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引导中班幼儿使用筷子的案例
幼儿进入中班学习以后,逐步开始学习使用筷子用餐。用餐工具由勺子变成筷子,幼儿对筷子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又因为不会使用而感到茫然。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筷子,适应幼儿当前的教育发展需要。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学习,引导幼儿掌握使用筷子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多元的活动途径,了解筷子的其它用途,发展幼儿的创造潜能。
3、 了解筷子的种类和区别,如(不同材质、长短、粗细)等。
【实施过程】
(一)学习方法,增强信心。
活动开展的第一步我们带幼儿到大班进行了参观,他们认真观察、学习哥哥、姐姐使用筷子的情形,既好奇又羡慕,抓住这一点回来后及时因势引导,孩子们自己编成了使用筷子的儿歌,“小筷子,本领强,拇指、食指、中指来帮忙,先打开,再合起,反反复复夹起菜,饭菜吃完喷喷香。”儿歌虽然短短几句,但使用筷子的基本方法表达了出来,他们用自己说话的方法来练习使用筷子,觉得使用筷子不再象想象中的那样难了,自信心一下增强起来了,自己一样可以使用得很好。
(二)搜集展览,探索发现。
筷子中蕴含着好多的科学知识,我和幼儿开始一起收集各式各样的筷子,并且在幼儿的提议下,在活动室的一角开辟了一个筷子的展览区,几乎每天都有孩子带筷子来,他们相互比,相互看,为自己找到与别人不一样的筷子而高兴自豪。
吴若言说:“你看,我的筷子上、下是不一样粗的。”
邵杰说:“我家的筷子身上的花纹是一道一道的颜色,而圆圆家的筷子身上是没有花纹,全是绿颜色的。”
刘贝宁说:“我发现我家的筷子是最长的,其它小朋友家的筷子都比我家的短。”
还有的来问我说:“老师,我的筷子为什么这么轻,他的却那么重呢?”
这种共同收集,共同探索活动,使幼儿有了许多新发现,在交流、收集过程中孩子们自然地对筷子的颜色、长短、材料、形状、轻重等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知识是比较浅显易懂的,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孩子们又生成了一些深层次的很有价值的问题。
(三)筷子游戏激发创造潜能。
孩子们都知道筷子是用来吃饭的,我们则启发、引导幼儿在筷子的其它用途上发挥各自的潜能。为此我们分别在美工区、计算区、音乐区都投放了筷子,让幼儿尝试筷子的玩法,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韦枭宇来到了计算区,他一下拿了一大把的筷子,开始用筷子搭起了拼图,先是搭了个楼梯,后又搭了一座房子,玩得很高兴,这时贺佳敏也来了,他选了一根较长的筷子在桌子边上比划了一下,我走过去说:“咱们用筷子来量一量桌子有多长吧?”他点了点头,量完了桌子后,他拿着筷子又量起了玩具柜,朱智超看到后,和他一起玩起来,量着量着,量起了各自的身高,不时传来了两人的笑声。
音乐区更是热闹非凡,孩子们拿起了自制的乐器、各种瓶子和盒子,用筷子来当鼓锤,敲着美妙的音乐,,雨嘉手里还像模像样的拿着一根筷子当指挥棒,伴着欢乐的乐曲,他们有唱有跳、有伴奏、有指挥,心情也随着飞扬起来,筷子似乎已经渐渐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