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问家庭中宝宝的常备药物有哪些呢哪些药物绝对不能用
由于宝宝机体的安全卫士还不够强大,难免会生病。大多数家长见不得”心尖子“难受,即使是感冒、发烧这些”小毛病“,也会带宝宝奔波去拥挤的医院看病。其实,有些问题在家中备几种儿童常用药就能搞定,既能省去排队挂号的痛苦,还能避免交叉感染哦~
家中要备哪些小儿常用药?
1、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两种安全的儿童退烧药,6个月以下的宝宝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6个月以上的宝宝还可选用布洛芬,如美林。
4、便秘用药:开塞露、乳果糖
开塞露:具有软化大便、润滑肠道、刺激肠道蠕动的作用,可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反应,但它只能偶尔使用一两次,如果经常使用,直肠的敏感性会越来越差,一旦适应了该药将不再有反应,特别是那些大便干结且量少的患者,长期依赖开塞露排便会更困难。
乳果糖:是一种通过软化粪便达到效果的渗透性泻药,对肠壁没有刺激性,适用于治疗慢性便秘。
5、胃肠胀气用药:西甲硅油
西甲硅油是一种“消泡剂”,它能把肠道内的大泡泡变成小泡泡,然后排除体外,可用于治疗婴儿肠绞痛。由于它不会被肠道吸收入血,家长可以放心给宝宝使用。
6、护理皮肤用药:炉甘石洗剂、碘伏
炉甘石洗剂:无论是蚊虫叮咬,还是痱子、湿疹等皮肤病导致的瘙痒,都可以用炉甘石洗剂来止痒。
碘伏:宝宝不小心擦伤、碰伤时,可以先用清水或者生理盐水洗掉伤口上的污渍,然后用棉签蘸碘伏消毒。不要使用酒精,以免刺激伤口,不利于伤口后期的恢复。
Ⅱ 小儿禁用的药物有哪些
新生儿、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间,一些器官和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需要的时间短,吸收、排泄都比较快,抵抗力弱,容易生病,对药物敏感性强,用药不当,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对新生儿、小儿用药应当特别小心。下列药物,新生儿、小儿应慎用或禁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1)要严禁给新生儿服用小儿退热片、APC片。因这类药可引起新生儿青紫症、贫血、脐带出血、吐血、便血等。 (2)要严禁给新生儿服用氯霉素。因为即使小剂量的氯霉素也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轿和粒细胞缺乏症。且新生儿、早产儿服用氯霉素时,很容易发生急性氯霉素中毒,严重者可在急性中毒症状出现后几个小时内死亡,医学上则将这一中毒症状称为灰婴综合征。 (3)新生儿要严禁服用新霉素。因为新霉素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耳聋。 (4)8岁以内小儿严禁服用四环素类抗生素。现已查明,即使短期内服用四环素也容易引起黄斑牙,甚至使乳牙及恒齿发育不良。还存在的暂时性阻碍孩子的骨骼生长发育的可能。 (5)小儿还不可滥用维生素AD胶囊。因为长期大量服用此类营养型维生素也会引起中毒。表现为毛发干枯、眼球突出、烦燥不安、厌食、发热、肝肿大等毒副反应。 (6)小儿要慎用氨茶碱。氨茶碱是止喘和利尿的常用药,但同时又属限剧药物。如小儿患哮喘需应用时,一定要慎重。因为氨茶碱的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如果用量稍有不当,就会造成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小儿哮嚅,尤其是2岁以下小儿哮喘尽量不使用氨茶碱,可选用非那根糖浆、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中成药止喘。 (7)小儿要慎用氟哌酸。奎诺酮类抗菌药包括氟哌酸、氟嗪酸等,是临床使用广泛、抗菌作用较强的一类抗菌药。但用于小儿时,除能发挥正常的抗菌作用外,同时又可影响软骨发育,对儿童身高发育不利。因此,孩子细菌感染后尽可能选用其他抗生素比较安全。 (8) 氨基糖甙类可引起小儿耳聋,肾脏功能损伤。 (9) 磺胺类可引起小婴儿黄疸,肾脏功能损害。
Ⅲ 请问家庭中宝宝的常备药物有哪些呢哪些药物绝对不能用
家中常备药包括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75%的酒精棉签、碘伏棉签等外用皮肤消毒物品等,其他口服药物还需遵医嘱服用。
一、盐酸溴己新注射液
据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刺五加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2018年第62号)》显示,对刺五加注射液说明书修订主要内容有:
【禁忌】修订为:孕妇、儿童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