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如何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扩展阅读
佳绩教育怎么那么贵 2025-01-19 12:45:59

如何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 2022-04-22 20:48:43

1. 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最大的心愿。因此,我们必须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健康。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没病没灾”就是健康,却对孩子的心理素质、心理状视而不见,认为孩子小小年纪不会有心理问题。殊不知,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新焦点。

某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对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一次抽样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中分别有40%~50%和20%~30%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部门曾在一个城市展开调查,发现孩子患有各种身体疾病的约占受检人数的65%,而有心理障碍的却占69.9%,超过了身体疾病的患者。

三、让孩子把不愉快的事说出来

可以让孩子哭,痛痛快快地哭。这就是让孩子把不快的情绪发泄出来,不堆积在心里。但同时也要让孩子记住,要将哭之前的所有痛苦与疲累都统统发泄出来,然后轻松对待下一秒,下一刻。在哭过之后,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跌倒的原因,最好在纸上分条列出,这样看起来更清晰、直观。然后,调整好心态,继续快乐、积极地成长,这才是最好的方法。

2. 父母要怎样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

孩子面对生活和学习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失败、挫折和困难。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目前,许多孩子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如懦弱、任性、自卑、自负、嫉妒、过度敏感、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等。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父母首先要从自己和小事做起。作为父母,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次性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父母的引导和孩子的感受、体验和慢慢积累。

3. 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一、幼儿心理健康培养的意义
(1) 幼儿心理健康影响其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是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心舒则体壮,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可见,“心”与“身”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的疲惫和痛苦。”这说明心理健康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2)幼儿时期心理是否健康影响人智力的发展、学习的好坏和将来事业的成败
当孩子感到心理压力时,表现情绪紧张、烦燥不安、心情抑郁、感受力降低、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从而影响其智力的发展,实践证明心理健康的孩子学习轻松、愉快,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增进体脑发展,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排除不必要的忧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也影响着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有才华而事业未能成功的人不少,究其原因主要
是心理因素影响其才能的发挥,比如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缺乏毅力等。
(3) 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的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个具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这意味着跨世纪的新一代,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 不正确的教育观
只有身体的健康不是完整的健康,但人们往往过多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这些也对教育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如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重动作技能熟练,忽略幼儿个体差异;重体育活动形式,忽视幼儿身心特点;重自体功能,忽视幼儿个性、德育、美育等的培养。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不仅错过培养幼儿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的机会,而且还使孩子对体育活动丧失了兴趣和自信心。
(2) 师生关系不和谐
马斯洛指出“在幼年时期就得到安全感、变得坚强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何种威胁,他们往往仍然保持安全感和坚强的性格。幼儿得不到成人的关爱、呵护,并且遭受威吓、呵斥,将会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出现焦虑、不安、退缩的情绪,对外界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孩子年龄小,渴望有安全感,更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有些教师总是高高在上,什么事只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专制地强迫幼儿接受,这给幼儿造成一种“上对下”的心理压力,易使幼儿产生敌对情绪、自卑感,形成压抑和抑郁等不良性格。
(3) 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由于儿童有依赖他人的特点,对儿童心理问题的考虑需要考虑到他们与别人的关系,而不应该把问题单独局限于儿童自身。一美国学者,为了探知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自己父母、家庭究竟有哪些迫切要求,走访了20 多个国家,对1万多名肤色不同、经济条件各异的儿童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孩子们对父母和家庭放在首位的要求并非是经济和物质条件,他们对吃、穿、用、玩的东西似乎不太在意,相反却很注意自己家庭的精神生活,如以下类型的家庭就严重阻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a.关系紧张型;b.放纵型;c.过分保护型;d.过分严厉型。
三、幼儿心理健康培养的方法与对策
(1) 注重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性
a.幼儿园环境与幼儿心理健康培养。
首先,应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年龄差异,注重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创设,这样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放开手脚活动。其次,应更多地考虑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注重儿童认知、情感、语言等方面的整体环境因素,为儿童提供大量的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机会和活动的空间。再次,关注儿童成长的自然因素,注重户外实用性环境的创设,更多从实用实效的角度予以考虑,从场地的面积、场地的硬软、器具的高度和功能考虑。不同年龄的分班户外活动区的创设:考虑绿化的观赏、锻炼的不同作用及养护的便利,使各年龄段孩子在不同季节开展各类有益的户外锻炼活动,得到健康发展。另外,应注重幼儿园人际关系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要重视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特别对性格内向、胆小、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较差的乖孩子更不能忽视。教师还应对小部分拘谨、孤僻、智力发展滞后的幼儿充分关注,根据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个体差异,研究适合他们的有效活动形式和方法。
b.家庭环境与幼儿心理健康培养
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形成,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将产生不同的影响。这里谈谈几种不同类型的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一种,专横或武断。父母教育孩子往往采取“高压”政策,针对幼儿心理要求不是耐心进行说教,而是表现急躁情绪或打骂孩子,这就使孩子易产生恐惧心理,缺乏自信心,性格孤癖、情绪不稳定。第二种,过分迁就或溺爱。此种教养方式大多发生在“四二一”综合症家庭。主要表现在长辈对孩子百般宠爱、过分娇惯,孩子稍有不如意就哭闹不止,以蛮横胡闹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第三种,民主或宽容。这种教养方式一般多见于父母文化素质较高的家庭。在这种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活动往往是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加以引导,并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发展给予一定的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初步训练。父母对孩子不打骂、不娇惯,爱宠有度,教养得法。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并不是一味地满足造就,而是要看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合乎情理。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既要在幼儿入园后积极努力地培养幼儿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又要主动地与幼儿家长联系,相互交换幼儿心理发展状况,指导家长科学地教养幼儿,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幼儿的早期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2)采用表扬奖励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对幼儿进行表扬奖励,就是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符合教育者所预期的认识或行为进行肯定性评价的过程。表扬奖励作为一种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活动中被教师广泛地接受和采用。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表扬奖励是把双刃剑,适当的表扬奖励可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消除其不良行为,强化其优秀品质的形成;过分的表扬奖励则有碍其优良品质的形成,甚至还会使幼儿形成一些不良的品质。
(3)教师应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树立心理素质教育观念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明确指出:幼儿早期的心理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是一种具有自发吸收力的心理,这种心理不断自发地按照其自身的本性、自己的尺度、自己的机制将周围环境的一切信息筛选加工、固结于自己的心理世界。既然幼儿早期的心理是自发的无意识的,作为幼儿教师就要重视幼儿早期心理发展的特点,自觉地维护幼儿的主观自我意识。总之,幼儿教师要想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理世界。只有心中真正装着幼儿,真切地了解幼儿的内心需要,真实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才能真正地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地取得成效。

