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儿童保护三个一工程指什么

儿童保护三个一工程指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8-08 23:38:37

㈠ 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儿童权利公约》第二、三、六、十二条所体现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项:
(1) 无歧视原则。无歧视原则是指每一个儿童都平等地享有公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儿童不应因其本人及其父母的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财产状况和身体状况等受到任何歧视,不管他们的社会文化背景、出身高低、贫富、男女、正常儿童或残障儿童告尺,都应得到平等对待,不受歧视或忽视,他们所享有的权利也不应因其父母、监护人和家庭成员的身份、活动、信仰和观点而受到影响。
(2)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涉及儿童的一切事物和行为,都应首先考虑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公约中并没有指明儿童的最大利益是什么,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随时注意儿童的利益,并将他们的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
(3) 尊重儿童基本权利的绝宏原则。是指所有儿童都享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应最大限度地确保儿童的生存和发展。
(4) 尊重儿童观点的原则。是指任何事情涉及儿童,并友册均应听取儿童的意见。

㈡ 幼儿园环境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三方面:物质环境教育、精神环境教育和社区资源教育。

1、保护幼儿的天性,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应该是孩子的家园、乐园、花园。在物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从孩子的观察视角入手,为幼儿创设处处皆精品、充满童趣、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2、尊重幼儿的个性,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是一种隐性环境,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情绪情感、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所幼儿园能否成为幼儿真正的乐园,精神环境是关键。

3、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充分挖掘利用社区资源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幼儿园、社会三大环境的相互作用。社会是幼儿密切接触的一个生动有趣的大课堂。请进来,走出去是幼儿圆内外教育力量整合的最佳途径。

(2)儿童保护三个一工程指什么扩展阅读:

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方法:

一、在活动室内设置各种活动角落

在活动室内可以为孩子们设置玩具角、图书角、美术角、常识角、自然角等。这些活动角落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活动机会和空间,同时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增长幼儿的知识,开发幼儿的智力,加强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比如:在幼儿园设置的美术角,这是为幼儿提供美工活动的场所。孩子们在绘画、剪贴、折纸、塑造、制做等活动中,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美工活动既可以对幼儿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又可以培养幼儿抽象思维的能力。

美工活动是手脑并用、动静交替、寓教于乐的好形式。幼儿在玩中做,玩中学,整个活动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可以使幼儿萌发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因此在幼儿园中设置美术角是十分必要的。为幼儿设置图书角,可以使孩子们通过阅览图书,丰富知识,开发智力。图书角有多种形式,条件好的幼儿园可以制做专用的图书柜,图书架等,狭窄的幼儿园可以将图书角设置在窗台上。效果比较好的是布袋式图书角。

布袋式图书角具有制作简便,不占空间,价格低廉,幼儿取送图书方便,美观大方,富有幼儿情趣等特点。同时,可以培养幼儿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布袋式图书角,可以设置在风琴的背面和门上,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布置家园联系,小红花园地等专栏

家园联系、小红花园地专栏,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栏园。家园联系专栏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园地,该专栏可以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的教学情况,以及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

教师还要以通过家园信箱栏目,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方法。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意见、见解和要求,通过信箱传递给教师,共同为教育好幼儿做出努力。幼儿园设置小红花园地,是为了表扬和鼓励幼儿进步,激发动儿积极向上的愿望。

小红花代表的内容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和情况确立,如午睡小红花,进餐小红花,学习小红花,守纪律小红花,讲卫生小红花等。在周末总评时,就可以比一比,谁的红花最多,谁的进步最大,通过在幼儿园设置小红花园地,使孩子们能够在德智体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三、幼儿园瓷砖墙壁的利用

在幼儿园设置瓷砖墙面,为师生共同参与装饰、绘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是幼儿园布置环境较为理想的方法。

在师生共同设计、布置环境的过程中,把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的瓷砖墙壁上,使幼儿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增添一种亲切感,提高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这样不仅可以通过美的环境陶冶了幼儿的情操,也可以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

如果幼儿园结合主题教育与季节的变化,随时更换幼儿的作品,就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了知识传授。

