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儿童文学的批评
儿童文学批评的性质
儿童文学批评是以儿童文学鉴赏为基础,在一定的儿童文学理论指导下,对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及有关文学现象进行判断(分析、评论)的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美学的批评,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科学研究活动。
二、 儿童文学批评的作用
1、 对作家来说,儿童文学批评对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具有指导作用。一方面,帮助作家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作品,总结创作经验,从而提高创作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又将社会的评价、小读者对作品的褒贬反馈给作家。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文学批评,能有助于作家发扬优点,克服不足,认清创作方向,提高创作水平。
2、 对读者来说,儿童文学批评有利于读者鉴赏水平的提高。
3、 有利于儿童文学理论的建设。
三、 儿童文学批评的标准
儿童文学品评的标准就是用以评价和衡量儿童文学作品的尺度。
1看作品是否真实反映社会生活。
2、看作品是否有利于儿童美好道德情操的培养。
3、看作品是否具有儿童情趣。
4、看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否鲜明、生动。
5、看作品是否具有形式美。
6看作品是否与读者的年龄阶段相吻合。
7、看作品是否有利于少年儿童知识面的拓展和求知欲的激发。
当下儿童文学批评的难度
商业语境无法逃避
很多人意识到当代儿童文学的语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语境的变化甚至在最根本的层面上撼动着传统的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和价值评判体系,也以从未有过的力量影响着中国儿童文学的当下面貌和未来命运。近年来,围绕儿童文学的商业文化语境所展开的学术批评与论辩构成了儿童文学理论界最引人注目的话语交锋之一。
童书出版界早已不再对“畅销”一词遮遮掩掩。但是,畅销的作品是否就是好作品?王泉根、郑重、刘绪源、小文等人在杨红樱为代表的“商业童书”上表现出了不同的立场。应该说,对于杨红樱作品的批评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针对一位作家及其作品的批评交锋,它也是一场关于特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审美标准、价值评判体系的争鸣。究竟出版数据与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学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必然或者一定的关联?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牵涉到诸如儿童文学特殊的文类性质、特定的文学接受对象以及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创作-接受关系等一系列儿童文学理论界尚未厘清的复杂问题。
但学术上的论辩本身不是坏事。问题在于,很多时候,这场看上去十分激烈的理论争鸣,恰恰在最为关键的理论点上未能形成有效的交锋。他们真正的分歧,在于上述语境下对童书“文学性”的判断与评价。
然而正是在“文学性”上,双方所摆出的论据似乎都缺乏充分的说服力。“贴近文本”的分析,或许正是今天商业文化语境下的儿童文学批评所亟需发展的一种批评方式。这是这场争论带给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在争论过程中,有关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现状及其未来走向的许多看法和想法慢慢积淀了下来,也对儿童文学批评自身的面貌和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宏阔话题与具体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一直缺乏属于自己的纯粹、专业的学术园地。这导致了许多批评文字往往散落在各类相关报纸或期刊的版面中,继而形成了儿童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散点式格局。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以集群方式出现的学术探讨,总是容易引起特别的关注。
《中国儿童文学》杂志在2008年第2期和第3期的“海上论坛”栏目中,分别以“儿童小说缺少什么”和“童话的现状和童话的希望”为题,邀请了几位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学者,就中国当代儿童小说与童话的创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尤其是在有关儿童小说的讨论中,参与者们就当代儿童小说的创作语境、创作个性、多元生态、人文高度、童心童趣、幻想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市场效应等多个话题展开了具体的探讨。不过总体上看,这两次“论坛”以及随后发表在第4期同一栏目的另一篇“年轻作家谈儿童文学”的讨论文章,其学术上的涵量都是有限的。它们的意义恐怕更多地在于记录来自创作领域的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思考和小结。
或许我们不应该过多地期待诸如“儿童小说缺少什么”这样话题宏大的理论批评。我的意思是说,与其把容量如此大的话题放在几页的篇幅里,更好的办法或许是从具体的一位作家或一部作品出发,在具体的分析中对“缺少什么”的问题给出某个方面的答案。从西方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演进来看,它的当代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各类具体的作家、作品研究。尤其是近10年来,对于特定作家、作品的深入、细致、富于理论思辨色彩的批评研究达到了空前壮观的程度。许多新的儿童文学理论的阐发与示范,都是在贴近作品的文本分析中完成的;而有关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变革、审美范畴、文体特质等方面的论述,也大多被融入在文本分析的过程中。目前英美几种主要的儿童文学学术刊物,如美国的《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学会季刊》《狮子与独角兽》、英美有关机构联合主办的《教育中的儿童文学》等,都体现出西方儿童文学学术界对于扎实的文本分析的看重。这种批评方式的特点在于,从理论的视角切入文本,最后达到理论与文本之间的相互证明,亦即以理论照亮文本丰富的内在世界,同时也以文本证明理论分析的适切性及其独特魅力。这种论证最后的旨归常常不是单方面的,它既是对于文本的一种剖析,同时也是关于理论的一种展示。这似乎是西方儿童文学批评界在向成人文学领域借取理论资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批评方式。很难说它就是最适合当代儿童文学研究的一种路径,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中国当代的儿童文学研究来说,这种将理论与文本贴切结合、进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生发关系的批评方式,正是我们当下的儿童文学研究所亟需加强的。
近年来,针对单篇作品的分析评论文字有所增加,但其中大部分是印象式的评点文字或感悟式的新作评论,很少见到理论质地坚实、饱满的作家作品研究文章。因此,当我们读到像陈恩黎的《论儿童文学的三种文本策略》(《中国儿童文化》2007年总第3辑)、吴其南的《天籁之音——林焕彰儿童诗的音乐形式》(《中国儿童文学》2008年第3期)、班马的《韦伶的幽——少女散文中的原生性神秘感和雌性文化气息》(《中国儿童文化》2008年总第4辑)这样优美、扎实的作家作品研究文章时,会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振奋。我想特别提一提班马的这篇评论。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理论界,班马的文字一向有着某种冲破常规的力量和神采,虽然近年来,他的文字已经很少出现在儿童文学批评领域。他为韦伶的散文集《走神女孩》所写的这篇评论,从少女文化的角度切入,谈论少女文学的“原生性”、“植物性”、“雌性文化”等特征,是对于尚未在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界得到文学关注和深入分析的少女文学的十分具有创造性的概括。这种概括即便放在世界范围内的少女文学研究中来看,也是具有相当的理论启发和建设意义的。
聚合力量 提升高度
方卫平在其主编的“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红楼书系”丛书中,撰写了一篇十分特别的总序——《论一个可能的儿童文学学派》。尽管他十分审慎地使用了“可能的”一词来限定他笔下的这个“儿童文学学派”,这一提法仍然带给我们一种别样的兴奋。什么是儿童文学学派?中国儿童文学学术界存在、或者有可能出现学派吗?学派的意义又在哪里?然而我所感兴趣的并非作者对于浙江师大学科发展史的介绍与描述,而是他在指出这一学科群体与“学派”之间的差距时,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所提供的期待与思考。