4. 如何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想让孩子的心理更健康,重要的是父母自己的心理要先健康起来。

总之,说起来很简单,想要让孩子心理健康,就要让他生活在一个充满爱与正能量的环境中。但实际做起来,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去努力营造这样的环境。想让孩子美好起来,那就先美好父母吧!想让孩子心理健康,那就父母先让自己的心理健康起来吧!


我是香草珠儿

心理成长,心灵提升,我们一路同行!

请关注公众号:香草珠儿

5. 试述维护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

儿童心理健康有什么标准
1、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三、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有哪些
1.一般性的问题。如: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好动等;

2.特殊性的问题。如:自闭症、适应障碍、癫痫、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

3.儿童疾病类问题。如:自闭症典型自闭症的孩子,目光与言行都不与人接触,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而且脾气异常强烈,他们同时会固执的爱听某种旋律或某种玩具,甚至具有灵巧的动作及想法。

日常生活中,他对物的兴趣比对人来得高,有时甚至会把人的肢体当成物体来玩;玩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重覆且节奏性的动作;对于喜欢的东西相当执着且一成不变。活动量过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东跑西、爬上爬下、话多、手势多、父母或老师往往非常讨厌这种孩子,他们有时会认为这些孩子是故意捣蛋的。一般而言,这些孩子的特征有:注意力难以集中、肌肉协调不良、缺乏抑制力、挫折容忍度偏低、情绪不稳易发怒、过度敏感。儿童过度好动的可能原因有三种:一是家庭压力太大、二是轻微的脑部受损、另一种是天生就属于活动型的孩子。

4.恐惧症。儿童对鬼、神及不明物体的恐惧似乎是司空见惯,但是这种恐惧若持续不断地存在着,则将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造成恐惧症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种,其一是过去可怕的经验所引起-如突来的巨响、朋友或兄弟的恫吓等;其二,恐惧可能是焦虑的代替品;其三是社会学习而来。

5.儿童抑郁症。典型的抑郁症表现为,当令人高兴的事发生时,病人仍然没有积极的反应。除了情绪反应之外,非典型的抑郁症还需包括其他表现,如增加胃口、增长体重、增加睡眠和行动迟缓。例如,典型的抑郁症有普遍失眠的表现,而非典型的抑郁症表现正好相反,这些孩子睡觉的时间比普通孩子更长。

四、家庭因素对儿童性格的影响有哪些
1、教养方式:

(1)父母教养比较民主,则孩子独立、大胆、机灵、善于与别人交往协作,有分析思考能力;

(2)父母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则顽固、冷酷无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

(3)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就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

(4)父母过于保护孩子,则孩子被动、依赖、沉默、缺乏社交能力;

(5)父母教养意见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易说谎,投机取巧;

(6)父母支配型教养孩子,孩子就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

2、家庭气氛: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间的争吵、隔阂、

6. 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都有什么好的做法呢

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会发现,现在大多数的儿童都出现了心理问题,这可能是因为家长平时没有多去关注一下孩子。如果我们想要去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的话,那么小编也是建议各位家长最好是多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不要给自己的孩子太大的压力。平时带着孩子多出去玩玩,我们也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能够变得更加的可爱,而且也会变得更加的健康。

三、总结。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心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选择通过轻生的方式来了结自己的生命,小编也是希望所有的家长能够更好的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去逼迫自己的孩子。过于的逼迫孩子只会让孩子离父母越来越远,也只会让孩子走向不归的道路。

7. 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都有什么方法

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爸爸妈妈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心理活动。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让孩子这样做那样做,但是却并不给孩子解释,也不尊重孩子个人的想法,这样的教育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所以说作为家长一定要记住用正确的方式来给自己的孩子做好相关的教育,这对于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引导,而且也能够尊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果爸爸妈妈选择了忽略孩子的声音选择了忽略孩子的想法的话,那么小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而言之爸爸妈妈应该尽可能的选择用正确的方式来尊重孩子的成长,要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着小孩子发育得更为完善一些,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行为方式。

8. 初为人父母在生活中,该如何让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呢

用正确的心态去教育孩子,同时让自己树立起好的榜样并让孩子感受到。

每一个人在成为父母之前,都是自己父母孩子,所以当了父母之后,才知道当父母确实不容易。但是既然我们选择了成为父母,那么就要拿出当父母样子。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一、用正确的心态去教育孩子。

虽然我们初为人父人母,我们在很多方面都不足,但是我们要摆正自己心态,不要害怕去面对一些问题。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更是一边教育,一边学习的时候。当然我们不能够逼迫自己一定要成为很优秀的父母,这样压力大,反而做不好。对此,调整心态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