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儿童服饰大全:六一儿童节,古风宝宝大作战!
古代儿童服饰大全:六一儿童节,古风宝宝大作战!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全世界儿童的节日,孩子们都会穿新衣来庆祝,那么古代儿童所穿衣服除了与大人衣服相似的 衣服外,又有哪些独特的童装,烂柯人君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宋 苏汉臣 冬日婴戏图
一、帽子
古代的婴儿多戴“虎头帽”,唐代的壁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物件,据学者考证,虎头帽是模仿佛教中护法天王头戴虎头帽的形象,用来镇邪祛恶,从而保证小孩子的健康成长。时至今日,戴虎头帽这一传统在中华大地上依然十分流行。
风帽,这种帽子因为设计的特别像观音头上的装饰物,所以,又名观音兜。 这种帽子最早出现于汉代,至明清时期,这种帽子一直风行于儿童之间。风帽里面也可以加棉或者加动物皮毛,用作冬天戴。
到辽金元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也建立了统治,少数民族的习惯大大影响了汉族的穿衣习惯,我们从传世图像中可以清楚看到许多儿童这一时期也开始带皮帽、貂帽,这种皮帽一般是丝绸或布所制作,但是在周围会加上一圈毛边,显得十分雍容华贵。
元 佚名 同胞一气图
古代儿童颈部有一个经常用的东西,称为“围涎”,在唐代敦煌壁画“化生童子”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物品,围涎一般为圆形或者方形,戴在脖子上,后部开口可以系住,它的实际用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围帕,儿童多口水、吃饭容易粘在衣服上,用这一东西可以有效防止。围涎一般以六片或者八片布块缝制而成。大家都知道。“六”谐音“禄”,象征着人们升官的心愿;“八”谐音“发”,象征着人们发财的心愿。每一片的形状也是多式多样的,“寿桃”形的即是长命百岁的寓意,“瓜”形的寄托着家庭想象瓜类一样多子(籽)多福的美好期盼。
敦煌壁画,隐约还能看到右侧儿童颈间的围涎
在给儿童做装饰品或者衣服上绣纹彩时,我们还经常能看到这些形象。老虎,一般是代表着祛除灾祸,镇压邪魅的作用。鲤鱼,“鲤鱼跃龙门”、“连年有余”、“多财多福”都是古代家长的美好祝愿。莲花,一是取莲花纯洁、圣洁之性,表达对孩子的美好祝愿,此外,就是“连(莲)生贵子”之意了。还有的,就是麒麟、福绿寿三星、二十四孝等神话历史等相关的形象,每一样背后都有深厚的寓意。
二、上衣
从秦到清,有一种衣服十分流行,称为“裲[liǎng]裆”,跟我们的背心差不多,兵马俑中的武士俑便着这种衣服。裲裆一般是前胸与后背各一块布片,冬天穿可以在两块布中间缝上棉花。在肩部与腰部用布片或者丝线连接起来,这种衣服是男女老幼皆穿的,在影视剧,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一件衣服。到清代,马甲开始流行,民间又称“坎肩”,也是清代男女老幼都喜欢穿的衣服。
裲裆铠
此外,我们对于古代小孩一个衣服很熟悉,即肚兜。儿童肚兜形象最早见于唐代的瓷器上面,肚兜主要的用处是用来保护小孩的肚子不受凉风影响,它在脖子处设计一个绳子来固定,腰部也用布带或者丝绳来固定。在夏季,肚兜可以直接外穿,我们经常所见童子戏水、童子采莲的古代儿童形象往往都是只着一件肚兜。
宋 李嵩 端阳戏婴图
古代还流行百家衣这一衣服,古代由于医疗卫生条件不好,且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僧人的袈裟一般是拼凑许多碎布块做成的衣服,称百衲衣),为了保佑儿童健康成长,古代的家长便问诸家来讨求布块,为儿童做成特定的百家衣。
右下孩童穿的百家衣
三、裤子
中国古人一般着装为“上衣下裳”,儿童也不例外,但是受胡风影响,裤子这一衣服在汉地也慢慢流行开,古代儿童的裤子一般包括:长裤、短裤、开裆裤。其中最有特色的开裆裤。
早在汉代,便出现一种裤子叫“穹裤”,后世根据胡服改造后,称之为“背带裙”,这种衣服的构成是长长的背带加一长裙,从服装的实用功能角度讲,两条长背带可以防止长裙脱落,对于身体塑形没完成的儿童,这一衣服可以防止裙子脱落,且腰部也不必系腰带,对于儿童身体的发育也没有影响与限制。这一衣服从汉至明,在妇女中间也十分流行。
隋朝背带裙
汉晋时期,有幸流传至今的壁画显示这一时期的儿童穿着一种叫“犊鼻裈”的裤子,这是一种三角裤。这种裤子一直沿用到清代,江南人十分喜爱它,称之为“牛头库”,因为这种裤子十分方便江南人在水田里劳动,一方面贴身穿着行动方便,另一方又可以遮羞。但这一裤子穿着者大多为下层劳动人民。
开裆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因为汉族自古以来习惯传长袍大褂,所以对于袍子里面的衣服要求比较随意。尤其开裆裤对于缺乏自理能力的对于幼童来说,也是极其方便的。
