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乡村儿童教育是什么
扩展阅读
新手怎么挖基础修边 2024-11-20 07:27:24
科学包括哪些基础 2024-11-20 07:25:10

乡村儿童教育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1-14 03:36:56

‘壹’ 李永乐呼吁关注乡村儿童,我们应该关注乡村儿童哪些方面的教育问题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化,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扩展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而展开的。人口的增长、流动的增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巨大的就业岗位数量。于是,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到城市打工,以实现自己的“淘金”梦想。因此,在社会转型期,乡村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乡村儿童由于年龄小,自我照顾能力差,父母关爱不足,导致其在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其整体素质的提高。故我们要着重关注到对于乡村儿童的三个教育方面。

一是家庭教育,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学校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教常常是通过父母的言语和行为来影响孩子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品格,理想。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儿童,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我行我素,无法无天。

‘贰’ 乡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乡村教育的目的是:

  1. 传承中国文化,把因城市教育而造成的民族文化损失,最大限度的找回;

  2. 孕育民族艺术,坚守在现代艺术,时尚艺术冲击下的生态艺术阵地;

  3. 把握人性走向,为因经济社会和外来文化造成的人性扭曲保留一分真情;

  4. 倡导礼仪廉耻,清除因城市生活造成的意识形态污染;

  5. 推崇绿色环保,为因城市教育造成的环境破坏留住最后一分净地;

‘叁’ 如何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导语:幼儿教育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是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都应该给予充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要构建切合实际的幼儿教育机构发展模式,并结合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各方面客观条件的改善,不断转变工作思路,促进幼儿教育机构健康、持续发展。

如何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一 更新教育观念

广大的农村幼儿教育管理者、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都应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发展幼儿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改变教育观念,端正对待幼儿教育的认识。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把儿童看做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不同于成人的独立主体,儿童的潜力只有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幼儿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形成是通过自身积极的探索、主动的活动实现的,而不是凭借静坐、倾听、观望教师的说和做而被动学习得到的;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的发展水平与速度、兴趣与爱好都不尽相同,教师应予以尊重和保护;

另一方面,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贯彻“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原则。必须严格把握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一基本特点,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广泛开展游戏、观察、散步、上课、娱乐、体育、劳动等多种活动;既对幼儿提出统一的教育要求,又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得到发展。

二 优化幼儿园(班)环境

1.改善农村幼儿园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的改造应与教育目标一致。为此,教师要和幼儿一起设计环境,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收集各种自然物和无毒的废旧物品,布置教育环境,如教师和幼儿共同采摘野花,拔芦苇穗,制成各种物品来装饰环境;或剪粘稻秆,做成一张中国地图,挂在墙上;用废纸盒和幼儿的绘画作品做成一个彩色电视机,陈列在教室的一角;随着季节的变化改变环境的布置,使教室始终充满欢乐、童趣和生机。此外,教师还可以把各种物品进行整理加工,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活动区中,如把植物的枝、花、叶、籽放在美工区中,把种子、果实放在拼剪区中,把竹竿、木头放在建筑区中,把瓶子、饮料罐放在娱乐区中,并使幼儿能随意使用,自由操作。

2.创设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建立并维护师幼之间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教师应采用言语的、动作的、情感的等多种方式,扮演观察者、同伴、指导者和评价者等多种角色,与幼儿进行广泛、积极的交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坚强的意志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3.建立互助友爱的同伴关系

幼儿园(班)是幼儿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幼儿在班级中,不仅模仿教师的言行和态度,更重要的是从同伴身上获取社会交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如“开放小组活动”“配对小组活动”“混合年龄小组活动”等,以提高幼儿交往的能力,进而形成并巩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同伴关系。

4.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活动

幼儿园(班)的保育和教育任务是通过一日生活来实现的,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游戏、上课、休息、饮食、睡眠等)的顺序和时间,对于保证幼儿有规律地、愉快地生活和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并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动态、静态活动适时替换,室内、室外活动交替开展;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相结合,体、智、德、美教育活动相统一。

