然微薄,但对智障儿童却能其到很大的增力作用。同时,还应提倡把智障儿童带到大自然中去,带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增加他们的经历,扩大他们的视野,从而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引导他们去观察和认识自然和社会,激发他们产生了解周围事物的愿望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智障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帮助他更好地走向成功。

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策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曾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老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因素”。通常情况下我们发现,只要教师重视意志教育和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学生才能做得很好。

营造家庭和社会教育环境,共同维护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国内外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如果没有家长的积极参与,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工作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沟通工作,为学生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一方面,我们调查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家庭的“完好率”比正常儿童要低得多,比如父母离婚、“爷爷奶奶”托管、多人残疾、过于贫困等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普遍存在。所以,学校要尽量把这些不利因素补充完整,比如成立家长学校开展活动、要求家长常常到校看望子女、扶贫助学等等。另一方面,向家长传授智障儿童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缺陷补偿矫正方法,布置教育任务,让他们切实承担教育的责任。智力障碍儿童对亲情的依赖与渴望是非常强烈的,家长更多的关心能使他们获得情感的丰富和情绪的稳定,起很好的心理平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