在活动室设置瓷砖墙面,为幼儿提供了即兴作画的新天地。瓷砖墙面光滑,洁白、易画、易擦、易清洗,是幼儿作画的最佳场所。幼儿即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育的主题作画,也可以按着自己的想象即兴作画,还可以几个小朋友自由结合集体作画。

从个体上来说,不但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水平和兴趣,而且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从整体上来说,既美化了幼儿生活环境,使幼儿生活在不断变化,富有新意的童趣世界中,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与集体主义思想。这项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

在活动室设置瓷砖墙面,也为教师展示美术技能提供了极好的舞台,教师在瓷砖墙面上既可以根据教育主题的内容选择粘贴的题材,也可以按着自己的爱好进行粘贴,还可将墙面涂上颜色,然后再进行粘贴。

这样既能不断提高教师手工技能,又给幼儿创设一个和谐轻松、富有美感的环境。幼儿在这样一个天地里,即受到美的熏陶,又可以受到知识的教育。

四、用纸贴画,布贴画装饰布置幼儿园环境

用各种纸贴画布置幼儿园环境,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里说的各种纸包括吹塑纸、绒纸、旧挂历纸、手工纸和不干胶纸等。这些纸粘贴出的作品,色彩鲜艳,画面生动,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比如,采用比较先进的彩色不干胶纸粘贴玻璃画,布置幼儿园环境,效果十分显着。

这种形势是把不干胶的艳丽色彩与玻璃的透明作用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深受幼儿的欢迎。特别是具有主题性的内容,不仅美化了环境,同时,使该于们受到教育和启发。不干胶纸粘贴的玻璃画,优点很多,最主要的是不怕水,不怕擦,不易损坏,还可以随时更换。

用布贴画装饰、布置幼儿园环境,会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新颖别致的良好空间,布帖画是一种比较独特的作画方法,画面材质新颖,色彩十分明快,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将不同规格和内容的布贴画分别布置在梯厅和活动室内,可以使孩子们在获得美的感受的同时,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受到教育。真正是寓理于情,寓教于乐。

幼儿天真、活泼,他们早期性格与习惯的形成,是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幼儿生理上的弱性,决定了他们对环境的依赖性,幼儿行为的可塑性,决定了环境作用的广泛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为幼儿创设良好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精心的布置,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温馨、优雅、舒美的环境。一个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不仅达到了对幼儿心灵塑造、情感陶冶的目的,同时,为幼儿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㈢ 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

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

儿童社会工作就是社会工作者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专业的价值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服务活动。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

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

1、定义:儿童社会工作是指以全体儿童为工作对象,在有关儿童发展理论的指引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解决儿童问题、满足儿童需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儿童社会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事后补救性工作,它以处于特殊困难境地的儿童为对象,多采取机构服务的方式,救助和保护那些家庭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或者有各种问题的儿童,如孤儿、残疾儿、流浪儿、弃婴、受虐儿童、情绪或行为偏差儿童等。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指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工作对象是所有儿童群体,在内容上包括:文教、卫生、医疗、保健、体育、娱乐、社区、家庭保障、儿童权益保护等方方面面,已逐渐成为儿童工作的发展方向。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和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两者呈交叉关系。

(二)儿童社会工作概念的要素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从组成的内涵角度,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1、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儿童的工作;

2、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

3、儿童社会工作的需要运用专业的手段。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儿童社会工作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儿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制度化的儿童服务的活动,其功能在于对儿童和社会的贡献。包括:

1、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儿童社会工作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是从对处于困难境地的儿童的解困和解难、对所有适龄儿童进行成长辅导、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等几个方面来实现的。

2、促进社会安全与发展的功能儿童社会工作直接的结果是减少目前儿童的痛苦和问题,促进儿童的幸福与发展,间接结果则是防止将来社会问题的产生,为未来社会提供大批高素质的人材。儿童社会工作担负着社会人力资源前期开发的重要任务,对于社会的'总体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儿童的特点及需要

(一)儿童的特点

1、基础性

(1)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整体状况,儿童是社会的根基;

(2)儿童个体的生涯发展在于儿童期的经历,儿童期的许多方面的经历都会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儿童是人的一生的奠基期。

2、发展性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里和社会性发展特别快的时期,即一个人的快速生长期; 儿童时期是人的生理、心里发生质变最多的一个突出阶段,即一个人的主要发育期。

