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管腔内引起梗阻,称为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80%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最多见的肠套叠类型是回肠末端套入结肠。
肠套叠的三大典型症状是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阵发性腹痛,病者面色苍白、出汗、呕吐和果酱样血便。腹部检查可摸到腊肠型、表面光滑、稍可活动、具有一定疼痛的肿块,常位于脐右上方。随着病程的发展可逐步出现腹胀等肠梗阻症状。空气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见空气或钡剂在结肠受阻,呈“杯口”状,甚至呈“弹簧”状阴影。
慢性复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人,发生原因与肠息肉、肿瘤有关,多呈不完全性梗阻,故症状较轻。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便血不多见,肠套叠可自行复位,所以发作后检查常为阴性。
Ⅱ 婴儿肠叠套的症状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是指某段肠管凹陷入其远端的肠管,像收起单眼望远镜一样。发生的年龄大都在5个月至1岁半,百分之八十的病例都在1岁以内,尤以5个月至9个月大最常发生,男婴比女婴多。有些季节性的发作-例如春天的发作-可能与某些病毒的流行有关。 症状有: 1、规律性阵发性腹痛,伴有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状。 2、血便,多为红果酱样。肛指检查手套上有血便。 蛋花汤样大便 每天大便5~十次,含有较多未消化地奶块,通常无黏液。 应对措施:多见于吃牛奶或奶粉地小儿。如为母乳喂养则应持续,不用改变喂养方式,也不用减少奶量及次数,多能自然复原正常。如为混合或人工喂养,需恰当调整饮食结构。可在奶粉里多加一些水将奶配稀些,还可恰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恰当减少每次地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假如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应请医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