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原始反射包括
原始条件反射
大多数反射如果在生后3-4个月仍继续存在,则提示有脑的病变,有些反射如颈肢反射在6个月后会消夫。除以上所提的巴巴啃反射及觅食反射外,这类反射还包括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颈肢反射及自动踏步等。
拥抱反射--当突然改变新生儿的姿势时,或者当他听见大的声音时,他会(1)双臂外展,手指伸开;(2)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3)有时伴有啼哭。
握持反射--安静觉醒的正常新生儿很容易引起握持反射,可将你的双食指或小指分别自新生儿两手的尺侧缘伸进手心,轻压其手掌,他会紧紧抓住你的手指引起抓握反射。
反射亢进则提示双侧大脑有疾病,新生儿期消失或减弱则提示该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呈抑制状态。
正常情况下两个月消失。一些学者认为握持反射代表着一种进化的适应。新生儿有这种能力是在设法"保护"自己。
在某些情况下,你的宝宝甚至能支持其自身体重并在帮助下拉向坐位。 此外,对有直立能力的新生儿,当其足接触桌面支撑直立时,将出现自动踏步动作,一般先迈出左足,然后右足跟上,踏步良好时像散步一样,有的甚至会走10余步,使父母惊叹不已。
新生儿与成人共有的其他反射,如情感改变时会出现恐惧、心跳增快等;当你用羽毛去刺激他的鼻子时,他们就会打喷嚏;当食物误人气管就会咳嗽;多食后肠蠕动亢进会使大便次数和量增加。
而在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偏瘫患者身上,则可能出现病理性的原始反射。
紧张性颈反射,包括对称性和非对称性两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是当颈屈曲或伸展时,双上肢产生与颈同样的运动,双下肢产生与颈相反的运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是当颈旋转时,面侧的肢体趋向于伸展,而枕侧的肢体趋向于屈曲,又名"拉弓反射"。
同侧屈伸反射,是同侧肢体的单侧性反应。刺激上肢近端伸肌可引起同侧下肢伸展的倾向;相反,刺激上肢近端的屈肌可引起同侧下肢屈曲的倾向。
交叉屈伸反射,当一侧肢体的伸肌收到刺激时,会引起该肢体和对侧肢体的伸展倾向;当一侧肢体的屈肌收到刺激是,会引起该肢体和对侧肢体的屈曲倾向。
阳性支撑反射,当足底收到刺激时,引起踝关节跖屈及膝关节、髋关节伸展。
紧张性腰反射,指骨盆固定时让患者躯干上部旋转,躯干转向侧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而对侧上肢伸肌和下肢屈肌肌张力增高。
另:原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正确应对原始反射
出生---6个月:
婴儿这些出生后自发进行的反射动作和律动是其大小肌肉、情绪、语言、视觉及大脑发展的最重要基石,没有这些原始反射,其后孩子的身、心都不会健康发展。
出生后6个月:
正常情况下,婴儿出生6个月后,大脑皮层发育基本成熟后,这些原始反射大都会消失。但若反射依然存在,则是其神经系统中枢尚未成熟、结构存在缺陷的表现。需要通过对其身体进行有韵律的身体运动(国外称之为韵律运动)来对这些反射进行整合或积极就
② 【十月妈妈】小月龄必学的六大原始反射
在宝宝出生之后,都有原始反射,有的反射在几周会消退,有的是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在对应的阶段给予刺激,原始反射就会有消退,然后发展成正常的姿势。
当原始反射完成了使命后,就会被大脑的更高级中枢所控制。如果原始反射没有及时被很好地抑制,将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的确,原始反射这个字眼及其陌生。但它却对宝宝可能有终生的影响!妈妈们务必认真了解,严肃对待!下面就分别讲下这5大原始反射:
1抓握反射
2吸吮反射
3强直性颈紧张反射
4莫罗反射
5迷路反射
1、抓握反射(手&足)--影响说话,写字,走路
轻抚小婴儿手掌,可看到他很快紧握住你的手指。轻抚婴儿足拇趾与第2趾间的趾蹼部,可看到小脚趾屈曲,或者轻抚婴儿脚底,可看到小脚趾伸直或蜷曲。抓握反射出生后即出现,这个反射常和吮吸反射一起出现。
手部抓握反射会在2个月后逐渐减弱,不晚于5个月消失;足部抓握反射会从3个月开始逐渐减弱,10个月左右完全消失(会走前该反射必须消失)。
大影响
✅1.【书写】抓握反射与大拇指、小手指的活动相关,会影响三指抓握和每根手指的灵活度,特别体现在书写时的握笔动作上。
✅2.【说话】大脑负责的手指精细动作的区域,同时也在控制嘴唇、舌头和脸颊肌肉的运动。未抑制的抓握反射有可能导致发音清晰度下降,造成语言困难。
✅3.【走路】很多该爬还不会爬,该走会不会走的孩子。脚部的抓握反射抑制得不好,紧扣的脚趾可能会让宝宝抗拒走路,因为紧扣的脚趾会让他走路很不舒服。就比如有的宝宝大点了在床上会扶站扶走,可是一到地面上就是一步都不挪。
✅4.【精细动作】手部抓握反射没有被抑制好,手部敏感,手部紧张,精细动作就不会很好。比如说搭积木,同月龄孩子已经能搭三层,他可能只能搭两层,到了应该食指拇指对捏的阶段,他只会五指抓。一些简单的精细动作游戏,宝宝可能都无法完成。而且精细动作直接影响宝宝的专注力。
怎么破?