很显然,就当前相对分散的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来说,“学派”一词还是一个十分遥远的想象。作者自己也说,“从‘学派’一词严格的内涵来看,就其现实性而言,浙江师大儿童文学学者群还不构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派”;而事实上,即便从“学派”的较为宽松的涵义出发,中国学术界目前也不存在所谓的“儿童文学学派”。他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意义或许在于,它从儿童文学学术研究的专业视角,提出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理论建设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即如何借助于理论思潮方面的开拓与创新,聚合分散的研究力量,使儿童文学理论批评获得一种质的提升。事实上,作者所真正期待的并非派系式的研究格局,而是富于创造性、生长性和理论吸引力,能够引发人们持续的关注、追随的儿童文学学术批评的实现。
与西方英美儿童文学界相比,中国当代的儿童文学研究一向缺乏集中的学术向度。近年来许多学术话题的提出和展开,往往是对于当下某些儿童文学现象的临时和功利的反应,而缺乏长远、深厚的历史维度的积累与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儿童文学研究的总体学术面貌与水平。如果说当代英美儿童文学界同样未能出现“学派”现象,那么它在研究力量的有意识的集中和整合方面,却已经取得相当可观的进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结合儿童文学专业学术刊物的建设,西方英语儿童文学研究发展出了较为成熟的专题研究的模式。这些专题涉及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对于特定理论话题的广泛和有深度的研究,其中一些重要的专题还获得了延续的探讨。比如美国的《狮子与独角兽》杂志自1977年创刊起,便开始以专刊形式连续推出围绕“儿童文学中的喜剧”、“儿童文学的幻想与创造性”、“成人文学作家的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中的社会问题”、“儿童文学叙事类型”、“儿童文学与通俗文化”等话题展开的理论探讨。尽管这种主题性的批评集合与“学派”的涵义仍然相去甚远,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对于研究和批评的聚合导向功能,继而促进了理论的拓展与深化,并使得一部分理论成果脱颖而出,成为特定研究领域公认的重要学术资源,同时吸引了一批后来的研究者。当代西方儿童文学学术界许多重要的术语和关键词,如“儿童文学的乐趣”(佩里·诺德曼)、“儿童文学的互文性”(玛丽亚·尼古拉耶娃)、“童话的颠覆功能”(杰克·齐普斯)等等,都曾成为相关学术专题探讨中的焦点理论,也在其他研究者中得到反复的援引、论证和批评。
因此,如果我们把有关“儿童文学学派”的观念放到世界儿童文学理论发展的背景上,其意义就会更加明显。中国的儿童文学研究要走向世界,必须提得出具有自己独创性的理论话题,也必须在理论话语的体系建设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对于中国当代的儿童文学批评来说,一个“儿童文学学派”的出现并不是必须的,但包含在“学派”一词里的理论想象和激情,则是不可缺少的。
尴尬中的责任
加拿大学者佩里·诺德曼在为出版于2004年的《儿童文学批评的新声音》一书所写的序言中,不无诙谐地指出了儿童文学批评常常会面临的尴尬。与其它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相比,儿童文学批评在今天似乎成了人人能够染指和胜任的一项事业。诺德曼举了美国影星麦当娜的例子。2003年,44岁的性感女星麦当娜与企鹅出版集团签下了她的第一套共六册童书的英语出版权。她在接受一家英国报纸的采访时,被问及她决定创作童书的初衷。这位并不一定有过多少儿童文学阅读经验的女星回答说,自己在准备给三岁的儿子读点什么听听时,却发现“所有的故事都是那么乏味、空洞,不值一读”。诺德曼很不屑于麦当娜对儿童文学现状所作的这句漫不经心的行外评判,但他指出,今天的许多儿童文学评论跟麦当娜的评点一样,也是在缺乏对于儿童文学文类的深入了解和考察的前提下作出的。他强调儿童文学批评工作者首先应对历史上和当前的儿童文学发展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切实的了解和考察,其次才谈得上对它进行准确、负责的批评和研究。
然而,当代日益庞大的童书市场和各种新出现的儿童文学创作与接受现象,正在不断增加这种了解和考察的难度,促成儿童文学理论自身的革新和进步。儿童文学研究向来不是一个特别吸引外人注目的学科,很多时候,它需要坚持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负责。考察近年来的儿童文学研究,我们的信心往往并非来自这样或者那样的总结描述,而是来自那些沉潜在喧嚣之下的守望者和思考者们的身影。
Ⅱ 儿童文学作品《巨人的花园》撰写一篇儿童文学评论王尔德
你调一下那些合适,你写写
《巨人的花园》是根据王尔德童话《自私的巨人》改编的。英国《典雅》杂志将王尔德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认为《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安徒生对王尔德的深远影响。)
一次,王尔德给儿子讲《自私的巨人》,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来。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王尔德说: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他流下眼泪。
对照《巨人的花园》和《自私的巨人》,改动是很大的,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情节发展的走向,当然,原着的涵蕴也更丰富,更广博深邃。以巴金先生的译本——受时代的限制和自身的局限,这一译本并不是完美的,但毕竟是最早翻译的一种,也算经典——为参照,先对其中几处自以为比较重要的内容作一个简单的比较。
【原着】七年过完了,他已经把他要说的话说尽了(因为他谈话的才能是有限的),他便决定回到他自己的府邸去。
【解读】教材中没有对巨人作任何直接分析,而原着中有以上的叙述。这非常有意思,巨人竟然滔滔不绝地说了七年,才把要说的话说尽了,这不正是说明他的口才很好?可作者又分明以补充说明的方式在强调“他谈话的才能是有限的”。换一个角度思考,也许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巨人竟然颠来倒去说了七年才说明白了,岂不正好说明他真的是口笨舌拙?哦,大概只有后者的解释才是可以成立的。如此可以想见,巨人大约是一个质朴憨厚,还有些粗鲁莽撞的大汉,原本就是一个可爱的人物啊!相对于教材中巨人一出场就生气,动辄“训斥”“叱责”,且一开口就是“滚出去”,留给读者的印象要有趣得多。
【原着】春天来了,在乡间到处都开放小花,到处都有小鸟在歌唱。鸟儿不肯在他花园里唱歌,因为那里再没有小孩们的踪迹了,树木也忘了开花。
【教材】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了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解读】当乡间草翠花开的时节,“单单在巨人的花园里却仍旧是冬天的气象”。原着中明确得指出是因为“那里再没有小孩们的踪迹了”,所以才这般景象。教材中没有指明,相反是提出了疑问:“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子的?“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是教材多元解读的一个指向,改写时刻意隐去过于直白的行文,留待读者(教师和学生)阅读后文经过思考才渐露端倪,大概也是改写者小小的技巧所在吧。
原着中还有一大段关于雪与霜横行肆虐的拟人化的铺叙描写,它们还邀请来北风和冰雹一同为非作歹。包括树木也竟然是“忘了开花”。改写成教材后,这些拟人化形象就没有了,单以“狂风大作,雪花飞舞”作简洁的表述了。人物形象更集中了,行文也更简洁了,但同时也缺少了童话的意味。
【原着】他看见一个非常奇异的景象。孩子们从墙上一个小洞爬进了园里来,他们都坐在树枝上面。他在每棵树上都可以见到一个小孩。树木看见孩子们回来十分高兴,便都用花朵把自己装饰起来,还温柔地把手膀放在孩子们的头上摆动。鸟儿们快乐地四处飞舞歌唱,花儿们也从绿草中间伸出头来看,而且大笑了。这的确是很可爱的景象……巨人看见窗外的这情景,他的心也软了。他对自己说:“我是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甚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
【教材】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解读】这是一处截然不同的情节走向和人物形象。原着中明显是围绕“有了孩子才有春天”的中心展开的,“树木看见孩子们回来十分高兴”,才开放花朵,小草也萌发。草木乃至春天和前文的风雪霜雹一样,也都是有自主人格的拟人化形象;而教材却是“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似乎春天是自然而然来的,而孩子也是被春天吸引来的。整个人物关系和逻辑关系被颠倒了。
