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教导小学生文明过马路
首先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灌输,行为指导和后果警告。
1.学校和家长都可以给孩子进行知识灌输,告诉孩子们最基本的过马路知识。如:红灯的作用是什么,斑马线的作用是什么,行人和车辆要怎样遵守交通规则。让孩子们心里对交通规则有一定的认识。
2.学校可以组织一个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真切感受交通规则,家长们可以在带领孩子过马路时让孩子注意周围人和车辆的动态,使孩子们加强对交通规则的意识。
3.学校和家长可以给孩子们讲周围市区发生的关于交通事故的事情,让他们感受到交通规则的无情,对它产生敬畏。
⑵ 如何教育孩子注意交通安全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1为孩子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榜样
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都会把“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规则牢记在心,但是有时家长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偶然违反一次交通规则不会有不良影响,结果孩子最容易模仿侥幸行为。有的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时候,发现警察或者交通协管员没注意自己,就随意违反交通规则,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不耐心等待而随意闯红灯,甚至与机动车争道抢行;有的家长为了方便,不走地下道或者过街天桥而逆行或者翻越交通隔离设施,这些不良的交通行为习惯对孩子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2提高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
孩子是一个活跃的群体,上学以后爱交朋友,喜欢扎堆聚众,他们可能在马路上玩嬉笑、打闹,还可能几个孩子拉手横排边走路边说笑。孩子还是一个好奇的群体,明知违规却偏要翻越隔离护栏,在车辆旁边追逐赛跑,以为这些可以显示自己的勇敢和能耐。还有的孩子边走路边看温画,或者戴着耳机听音乐,这样就看不见道路上的障碍物,听不见汽车的鸣笛和其他警示声音。家长要详细地给孩子讲解以上各种行为存在的隐患,提高他们对危险行为的预测水平,培养交通安全意识。
3掌握交通警告标志,丰富交通安全知识
道路上有用图标、符号和文字来表达各式各样特定的交通樗,如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它们被称为“永不下岗的交通警察”,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段、减速慢行。禁令标志是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某种交通行为的樗,指示标志是指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指路标志是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家长要教育孩子熟悉这些标志,不任意损坏或在上面乱涂乱画,并自觉遵守这些标志的规定。
4循序渐进指导孩子掌握交通路线
从家庭走到学校,再从学校走到家庭,在家长看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空间知觉、理解记忆和交通常识等能力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活动。
5指导孩子掌握乘车安全常识
家长不要认为孩子乘车很安全而忽略乘车安全教育。乘车安全包括等车安全、坐车安全和下车安全。要在站台上有铁序地候车,上车的时候不要跟着人群拥挤,否则可能出现孩子的身材比较矮小而被人潮挤倒的危险。等车停稳后,遵守先下后上的规则依次上车。上车后主动刷卡或买票,车辆行驶时,要抓住扶手坐好或站稳,防止紧急刹车时摔倒;教育孩子在车内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更不能将身体的任何部分伸出车外;还要教育孩子在车上不要吃带棒的食物,防止急刹车时棍棒戳伤喉部。下车的时候要等车辆停稳后再下,不要从车前车后突然穿出或猛跑过马路,以免发生伤亡事故。
⑶ 孩子当众闯红灯,应该怎么教育他呢
我认为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阻止他,并且告诉他不能闯红灯。来来往往很多的车辆,如果他们不能够及时刹车的话,对于孩子的生命安全很危险,所以家长要用这样的话语来告诉他闯红灯的话就是对自己的生命安全不负责。并且可以给自己的孩子举例子,比如说最近发生了哪些交通事故。同时注意给孩子描述这些事故的时候不要吓到自己的孩子,给他起到一种教育的作用就可以了。
其实很多的家长们都不把孩子的教育当回事,觉得他让孩子们上学,老师就要什么都管。我觉得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虽然老师会教育孩子。但是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任何不好的行为的时候,一定要规劝他。
⑷ 老人带孩子闯红灯,该怎么教育孩子呢
要给孩子传达多种安全的小知识,让他知道红灯不能走,黄灯等一等绿灯才可以通行。在路上行走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在过马路的时候,更要两边张望才能从街道中央过去,过马路的时候要走斑马线,不能硬闯。这件事情其实老人也做的有些不对,虽然要送自己的孙子去学校上学,但是也应该注意是否是红绿灯。
但是我们对老人应该处于包容的心态,毕竟他的年纪大了,没有受过很强高的教育。分不清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不该走?所以作为家长,尽量还是给老人传达这样的知识,或者是送孩子的时候尽量自己送。因为现在人口逐渐出现老龄化,很多人工作很忙,没时间接送孩子,很多孩子都是由老人在照顾的,因为老人本身没有接受很长的高等教育,所以在思想上教育孩子就有一点缺陷了,在学习上帮助不了孩子,在思想上更是对孩子加以放纵。
其实老人本身也不容易,好不容易将自己的孩子带大了,没想到到老了还要送自己的孙子上学。所以我们在麻烦自己父母的同时,也应该教他更好的育儿知识和安全措施。在思想上重视教育,在安全上保护自己,才能更好的利于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