1.允许宝宝在吃奶时抓住妈妈胸前的衣服
2.多给宝宝做手部按摩
3.多玩触觉感知类游戏
4.允许宝宝玩“丢东西”、自己吃饭、捡细小的东西,大一点的宝宝可以玩手指画、橡皮泥。
2、吸吮反射---影响1岁后还吃手
当乳头(母乳喂养或奶瓶喂养)被小婴儿含入嘴里和碰触上腭时,他会自动开始吸吮的动作。
吮吸反射是需要被抑制的,宝宝需要学会主动吮吸,知道什么能吃,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吃饱了就要停下来。主动吮吸这类型的由大脑控制的行为,就叫做可控的行为。
大影响
✅1.该反射一般在3~4个月时消退,如没有完全消退,宝宝可能在睡眠或其他注意力不集中时出现频繁的吮吸动作。
✅2.一岁前吮吸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宝宝,很可能1-2岁后会继续吃手
✅所以,要鼓励小宝宝吃手吃脚或其他安全卫生的物品,满足吮吸需求。
3、强直性颈紧张反射---影响翻身,左右协调,写字阅读。
当让小婴儿的头部转向一侧,同侧手臂就会伸直,另一侧手臂就会弯曲,像击剑动作一样。
这个反射呢,家长很不容易察觉的。而就是当我们不了解早教、不了解宝宝出生后的这几大反射,也不会去那么细致的观察宝宝,从而就会忽略这些重要发育
大影响
✅1.该反射影响身体两侧的肌张力,因此可能会成为宝宝翻身的较大阻碍。
✅2.如果学龄的孩子该反射仍然很活跃,则平衡感可能会受到头部左右活动的影响,很难完成交叉性跨越动作。很难建立起左右手/脚/眼/耳的使用习惯,分不清主导侧。
✅3.影响眼睛的移动,影响书写和阅读能力发展。
✅大家身边没有那种阅读的时候总是跳行,写字的时候也是总是跳行的,这个就是他在小的时候强直性颈紧张反射没有抑制好。
✅包括现在很多宝宝去体检,医生给评论,说是宝宝肌张力高。
✅我身边也有很多肌张力高的宝宝,原因就是他们的强直性颈紧张反射小时候没有抑制好,等大一点还是没有做相应锻炼,就会出现一些感统失调的问题。
✅所以说宝宝的各项能力和发育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
4、莫罗反射--影响敏感,惊吓,难安抚
在不同婴儿的身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头部突然变换位置或者后仰,或者被突如其来的较大声响所惊吓,小婴儿会出现四肢外张、颈部伸直的动作,接着双臂合拢,或许还会大哭。
这个就是惊跳反射!很多家长刚做妈妈,什么都不懂,总怕吓到孩子,做什么都蹑手蹑脚,睡觉的时候家里也比较安静,不敢去做家务活,就陪在宝宝旁边,家里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其实这样反而会影响到孩子。
大影响
✅在所有原始反射中,莫罗反射是最为复杂、最难被抑制的,不良影响也是最大的。该反射在早期如没有很好抑制,婴儿可能会敏感、容易受惊吓、情绪易波动等,一些孩子甚至会终生都受影响。
✅很多家长都喜欢说自己孩子胆子小、敏感,那么有没有追溯问题的根源呢?