三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教质量,要根据“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幼教理论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必须“以穷治穷”,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艰苦奋斗;以农村的广阔天地为课堂,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育内容和教材,做到农村化、地方化;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游戏和活动,做到幼教化、学前化,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教育新路子。

‘肆’ 浅析乡村幼儿教育的问题及建议

——以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

陶行知先生说:“中国以农立国……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梁漱溟先生也认为,中国在“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形态下,教育必须从乡村入手,要优先改变农村教育。中国人口的十之八九在乡村,要实现“在幼有所养、学有所教……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我们就必须认清楚目前我国乡村幼儿教育的迫切问题,并探索合理有效的方法,积极主动地予以解决。

本文以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理论为基础,并适当延伸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对目前我国的乡村幼儿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乡村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的不足

1.乡村幼儿教师人数缺口巨大。据国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数据,2017年我国在职、代课和兼任的幼儿园教师人数为402.9万人,适龄儿童在园人数为4725万,师生比为1:11.7,高于国家规定的1:7~1:9的标准。考虑到乡村幼儿园条件与城市比相对较低,而我国乡村人口基数却十分巨大,在乡村这一比例只会更高不会更低。虽然较2013年1:23.7的师生比,已有很大提高,但就目前情况看,乡村的教师人数缺口仍然是巨大的。

2.乡村幼儿教师的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幼儿教学不同于其他教育学科,它要求从业者具备更全面的综合素质。从业者不仅需要懂得幼儿的成长规律,还需要懂得幼儿心理、幼儿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需具备一定的艺术能力,如舞蹈、音乐、美术等。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为扩大幼儿教师队伍,国家规定的幼儿教师准入门槛并不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只需在毕业前通过《综合素质》《保育知识》和面试即可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而教师和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学前教师资格。但另一方面,较低的准入门槛,势必导致幼儿教师的素质水平普遍较低。从数据的角度看,2017年我国幼儿园教师学历的分布情况:50%是专科学历,20%是高中学历,5%的高中以下,而本科学历及以上的不足20%。可想而知,在广大的中国乡村,由于基础条件薄弱、收入水平低下、地理位置偏远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学前教师队伍的素质条件必然更差。

3.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尚不成熟,教师选拨、任用和培训机制尚不完善,即便已经在岗在职的教师,也因为收入、前景和编制等问题而产生离心力。一直存在乡村教师向城市学校流动的现象,而城市回流乡村的教师则实属凤毛麟角,乡村与城市的学前教育质量非但没有缩小,反而逐渐拉大。放任此种恶性循环不加制约和调节,我们必然离“幼有所养、学有所教”的目标越来越远。

(二)基础条件的落后

与城市相比,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地区的经济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还存在很严重的区域不平衡现象。自2001以来,我们国家实行了由县级政府为领导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有些县级政府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校舍面积小、教育仪器设施少、图书资料陈旧、文体器材老化等现象。而且,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推广,有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和特殊人群(流动人口子女、残疾儿童等)入学困难、条件落后等问题也愈发凸显。

(三)教育模式的落后

这个问题是乡村幼儿教育师资短缺的延伸。一方面,由于乡村幼儿教师存在数量少、素质低、流动性大等问题,必然会导致对应乡村地区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又因为乡村的信息流通速度较慢,乡村教师的教育敏感性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相对城市地区,乡村地区在大时代的变革和创新潮流中存在延迟效应。乡村幼儿教育的革新难以与时俱进,核心价值观的传递、道德素质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发扬,存在一定滞后性,难以进行教学方式变革,难以进行教学转型和策略研究。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发展,乡村教师更多面临着家长对自身权益和对学生权益前所未有的关注压力[],教师的道德指数和幸福指数都有所滑坡,对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定影响,从而间接影响了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育模式的迭代。