四、鞋子、其他装饰品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儿童鞋子的图像,大多为布鞋。中国古人是穿鞋 *** 靴,靴子被认为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衣服,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不许着靴”。但是到了明朝晚期,穿靴子的风气已经十分流行,也出现了许多儿童穿的靴子,靴子一般为软底,鞋面上绣有花纹。
此外,古代儿童也有一些特殊的装饰品与用具,例如长命锁。
《百子图》中的布鞋和长命锁
长命锁,从清代开始,有了给儿童佩带长命锁的习俗,一般为玉制或者金、银制,用来压抑邪秽,祈求长寿。这一习俗最早来自于满族,满族有个传统,在孩子刚出生时,一般都会向亲戚家索要线来织成锁状的装饰物,线用蓝、白、红、黄等颜色,将线聚成一根粗线做成圈状,然后在线头处打一个结,此处缝三块丝绸布,俗称“百家索”,在孩子大概四五岁的时候,举行挂索仪式。“索”与“锁”谐音,所以到后来,慢慢演变成为挂长命锁的习俗,但不变的是“祈求健康长寿”的祝福。
2. 儿童节的由来,传说,习俗
由来:六一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6月1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但谁想,六一儿童节的来历如此悲伤—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在欧美国家,儿童节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很少举行社会公众性的庆祝活动。
习俗:
1、我国的儿童节:大合唱!我国在1931年曾经规定4月4日为中国儿童节。自从1949年确立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废除原来的儿童节,而统一为"六一国际儿童节"。
我国中央政府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代替原来的"四四儿童节",并规定少年儿童放假七天。学校一般会为此组织相关的集体活动,并要求学生正式着装。
2、瑞典:最萌!男孩扮龙虾,女孩扮女神。瑞典也把儿童节分得比较细,每年的8月7日是“男孩节”,又称为“龙虾节”,意思是鼓励全国的小男孩学习龙虾的勇敢精神。这一天,孩子们要打扮成龙虾的样子,表演一些非常活泼可爱的节目。
12月13日则是瑞典的“女孩节”,又叫“露西娅女神节”。露西娅是瑞典传说中专门保护女孩的女神,每到这个节日,女孩子都要打扮成女神的模样,为其他孩子做好事。
3、西班牙的儿童节在1月5日,其实这是一个宗教节日,从西班牙语译过来是“魔术国王之日”的意思。传说很久以前,从东方来了三个国王——黑脸国王、黄脸国王和白脸国王到西班牙,这三个国王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和欢乐。
他们还是专门给小孩送礼物的“钦差大臣”。图为西班牙一滑雪场,三位国王从天而降。送礼物时间就定在每年的1月5日,于是这个节日就和儿童挂上了钩。为庆祝这一节日,在1月5日傍晚、6日早晨,西班牙各地都有花车游行。
花车上“三个国王”不断撒出各式糖果来慰问儿童。当游行队伍到达市政府或区政府的大门口时,凡能坐在国王腿上的儿童都能得到一件精美的礼品,得到礼品的孩子也必须向国王保证一定会好好学习。
4、哥伦比亚将每年的7月4日定为儿童节。在这个节日里,全国的学校都要举行各种生动活泼的庆祝活动,儿童们还常常戴上各式各样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的样子在街头玩耍,十分开心。
5、巴西的儿童节在8月15日,这一天正好也是巴西的“全国防疫日”。所以,每到这个日子,各地的医生们都要为孩子们看病,还要给5岁以下的儿童注射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表明政府十分关心儿童的健康。另外,巴西的“圣母显灵日”10月12日也往往作儿童节,全国会有一些庆祝活动。
6、印度将独立后的第一任政府总理庄亚鲁的诞辰纪念日11月14日作为儿童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印度的儿童会有各种民族气息浓郁的舞蹈、音乐表演,政府也会出面组织一些庆祝活动。
7、大多数伊斯兰国家都将斋月后第14天定为“糖果节”,对孩子们来说,这也是最快乐的儿童节。“糖果节”一般为期三天,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到附近的各家各户索要糖果。按照当地民俗,大人们不能拒绝儿童的要求,所以孩子们这一天总是能满载而归,欢天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