再看巨人,完全两样了。原着中的“巨人看见窗外的这情景,他的心也软了。他对自己说:‘我是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甚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巨人触景生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被重重地撞击了,人性自我复苏了,他自个儿唤醒了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善良、温柔和真挚——这才是巨人身上的本质所在。这些美好的品性被他臃肿丑陋的外表和粗鲁莽撞的言行所遮蔽,既伤害了别人,也蒙蔽了自己。说到底,他并不是一个真正自私的人。教材的改动似乎要一味地将巨人往自私和粗暴的方向推演,同时也要他一再接受惩罚。巨人原本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显得促狭单一了,甚至失掉了美好的部分,单单剩下“恶”的一面。两厢比较,似乎已经失去了原着的意旨。
【原着】只有在一个角落里冬天仍然留着,这是园子里最远的角落,一个小孩正站在那里。他太小了,他的手还挨不到树枝,他就在树旁徘徊,哭得很厉害。这株可怜的树仍然满身盖满霜和雪,北风还在树顶上吹叫。“快爬上来!小孩。”树对孩子说,一边尽可能地把枝子低垂下去,然而孩子还是太小了。巨人看见窗外的这情景,他的心也软了。他对自己说:“我是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甚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我要把那个可怜的小孩放到树顶上去,随后我要把墙毁掉,把我的花园永远变作孩子们的游戏场。”他的确为他从前的举动后悔了。巨人偷偷地走到他后面,轻轻地抱起他,放到树枝上去。这棵树马上开花了,鸟儿们也飞来在枝上歌唱,小孩伸出他的两只膀子,抱住巨人的头项,跟他接吻。
【教材】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孩。“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
【解读】原着中除了中心人物巨人之外,作者动用了很多笔墨描绘另一形象——小天使。甫一出场,他便幻化为一个令人怜爱的孩童模样,与普通的孩子一般模样,又不尽相同。也正是这个孩子更加触动了巨人的内心世界,“他的确为他从前的举动后悔了”。天使的作用更多的是唤醒和考验巨人。在这个逐渐苏醒的过程中,巨人更多的是自我发现和自我批判。而在教材中,这个孩子的形象就显得有些模糊了,但却起到了更强劲的作用,“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几乎是一种逼视,一种质问,或者鞭挞的眼神;不是呼唤,而是警告。巨人随之猛醒,恍然大悟。这是一种突变,甚至有一种弃恶从善的意味。就像巨人自己说的那样,他原本只有一颗“任性、冷酷的心”,与原着相去甚远。而且促使改变的力量也完全来自外力,即孩子的眼神。这与原着中自我救赎完全是两回事了。
【原着】那天下午小孩们跑进园子里来时,他们看见巨人躺在一棵树下,他已经死了,满身盖满白花。
【解读】教材到巨人拆除围墙与孩子们分享花园就结束了,洋溢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气氛,总之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原着中孩子们也一直伴随着巨人玩耍,只是缺少了一个孩子——天使。巨人有一点儿失望,可他依然感到幸福,因为“我有许多美丽的花,可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有一天,天使降临,手脚上带着“爱的伤痕”——巨人的爱啊。天使对巨人说:“你有一回让我在你的园子里玩过,今天我要带你到我的园子里去,那就是天堂啊。”于是就有了引文中的结尾。那淡淡的哀愁怎不让人为之动容?难怪王尔德给儿子讲这个童话时,竟然情不自禁哭起来了。
王尔德生前倍受争议,死后的墓碑上镌刻着“才子和戏剧家”,有评论家说“他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更多于属于维多利亚那个时代。现在,远离了那些丑闻,岁月肯定了他最优秀的着述,他安静地来到我们面前,杰出而高大,讲着寓言和哲理,欢笑而又哭泣,如此娓娓不绝,如此风趣不俗,如此确凿不移。”1888年5月,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它》出版了,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诚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1891年12月,另一部童话集问世——《石榴之屋》,收有四部童话:《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孩》。王尔德的童话,有很强的讲述性,又富有机趣和戏剧性,刻意追求语言的表达效果,善于运用华丽的笔法。阅读时琅琅上口,韵味无穷。而且每一篇童话都贯穿了善良与美丽形象所经历的变迁——心的破裂与死亡。王尔德将人性的至美归于至爱,几乎每一个童话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像《快乐王子》中的王子和燕子,《夜莺与玫瑰》中的夜莺,也包括《自私的巨人》中巨人,体现了王尔德追求理想艺术的初衷,无愧他“为艺术而艺术”始祖的称号。
教材的砍削改写无可厚非。不过,格局气度也随之变化,甚至是片面化、简单化,大概并不是出于对原着的忠实所考虑的。就如对《自私的巨人》的改写,一个貌似自私其实心地善良的巨人,被改成了外表任性内心冷酷的形象,而后又“顿悟”,痛改前非与人为善,总显得太突然了,堕入非此即彼、非好即坏的简单的二元对立。哪怕是童话,也反映的是人间的真实。不能因为教材的需要(或者说教材的限制)使之失去了原有的光华,不然就不得不说是遗憾的事了。
Ⅲ 《儿童文学》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儿童文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儿童文学》读后感1
《卑微人生的美妙》:一个女孩,长得不好看,是同学们的嘲笑对象,她的成绩是倒数的,但她却是最用功的。老师怀疑她的智力有问题,就这样不被大家认可的女孩,她的梦想是当一个模特。她去参加了一次比赛,当第一轮比完后,评委们评出了一个最差的模特,就是那个女孩。可想而知,那个女孩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大家都以为她无法再坚持下去了,但是你知道比赛的结果吗?冠军就是那个女孩,只是评委的一个陷阱,她们要看看最好的模特心理素质如何?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的感触很深:多么难得啊,得意时不狂傲,失望时不绝望,用一颗卑微的心面对生活,努力地向前奔跑。胜不骄,败不馁,保持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你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儿童文学》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儿童文学中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心中国旗永飘扬”。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护旗卫士,为维持弟弟的学业一次次的做出牺牲,在艰辛打工供弟弟读书和痛失一条腿中,竟然还不忘自己是一位*护旗卫士,依然尊敬国旗,为国旗致敬。
读到这儿,我的眼帘湿润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扑塔扑塔”的泪花一朵一朵的绽放在桌子上。王励志,这位普通的*护旗卫士,他为了让弟弟继续读书,辞掉了上级给他的士官军务,当上了保安攒钱供弟弟上大学。因为当保安站的时间过长再加上营养不良,竟被查处了骨癌,需要截去一条腿,这对于以保安职业为生并以此供弟弟上大学的王励志来说,失去一条腿,就等于没有了希望。正在这焦急的时刻,他受到了全世界所有人的关爱,人们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让他度过了难关,可是他为了让弟弟好好学习,一只撒谎骗他。
王励志,这位和蔼可亲的大哥哥,他是一个坚强、不气魅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学习。
《儿童文学》读后感3
我向我们班上的唐雨婷借了一本叫《儿童文学》的书。我最喜欢看我儿童文学里面的《是谁惹的风波》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许廷旺。读了这个故事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不管门小甲家里再穷,我们都应该跟他玩呀!门小甲的成绩很差,但他最后的成绩终于提高了。门小甲有一天捡到了一个女式钱包和一些贵重的物品,钱包里面装有100元钱和一些贵重的物品。那个人来说“这个钱包是我的钱包”。可门小甲却没有还给那个人。门小甲想得到老师的表扬,第二天他到了老师的办公室。门小甲说:“老师,我捡到了一个女式钱包。”老师在班队会上表扬了门小甲。门小甲心里很高兴。下课了同学们都来找门小甲玩。门小甲帮助了同桌擦桌子,可是同桌却不领情。没过几天老师送给了门小甲一个视力保护器。在这场风波中,门小甲始终沉默不作声,像个局外人一样……
我对老师的看法是老师对门小甲的事情太关心了。老师谢谢你表扬了门小甲。门小甲以后一定会做一个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很好的人。我本来很喜欢上课讲话,可我现在把这个毛病改了。还有不认真听讲的毛病也改掉了。我们要做一个优秀的人。不能向门小甲那样成绩很差。我们要做一个成绩很优秀的人。
《儿童文学》读后感4
