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身体病弱儿童有哪些困难
扩展阅读
福建劝学建业教育怎么样 2025-02-05 02:44:57
歌词配图怎么弄 2025-02-05 02:31:05
健康知识讲座讲解 2025-02-05 02:23:29

身体病弱儿童有哪些困难

发布时间: 2023-08-20 03:21:14

1. 小儿重症肌无力表现出来的症状有多少

小儿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慢性疾病,患有小儿重症肌无力的孩子,其身体和身心都在不同程度上会受到影响。所以大家有必要了解下小儿重症肌无力的症状,早日为孩子治疗。

1、眼肌型

儿童重症肌无力患者多数表现为眼外肌受累,也是发病的早期症状。球部肌肉受累时面肌,舌肌,咀嚼肌及咽喉肌亦易受累。常表现为吞咽及发音困难、咀嚼无力,无肌束颤动,面部表情呆板,口角下垂、颈部无力等症状,或因发生急性呼吸功能不全而猝死。颈肌,躯干、四肢肌无力时易疲劳,严重时呼吸肌受累。这是儿童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症状表现。

2、新生儿暂时性重症肌无力

患重症肌无力母亲所生新生儿约1/7患本病。患儿血中AchR一Ah可增高。轻症可自行缓解,2~4周内完全恢复。重症者如不经治疗,可在数小时内死于呼吸衰竭。

3、患儿生后数小时至3d内一系列症状

出现全身肌张力低下、哭声弱,吸吮、吞咽、呼吸均显困难,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患儿很少有眼外肌麻痹。如未注意家族史,易与围产期脑损伤、肌无力综合征等相混淆。肌肉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后,症状明显减轻。重复神经刺激检测对确诊有重要意义。

4、先天性重症肌无力

先天性重症肌无力发生于母亲未患重症肌无力所娩出的新生儿或小婴儿。血中无AchR-Ab,常有阳性家族史。少数患儿可有呼吸肌受累。病程一般较长,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效,但对眼外肌麻痹效果较差。患儿在宫内胎动减少,出生后表现肌无力,哭声微弱,喂养困难,双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早期症状并不严重,故确诊较困难。

5、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儿童型重症肌无力发病最小年龄为6个月,发病年龄高峰在出生后第2年及第3年。根据临床症状特征可分为眼肌型、脑干型及全身型。儿童重症肌无力症状的具体表现以肢体近端无力明显,表现抬头困难,用手托头又称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2. 弱智儿童的症状有哪些

儿童智障为整个家庭的快乐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是一种先天性的精神疾病,目前还没有人知道它形成的原因。智障在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五,而且男孩四倍于女孩。

弱智儿童就是在智力发展上显着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水平或在智力发展上有严重障碍的儿童。那么智障儿童的表现有哪些呢?

(一)认知:

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思考模式是影响行为发生的因素。

1、缺乏统整能力

没法把一件事完全统整,因此,了解事情都是一部份、一部份,且每个部份皆独立。

2、短期记忆拙劣

短期记忆是认识事物之后立即记住的能力,短期记忆加强后会转变为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差的原因是脑部信息处理的速度太慢。

3、后设认知与抽象思维障碍:

后设认知就是做完一件事情后,事后自己回忆、监督、检讨、改进。智能障碍的孩子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缺乏的原因正是孩子短期记忆的拙劣,刚做过的事马上就忘掉了,因此,没有办法把自己刚完成的行为进行事后检讨、改进。

智慧障碍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差,事实上,中重度的孩子连抽象思维都没有,因为抽象思维需要脑神经发展至相当高的程度。

4、序列处理优于平行处理:

序列处理是按部就班,依时间序列一步一步的处理事物,平行处理是一段时间内同时处理好多事情。我们教导孩子时,应尽可能的用序列性的交代,让孩子一步一步的完成事情。

5、缺乏辨认的能力:

孩子分辨同一事件在不同环境及情景下区别的能力不足。也就是孩子常分不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做这件事,什么时候不可以做这件事。

6、注意力的缺陷:

我们常认为智能障碍者的注意力过度分散,其实这是以我们师长、家长的立场来看,就孩子本身而言,他是注意力非常集中,集中在他有兴趣的地方。

(二)动作:

1.多动、注意力缺陷

弱智儿童大脑发育迟滞,自控能力差,大部分都表现有注意力缺陷,也有部分伴有多动,男孩多见。主要表现为不能长时间地将注意力指向某一事物,特别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容易分心,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做事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弱智儿童甚至连3、5分钟的不开小差也难以做到。伴有多动行为者,则上课时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手脚不停,不能静坐,喜欢多嘴,常常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课堂学习。

2.冲动、攻击、自伤行为

弱智儿童冲动、攻击行为男孩较女孩多见,重度以上学生较轻、中度学生多见,表现为易激惹、冲动、破坏物品、踢打袭击他人或者辱骂别人;幼小者则表现咬人、咬物、好打人,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攻击行为往往找不出明显原因,行为发生突然,常带有破坏性。有些弱智儿童则内向攻击,表现为自伤,如达不到要求或者愿望受到约束时出现捶胸、打头、咬自己的身体、撞墙等伤害自己的行为,以发泄自己的不满。

3.退缩行为

退缩行为在学龄前期正常儿童中也较为常见,但随年龄的增长而好转。而较大年龄弱智儿童特别是程度较重学生也常表现有退缩行为,如胆小、害羞、低头、说话声音小、不敢与人交往、害怕见陌生人、害怕去生疏的地方、过分依恋亲人等,有的则采取面墙独处、躲避等方式。

那么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1、吃奶困难

出现在婴儿时期。智力低下的婴儿最早表现出来的症状往往吃奶困难,不会吸吮,特别容易吐奶,表示神经系统有损伤,日后智力会受影响。

2、运动发育迟缓

智力低下的宝宝比正常宝宝明显运动发育迟缓。俯卧抬头、坐、站、走等动作的起始年龄都比正常同龄儿要晚。尤其走路更明显,往往要到3—4岁或4—5岁才会自己走,而且走不稳。

3、面容、体态异常

有些先天性智力低下的宝宝在面容体态上就有异常表现。神情呆滞,面无表情,正常儿一个月时就能注意周围环境,弱智儿对周围人和事物不感兴趣。比如先天愚型患儿就有眼距过宽、双眼斜吊、塌鼻梁、舌头常拖在嘴外边、流口水等表现,就是人们常说的“国际脸”。患脑积水的孩子头围特别大,小头畸形儿头颅又特别小。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身材特别矮小,苯丙酮尿症的皮肤异常白,毛发颜色特别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