5、迷路反射---影响抬头不好,不会爬
正在处于爬的阶段的宝宝,会有这种现象,当他趴着的时候,手张开,像小飞机一样的,小腿儿往上翘。
大影响
✅1.妨碍孩子进行手膝爬行,严重的会影响长大后的上下肢协调运动,如蛙泳,跳舞等。
✅2.走路可能身体会略显僵硬,头向前倾,平衡力不好。
✅3.干扰感觉统合能力的形成,使孩子容易精力不集中,组织能力弱,条理性差等。
以上所有原始反射都是有医学依据和科学理论的,所以我们正确带娃的方式,除了给他们健康的身体,我们更重要的是对宝宝后天科学的帮助。
宝宝成长发育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家长的细心观察和呵护,当宝宝出现问题时,千万不要埋怨宝宝,而是要从家长自身找原因。
别再说要等宝宝大一点才早教,那是因为你不知道真正的早教是做什么~
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孩子合适的刺激,非常重要!针对小月龄宝宝要:多按摩、多趴卧、多互动。
同时,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来做!这几天我们0-6小月龄宝宝学习的早教游戏课程,都是源自下面正式课用户免费学习的《小月龄养育必修课》,里面不仅锻炼了感官、大运动,而且很多都是抑制了原始反射。
✅比如抓握反射。
课程中的彩色丝带,抽抽乐游戏,就能很好的刺激抓握反射。
✅比如强直性颈紧张反射
课程中跨越中线,我的小脚丫游戏,就能很好的抑制缓解紧张反射
✅再比如迷路反射
课程里“坐飞机”、“箱子里的娃娃”、“秋千”等游戏就能非常有效的激发和抑制迷路反射
下面分享几个《小月龄养育必修课》里面的游戏,其实课程里面的很多游戏可以一直玩到1岁多呢。
一、《感官瓶》
游戏目的:
【1】视觉追踪
【2】听觉发育
【3】感官刺激
———————————
从小到大,我们可以给宝宝做很多各种各样的感官瓶~感官瓶号称魔法瓶子,是非常棒的开放性玩具,宝宝玩起来爱不释手,大家都可以尝试给宝宝做一个。从1月龄起就可以玩啦
二、《毯子秋千》
游戏目的:
【1】感统协调
【2】前庭觉刺激
———————————
大家根据宝宝的月龄大小,适当调节晃度和高度,宝宝的反应一定会带给你惊喜
[视频]
小月龄家长一定要重视五大原始反射。
如果加入到小步Deep正式课,一定要把这门课利用起来。游戏看似简单,但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挑选的,就算不懂原理知识,跟着课程步骤来,会让你省心很多。
与此同时,错过了小月龄时期早教启蒙的家长们也不要灰心,抓住当下适龄的早教启蒙,不要再错过剩下的早教黄金期,宝宝成长过程中问题只会越来越多,小步Deep正式课最起码能让大家少走弯路。
③ 原始反射包括哪些
原始反射是新生儿与生俱来的非条件反射,也是婴儿特有的一过性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脑桥。众多的原始反射是胎儿得以勉出的动力,是人类初期各种生命现象的基础,也是后来分节运动和随意运动的基础。原始反射往往不精确,常常容易泛化。伴随中神经系统的发育和逐渐成熟,神经兴奋的泛化性逐渐向着特异性发育,原始反射抑制,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动作和运动技能的获得。婴儿娩出以后逐渐失去实际意义,多于2-6个月内消失。原始反射缺如、减弱、亢进或残存,都是异常的表现。
(1)觅食反射:正常足月新生儿脸颊部接触到母亲乳房或其他部位时,即可出现寻找乳头的动作。该反射缺失提示具有较严重的病理现象,精神发育迟滞、脑瘫可持线存在。
1)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儿的口角或上下唇。2)反应:小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导找乳头动作。3)存在时期:0-4个月。
(2)握持反射: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肌张力低下不易引出,脑瘫患儿可持续存在,患儿双侧不对称,也可一侧持续存在。以下介绍的是手握持反射,足握持反射一般消失较晚,存在时间为0-6(8)个月。
1)检査方法:将手指或其他物品从小儿手掌的尺侧放人并按压。2)反应:小儿手指屈曲握物。3)存在时期:0-4个月。
(3)拥抱反射( Moro reflex):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肌张力低下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难以引出,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或延长,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
