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用鱼肉给宝宝煮粥吃,怎么去除细小的鱼刺
清除鱼刺:将鱼肉放在干净的纱布内,隔着纱布用汤匙挤捏鱼肉,如果有刺,会穿透纱布,妈妈可以把刺拔掉。如果用手挤捏,注意别让鱼刺刺到妈妈的手。 其实,即使宝宝的口腔真的被小鱼刺戳伤,爸爸妈妈也不要太焦急。吃鱼被刺,对很多人而言是很平常的经历。喝醋对软化鱼刺、鱼骨基本不起作用。醋的酸性弱,不能把鱼刺变软,...更不能使之溶化。这时,你应该让宝宝张开口,仔细检查鱼刺所在。如果刺很小,可以鼓励宝宝吞咽饭团把鱼刺吞下。如果发现鱼刺比较大,把手清洁后伸入宝宝的口腔帮助取出。 如果爸爸妈妈对宝宝口腔内的鱼刺爱莫能助,那就带他上医院,请医生处理。 还有的宝宝可能会不小心被鱼刺刺进皮肤。最常见的是,很小的鱼刺嵌入孩子的手或者脚。倘若是鱼刺嵌入脚,刺痛可能比较轻。要是嵌入手指尖,疼痛就会比较明显。 如果鱼刺的末端露在皮肤外面,爸爸妈妈可以用一把镊子放在酒精里消毒,或者放在火上烧过消毒,然后夹住鱼刺的末端轻轻地全部拉出。然后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受伤处。 如果鱼刺没有露在皮肤外,但能清楚地看到它,这说明鱼刺正好在皮肤表层下面。爸爸妈妈可以将一枚针放在火上或酒精里消毒后,使之冷却,注意不要触摸针尖。顺着针尖的方向,用针把鱼刺上面的皮肤轻轻地拨开,并且用针尖小心地把鱼刺的一端挑起来,再用镊子把它拉出,然后再彻底清洗伤口周围。 如果非常细小的鱼刺嵌入皮肤却没有疼痛,那么可以不去管它,它迟早会自行脱落。 如果爸爸妈妈既无法把鱼刺取出,而嵌入鱼刺的部位在48小时后依然疼痛,并且发红。那么,应该把受伤的宝宝带到医院,请医生处理伤口。 鱼汤鱼肉味道鲜美,吃鱼却总会有小小的危险。告诉宝宝吃鱼要小心,但是不能培养他对食物的恐惧感。爸爸妈妈请记住,即使是宝宝被鱼刺卡过、被鱼刺刺过,依然应该鼓励宝宝多吃鱼。 少给宝宝吃鱼松 鱼松营养价值高,食用方便,而且很安全,不用担心鱼刺问题。您也许会认为这是宝宝最好的吃鱼方式。有些爸爸妈妈让宝宝大量食用鱼松:拌稀饭、拌面条、给宝宝作零食。然而,有研究表明,鱼松中氟化物含量比较高,宝宝食用后,对氟化物的吸收率也高。 假如爸爸妈妈每天给宝宝吃10-12克鱼松,宝宝将从鱼松中吸收氟化物8-16毫克,再加上每天从水和其它食物中摄入的氟化物,摄入量很容易超过安全值。氟化物在体内蓄积,容易导致宝宝食物性氟化物中毒。 很多儿童发生氟斑牙或氟骨症,都与过食含氟化物过多的食物相关。所以,鱼松可以吃,但是不能当作营养补充品长期食用,更不能成为宝宝摄取鱼肉的唯一来源。
㈡ 宝宝吃鱼有刺怎么办
首先,在鱼类的选择上,可以多选择鲳鱼、扒皮鱼等鱼类,因为这些鱼类肉多、刺少,因此比较适合婴儿食用。其次,在制作方法上,先将处理好的鱼洗净,然后取鱼腹部的肉约100克,经仔细检查无鱼刺后剁成鱼泥,再加入少许盐、细葱末均匀搅拌,而后再将拌好的鱼泥放入瓷碗或铁碗隔水蒸熟即可。最后,处理剩下的、留待宝宝下次食用的新鲜鱼最好不要冷冻,因为那样就不新鲜了,而且冷冻后对幼儿的肠胃不好。此外,宝宝刚刚开始添加鱼类辅食时,一般吃得都较少,因此家长也可以购买现成的鱼泥给宝宝食用,等宝宝逐渐适应且食量增大时再自己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