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
法律分析:包括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二、制度内容
(一)救助对象。
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儿童和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的具体认定办法,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有条件的地区,可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范围,也可放宽对救助对象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
(二)救助内容和标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确定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基本服务项目和内容,包括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据本地财力状况、保障对象数量、残疾类别等,分类确定康复救助基本服务项目的经费保障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三)工作流程。
申请。残疾儿童监护人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县级残联组织提出申请。监护人也可委托他人、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等代为申请。
审核。对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儿童和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的救助申请,以及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的救助申请,由县级残联组织与民政、扶贫部门进行相关信息比对后作出决定;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的救助申请的审核程序,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
救助。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由残疾儿童监护人自主选择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必要时,由地级以上地方残联组织和卫生健康等部门指定的医疗、康复机构做进一步诊断、康复需求评估。定点康复机构由县级以上地方残联组织会同卫生健康、教育、民政等部门按照公开择优原则选择确定。
结算。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发生的费用,经县级残联组织审核后,由同级财政部门与定点康复机构直接结算,结算周期由县级残联组织商同级财政部门确定。经县级残联组织审核同意在非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发生的费用,由县级残联组织商同级财政部门明确结算办法。
(四)经费保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纳入政府预算。中央财政对各地给予适当补助。
B. 7岁儿童智力低下怎样做康复(儿童智力发育迟缓如何康复)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地成长,当孩子出现智力发育迟缓时,对很多家庭来说,无疑是乌云密布。
而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帮助孩子更早地进行康复训练,才有机会让轻微智力迟缓的孩子接近正常,中度患者可以更好地融入生活。
除了医学上系统的治疗方法,在生活中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刺激感知
孩子已经充分的拥有了视觉、听觉和触觉。
视觉上 :家长可以让孩子追寻和注视彩色运动的物体。
听觉上: 让孩子多多寻找可以发出声响的玩具,并且为孩子播放音乐、给孩子讲故事。
触觉上: 多带孩子带户外,玩沙土、游泳等,拥抱孩子。
因为智力迟缓的孩子,感受外界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家长因外界的事物,不断地向孩子重复,以此来增强孩子大脑的刺激,增加识别的能力。
培养认知能力
家长尽可以地为孩子多灌输一些日常的事物。
比如通过识字卡片认识动物、蔬菜等。并且教会孩子家庭的位置,坐公交的方法,以及学会认识时间、一星期有几天的知识。
多同孩子交流
面对有障碍的孩子,家长应在孩子还没有学会说话的阶段,就应该通过夸张的表情、肢体和语言传递自己的想法。
后续可以多采用问答的句式,引导孩子自己用语言表达。
充足的营养
对于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除了日常的训练,充足的营养也是必不可少,可以促进智力的发育。
前期进行母乳喂养,后期合理添加辅食,我们可以多为孩子增加含有钙、铁、锌、硒微量元素的食物,对孩子成长发育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家长要耐心地陪伴孩子成长,相信能够看到孩子的变化,能够更好的拥有生活的能力。
有关孕产、喂养、辅食、育儿相关的问题,欢迎来“儿医通在线”提问哦!儿医通也会认真阅读并回复大家的每一条留言!
- END-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持续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