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有5种引出的方法。①声法:用力敲打床边附近发出声音;②落法:拾高小儿头部15cm后下落;③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后倾斜10°-15°④弹足法:用手指轻弹小儿足底;⑤拉手法;拉小儿双手慢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开桌面(头并未离开桌面)时,突然将手抽出。2)反应:分为两型。①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肢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态。②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可见小儿双上肢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有不快感党,多见3个月以上的婴儿。3)存在时期:拥抱型0-3个月;伸展型4-6个月。
(4)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
1)检查方法: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2)反应: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3)存在时期:0-2个月。
(5)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臀位分娩的新生儿、肌张力低下或屈肌张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痉挛型脑瘫患儿此反射可亢进并延迟消失。
1)检查方法: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桌面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2)反应: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抬起,类似迈步动作。3)存在时期:0-3个月。
(6)张口反射:延迟消失提示脑损伤、脑瘫或精神发育迟滞。
1)检査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中指与无名指固定小儿腕部然后以拇指按压小儿两侧手掌。2)反应:小儿立即出现张口反应,亢进时碰小儿双手即出现。3)存在时期:0-2个月。
(7)上肢移位反射:脑损伤或臂丛神经损伤时难以引出,偏瘫时一侧缺失。
1)检查方法:小儿俯卧位,颜面着床,两上肢放于脊柱两侧,稍候观察变化。2)反应:小儿首先颜面转向一侧,同侧的上肢从后方移向前方,手移到嘴边。3)存在时期:0-6周。
(8)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肌张力低下难以引出,脑瘫患儿或肌张力增高可持续存在,双侧不对称具有临床意义。
1)检查方法:患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2)反应: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3)存在时期:0-6个月
(9)紧张性迷路反射( TLR):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该反射持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
1)检查方法: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2)反应: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臂部凸起。3)存在时期:0-4个月
(10)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ATNR);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化。该反射是评价脑瘫等脑损伤疾病的重要方法。去大脑强直及锥体外系损伤时亢进,锥体系损伤也可见部分亢进;6个月后残存,是重症脑瘫的常见表现之一。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小儿头于正中位、对称性运动、手口眼协调等运动发育。
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2)反应: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3)存在时期:0-4个月。
(11)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INR):意义同ATNR。
1)检查方法:小儿呈俯悬卧位,使头前屈或背屈。2)反应: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头背屈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3)存在时期:0~4个月。
(12)交叉伸展反射:此反射胎儿期已经很活跃。
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査者握住小儿一膝部使下肢伸直,按压或敲打此侧足底。2)反应:可见另一侧下肢先屈曲,然后内收、伸直,似要蹬掉这个刺激。3)存在时期:0-2个月
(13)阳性支持反射:3个月以后仍呈阳性者,提示神经反射发育迟滞。
④ 新生儿有哪些原始反射
