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骨密度仪的儿童骨密度知识
目前国际医学界已经达成共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儿童时期的疾病,即儿童时期(0~20周岁)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累积足够的骨量,导致成年后因骨流失而导致骨量或骨强度低于某一水平,脆弱易折。
因此,预防骨质疏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儿童时期能够保持正常的骨密度水平,达到足够多的骨量累积。
T-Score不适用于解释儿童骨密度测量的结果(儿童数据不能与成年后的骨量比较)
正确解释儿童骨密度测量结果应使用Z-Score
儿童处于成长阶段,骨疾病常常发生在皮质骨,所以有效的检测部位应选择前臂(前臂近端的1/3处)或全身。
近几年新兴的超声骨密度测量方法,因其无创、无痛、无辐射的特性在儿科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短时间内可对儿童骨密度情况进行连续的密集监测。保证儿童骨密度水平的正常发展。
儿童骨密度测评是一个综合多个学科复杂专业问题:
从骨矿物质的积累和骨的生长发育、均衡营养等方面来说,属于儿科学的研究范畴,因为儿童生长期内骨骼发育不良而影响身高的发育或将来成人后的形体的美观,是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
从钙摄入多少及维生素D等是否缺乏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而言,其属于营养学研究的范畴;
规律的负重运动与阳光下锻炼可减少和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这与运动医学研究密切相关;另外,骨质疏松还与遗传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有关。
通过对骨密度测评确定孩子当生长发育过程中成骨原料的吸收与摄取状况,可以分析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内外因素,以便及时制定有针对性营养、运动锻炼计划,确保孩子在骨骼生长发育的优势,特别是关于需不需要补钙,如何补钙,是解决摄入的问题还是吸收的问题,通过精确的测评和专业分析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2. 上幼儿园查体中的骨密度,到底是怎样一种检查呢
该方法以前臂、腰椎和股骨近端作为最重要的测量部位,判读需重视其中T值和Z值。绝经后妇女或者年龄≥50 岁男性多参考T值,70 岁后的男性或 65岁以上的女性还需参考Z值。进行骨密度检查者,应该在检查前24小时内不要服用钙剂,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检查时所有衣物避免有金属扣子或拉链,金属会干扰X线的传导,影响检查结果。密度下降则意味着骨头变薄变松变脆。而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得上一种老百姓称之为骨质疏松的疾病。
是好现象,不是补钙的表征。补钙过多会增加肾脏等器官的负担。而且骨骼过早硬化,会影响幼儿的发育。至于你家宝贝是否需要检测,要看看情况:1.幼儿园的这项检查是不是可选,也可以不选,换言之,如果是必选项,你反对也没有用,那就一起做了吧。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定期为孩子做骨密度检查可以预防孩子缺钙,通过调整饮食及时帮助孩子补钙,还是预防孩子成年后骨质疏松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