今天我在家里养病,随手拿起了《儿童文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我翻开《儿童文学》,直接翻到了一篇叫《第一百零三个》的故事。这一篇故事主要讲了:我在飞机上查看旅客的垃圾袋令旅客们很恼火,一个小胡子男人就向我讲述了他的故事。他说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偶然中闯入另一个世界,他就这样子过。有一次,他又闯入了另一个世界,买了一张机票。可是他还在下面的时候,飞机就已经开走了,无奈的他只好抓住机翼。飞机却突然掉下来了,变成了一个箱子,人也变成了泥巴做的。我央求他把那个箱子卖给我,他同意了。第二天我才知道我受了骗,泥人就是普通的泥人。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文中的我是被好奇心搞昏了头,让自己白白地买下了这么多的泥人,花了冤枉钱。好奇心虽然会使人出名,但是它也有它坏的一面。用好奇心一定要用恰当,不要去用它坏的地方。
《儿童文学》读后感5
儿童文学中有许多描写手法,可以让我们来学习,我为你们介绍一篇吧。
这一篇文章重点说的是琴音。第一段重点写了一把琴,用了各种手法。而全文重点讲两人比琴。一人先弹,作者描写他的琴声大声如急雨,小声如私语,清脆悦耳,仿若真在下雨。这一段很好的用了比喻的手法,后又描写人随琴声而陶醉。而第二人的琴技更是一绝,让人感觉像在梦里。作者描写这是一种最能净化人心灵的音乐,第一人自愿认输。最后,作者写道,琴要用心来弹奏,更要用心倾听。
这一篇文章写了琴的样子,也写了琴音,又用二人比琴来衬托这琴,真是好。
《儿童文学》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20xx年一月号《儿童文学》的第二期。
这本书封面上画了一幅动物们一起聚餐的热闹场景--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体会人间 真 情。 本书的故事引人入胜。
其中,让我感悟最深的一篇文章就是达雅文苑中的《只差一点点》这篇摘自《118个哲理故事》作者占平。
某公司用职员时,最后一道面试题是:假定公司派你去某工厂采购20xx只铅笔,你需要从公司带走多少钱?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他说,20xx只铅笔100美元,杂用20美元。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他说,20xx只铅笔100美元,杂用10美元。最后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20xx只铅笔100美元,到工厂的车票是4.8美元,午餐费2美元,请搬运工人的费用是7美元,共113.8美元。
自然,这名工人被录用了,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卡耐基之所以被录用,是因为他的答案具体而考虑周到,说明他办事仔细认真,态度严谨,而不是随便马虎。
而我20xx年的四年级下学期末考试,没有不会的题,却因为马虎,成绩名次一落千丈,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儿童文学》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儿童文学》一书,从书中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多想点开心的事,这样才会处处事事都开心,才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一个人玩,很开心!独自一人时静静的,可以看电视、画画、看书,还可以踢毽子、跳绳……
两个人玩,很开心!可以聊天、讲故事、搭积木、玩翘翘板……
许多人玩,更开心!人多玩什么都可以,拔河、老鹰捉小鸡,还可以在一起朗读经典,也可以……
因此,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开开心心的,同时也能让别人开心。
《儿童文学》读后感8
《绿野仙踪》这本书是美国儿童文学家莱曼·佛兰克·鲍姆着作的,这本书讲述了美丽善良的小姑娘多萝茜奇妙的经历。
小主人公多萝茜和她的叔叔婶婶一起住在堪萨斯州的大草原上。突然有一天,一场龙卷风把她和她的小狗“托托” 刮到了一个陌生而又神奇的国度——奥兹国。为了回到家乡,找到叔叔婶婶,多萝茜遇到了种种危险,经历了千辛万苦。在他回家的路上,她遇到了一心想得到智慧头脑的稻草人、想要一颗鲜活的心的铁樵夫和非常想获得勇气的胆小狮。他们通过好心的北方女巫的指导,找到了奥兹国王,奥兹国王告诉他们只有杀死可恶的西方魔女才能实现他们的愿望。他们为了实现自己愿望,相互帮助,患难与共,互相扶持,历经千难万险遇到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最后,他们靠着非凡的智慧,坚强的毅力和无比的勇气,终于都如愿以偿,实现了各自的愿望。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朋友很重要,当你遇到困难和麻烦时,有了朋友的帮助就能很好的解决。在我们同学之间,有时候会嘲笑别人,偶尔也因为一点小事闹矛盾,我想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增进友谊,互相友爱,团结一致,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争吵。从中我还学到了,自己要有一个目标,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就会取得成功。
《儿童文学》读后感9
当看到梅教授的《阅读儿童文学》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童书中竟有着如此丰富、精彩的生活,这些生活无处不影响着、改变着孩子,激起他们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生活美的兴趣,从而让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
当我读完《一百条裙子》的时候,我想认真地对孩子说:“人是要开心的。富人,有许多漂亮的裙子的人需要开心;穷人,只有一条裙子的人也需要开心。”……“一个以这样方式和水准画出自己的愿望的人,自己的愿望还可能不会实现吗?”……“原来一个不被别人‘看见’的人,竟是可能最优秀的,灵感和热情都让人望尘莫及。”……
这些话深深的刻在了孩子的心理,他们知道了许多:“不要伤害别人!他们也是需要开心的!即使最弱的人!”“原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有很多种方式!”“优秀的人是看不出来的!或许她就在你的身边!”……这些都是孩子告诉我的,而我所说得确是梅教授在这本书中所告诉给我们的。品味着这些话,我无不被梅教授的独特见解所折服。
这是一本凝结智慧的书,希望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我们也将带给孩子,愿他们会幸福,愿所有的人都喜欢这本书。
《儿童文学》读后感10
读了《蓝鲸的眼睛》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拥有善良,就会拥有清澈、美丽的眼睛。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美丽安静的夜晚,一个渔民出海得到了蓝鲸的眼睛。蓝鲸很愤怒,并向渔民报仇。渔民知道错误,原意用鲜血与生命当报复。女孩的爷爷为了杀死蓝鲸,把眼睛埋了起来。女孩不忍心伤害蓝鲸,把眼睛换给了它。最后,蓝鲸把眼睛留给了女孩。而女孩从此也拥有的光明。
这篇文章把我深深的感动了,小女孩不怕再次陷入黑暗,失去光明,都要把眼睛还给蓝鲸。而渔民知错就改,勇于承担。为了让其他人不受到伤害,宁愿拿自己的生命当代价。故事里面的每一个主人公都是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他们都值得拥有清澈美丽的眼睛。
要像女孩一样善良的人真的不多,而我课外班就有一个。她叫昭静瑕,名字和她人一样美丽善良,眼睛水汪汪的。因为她的善良,常常被班里男生欺负,但是她不会记在心上,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他们。有一次,班里一个男生忘记带课本了,静瑕就借那位男生一起看。那位男生最后被静瑕的善良大量给感动,和她做了很好的朋友。
虽然人的性格不容易改,但我会尽量像文章中的小女孩或者静瑕一样善良的心,改掉以前的坏习惯!
《儿童文学》读后感11
我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儿童文学》这本杂志,我也是出于好奇和爸爸妈妈的推荐才买的,买回来一看,真是值了,这本书最适合我了,它能告诉我心中问题的`正确答案。
《儿童文学》这本书分文学佳作、擂台赛、幻想文学、诗路花语、青春纪实、导域文学、网络传真、文学新苗、三地书九大类,我最喜欢导域文学这大类,就是这一类中的《捐出百万稿酬》这一篇文章,改变了我,我喜欢就是喜欢。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科学文化是要改变的,世界也是要改变的,只有想象才能实现改变的第一步。这本书适合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读,我有一次非常生气,但是看完后一点烦恼都没有了,因为我已经被这本杂志带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你所想出来的,未来是美好的,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想,去做,未来在等着我们。俗话说得好,第一层都盖不好,再改十层也要倒塌。”
我的生活有时快乐,有时悲伤,就是在拍电影,两个小时后就结束了,但就是那两小时,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的道理,我对这“两个小时”很满意。
《儿童文学》读后感12
这几天,我一直在读一本让人大饱眼福的书,那就是《全国优秀儿童文学》。这本书内容精彩有趣,让我看得手不释卷。那这本书有多少好看呢?请听我继续讲下去。《全国优秀儿童文学》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影子行动”。现在,我给大家讲“影子行动”吧!