二、针对乡村幼儿教育问题的建议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他的“活教育”理论不仅指导了当时的学前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基础教育,对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也仍发挥着对当下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作用。灵活运用陈鹤琴先生的理论,可以为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问题,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一)整合区域师资力量,建设区域幼儿教育的“活”网络。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城市师资力量较强的优点,整体规划,通篇布局,通过“结对子”、“双向流通”等方式,对乡村学前教育点进行定点帮扶,既可以让城市的教师“沉下去”,也可以让乡村的教师“提上来”。有计划、有组织的流通网络可以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最终使得区域内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二)开拓创新发展思路,创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活”教材。陈鹤琴先生认为,将儿童能接触到的“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教学内容,可以让他们学到实用的知识。不少学者认为,当下既是现代化教育,那么传统的手工、劳动等教育内容应该减少,甚至个别内容可以不再进行教学。我认为这是对“实用主义”的过度解读,手工教育、劳动教育等之于儿童综合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广大的乡村地区,中国的传统文化氛围依然浓厚,从手工、劳动等当地儿童熟悉的方面入手,更贴合实际,更接地气,也更有利于师生的沟通和知识的传递。因此,灵活发挥乡村自然条件的优势,运用手工、劳动等方式创造竹马、竹蜻蜓、草蟋蟀等具有乡村特色的“活”教材,不仅有利于解决教材教具短缺的问题,更有利于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也寄望学前教育的推广者和从业者,切不可犯了近代学前教育史上出现的“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岂不知“子息不昌、文脉不张”?

(三)转变固有思维模式,打造乡村幼儿教育“活”机制。以史为鉴,方知优劣,当年陶行知先生为了推行平民教育,创造了“小先生制”和“艺友制”等灵活的教学模式,陈鹤琴先生也提出“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等领先于时代的教学原则,这固然是过去存在的机制,但何尝不能古为今用呢?我认为,虽然近两年幼儿教师队伍有了明显壮大,但对我国乡村学前幼儿教育的现状,我们并不能持过于乐观的态度。“小先生制”、“艺友制”,其作用不仅在于迅速壮大教师队伍、推进平民化教育,更在于其强大的灵活性和渗透性,可以增强乡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信息交流;而“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的教学原则,更为我们创新教师队伍、教学模式提供源源不断的思维灵感。“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乡村幼儿教育的“冻土带”,必须有灵活的机制去松动,才能孕育出更丰富的养分,栽种出更甜美的果实。

三、结语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身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自身的局限性,始终以学习者的身份热切地投身于平凡的工作。同样的,在解决乡村幼儿教育的问题上,我们也应该取长补短、兼容并包。而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也为我们开拓思维、灵活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教育乃一国之本,而学前教育更是“根本之根本”[],我辈志同道合者,即便不做蜡炬成灰,也必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

‘伍’ 农村幼儿园家庭教育状况是怎样的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同的家庭状况、家长不同的教养态度、家长本身不同的素质,对于形成孩子最初的体格、人格、和智慧,以至对孩子的一生,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立相对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抵御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少年儿童的成长

农村幼儿园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源于多方面原因,除了家长的教育指导能力不高外,教师的教学水平低下也是一个原因。但是为了提高广大农村幼儿家长的素质,使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一样都能受到良好的家庭家庭教育,农村幼儿园的家长学堂、家长课堂等活动都有必要亟待而持久的开展下去。

‘陆’ 你心目当中的农村教育是什么

  1. 我心目当中的农村教育是神圣,不可替代的。有很多人说,农村学校现在学生很少了,有的学校教师还比学生多,这岂不是一种浪费。我要说的是教育真的不能仅从经济上去衡量,农村学校现在四五十个娃的学校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几个学生,但是他们的背后也是四五十个家庭,他们的希望在哪儿?他们能通过什么来改变家庭,唯有学习。我们学校原来有一个孩子家里父亲是残疾,母亲精神时好时坏,每天这个母亲都会把孩子送到学校,而且用他们那脏兮兮的手拉住教师的手,说着听不懂的话,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认为唯有老师可以让他们改变,老师可以改变孩子的未来。