握持反射:安静觉醒的正常新生儿很容易引起握持反射,可将你的双食指或小指分别自新生儿两手的尺侧缘伸进手心,轻压其手掌,他会紧紧抓住你的手指引起抓握反射。 觅食反射:当你用手指抚摸新生儿的脸颊时,他就会转向抚摸的这一侧并张开其嘴。新生儿来到世界的一个重要本能是准备吃,而觅食反射就是为了使其容易获食。
⑤ 新生儿必须有哪4个正常反射
在我们国家,平均不到2秒钟就出生一个人,每一分钟就有38人出生。这些新生儿宝宝,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新生儿宝宝的一个重要指标——新生儿必须有的4个正常反射。
四、握持反射(grasp reflex)
当我们手指通过宝宝的尺侧,放进宝宝的手掌心,这时候宝宝会紧握我们的手指,这就是握持反射。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后就会有握持反射,握持反射在宝宝2个月后逐渐减弱,宝宝4~6个月会逐渐消失。如果我们把手指放在宝宝的手心,宝宝没有积极抓握,家长就要警惕宝宝是否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
小tips
以上4种反射,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始反射。需提醒家长的是,检查宝宝是否有这4个反射,应该是在宝宝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切勿在宝宝困了,想睡觉的时候测试。此外,一些比较复杂的反射,比如巴氏反射等等,是宝宝在医院时医生就要帮我们检查的,这些反射,家长就不必过分钻牛角尖,一定要自己弄懂。
⑥ 婴幼儿情绪反应能力测定中的阳性情绪性反应测定和阴性情绪性反应测定是什么样的技术具体操作如何进行
这只能帮你在网上找找 ,希望对你有用 第一节 儿童神经系统发育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与分化 我们对大脑发育和功能还知之甚少,但可通过检查神经反射活动和其他神经行为活动,间接地了解脑的功能,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 胚胎在第二周发育成3层,即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神经系统起源于外胚层。 (一)胚胎期神经系...统发生与分化 1.神经板 神经外胚层背侧中线的被复上皮细胞增殖增厚,形成神经板。 2.神经褶与神经沟 神经板两侧边缘逐渐隆起、卷曲形成神经褶,中央下陷成神经沟。 3.神经管 神经褶向中间靠拢,神经沟成管状,在受精后第4周,神经管两端的神经孔闭合。神经管头端较阔,将来发育成脑;尾端较细,将来发育成脊髓;中央管腔发育成脊髓中央管。到第4周末,神经管头端形成前、中、后3个脑泡。第5周开始,出现头曲、颈曲和脑桥曲。第6周,出现左右两个脑泡(端脑)、间脑、中脑和菱脑。到第7~8周,大脑半球、基底节、丘脑、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眼、脑血管等均已分化。 4.神经管上皮的分化 第6周末,神经管上皮细胞分为室管膜层(发育成脑室管膜胶质)、中层新生细胞(发育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边缘层(形成脑脊膜)。 5.脑细胞的发育 第7周,脑细胞向外周移行,早分化的细胞在内部,晚分化的新细胞通过深层转到外层,形成脑皮质的各分层。受孕后的10~18周为大脑皮质细胞分化的旺盛阶段,20~25周脑细胞数已接近成人,25周细胞基本结构完整。 (二)脑细胞发育的特点 1.数量 成熟的脑细胞称之为神经元,神经元包括多边形的胞体、突起(树突和轴突)。人脑中神经元(neuron)不少于100亿个。 2.一次性完成 脑细胞形成主要在妊娠6个月内,妊娠7~9月脑细胞数量稳定。 3.出生后的发育 表现为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神经纤维增多、增长、增粗;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在6岁前速度最快,以后减慢,30岁左右全部完成;6岁以后以轴突和树突间的联系加强、神经环路的增加为主。 4.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不同的神经纤维髓鞘化不一致,所有主要感觉束髓鞘化在出生时已相当充分。听神经出生时几乎所有纤维均含有较多的髓鞘,整个听觉通路的髓鞘化在2岁时已完成;视神经以外的视觉通路神经髓鞘化在出生时已相当充分,而视神经仅在眼眶一段有少量髓鞘。运动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在出生时才开始,但与吞咽、吸吮动作有关的脑神经纤维的髓鞘在出生前已经形成。大脑皮层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则一直持续到成年。 5.婴幼儿期神经发育特征 婴幼儿期髓鞘化程度低,分化差,兴奋易泛化。神经元数量与纤维的复杂程度与儿童智商呈正相关。 (三)神经发育异常 神经系统不同的发育时期受到生物(包括遗传因素)、物理和化学等有害因素刺激,其发育异常的表现不同。 1.胚胎4周以前有害因素作用 有害因素作用于胚胎发育4周以前,可导致神经管闭合不全伴椎管闭合障碍,表现为无脑儿、脑脊髓膨出、脊膜膨出、先天性脊髓纵裂等。 