3、未来期儿童的成熟在未来、希望在未来、成就在未来。未来为儿童的努力和发展知音了方向,但也蕴涵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儿童的需要

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的需要(基础性需要)。

2、获得健康照顾的需要(身心医疗照顾、预防保健服务等,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3、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物质的、精神的)。

4、满足学习的需要(受教育的需要)。

5、满足休闲和娱乐的需要。

6、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人际交往技巧、适应能力、价值观)。

7、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自我认同)。

8、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

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

一、宏观的儿童社会工作定义:

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是社会工作的宏观领域。

它主要包括:

1、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政府在儿童福利、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敦促政府在儿童营养、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并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提出更多关于儿童福利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2、促进对儿童的养育儿童社会工作就是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促进对儿童的良好的养育。首先是保证儿童的营养;其次是保证儿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

3、推动儿童教育事业包括:推动义务教育法的落实;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宣传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思想水平;帮助儿童养成健康心理;指导儿童与其他儿童友好相处,学会在集体中生活;教会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等。

4、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环境游戏和娱乐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工作,为儿童开展好游戏和娱乐活动提供条件。

5、加强儿童卫生保健一是妇婴保健,即减少婴儿死亡率;二是学校卫生工作,即通过传染病的预防、健康教育等方法促成儿童健康发育成长,减少疾病的发生,全面提高其身体素质。

6、开展儿童家庭服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家庭中儿童权益的保护;二是针对亲子关系和儿童教育方面的服务,使父母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其他家庭成员或邻里之间愉快、友好地相处;三是在社会上建立对个别“问题”儿童的服务机制等。

7、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通过流浪儿童救助、辍学失学儿童助学、发展偏差儿童矫治、残疾儿童康复等手段,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即对危害儿童健康的行为予以打击;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等方法实施对儿童的保护。

8、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随时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评估国家、社会采取的儿童福利措施,认识儿童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此外,儿童社会工作还存在于公共关系层面上,即宣传儿童权利、解释儿童福利与服务的需求。

二、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定义:

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是指针对儿童个体的具体问题,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手法,帮助儿童及其家庭等社会环境解决儿童问题,为儿童提供健康发展机会和所需发展条件的一系列工作。

1、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的救助这一层面的服务一直是儿童社会工作的重点所在。一般而言,这类儿童服务可分为支持性、保护性、补充性、替代性四种类型。支持性服务是指通过个案、团体或家庭咨询等方式,提高家庭的功能,强化父母的责任,促进儿童福利;保护性服务则讲求最小程度地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维护其发展过程的稳定;补充性服务则是对儿童生活的基本生活状况作必要的改善,但仍有部分保留;替代服务指完全用替代性的措施改变其生存环境,此类服务是最底线的保护措施,针对需要短暂地或永久解除亲子关系的家庭。

2、对孤儿、弃儿的救助从社会工作角度,救助方式主要有家庭寄养、收养、儿童福利院安置等。家庭寄养的服务对象是孤儿、弃儿或因故父母无法照顾的儿童,选择能够为儿童提供健康全面发展的条件,及在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生活水平、教育程度诸方面都是适宜的家庭,经社会工作者联系协助并予以督导,逐渐使双方能和谐相处。收养服务是依据法律通过正常手续确立抚养关系的一种方式,面对因各种原因而无法被妥善照顾的儿童群体。儿童福利院安置可以为孤儿、弃儿提供合乎卫生的饮食以及正常生活的充分照顾,还可提供医疗保健和教育,必要时有及时的个案工作,是一种普遍的、常用的方式。

3、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为残疾儿童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身体的康复、接受正常教育、接触和适应社会等,来帮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4、对行为偏差儿童的矫治行为偏差儿童是指在行为上偏离社会规范,异于正常儿童的个体。有时也特指在行为上有违法或犯罪特征的儿童,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社会化辅助、心理辅导、环境建设等专业手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实施影响。

5、对青春前期儿童的辅导儿童末期一般进入青春发育的初期,儿童心理方面会出现许多“青春期困扰”,这都需要社会工作者给予及时、正确的辅助和引导。微观儿童社会工作和宏观儿童社会工作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