3. 庆幸的是我就是一个农村教师,一个能改变这些孩子命运的人。庆幸的是国家这些年也越来越重视农村教育,硬件建设越来越好。相信农村教育会有美好的未来。

‘柒’ 农村幼儿园家庭教育状况是怎样的对小孩有什么影响

引言:现在在农村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孩子的教育情况,因为想让孩子走出那个小的地方去见识更大的世界,但是就会把这种期望转化成了压力给到孩子。以前的农村是对孩子的教育不受重视,但是现在有点过于重视了,但是却没有一个好的科学的办法去引导孩子成长。

‘捌’ 农村小孩和城市小孩的教育,有哪些不同之处

引言:农村和城市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果家长想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就要把孩子送去城市读书。城市里面有优秀的师资力量也有好的学习环境,孩子在城市也会受到更好的教育。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农村小孩和城市小孩的教育有哪些不同?

三、目标不一样

农村和城市最明显的差距就是两个人的目标不一样,因为生长的环境不一样,学习到的资源也不一样。如果想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就要让孩子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生活,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努力,会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奋斗。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缺失孩子的成长,这会对孩子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玖’ 农村留守儿童幼儿教育的问题和完善方法

导语:陶行知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想全方位培养人、塑造人就应该从娃娃抓起,重视每一天教育,重视每一个人教育,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提高幼儿教育者的素质,提升幼儿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教育,为顺应时代需求,力争将孩子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人才。

农村留守儿童幼儿教育的问题和完善方法

一、农村留守幼儿教育的基本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把子女留在农村的那一部分孩子。从调查情况来看,江西抚州留守儿童的父母亲都在外务工的比例高达80%,大约43%属于留守幼儿,多由家中老一辈的人抚养教育。

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幼儿教育是指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在中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本文的幼儿教育是狭义上的概念。

(一)留守儿童的幼儿教育尚未得到普及

据对抚州市东乡县杨桥镇的调查,从父母在外打工情况看,父母都在外务工比例最高,占32%,其次为父亲单方在外务工,占19%,母亲单独在外打工比例为5%,三者合计比例高达56%,说明杨桥镇农村留守儿童比例相对较高。

在抽样学生样本中,男生占535%,女生占465%,男生比例大于女生。上过幼儿园的比例为39%,说明杨桥镇留守儿童入园率低。从未上幼儿园与上过的学生学习情况比较得出,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学习优秀率达205%,比未上过的优秀率高出15个百分点,未受过幼儿园启蒙教育,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的学生比例竟高达5574%。可以得出幼儿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今后学习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

然而,从农村留守儿童对上幼儿园的态度来看,有54%的儿童不喜欢上幼儿园,留守幼儿入园晚,平均年龄在5周岁,3~5岁普遍由监护人代管,在监护人看来,幼儿太小入园学不到什么东西,到了5~6岁,要上小学怕跟不上,要进入幼儿园打好底子。普遍存在没有让适龄儿童接受幼儿教育的意识。

(二)农村以隔代监护为主,文化水平不高

通过对问卷中4~6岁监护人与儿童关系的分析可得出,笔者调查的172名监护人样本中,有138人属于隔代监护;有20个孩子属于单亲监护类型,其中有7人由父亲单独照料,有13人由母亲单独照料;有9人属其他监护类型(包括有亲戚、朋友或者雇佣人员代替照料);有5位幼儿的监护者没有填写这个问题,即监护类型不详。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只有10人,初中学历57人,小学毕业的有89人,小学肄业有16人。留守儿童中监护主要是隔代监护,而且他们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大都是小学或者初中水平,高中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较小。

(三)监护人对幼儿教育关注不足

监护人与幼师的联系相当缺乏,172被调查者当中,高达116人表示不会和老师联系,只有少数人会每周联系老师一次,有36人明确表示只有偶尔会和老师交流。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幼儿的教育关心程度很低,有66%的监护人从不联系老师了解幼童上学情况,每周联系一次的监护人只占512%,每月一次的只有765%的比例,偶尔会联系的占2118%。从结论来看,在农村,幼儿受教育情况很不受监护人的重视。