2.胚胎4周以后有害因素作用 有害因素作用于胚胎发育第4周到7个月之前,主要影响神经细胞的分化和移行。细胞分化障碍引起结节性硬化、神经纤维瘤、面神经血管瘤等;细胞移行障碍使细胞结构紊乱、数量减少、灰质移位,表现为裂脑畸形、小脑回、大脑回、胼胝体不发育、小头畸形、巨脑症、脑积水等。 二、神经反射检查及其意义 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引起的反应过程称之为反射。早期神经反射分为两个部分,即原始反射(primitive reflex)和姿势反应(postural reaction)。而通过后天学习与强化的反射,称之为条件反射(conditional reflex),如出生后2周,当婴儿被母亲抱起时,婴儿出现反射性的吸吮动作。 (一)原始反射 1.原始反射研究历史 早在1896年,Sherrington在研究肌张力的基础上,建立了“经典的外展肌强直动物模型”,他观察到姿势性紧张模式随不同的身体姿势变化而改变。这些皮层下反应以及其他的原始反射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首先得到描述。近一个世纪以来,原始反射被神经生理学家、神经病学家、儿科学家、物理和职业治疗师以及其他对婴儿反射感兴趣的人详尽研究。早期研究者不遗余力地把反射解释为返祖现象(atavisms),即一种从进化早期保留下来的生存性运动。20世纪60年代后期及70年代早期,Capute及其合作者在巴尔的莫的John F. Kennedy研究所对原始反射临床应用及潜在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强调这种模式化运动方式作为脑功能障碍尤其是脑瘫的“神经发育标志物(neruodevelopmental markers)”。 Capute及其合作者倡导使用统一的名词,澄清概念,看不起对原始反射不一致和无序的描叙,如简单的用“存在(present)”、“缺失(absent)”和“出现(appearance)”、“消失(disappearance)”来描述原始反射的有或无。还有一些研究报道显示,原始反射的出现和消失时间不一致,例如,Magnus等第一次描述了不对称性颈紧张反射(asymmetric tonic neck reflex, ATNR),否认这一反射在正常新生儿及婴儿中存在。然而,Gesell运用录制胶片进行分析,确定ATNR出现于所有的新生儿中,同时还发现在很多5、6个月正常的婴儿中依然存在。 2.原始反射意义与检查 近20年来,神经发育学家开始明确原始反射的持续存在和姿势反应发生延迟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更为精细的定性和定量研究,Capute等强调把原始反射从姿势反应中区分开来。原始反射和姿势反应都代表了运动模式,但原始反射的运动呈高度模式化,需要通过特定的感觉刺激才能诱导,因此,原始反射是真正意义上的反射活动。原始反射的神经学定位是脑干及其脑干以下水平。大脑皮质发育成熟才能控制着脑干原始反射,改变原始反射强度,随年龄增长原始反射消失(有人更喜欢称之为整合)。当婴儿头部在空间位置改变或头与躯干的相对位置改变时,经迷路感受器、颈本体感受器或躯干、四肢的皮肤、肌肉感受器传入脑干反射中枢,引起头、躯干、四肢的肌张力反射性改变,产生相应的运动。因此,去脑猫或无脑畸形儿表现为过强的原始反射,理论上原始反射不会消失。当皮质整合推迟或处于胎儿或婴儿状态时,原始反射会超出通常消失的年龄而存在,也就是相对于正常状态而言,出现量的增加。脑损伤可引起病理性的过度反射姿势,可用强直(obligatory)这一概念描述。强直是指当刺激出现时,婴儿好象固定于或“卡在”特定的反射姿势,直至刺激的移去。 原始反射可追溯到孕25周,持续到出生后3~6个月。6个月几乎所有的原始反射都消失,只有STNR和Galant反射除外。Galant反射持续存在时间最长,仍有50%的12~18个月幼儿可检查出,STNR在少部分满周岁的儿童中存在。 临床应用最多的原始反射有Moro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tone labyrithine relex)、不对称性颈紧张反射(ATNR)和被动支持反射(positive support reflex)等。每种原始反射都有其特定的检查方法。例如,Moro反射检查时,让婴儿的头被动地转动一侧,由于颈椎上的本体感受器作用,脸偏向的那一侧的上下肢伸展,而位于对侧的上下肢收缩,脊柱旁肌肉轻度收缩,躯干轻度弯曲。紧张性迷路反射检查时,让婴儿仰卧,检查者轻轻地托起小儿颈背部,躯干与水平线成45°,婴儿头后仰,引起相应的肩回缩和腿伸展,即所谓的“投降姿势(surrender posture)”。检查者也可轻托婴儿顶枕部,头屈曲45°,引起小儿手收拢前伸,肩轻度伸展,腿收缩。被动支持反射检查时,检查者双手从腋下抱起婴儿,然后轻轻地把婴儿足底碰在水平的检查台上,这一刺激可导致婴儿反射性地伸展臀、膝和踝部,以致于婴儿站立,完全或部分支持体重。婴儿一开始可能踮起脚尖,但最后会放平足底,20~30秒内松软下来成坐位姿势。 原始反射这种模式化的姿势在正常新生儿和婴儿中短暂且易变(有时检查不出),但在神经损伤的婴儿
⑦ 新生儿的原始反射
新生儿一出生就会有一种反射出现,例如宝宝出生后就会手指伸开,双臂外伸,这也就是拥抱反射。新生儿所出现的反射动作是比较多的,我们来具体了解 新生儿的原始反射 是怎样的?