从前,有一对长得很像的双胞胎,他们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他们学习用功,所以都考上了县里最好的初中。但把他们家的所有钱加起来也只够让一个人上学,所以他们就实行了“影子行动”。“影子行动”是让父亲交一个人的学费,之后兄弟俩轮流上学,哥哥上学弟弟打工、弟弟上学哥哥打工。可是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时间一长,班上的同学把“影子行动”给识破了。老师知道后大为感动,给兄弟俩免了学杂费。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好好读书,不要只是混日子。我们还要向兄弟俩学习自己克服困难,不依赖他人。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像我的父母,时时刻刻陪我成长;《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像我的朋友,时时刻刻给我快乐;《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像我的老师,时时刻刻教我着一个个道理。
《儿童文学》读后感13
我一遍又一遍地读《冰心儿童文学选集》,对它爱不释手。我印象最深的是《冬儿姑娘》这一篇。
冬儿姑娘很孝敬母亲,因为母亲收入不高,所以她总是宽慰她的母亲,说家里还有她,可以养活母亲。冬儿姑娘做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卖够了,哪怕有人追着她要买她的东西,她也不会再卖一个。冬儿姑娘比较勇敢机灵,喜欢逗弄别人。有一次,她对几个坏的士兵说,只要把他们的草料先留在她家里,晚上她就请他们喝酒吃饭。那些士兵听了,都把自己的草料留在她家里。晚上,士兵都到了冬儿姑娘的家,却发现她带着他们的东西跑了,好几天都不见人影,直到很晚她才又回到她家。看了这一篇故事以后,我感到很佩服冬儿姑娘,因为她敢于捉弄坏人,而且定下的规矩一定会遵守。我觉得我要向她学习。
读完这部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用温暖打开了我心扉,它让我懂得了感恩, 懂得了人间真情,让我明白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它让我变的不在像以前那样不懂事,连爸爸妈妈都说我像变了一个人,我一定会回报在我身边每一个爱我的人。是这本书改变了我,我十分感谢它。
我会把这本书当做我的好朋友,天天和它在一起。
《儿童文学》读后感14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最佳中国儿童文学读本》,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个小故事,都意义深刻、耐人寻味。下面我先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个故事《笨狼》,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就是笨狼,还有他的好朋友聪明兔。里面分别讲了四个小故事——笨狼是谁、把家弄丢了、晾尾巴、坐在屋顶上。好朋友聪明兔帮助笨狼解决了许多问题,其中一篇里面写了:为了让笨狼能清楚的记住家在哪里,聪明兔帮笨狼在木屋上钉了一块小牌子,写上“笨狼寓”三个字。可是,坏心眼的长尾鼠装可怜使计霸占了笨狼的家。笨狼去问聪明兔自己的家在哪儿?在聪明兔的帮助下,笨狼又找回了自己的家。
从上面四个小故事里可以发现,笨狼其实是一个有点缺心眼的孩子。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日子里,笨狼先是把自己弄“丢”了,接着还“丢”了尾巴,最后连房子也被他弄“丢”了。“丢”东西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但作者通过把“丢”的动作与“自己”、“尾巴”、“家”这样一些特殊的对象搭配在一起,使普通的“丢”东西事件变得别处心裁起来。面对生活中的各式问题,笨狼的脑筋总有点转不过弯来,但在好朋友的帮助下,最后总能顺利地应对这些问题。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笨狼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单纯的关于幽默、温暖和友情的故事。
《儿童文学》读后感15
读了《儿童文学》里面的这篇文章,觉得很感人。这篇文章也告诉了问我: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小的时候,“我”不懂得爱惜自己的弟弟“狗狗”,老是和他抢东西、还咬过“狗狗”,还欺负他。在“狗狗”一个月零八天的时候,爸爸妈妈把“狗狗”送给了亲戚抚养。原因竟是嫌弃“狗狗”的左眼:看不见东西。直到送走了“狗狗”后,才明白“狗狗”对他们的重要,于是,几天后,爸爸坐了通往乡下的火车来到亲戚的家,才得知亲戚早已把“狗狗”丢弃在回来的路上……
经历这件事,我学会更加好的关爱“虎牙”(我的弟弟)不在捉弄他,对她好,尽好姐姐该有的责任。
Ⅳ 你还读过哪一位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家的什么作品请你给出评分写几句评语
杨红樱的《假小子戴安》
评:这不仅是一本文笔优美的小说故事书,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节的许多场景让人觉得很有格调。有一种美得享受,且故事贴近校园,真实,毫不避讳,生动的讲述了当代学生的快乐与烦恼,引导他们真正的走向成熟与理性。
Ⅳ 请举例说明儿童文学批评的标准有哪些
儿童文学批评的标准就是用以衡量儿童文学作品的尺度。其标准是:
(1)看作品是否真实反映了社会生活;
(2)看作品是否有利于儿童美好道德情操的培养;
(3)看作品是否具有儿童情趣;
(4)看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否鲜明、生动;
(5)看作品是否具有形式美;
(6)看作品是否与读者的年龄阶段相吻合;
(7)看作品是否有利于少年儿童知识面的拓宽和对少年儿童求知欲的激发。
Ⅵ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的媒体评论
书评
作品中显示了作者的女性,使你咀嚼到温柔、细腻、暖和、平淡、爱。 ——张天翼 冰心女士所写的爱,乃离去情欲的爱,一种母性的怜悯,一种儿童的纯洁,在作者作品中,是一个道德的基本,一个和平的欲求。 ——沈从文 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冰心)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里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我想把这《冰心着作集》当作一份新年礼物送给他们,希望曾经温慰过我们的孩子的心的这册书,也能够给他们在寒冷的夜间和寂寞的梦里送些许的温暖吧。 ——巴金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三本书曾经特别地打动过我,一个是意大利的作者写的《爱的教育》,其中最动人的是《六千里寻母》。一本是《木偶奇遇记》,比诺乔的命运使我牵肠挂肚。再有就是北新书局出版的《冰心全集》了。这一类的书我长大以后并没有看过许多,但是它们毕竟把善良、爱心、向上的种子洒到了我心里。 ——王蒙 任何一位读过她(冰心)文章的人,哪怕只读过几篇;任何一位和她谈过话的人,哪怕只谈过几分钟,都会被她的心深深感动。 ——舒乙
Ⅶ 怎么写儿童文学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如果定义有趣这个词。
从字面意义上,儿童文学就是给儿童看的文学,如果要定义有趣,那么就要限定在儿童觉得有趣,而不是成人读着有趣才行。虽然有些书大人孩子都会觉得有趣,但是儿童文学却不完全这样。我自己的经验,越是低幼的作品,成人和儿童对有趣的认识差别越大。
我自己曾经写过一些很短的童话,写的时候并不觉的很有趣,但是读给儿子听,他却觉得很有意思。
这就是成人和儿童对有趣的认识不同。
我一直认为,成人在给童书定义有趣这个概念时,会加入这样一种观念:这个书(故事)非常有趣,讲了这样一个道理。
成人在推荐一本有趣的书时,好像一本书不能只是有趣,还应该有意义。但是孩子真正喜欢的书,却是那种纯粹的有趣,所以有时候在写童话的时候,我也会克服自己要说教的念头,只写纯粹有趣,但可能没有什么教育意义的故事。
当然,没有主题或者没有教育意义的有趣故事,并不代表可以写那些恶搞的故事。那种故事虽然也能让孩子发笑,但那并不是真正的有趣。
我们都是从孩子经历过来的,好的方面,我们知道自己小时候喜欢什么样的有趣故事,也知道哪些故事孩子可能喜欢。不好的方面,就是我们认为自己曾经经历过童年,想当然地认为儿童文学很简单,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儿童文学很好写。
如果把中国的四大名着放在我们面前,我们读得最多的恐怕还是《西游记》。知道这一点,我们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写得时候把作品写给童年的自己,写自己觉得有趣的故事和情节,如果觉得哪一部分是无趣的,就不要去写。
另一方面,我们虽然经历过童年,但是儿童和儿童文学具有本身的规律性,我们经历过童年,不代表就了解这些规律。不能说有人养育过孩子,就认为这个人就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养育方式。这些都需要学习,具体来说,除了要稍微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外,也要了解一下儿童文学的相关知识。
如果能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你就会知道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就能理解幼儿热衷于游戏的原因,也会明白,那些在成人眼里,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事情,为什么编成故事读给孩子听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很有趣。
儿童文学的知识也是一样。
儿童文学是一个大的概念,如果只是写着玩玩,那自然没有关系,但是如果要想写出有意思的故事,至少要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读者是谁。这样写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写,不同年龄的孩子读起来才会觉得有趣。
举个很明显的例子,《草房子》这样的作品,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阶段的孩子,并不适合阅读这类书。同样,很多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不屑于读低幼童话。另外,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愿意读那些书中主角比自己年龄大的故事。又比如,三年级的孩子,更愿意读主角是四五年级孩子的书,而不愿意读主角是同龄或者比自己年龄小的书。
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绪源有一本书,名字叫《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主要讲的是儿童文学都可以分为三大类:爱的主题,自然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国内写得比较有趣的书,基本上都是那种顽童的母题,也就是写顽童的题材。这是因为,顽童类的主题比较好些,人物容易写得有趣,可以发挥想象力,也符合孩子喜欢热闹的天性。
刚开始写童话,想把故事写得有趣,可以先试着从写这一类故事开始。不过要记住一点,顽童并不是熊孩子,而是具有儿童天真特点的孩子。
这一类童书和童话书很多,我最喜欢的是汤素兰的《笨狼的故事系列》(笨狼的故事其实同时具有这三种主题)。可以先从读这类书开始,想想为什么这些书有趣。看的多了,自己写的时候,也会知道该如何写。
但是,在写这一类型故事的时候,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虽然不要写说教的作品,但是写的时候,还是要自己有一个立场。否则,写的故事和人物虽然有趣,可能却很难是真正的有趣。
举一个例子,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算是比较有趣的,孩子也喜欢读,但是这种有趣却只是表演性的有趣,里面很多的情节中,马小跳表现出的并不是童真的可爱,反而是某种靠捉弄别人甚至智力有些缺陷的孩子来引起读者发笑。同样有趣的作品中,苏联作家诺索夫的一个短篇《幻想家》里,两个孩子互相吹牛,很明显,这是两个说大话、满嘴跑火车的小孩,所以故事里面的笑料很多。可是这两个孩子却有着很强的同情心,能够安慰一个被哥哥捉弄的小女孩,作者虽然什么道理没有说,但是他的立场却很鲜明,作品有层次感和好几个隐含的隐喻(例如:幻想并不是说谎,而是丰富想象力的一种能力),显然比杨红樱的作品更有深度。
