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有哪些有关儿童的诗
扩展阅读
宋经典版有哪些车型 2025-02-09 03:55:38
在河里游的都有哪些动漫 2025-02-09 03:31:00
寄什么歌词 2025-02-09 03:22:17

有哪些有关儿童的诗

发布时间: 2023-07-05 10:11:44

A. 关于“儿童”的诗句有哪些

  1.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译文: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2.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译文: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3.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4.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5.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译文: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6.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译文: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7.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译文:种植那十年成材的树木,耕作那一年收获的谷物,都交给那些年轻人吧。

  8.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译文: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9.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译文: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10.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译文: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B. 有哪些描写儿童的古诗

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它们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笔者从常见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子家诗》等书中选得几首,以飨读者。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
同样是唐代的崔道融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溪居即事》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儿童们不仅学种瓜,他们还学垂钓。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看,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怕鱼惊不咬钩,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虽是“学垂纶”,可却满认真的!诗人信手写来,好似不费丝毫力气,其实功夫很深,诗味也很浓。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不仅写得新奇,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

C. 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

描写儿童的古诗

  1.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2.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3.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4.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5.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7.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8.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9.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0.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1.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2.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3.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苏轼《花影》

  14.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15.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16.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17.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18.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19.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20.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1.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22.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杨万里《稚子弄冰》

  23.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舟过安仁》

  24.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25.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士铨《岁暮到家》

  26.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27.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28.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白居易《观游鱼》

  29.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30.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31.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百忧集行》

  32.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韦庄《与小女》

  33.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34.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35.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36.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殷尧藩《同州端午》

  37.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38.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范成大《卖痴呆词》

  39.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40.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41. 描写儿童的古诗(例举部分)

  42.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颜仁郁《农家》

  43.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44.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杜甫《狂夫》

  45. 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刘因《山家·马蹄踏水乱明霞》

  46.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高适《营州歌》

  47.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48.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

  49.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50. 竹马踉 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51.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郑谷《淮上渔者》

D. 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

历代古诗中,相对来说,描写儿童生活的题材很少,所以,这些诗就更显得可贵。这些诗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大家熟知的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高鼎的《村居》、袁枚的《所见》、胡令能的的《小儿垂钓》自不必说,已是大家耳熟能详。吾查询资料,再精心选得几首,以飨读者:
溪居即事
唐代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嘻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瓈的声音。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嘻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桑茶坑道中
宋代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这是个雨后晴天,日头光灿灿的,微风清爽爽的,地面上的雨水已经蒸发得无踪无影,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溪水穿过碧绿的原野,奔向无处;夹岸丛生着繁茂的野草,盛开着绚丽的野花。堤岸旁的柳阴里,一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那头老牛,却只管埋头吃自己的青草,越吃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去了枣没有人担心老牛逃走,它和小牧童是形影不离的老伙伴儿。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代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此诗描写梅子成熟、芭蕉荫浓的初夏风光和儿童扑捉柳花的场景,表现了清闲恬淡、天真无邪的情趣。“留酸软齿牙”句写啖梅传神;“分绿”句形容蕉叶的浓荫,暗示反光、投影作用;“捉柳花”句写儿童专心戏嬉之状,跃然在目。诗句显示了诗人化工肖物的本领。
与小女
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
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才听懂大人讲话,就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歇。一个活泼任性的小女孩儿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充满怜爱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孩子,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喜悦,那种父女亲情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初为人父的兴奋和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