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正常的新生儿一出世就有一些先天的反射。这些反射能够反映出你宝宝(宝宝食品)的机体是否健全,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什么是幼儿原始反射
有些早期异常也可从这些反射的变化中看出来。如你把拇指同时压在新生儿的两侧手掌,他的嘴会张开,并向前低头、有闭眼的动作,这叫巴巴啃,这种反射在出生后即已出现,6周后会逐渐减弱,如果生后4个月仍持续存在,则表明有脑部病变。
当你用手指抚摸新生儿的脸颊时,他就会转向抚摸的这一侧并张开其嘴。新生儿来到世界的一个重要本能是“准备吃”,而觅食(或寻找)反射就是为了使其容易获食。
在新生儿安静觉醒状态下,母亲将新生儿抱在怀里,使新生儿左颊触碰其母乳头,此反射先会引起婴儿(婴儿食品)将头转向左侧,并张开上下唇,然后寻找并咬住乳头开始吸吮。这种生后即出现的反射叫原始反射(又称新生儿期暂时性反射),这类反射是新生儿生后所特有的本领。随着年龄增加,中枢神经系统逐渐发育,这些反射会逐步减弱消失。
婴儿发育 反射动作觅食反射
觅食反射是新生儿天生具有的一种反射,当你拨弄他的面颊或嘴唇时,婴儿会将头转向你手的方向。觅食反射帮助婴儿在吃奶时找到乳头。起初,婴儿会左右摆头,在两侧寻找乳头,将头扭向乳头然后再略微转开,但到3周左右时,他会直接扭过头,将嘴巴凑到合适的位置开始吸吮。觅食反射常在4个月消失。
吸吮反射
吸吮也是婴儿在出生前就具备的能力。吸吮反射是当你将乳头、奶嘴或手指放进婴儿口中,接触到他口腔的上颚部分,他就会自动开始吸吮。尽管吸吮属于一种本能反应,有些婴儿刚出生时仍掌握得不是很好,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这种反射会变成每个婴儿得心应手的技能。
拥抱反射
婴儿出生后前几周还有一种有趣的反射行为—拥抱反射,也称“摩罗反射”。如果他的头部突然变换姿势或后仰,或者受到巨大或突然的声音惊吓,他会四肢大张,脖子伸长,然后迅速收回手臂抱在胸前,作出拥抱的动作。拥抱反射在不同婴儿身上的反应程度不同,在满月前最常见,2个月左右消失。
握持反射
当你抚弄婴儿手掌的时候,他会迅速握住你的手指,这是另一种原始反射——握持反射。出生前几天,婴儿的抓握非常有力,几乎可以抓着你的手指将自己整个身体吊起来。但请不要尝试这种危险的行为,因为他并不能控制这种反射,随时可能突然将手放开。握持反射常在5~6个月消失。
踏步反射
踏步反射是婴儿具有的另一项特殊才能,如果你用手从婴儿的腋下托住他,一定要注意扶住头部,让他的脚掌落在平面上,他就会将一只脚抬起放在另一只前面,作出踏步的动作。这种反射会在2个月左右的时候消失,然后在快1岁时重新出现,不过那是已经变成为自主的学步行为。
强直性颈反射
曾经有人跟我提到新生儿有一种“击剑式”的姿势,我:“击剑式?是一种和破剑式类似的武功吗?”后来明白原来他说的是一种小婴儿的有趣的原始反射—强直性颈反射,也称“击剑姿势”,是指当婴儿的头转向某一侧时,同侧的手臂会伸直,另一侧的手臂则弯曲,好像击剑动作一样,常在婴儿5~7个月消失。
精彩推荐:
母乳喂养 早产儿 婴儿吐奶 乙肝疫苗 婴儿湿疹 母乳放冰箱能保存多久 宝宝吐奶带粘液怎么办 香蕉宝宝牙胶怎么样 宝宝第一次吃米粉吃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