具体来说,要写出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从这几方面开始:
1.了解点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文学知识
儿童心理学方面,可以看发展心理学的书,随便一本书都可以。因为发展心理学讲的一个人一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所以只看幼儿和儿童这一部分内容就可以。这样就能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
儿童文学知识方面,大概了解一下幼儿文学,儿童文学,青少年文学的不同特点就可以,至少知道自己写的属于哪个年龄阶段孩子看的故事。
2.写儿童喜欢看的,而不是自己喜欢看的
3.写儿童身边发生的事情,写他们能够理解的故事
4.顽童类型的故事更有趣,但是作者要保持正确的观点。
作者:风笛童书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1e465b6d98f8
来源:简书
Ⅷ 儿童文学小说鉴赏论文2000字
一、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有天然的血缘关系
中外儿童文学发生和发展史都在不断地叙说着这一事实:儿童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儿童教育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儿童文学的范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学的,二是儿童的。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最大的差别在于其基本受众是儿童,因此,作家在下笔之时,必须顾及儿童的心理发展与理解能力。陈伯吹于1956年曾明白指出:“一个有成就的作家,能够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所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由此可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儿童的立场创作作品,乃儿童文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其最大的特色。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人类很早就发现文学是个很好的教育手段。凡属某国家某民族某地区儿童文学的发韧之作,大多因服从教育目的的需要而产生。最早可能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古代印度童话寓言故事集《五卷书》的序言中说:古代有一个国王有三个蠢笨的儿子。国王要他的丞相调教这三个儿子,但丞相却无能为力。后来一个年长的婆罗门愿承担这项教育任务,并保证在半年之内教会三个王子管理国家的才能。他以能吸引儿童的动物故事作为教材,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此编成这部流传千古的故事书。17世纪被誉为“第一个为儿童写作的法国作家”费纳隆,为教育好自己的学生——王孙布哥尼公爵而写了《忒勒马科斯历险记》。……可以这样说,儿童文学的提倡是与儿童教育联系在一起的,儿童文学是因为儿童教育的需要才从大文学的母体里分离出来,并独立起来的。因此,儿童文学实际上应该是“成长文学”,可定义为“关注儿童成长,表现儿童成长,有助儿童成长的文学”。
二、儿童文学对儿童精神构建的重要性
“儿童文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在身体、精神、社会方面均未成熟的儿童培养引导为健全的社会人”。它在儿童的教育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儿童文学负有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的重任
在社会道德价值上,儿童文学传达的多是人类共通的基本美德,如诚信、勇敢、合作、宽容等。当儿童为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所吸引时,会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会下意识地站在各种不同的角色形象的立场来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体验各种道德情感,并随着作品的诱导作出道德判断。儿童在欣赏接受儿童文学作品时产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会对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之所以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名着,一百多年来为世界各国儿童所喜爱,就是因为它塑造出勤奋坚韧的小抄写员叙利奥、跋涉三千里寻母的聪明勇敢的玛尔可等一系列的好少年形象,对儿童产生了很大很好的影响。茅盾上世纪30年代写的中篇儿童小说《少年印刷工》中,小主人公赵元生是个好学、能干、懂甘苦、自立奋斗的穷苦少年典型形象,为当时一大批由学生变为童工的少年儿童树立了独立谋生的榜样。苏联的卓娅、舒拉、铁木尔,我国的海娃、雨来、张嘎子等艺术形象引导着少年儿童走上正确的生活道路。张天翼笔下的三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贪玩好动的罗文应、懒惰好出风头的王葆、不动脑筋的赵大化,则从反面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因此,我们说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它源于人类的爱与期待,爱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美学元素;儿童文学是善的文学,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美学特征。世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就是因为它传达了深邃的爱的哲学,它具有引人向善的思想魔力。
2.儿童文学负有让儿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然的使命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一样,是从整体上反映社会生活的,它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以及作家的主观见解,也纳入不少社会、历史知识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它既能把孩子引向他们幼小的足迹难以到达的遥远国度,使之增加见闻,开阔眼界;又能促进他们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使之懂得应怎样对待社会和人生;更能激励孩子对社会以及整个世界的热情关注,以加深他们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比如,瑞典着名女作家拉格洛芙的童话《骑鹅旅行记》就在讲述童话故事的同时,又融进了许多有关瑞典的地理概貌、神话传说、文化古迹、工农业生产等知识。它不仅使瑞典的儿童可以从这个美妙的窗口了解自己的祖国,增长知识,而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也可以从中了解这个美丽国度。
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相比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它更能引起儿童浓厚的认知兴趣。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外界环境中的新奇对象之间有适度的不一致时,个体就会产生‘惊讶’、‘疑问’、‘迷惑’和‘矛盾’心理,从而激发个体去探究。”儿童由于受知识所限,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这恰恰就成了儿童认知的动力。儿童文学能以其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情节、活泼的笔法,把小读者引进那个他们欲探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展现在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读者面前,就能大大激起小读者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儿童积极地去探索新事物、新世界,培养儿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新方法。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丹麦科学家玻尔就曾向人们说过:拉格洛芙的童话《骑鹅旅行记》对他走上科学道路有着深刻的影响。
3.儿童文学负有培育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天职
“人类应当将最宝贵的赋予儿童”,这是联合国提出的原则。赋予儿童“最宝贵的”当然首先是美。“育人始于立美,立美始于儿童”。文学作为人类审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尤其应遵循美的规律进行创作。凡文学都应该是美的,没有美就没有文学。它应以美的光辉光照人类,以美的形态感化人心。曹文轩先生认为,“美感与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甚至大于思想的力量”。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不遗余力地浇灌出一朵朵善的花朵,用它们的美陶冶人们的心灵。儿童文学,除了具备一般文学的美学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对这个美妙无比的艺术世界作过形象的描绘:“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然而决不像一片玻璃。”这样的描述,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儿童文学所独有的美学魅力。儿童文学既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生活的审美反映。儿童文学作家在进步世界观的指导下,将生活中较粗糙、分散、处于自然形态的美的事物,形象地概括提炼为 更强烈、更丰满和更理想的艺术美,通过作品集中表现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像安徒生笔下的《海的女儿》、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等,尽管主人公的结局是悲惨的,但他们在读者的心里所激起的感情却愈来愈纯洁,愈来愈高尚,使读者从中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样,生活中的丑在作家笔下亦能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如《皇帝的新装》,就可以使读者在讥笑、否定丑恶的同时,更加神往生活中美的力量。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总是以适合儿童的优美形式和高度的艺术技巧,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以此影响儿童的思想感情,陶冶和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情趣,发展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儿童文学负有塑造儿童健全人格的任务
儿童文学作为儿童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口,能弥补儿童人格的某些缺憾。
