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应该让“缺陷婴儿”生下来吗
“缺陷婴儿”,一个早该重视起来的问题 所谓出生缺陷,指的是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出生缺陷可由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由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带有出生缺陷的婴儿就被称为“缺陷婴儿”。 中国是一个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新生儿约为1600万人,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全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患儿约90万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约35%的患儿在出生后死亡,40%患儿出现终生残疾。另外,并非所有出生缺陷都可以在出生时发现,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大概不到30%。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数据表明,我国围产期(出生前后)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09.79/万上升到2011年的153.23/万。这一趋势近期不会好转,有研究称2015年中国的围产期出生缺陷率将达177.86/万。 出生缺陷率偏高与多种因素有关:环境污染、孕龄水平、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婚孕前检查率低、新的检测手段的应用使临床检出率提高、孕妇在孕前及孕早期未能按时足量服用叶酸片,都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率的升高。 “缺陷婴儿”不仅终身受到出生缺陷的困扰,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据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雷冬竹的说法,“重度‘缺陷婴儿’生命周期平均需要的抚养、医疗费用高达109万元。”。因此,问题便自然浮现——在产前筛查可以判断得出有“高风险”生下“缺陷婴儿”时,该不该把孩子生下来? 考察伦理困境,“严重缺陷婴儿”不该生下来 最大的困境:是否该让“严重缺陷新生儿”接受治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以目前的医学条件,多数产前筛查发现的出生缺陷都是“风险”,胎儿在生产之后是否真的带有缺陷,还得生出来才知道。并且,有很多出生缺陷是产前筛查查不出来的。因此,在考察该不该把“缺陷婴儿”生下来之前,必须要讨论的,是如何对待“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问题,即孩子已经生下来了,发现有缺陷,父母和社会如何对待这个孩子? 如果是相对较轻的缺陷,例如可以治得好的那些缺陷,又或者盲、聋等虽然是终生残疾但不危及生命的缺陷,相信这个问题争议不大,孩子们应该得到活下去的权利,哪怕他们被父母残忍地遗弃,社会也有义务将他们尽量健康地抚养大,这是他们作为“人”的权利。
Ⅱ 德国真实的学前教育情况是怎样的
在德国,幼儿园不属于国家的学校体制,而属于青少年福利救济事业。主要由教会、福利联合会、乡镇负责举办幼儿园,也有企业和协会办的幼儿园。德国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社会教育,旨在培养儿童既对自己负责又能合群的个性。 德国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幼儿自愿入学,因此要收费。但是,不同家庭所交费用是不一样的,即孩子的父母根据收入情况向幼儿园交费。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贫穷家庭儿童的入园问题。 德国幼儿园的数量很多。2002年,德国人口8253.7万,幼儿园27830所,平均2966个居民就有1所幼儿园。但在德国西11州(前西德)幼儿园的规模较小,平均每园不到 80个儿童。这主要是因为德国西部出生率极低,很多家长自认为家庭教育更好,因此较少送孩子入园。而在德国东部,由于历史原因,平均每园有642名儿童,与我国相似。 在我国,对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要求基本相同。在德国,则有所不同。小学老师要求在大学学习6学期以上,而幼儿园老师则必须在专门的学校培养。这类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2年。德国幼儿园老师都属于雇员性质。2002年底,德国幼儿园的雇员共374170 人,其中女性359811人,占96.16%;男性14359人,占3.84%。从年龄看,20--30岁段的最多,有12.3万人,其次是30--40岁的,有11.7万,40--50岁的有9.6万人,20岁以下和50--60 岁的均不到 2万人,符合幼儿教师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常规分布。 德国的幼儿园招收3--6岁的儿童。年满6岁但心理发展还不适合上小学的孩子则上附属于小学的学校幼儿园。而年龄不满6岁但其心智发展已经适合上小学的儿童则进入小学开设的学前班。总的来看,德国儿童在学前班和学校幼儿园就学的并不多。2002年,全德国学前班有儿童1.92万人,学校幼儿园有3.56万人,二者共5.48万,仅占小学在校生的 0.56%。此外,还有专门为残疾儿童举办的特殊幼儿园、专门在上学前和放学后照顾幼儿的日托中心,以及专门在放学后照顾学龄儿童的校外照顾中心。 德国幼儿园虽不是义务教育,但是政府出资却不少。2002年,政府拨款44亿欧元给幼儿园(不含学前班和学校幼儿园等)。仅此一项,就占德国当年GDP的0.2%。教会等非政府团体拨款更多。2002年,私立款项估计不会低于74亿欧元。二者相加,德国幼儿园获得的经费起码就有 118亿欧元。虽然只有约250万的在园幼儿,德国幼儿园的生均经费达到了每年4720欧元,约合人民币4.7万元。可见,政府和民间资本的投入是非常可观的,也反映了德国政府和民众对幼教事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Ⅲ 德国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吗
德国,世界上唯一一个把教养儿童写进宪法的国家。不是我们崇洋媚外,而是德国的教育确实值得推崇。
结语
赢在起跑线,真的就是胜利吗?看起来并不是,多少早早被沉重课业压垮了笑脸的孩子最后厌倦了学习?为什么不尝试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呢?让孩子在无忧无虑中自己探索学习,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