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少儿国画课程怎样安排
1/6
讲述国画的特色
给孩子上的第一节国画课,先不急着拿笔。先和孩子们来个互动,讲讲国画是什么样的,和其他的漫画、水彩、素描、涂鸦,等等画系有什么不同。比如画出的视觉感,和色彩,让孩子们先了解国画。
2/6
熟悉墨笔水粉
对国画有个大概的了解后,再是熟悉一下画笔,墨水。要知道国画对墨水,画笔要求很高。不可以用水彩笔,蜡笔,也不能用普通卡纸画。要用宣纸画国画,这些都要在画画前,有个认识,才好正式上课。
3/6
不要凭着意境画
画画本是没有任何规则的,凭自己丰富的想象去做画。想象出一副意境出来,然后画出来。但是国画不是凭意境画的,每副国画都有它的含义,而不能像普通画凭着感觉画。
4/6
有具体的画面要求
国画对画面的内容是很讲究的,比如教孩子画时,要教会孩子运用拖笔、点墨、测峰、中峰、等等一些运笔的手法。这都是对画面的要求,如果肆意去画,是画不出高质量的国画。
5/6
理解墨画的内容
画完后,把孩子的国画拿出来讲解,内容是否生动,有美感。通过画面去发展孩子的思维,孩子真正理解画面内容,或者对内容感兴趣,才会更愿意接触国画。
6/6
掌握国画的技巧
比如现在我们画的是植物系列的国画,那就从观察植物开始,这是国画技巧的第一步。形状是如何,颜色是如何,注意老师的拿笔姿势,一切都要规范,才能让孩子们画出漂亮生动的国画。
Ⅱ 9岁小孩学国画,入门先学什么
先给小朋友讲国画与普通硬笔绘画的区别,需要哪些工具,认识笔墨纸砚,特别是生宣纸的特性,再讲国画颜料的色彩。然后教孩子正确的拿握毛笔的姿势。少儿国画的学习内容可先从蔬菜瓜果入手,此类素材行笔运笔变化少,形态简单,了解国画,懂得怎样运笔,再循序渐进。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2)儿童国画怎么教扩展阅读:
国画构图:
中国画讲究形式美,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画面空白的运用独具特色。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 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从风格样式上看,中国画构图的基本样式是“之”字形构图(又称“S”形构图)。所谓“易”者象也,“之”字形运动就是变化,就是延续,就是转化,就是周而复始。因此,“之”字形构图是中国画中最基本的构图,其他形式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发展而成的。
1、水平线构图法:
就是将所有形象在水平线上展开。这种构图给人以庄重、严肃之感,易造成单调的感觉,但能给人平静、稳定以及开阔、宽广之感。这构图法与幼儿绘画表现特点一样,因而比较符合幼儿的视觉感受,审美习惯。构图时要注意形象的疏密变化和大小变化。
2、倾斜构图法:
就是将主要形象置于一条斜线附近,使画面充满变化和动感。此种构图适宜表现体育运动、舞蹈、游戏等题材。
3、“s”线构图法:
此种构图属传统构图。它与中国古代美术构图学中的“之”这构图法方向正好相反,具有强烈的动感特征,能创造成出优美而又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构图时,形象要大小穿插、前后摭挡、相互响应、协调统一。
4、自由式构图法:
自由式构图法如同中国画里运用的散点透视构图法,自由而灵活,丰富且有变化。构图时,要体现疏密有致,大小错落和整体协调。要避免形象之间的距离相等。
5、叠层式构图法:
形象层层相叠而成,没有远近之分,大小之别。在视野上无限展开,前景不挡后景,相互连接,互有穿插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