(四)农村幼儿园数量少,办园条件差,入托费用高

农村幼儿园数量少,留守儿童去幼儿园的路途遥远,多数幼儿园的校车并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幼儿园的教育设施不齐全及教育质量低下。入园费用对于留守幼儿的父母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对于农村留守家庭来说,主要收入来自家中青壮年的在外务工收入,农村家庭一般都有两个留守孩子,也就是说,光学费一年可能需要支出2000多元,所以对3~6岁的孩童,很多监护人选择不送他们去上幼儿园。多数家长一般也不太询问4~6岁儿童的幼儿教育情况,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

二、农村留守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一)缺失父母的关怀和照顾,家庭教育不足阻碍农村幼儿教育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和照顾,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对其身心健康、人格和智力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幼儿教育是儿童学习的开端,是必须夯实的基础阶段。目前在农村,很多年轻家长自孩子一出生就把他们交给父母抚育,迫于经济压力外出打工,无法参与子女从小的培养和教育,也没意识到自己与孩子直接亲子缺失问题的严重性。3~6岁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孩子上幼儿园接受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知。

农村留守儿童有很多是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生活,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对于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也有时鞭长莫及。正是由于这种亲情的缺失,很多留守儿童从小就养成了孤僻、内向、自我的性格,他们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一开始就拒绝离开家去上幼儿园。

(二)隔代监护存在缺陷,阻碍农村幼儿教育发展

在农村,隔代抚养虽然让很多年轻父母毫无后顾之忧地外出务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大多数年龄在50~60岁之间,他们既要承担繁重的田间耕作,还要承担繁琐的家务活,老人无力接送孩子、照顾孩子。由于家庭缺乏劳动力又无其他经济来源,照顾留守幼儿在一定程度上也给祖辈造成极大的苦难和痛苦。

因此,迫于经济压力,很多监护人选择不让留守儿童接受幼儿教育。另外,不少祖父母能够做到的是注意幼儿的人身安全和管好幼儿的吃穿冷暖,对孩子的感情、智力等发展无法关注,也无力顾忌,他们也没时间关注孩童的幼儿教育。

尽管祖辈对孙辈疼爱有加,管好了吃穿和冷暖,但由于文化水平低,早教观念滞后,缺乏教育观念和新方法,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使一些小孩养成随心所欲、霸道、自私、自我的性格。倘若孩子闹着不去幼儿园,监护人会随他的意愿,也不把事情放在心上。大多数监护人缺乏有意识的家庭教育,难以给予幼儿更好的精神营养,这势必会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农村幼儿园管理与设施不完善,幼师质量数量无保证

在农村,有些地方群山连绵,人口稀少,受生源少、交通不便等条件所限,有些村子会有一个幼儿园,而有些村子却没有,导致很多孩子无法入园。现在农村的幼儿园大都是当地人自办的私立幼儿园,国家财政也没有给予财力支持,很多幼儿园只能因陋而简,管理不规范,多是以谋利为目的,不顾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随意创建幼儿园,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交通工具随意拼凑,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农村的师资力量非常欠缺,农村幼师待遇低,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幼师队伍大量流失。

由于4~6岁的幼儿有其特殊性,要求专业知识的新型幼教队伍来支持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只有数量有保证,教师有保障,才能为留守幼儿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才能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四)政府不够重视农村幼儿教育

在农村全面免除农业税后,在地方政府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对发展幼儿教育没有给予专门的财政拨款,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创办没有实行有力的监督。在农村地区,没有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保障体制,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留守幼儿基本上享受不到政府的补贴。并且有些地方政府忽视学前教育,投了钱也显不出明显政绩。造成幼儿教育投入不足,公办幼儿园缺乏,在农村家庭留守儿童需要托管产生需求的情况下,对于民办幼儿园的监管松懈。放任其发展。

