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儿童肺炎间质为主吃什么药
扩展阅读
文豪野犬是什么动漫里的 2025-02-14 04:01:46

儿童肺炎间质为主吃什么药

发布时间: 2023-06-06 08:56:43

1. 儿童肺炎吃什么药最好

输液治疗,也需要口服药物.你没有输液的时候还需要维持药物的抗炎的浓度啊.否则效果不好啊.而且有的药物是不可能输液的,需要口服的啊.
指导意见:
这个要看具体的情况,当然抗炎治疗是输液抗炎治疗效果好一点点啊.但是如果有痰的加上鲜竹沥口服试试.发烧还需要适当加上额外的退烧药物口服的啊.一般需要7-10天才能治愈的. 最好还是看医生啊.
生活护理:
宝宝感冒后,一般以干咳为主,这多半因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喉部粘膜炎病导致充血刺激未梢神经感受器而咳嗽.因此,父母在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应少量多次喝水,水温不宜太热,以免刺激咽部;2,剧烈咳嗽时,最好将其抱起,使他的上身呈45度角,同时用手轻轻宝宝的拍背部,使粘附在气管上的分泌物得以松劲,利于咳出;3,保持空气温度,温度和洁净度十分重要.室温最好保持20-26℃左右,定时通风,室内湿度50%-70%,利于痰液稀释而咳出,空气太干燥,痰液粘在气管壁上不易排出;4,夜间咳嗽厉害可稍抬枕头,减少患儿胃食道返流对咽喉部刺激.——汉高机械

2. 宝宝得了间质性肺炎,如何治疗

病情分析: 治疗还是需要用消炎药的,常用的 青霉素就是可以的,治疗还是可以打针的。

3. 宝宝间质性肺炎吃什么调节好

小儿间质性肺炎吃什么好,具体如下: 1.梨:梨具有润肺清热、消痰降火、清胃泻热、养阴生津、滋肾补虚及润肠通便等作用。治疗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咯痰有独特而明显的效果。 2.荔枝:荔枝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化痰、健脾和胃、疏肝理气及滋补肾阴等作用。 3.甘蔗:甘蔗具有润肺益胃、补肾生津作用。对肺部疾病引起的干咳、盗汗、潮热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核桃:核桃具有益肺平喘、养胃助纳、润肠通便、调肝和血、补肾健脑等功用。 5.苹果:苹果对肺也有好处,每周食用5个或5个以上的苹果可以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且每天吃一个苹果能使你不易生病。苹果中含有大量的名叫槲皮苷的黄酮类抗氧化物,这种抗氧化物能保护肺部免受污染与吸烟的有害影响,洋葱、茶和红葡萄酒中也含有槲皮苷。 6.蜂蜜:中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而且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小儿间质性肺炎的治疗,磁药叠加调节免疫疗法更有效: 1 、调和阴阳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因七情六淫以及跌仆损伤等因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病理变化,而产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临床证候。针炙治病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针炙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完成的。例如:由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而引起的头痛,治当育阴潜阳,可取足少阴经穴针以补法,配足厥阴经穴针以泻法。 2 、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即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既病之后,机体仍然会不断地产生相应的抗病能力,与致病因素作斗争。若正能胜邪,则邪退而病向愈,若正不敌邪,则邪进而病恶化。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的基本法则。针炙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大凡针刺补法和艾炙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结合腧穴的特殊性来考虑。例如:膏育、气海、命门等穴,多在扶正时用之,而十宣、中极、人中等穴,多于祛邪时用之。 “磁药叠加调节免疫疗法”使中草药快速直达病灶,形成持久的攻击力,从气管到肺泡同步作用,全面消除深层的病毒,并将杀死的细菌、病毒排除体外,清除体内疾病病巢,斩除致病根源。

4. 如何治疗小儿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 ,由于抗生素难以到达疾病部位——肺泡间质,因此治疗效果不太理想,而中医中药在这方面却存在明显优势。 建议您可以看看中医,首先许多中药具有抗病毒作用,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临床上,都证实某些中医药对病毒引起的疾病有较好疗效。 其次,许多中药在抗病毒的同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于防止因病毒感染而导致的继发感染能起很好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医治疗是综合性的,它具有扶正机制,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激发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治疗间质性肺炎,早期以宣肺清热解毒为主,后期加用涤痰豁痰。具体归纳为八种治法:⑴解表法,包括辛凉解表,辛温解表,清暑解表。⑵表里双解法。⑶通阳利湿法。⑷清热养阴法。⑸降气豁痰法。⑹扶正开闭法。⑺固阴降逆法。⑻回阳救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