首先,儿童文学有利于健全儿童的情感世界。着名作家、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张之路先生认为“情感缺席”是现在孩子的一大问题,曹文轩先生也认为当今社会的儿童,“情感弱化已是令人忧心忡忡的问题”,他们都认为这与孩子的阅读有关联。曹文轩先生还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是任何一种方式、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奏效的。最能治这个世纪病的,大概就是文学。文学几乎是唯一的良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善于以细腻的笔调来展示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诗意之美,从而给儿童以强烈的情感体验。如瑞典着名女作家林格伦的童话《住在屋顶上的小飞人》,写的是住在屋顶上的小飞人卡尔松与斯万特松家的小儿子小家伙相交往的有趣故事。小家伙是个自我感觉很孤独的普通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很忙,家人既没时间陪他玩,也没人注意到他的感受。于是小飞人卡尔松出现了。小飞人填补了小家伙心里的孤独感,给小家伙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作品中对于两个小伙伴纯真友谊的描写,对于小家伙渴求亲情、友情的描写,给予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孩子们一种情感的补偿,使他们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愫。类似的作品还有《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彼得·潘》、《小熊温尼·普》、《玛丽·波平丝》、《洋葱头历险记》、《绿野仙踪》等,都是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情感的熏陶是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奉献给儿童的美味佳肴。
其次,儿童文学在树立儿童的自信心,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儿童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品格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如长篇童话《长袜子皮皮》塑造了一个聪明淘气、力大无穷,时常会搞些恶作剧的9岁小孤女——皮皮的童话形象。她的独立自信,她的个性十足,她的敢于冒险,处处都显示出这是一个被压抑着的、最狂野的儿童幻想的化身。这个童话形象使得现实中的孩子们被压抑的欲望得到了宣泄。感受着皮皮的自信、自立、自强、勇敢和冒险,生活中的儿童也会被激动着、鼓舞着。类似的作品还有:斯蒂文森的《金银岛》、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浸染在这样优秀的作品中,现实中的儿童的自信心、自我意识、勇于进取等个性品质就会受到一种积极的暗示,从而使儿童的这些个性特征得到启发、培养和加强。
再次,儿童文学在培养儿童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不畏困难,不屈不挠是使儿童能够保持持之以恒的注意力、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的重要保证。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鼓励和发展儿童的这些可贵品质。如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古堡》中,就塑造了两个逆流而上,经受住了生活摔打的“小小男子汉”形象。作者对小说主人公的开拓、进取,勇于搏击生活等阳刚气质的热情描写,对他们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的礼赞,无疑对于克服儿童性格中的柔弱、驯良等缺憾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如同孩子们心灵成长的养料,我们应充分认识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精神建构的重要性。如果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得以广泛推广和阅读,儿童文学引导儿童亲近文学,提升儿童的精神就一定不是梦想。
Ⅸ 《儿童文学》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着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儿童文学》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欢迎大家分享。
《儿童文学》读后感1
我正在找写作文的题材,无意间发现了在角落里的《儿童文学》,也无意间发现了这篇文章。
说真的买了这本书就没看过,也没看过这篇文章,可现在一看,我哭了,我是为“于小果,姥姥,杜袁柯”哭的。
于小果是一个没有父母,只有姥姥一个亲人与她相依为命,于小果的成绩很差,品行非常不好的女孩,一次意外她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而兇手竟是班长的父亲——杜袁柯,从此于小果就住在了他家。几次事情之后,于小果变好了。
我很为于小果伤心,但她很坚强。我看到于小果闯祸后一点也不感到生气,因为我理解于小果。其实于小果很大度,在她被同学用小石子打后并没有找同学麻烦,于小果还是有很多优点的。
其实,在这个世上有很多像于小果这样的人,他们其实本性并不是这样,只是他们的心里需要释放,他们需要关心,需要我们心与心的与他们交流与他们沟通。
《儿童文学》读后感2
《儿童文学》是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于1963年共同创办的杂志,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面旗帜”。今天我看了儿童文学中的一册,受益匪浅。
我看的那一本封面充满童趣与想象:一个女孩和许多叶子,那些叶子是五颜六色的,旁边有绿色的小熊和一只由书本组成的东西,这些不知为什么,充满了艺术感。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属《暖雪》了,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女孩云英喜欢踏雪去上学。有一天,云英在上学时遇到一个怪叔叔,她看到叔叔拔腿就跑,因为她害怕。后来那个叔叔一直纠缠着云英,想告诉云英什么,可那个叔叔说不了话。然后云英知道那个叔叔想告诉云英前面的小木桥上的木板没了,只有稻草,最后云英和叔叔合力把桥修好了。看完这个故事,我认为那个叔叔真善良,无论如何也要告诉云英这件事情,尽管有那么多阻碍、那么多困难。
我最喜欢的就是《静默的白杨树》了,讲述了学生沈静姝很内向、胆小,但新来的顾老师帮助她度过一个又一个难以攻破的困难,帮助她成为一个不胆小怕事、十分勇敢的人,沈静姝非常感谢他。我们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呢?如果有,那请帮助他吧!帮助他勇于面对困难,帮助他走向胜利。开头写了白杨,与题目相呼应。我认为顾老师,就是那个默默奉献的静默的白杨吧。
我想着,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下一页……
《儿童文学》读后感3
《儿童文学》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真理。如《消失的幼崽》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我知道爷爷的故事》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再见,小澈!》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友情的力量”······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这篇文章——《大还有多远》。
读了这的题目,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大海。没错,这篇文章讲的就是大海,不过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属于你的大海,知识的海洋。让我来为大家细细道来。
在一所不错的小学上学,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每天吃好吃的饭菜,这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可是对于连解决温饱都有些问题的家庭来说,让自己的孩子在一所好的.学校上学,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每一顿饭都吃得饱饱的,是连想都不敢想一想的。可是他们并没有放弃,依然努力着。就像这篇文章里的小海一家一样。虽然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小海一直非常努力地学习,成绩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但是应为爸爸妈妈没有钱在为小海报其它的艺术培训班,所以小海的艺术方面跟同学相差一大截。可想想我自己,在一所不错的小学上学,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每周都可以去专业的老师家学弹琵琶,而我却没有像小海那么努力地学习。我认为人的大脑一开始就是一个“小水坑”,渐渐地我们学习更多的内容,这个“小水坑”才变成一条“小河”,再学习更深奥的内容,“小河”也逐渐变成了一片“小湖”,甚至有可能变成“大海”,当然如果你不去学习、思考,它也会慢慢枯竭。
现在让我们看自己离大海还有多远,努力让你的“小水坑”变成“大海”吧!
《儿童文学》读后感4
这个寒假里,我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儿童文学》了。这本书很有趣,有十一个写作部分。
我最喜欢第十个部分:快牛慢马,文章的题目是“囧话东西”。看这个题目就想笑,是不是?这篇文章有11个故事,既有哲理又能让读者开怀大笑,难道你不想试试吗?在书里面,我认识了一个天真的小男孩,一个小男孩拿着一张假币走进玩具店,准备买一架玩具飞机,。售货员阿姨说:“小朋友,你的钱不是真的。”小男孩反问道:“阿姨,难道你的飞机是真的?”好一个机灵的小鬼,这个反问问的太绝了!我猜,那个阿姨肯定要哑口无言了。不过,这个小男孩也真是太天真了,有假币买架飞机的购物理念,真是太牛了!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是这个小故事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笑。
这本书目录上的十一部分也十分有趣:达雅丈苑、典藏书屋、虚影幻景、诗请驿路、经典小坊、黑客过招、青春花房、写作开悟、西窗听雨、快牛慢马和青鸟传书。读到这一部分题目,就可以知道这一整个部分是围绕什么主题来写作的了。而且,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故事都是语句通畅,语境优美,让读者身临其境。
比如说“达雅丈苑”,里面的故事优雅而动人,忧愁而美丽。像我这种喜欢写景色的人,更像是在艺术的殿堂之中漫游。像《落叶》、《惦念》、《宿敌》等就是描写了美丽的忧愁。像《妈妈是不会升级的奥特曼》、《为一个正直的未来》就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非常动人。像《海边的蝴蝶》、《大人们什么都看不见》就是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呵护儿童……
这本书里面每一个故事的详细内容,我就不介绍了,各位同学们,你们也一起来阅读这本书吧!
《儿童文学》读后感5
今年寒假,爸爸向伯伯借了一册《儿童文学》。乍一看我对此书是不屑一顾,书籍的外观很是不起眼,可以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来形容,与我在书店买的那些华丽封面的书简直无法相提并论,当我真正的阅读起来时我的感觉全变了,它竟把我迷住了。
《儿童文学》上册为经典版,主要刊登一些知名作家的文学佳作、中篇连载、全国大学生儿童文学创作大奖赛作品等;下册为时尚版,以“智慧写作、阳光阅读”为主题,我比较喜欢其中的“拇指阅读”和“九○笔团子”这两部分。
本期的文学佳作刊登了黑鹤写的《獾》,对我映像很深,小说的故事很简单,主要写了草原上骑手捕杀獾的故事,通过对骑手的凶残、獾的无辜的描写,写出了人类与草原、动物赖以生存的关系,人类要与草原、动物和谐共处,不能无情地扼杀践踏它。
给我触动很大的是作者对骑手凶残狠毒的描写,不是对人物本身进行描写,而是对他骑马时草原上动物所产生的反应进行描写,“鼠兔吓呆了,竟然傻傻地站在原地,马并没有注意蹄下突然闪现的这个小东西,眨眼间就已经跑过去了,但马又返回来了,骑手猛扯着缰绳,本来已经疲惫不堪的马不安地蹈动着蹄子。没有想到,马竟然一蹄踩中那只比拳头大不了多少的鼠兔,这支吓傻的小东西只来得及发出吱的一声细鸣就头碎腹破成了一摊肉泥。”这段话明明是对骑手的残忍进行描写,却不直接去谴责,只是对鼠兔和马进行描写,太绝了!
诸如这样的作品很多比如《雪人》、《三个强盗》、《金老爷买钟》……
《儿童文学》太吸引人了!