对于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大量劳动力流出,致使留守儿童问题突出,政府也未采取相关措施发展当地经济,引导人们在家园创业致富,改善劳动力外流的现状。当地教育部门也没有制定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幼儿教育方案,对幼儿教育的事业缺乏统筹规划。

三、解决农村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父母要对留守儿童的幼儿教育关怀备至

在教育问题上,父母角色不可替代。在农村,父母在为生计忙活的同时,不能忽视孩子从小的教育,必须强化对子女的教育意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也明确指出:儿童不应当与他们的父母分开,除非得到有能力满足他们福利的政府的照顾。要让父母充分意识到,为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父母的关怀和教育不可缺失。父母应尽量不和孩子分离,对孩子既不能过分溺爱,事事包办,也不能放任不管。即使和孩子分开也要经常保持联系,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学习情况,不能造成亲情隔膜。

(二)监护人要转变观念,重视留守儿童幼儿教育

对于儿童的幼儿教育,按理来说监护人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来满足孩童的求知欲,监护人自身要不断提高自我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但这一要求,对于农村来说很不现实,毕竟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都是上一辈,他们文化水平有限,继续接受教育辅导也很困难。

所以,对于隔代监护的情况,我们要求监护人在幼儿教育这一问题上必须转变自己的陈旧观念,要意识到幼儿教育对孙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监护人要积极支持孩子上幼儿园,同时监督孩子按时学习,培养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的兴趣,提高他们上学积极性。

(三)完善农村幼儿教育设施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作为进行义务教育的铺垫,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财政补助,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建立,同时也要建立和规范公立幼儿园。

国家应当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职能,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提高投入比例,形成以政府办园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在农村,要想尽一切办法引进优秀幼师,加强城乡幼儿教师的流动和交流,提高农村幼师质量。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村镇,要建立儿童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的活动中心或幼儿园,让留守幼儿在集体活动中驱除孤独,减少“留守”带来的伤害,促进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正常均衡发展。

(四)加快建设新农村的步伐,促进劳动力就地就业或就地转移

政府要不断引进资金建设新农村,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消化剩余劳动力,促进和带动本土特色的经济发展,让本地农民能在家门口工作,同时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已到达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实现发展农村经济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相互促进,使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接受父母的照顾和教育,减少一些因为和父母分离而产生的亲子关系淡薄等社会问题。

(五)完善城市务工子女的入学教育机制,建立“就地入学”的管理服务机制

针对外来务工子女在城市里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城市的政府及教育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对处在接受幼儿教育的农村儿童来说,他们离开农村,但相应的教育经费没有随之转拨,所以儿童所在的城市入园地就缺乏一定的教育经费保障,因此对于教育经费预算的管理要进行改革,突破城乡限制。

其次,在户口流转问题上,对于在城市务工人员的子女来说,他们也应该拥有享受教育资源和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就是出于户籍限制,带来了农村和城市的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因此,政府要改革户籍制度,破除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的界限,减免学费或取消公办幼儿园的“借读费”“赞助费”。

‘拾’ 农村孩子的教育根本,到底是哪些呢

个人认为如果从教育理念上全国都是一样的,农村教师缺乏,教师资质不同,物资缺乏。由于农村教育面临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供给城乡差距明显;师资结构老化,优秀教师留不住;家庭教育空白,学生缺乏家庭辅导,教师工作负担重;农村中小学教研缺乏活力,成效不大;农民收入水平低,教育负担重,且教育观念落后等现状,要想改变现状,必须从根本、源头进行转变。

1、加大投入力度,缩小城乡基础设施的明显差距。教育投入不均,且偏向城市重点学校。很多城市学校都已经用西沃白版授课,而农村小学还在用老旧的班班通。

4、提高农村中小学教研活动质量与成效。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多,老师身兼数职,同时还要做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等常规工作。很多教研活动都是为了补充档案,形同虚设,没有时效性。

总之,只有尽快改善农村教育所面临的现状才能,才能帮助农村教育赶上城市教育发展的步伐,促进教育和谐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