《儿童文学》读后感6
暑假里,我读了《儿童文学》这本书,其中有一篇《翟志刚:母亲托起我的航天之梦》深深吸引了我,我被翟志刚追求理想的伟大精神所感动,也被翟志刚的妈妈无私的母爱而感动。
翟志刚叔叔小时候的家境很贫困,家里全靠母亲一人工作维持家里的生计。母亲上街卖瓜子赚钱养家,翟志刚很体贴母亲,从小学会了做家务,还帮助母亲上街卖瓜子,他看到母亲很辛苦就决定辍学在家,母亲坚决支持儿子读书,翟志刚刻苦勤奋,学习迎头赶上。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空军学院,成了一名光荣的飞行员。在学校里,翟志刚训练很艰苦,成绩名列前茅,他从一千多名航天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2008年9月25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翟志刚手持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美丽的宇宙里向人们挥手致意,他把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留在了茫茫太空。
看完故事,我想翟志刚真了不起,他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自己当宇航员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刻苦学习,坚持不懈,不管是学习文化知识,还是学习航天本领,都是那么认真,最终取得了成功。他的成功离不开母亲的支持,在困难时,母亲鼓励他,给他精神上的启迪;在母亲生病时,她也不影响儿子的训练,默默支持儿子的航天之梦,这是多么伟大的母亲啊!
翟志刚,你是母亲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儿童文学》读后感7
暑假里,我读了《儿童文学》这本书,这本书里讲了许多神奇、有趣的故事。
而且,还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留守——少年沉沦录之二》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鹏程,这个有工程师梦想的留守男生,只因假期一个人在家很孤独,而参与打架斗殴,三次出门看朋友抢的士司机的钱,看着司机头破血流的惨状,竟然像当初看到他爸摔伤时的惨状一样,无动于衷,因此而进了看守所。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鹏程之所以造成现在的这个样子,不仅是他的错,他的父母也有错。鹏程不应该因为孤独便去网吧上网,而且还不回家;不应该因为好奇,便跟着朋友去抢钱;更不应该因为爸爸的腿断了,不能养家,便去记恨爸爸。鹏程如果觉得孤独,那么他可以看书、画画、自娱自乐,想上网的话,可以去,但是要记得回家。有朋友约他去抢钱,那么他可以不去,没有人逼他去。如果他觉得爸爸没用,那也不能去恨他,因为,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他可以好好想想父亲对他好的一些事情。鹏程的父母把鹏程留给爷爷奶奶照顾,吵架离婚,可以不说,因为这些事同样会发生在别人的身上。他的父母最大的错误就是对鹏程的教育不够严格,对鹏程的关爱不够多。如果他们发现鹏程爱去网吧时,能够及时地制止,那么鹏程便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如果他们对鹏程的关爱足够多,那么鹏程便不会觉得孤独,不会去跟朋友抢钱,导致最后的犯罪。
希望经过这次的事情,鹏程一家能够得到教训,以后再也不会犯这样的事情。
我喜欢《儿童文学》这本书!
《儿童文学》读后感8
自从我迷恋上《儿童文学》时,就疯狂地爱上了它,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了。
儿童文学中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年代的韵味,无论是文笔的卓永、构思的巧妙,还是里面的内容,每一样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儿童的文学,不仅局限于童话,更是微型小说、诗歌、散文……各种各样的题材,使你眼花缭乱。
《儿童文学》好似一个真理大师,在我品读了一篇篇美文之时,文章中的风骨、情操、哲理、志向和智慧,也如春雨点点入土一般,自然而然地流入我的心田。所以,今天的我已被老师、同学评价为:一个有目标、会思考、有个性的小才女。我想这应该是《儿童文学》的功劳吧!
《儿童文学》又宛如爱的化身。三年了,它用“爱”的浪花推动着我前进的风帆;用“善”的乳汁润育着我生命的车轮;它用“美”的春雨沐浴着我飞翔的双翼。一首首放飞童心的诗歌,一篇篇文笔隽永的美文,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时刻涌动着生命急流,展现着真善美的花蕾,它们在我的心中埋下了“爱”的种子,让我在爱中快乐成长。
《儿童文学》是本丰富、精彩的图书。我爱《儿童文学》,不同的年代,依旧的情怀,我将与《儿童文学》永远同行。
《儿童文学》读后感9
读完这本书,我从中感受到了:《儿童文学》对我们的启发很大;能让我增长知识;懂得怎样写作文;让我的语文更加好。
尤其是里面的一篇《我要好好学习》的文章,深受我的喜欢:小作者的学习并不好,每次成绩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但是,他在周末下定决心:从周一开始,每天好好听课。正好这几天有考试,他破天荒的考了97分,只错了3个选择题。老师和校长表扬了他,让他对全校师生讲这次为什么考这么好?他说:“我一直不喜欢学习,因为它枯燥无味。但我不学习就始终输在起跑线上,我要超过同学,还要让他们对我另眼相看、刮目相看,而且他们再也不会瞧不起我。”他的话让全校师生都泪流满面,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读完这篇小短文,我想到了李白写的两句诗:“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从这件事中,我还懂得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儿童文学》读后感10
暑假里我读了好几本课外书,我最喜欢的书就是《儿童文学》,它里面的故事可多了,我最喜欢的就是《蓝杯子,小朵只能藏在心里》。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就是小朵的脸被火烧伤了,留下了一个大疤,不管什么季节都戴着口罩,招来了很多同学异样的目光,小朵离开了学校,住进了大山里的奶奶家,在这里没人会注意她脸上的疤。
有一天,她去树林里采蘑菇,看见一只獾被兽夹子夹住,痛苦极了,她救了獾。下次再去树林她就碰到了女孩小叶,小叶和她成了好朋友,不害怕她的疤,并用蓝杯子装的药膏帮她涂抹脸上的疤,就差一次脸就好了,小叶不见了。小朵的爸爸来看她时,送给小朵一个蓝杯子,她看见就哭了,问爸爸哪里来的,爸爸说走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只獾叼着蓝杯子急急忙忙的走着,他大吼一声,那獾受了惊吓,掉到山崖摔死了。
从此,蓝杯子小朵一直珍藏着。虽然是一个故事,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小朵是善良的孩子,有爱心,保护小动物,所以有了小叶就是獾这么个好朋友,动物和人是会成为好朋友的,它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也要帮助它们才快乐。
《儿童文学》读后感11
今天,我读了《儿童文学》中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心中国旗永飘扬”。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天安门护旗卫士,为维持弟弟的学业一次次的做出牺牲,在艰辛打工供弟弟读书和痛失一条腿中,竟然还不忘自己是一位天安门护旗卫士,依然尊敬国旗,为国旗致敬。
读到这儿,我的眼帘湿润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扑塔扑塔”的泪花一朵一朵的绽放在桌子上。王励志,这位普通的天安门护旗卫士,他为了让弟弟继续读书,辞掉了上级给他的士官军务,当上了保安攒钱供弟弟上大学。因为当保安站的时间过长再加上营养不良,竟被查处了骨癌,需要截去一条腿,这对于以保安职业为生并以此供弟弟上大学的王励志来说,失去一条腿,就等于没有了希望。正在这焦急的时刻,他受到了全世界所有人的关爱,人们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让他度过了难关,可是他为了让弟弟好好学习,一只撒谎骗他。
王励志,这位和蔼可亲的大哥哥,他是一个坚强、不气魅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学习。
《儿童文学》读后感12
《儿童文学》是一系列非常好的书,我对它爱不释手。
在五年级时,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儿童文学》,当时,我的课外书都看完了,便翻开阅读起来。没想到,刚看了一会儿,我就对《儿童文学》这本书产生了兴趣,那些富有奇异想象力的童话;那一篇篇,一件件感人的故事;那一个个有趣的小说,令人回味无穷。从此,我便喜欢上了《儿童文学》。每天,我都捧着书,快乐地阅读着,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泪润双眼,深深陶醉于其中……
《儿童文学》向我展现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那里有邪恶的妖怪,有善良的精灵;有聪明能干的好人,也有总想陷害别人的坏蛋。书中的每一篇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过目难忘。如今,我已经读完了三本厚厚的《儿童文学》了,第四本也已读完一半。
《儿童文学》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还让我懂得了许多的人间道理和人物精神。它就像一座灯塔,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以后,我要继续跟着这“灯塔”的灯光,远航高飞!
Ⅹ 儿童文学的评论 如何写
对某篇文章,简单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