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儿童四脑室脑瘤有哪些
扩展阅读
中国美食知识大全集 2024-11-15 22:03:35
怎么防止同学叫外号 2024-11-15 21:38:19

儿童四脑室脑瘤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10-07 13:29:49

Ⅰ 全面地介绍一下脑瘤

颅内及椎管内肿瘤
【概述】
1. 原发性肿瘤:起源于头颅、椎管内各种组织结构,如颅骨、脑膜、脑组织、颅神经、脑血管、脑垂体、松果体、脉络丛、颅内结缔组织、胚胎残余组织、脊膜、脊神经、脊髓、脊髓血管及脂肪组织等;胶质瘤最多、脑膜瘤次之,再次为垂体腺瘤、神经纤维瘤、脑血管畸形等。
2. 继发性肿瘤:转移瘤或侵入瘤等。
【发病率】
10~12/100000人口/年,仅次于胃、肺、子宫、乳腺、食道肿瘤,约占全身肿瘤2.5%。儿童期为7.5%。
1. 年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
2. 性别:一般发病与性别无多大差异,但松果体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血管网状细胞瘤、颅咽管瘤、转移瘤、神经鞘瘤和畸胎瘤等,男性稍高于女性(男:女=3.2:1),而脑膜瘤则以女性发病率占优势(女:男=1.2~1.5:1)。
3. 发病年龄与肿瘤的好发部位及其病理性质有一定关系:
①儿童:小脑幕下中线部位,常见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颅咽管瘤及松果体瘤等;
②成年:多发生于幕上,少数位于幕下,常见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垂体腺瘤及听神经瘤等;
③老年:多位于大脑半球,以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脑膜瘤或转移瘤等居多。
【分类】
1. 按生长部位分类:依肿瘤生长在颅内结构的不同部位而定,如额、顶、枕、颞叶,小脑、脑干、丘脑、鞍区、脑室内、小脑脑桥角区等。
2. 按病理学性质分:WHO(1995)
类 型 各自的类别
胶质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含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癌)、松果体细胞瘤、混合性胶质细胞瘤
脑膜瘤 内皮细胞型、纤维型(纤维母细胞型)、混合型、砂粒型、血管瘤型、乳头型、间变性(恶性)脑膜瘤
垂体腺瘤 a. 无分泌性腺瘤; b. 分泌性腺瘤: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刺激素、滤泡刺激素、黑色素刺激素细胞腺瘤; c. 垂体腺癌; d. 垂体细胞瘤
神经纤维瘤(含神经鞘瘤) 听神经(鞘)瘤、三叉神经纤维瘤、舌咽神经瘤、副神经瘤等
先天性肿瘤 颅咽管瘤、畸胎瘤、皮样或上皮样囊肿、拉赛克裂囊肿、胶样囊肿等
血管性肿瘤 血管网状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
转移瘤与侵入瘤 a. 来自肺、胃肠道、乳腺、泌尿生殖系等癌瘤的脑转移; b. 由鼻咽癌、巨细胞瘤、脊索瘤、软骨瘤等向颅内侵入
其他肿瘤 浆细胞瘤、淋巴瘤、黑色素细胞瘤、肉瘤或不能分类的肿瘤等
胶质细胞瘤,临床上仍延用克诺汉(Kernohan)四级分类法:Ⅰ级:肿瘤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均匀一致,分化良好,属于良性,但临床病理发展趋于向恶性发展;Ⅱ级:部分瘤细胞大小不一,偶见瘤细胞分裂相,属低级别恶性肿瘤;Ⅲ级与Ⅳ级:瘤细胞分化不良,大小及形态不一,深染,核分裂相多,并可见瘤巨细胞,属高级别恶性肿瘤。
【病因】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1.先天因素: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细胞或组织异位残留于颅腔内,在一定条件下又具备分化与增殖功能,可发展成为颅内先天性肿瘤。这类肿瘤生长缓慢,多属良性,常见有颅咽管瘤、脂肪瘤及胶样囊肿等。
2.遗传因素:人体基因缺陷或突变可形成颅内肿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属神经系统肿瘤遗传最具典型的代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约半数病人有家族病史。视网膜母细胞瘤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播,单发性病灶占3/4,具有体细胞的突变,约有12%~17%可传给子代;多灶性病变则有细胞的染色体改变,家庭中的其他子代成员很有可能易感,约50%~65%能传给子代。
3.物理因素:
(1) 创伤:一般认为,创伤可引起脑、脑膜瘢痕组织间变而成为肿瘤。
(2) 射线:研究发现,放射区域的细胞突变是肿瘤形成的基础。此类肿瘤以恶性为多。
4.化学因素:诱发的肿瘤可为胶质细胞瘤、脑膜瘤、肉瘤、垂体腺瘤和松果体瘤等。
5.生物学因素:常见的致瘤病毒有腺病毒、肉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病毒、核糖核酸病毒、多瘤病毒及猴空泡病毒等。这些病毒可诱发脑膜瘤、松果体瘤、肉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髓母细胞瘤等。病毒的致瘤机制是它们进入细胞后,在胞核内合成DNA时(即细胞的S期),迅速地依附并改变染色体的基因特性,使细胞增殖与分裂功能发生畸变而形成肿瘤。
【临床表现】
取决于脑瘤的部位、性质和肿瘤生长的速度,并与颅脑解剖与生理的特殊性相关。
发病多缓慢。首发症状可为颅内压增高或神经定位症状如肌力减退、躯体麻木、癫痫等。于数周、数月或数年之后,症状增多,病情加重。
急性发病者可于数小时或数日内突然加重恶化,陷入瘫痪、昏迷,多见于肿瘤囊性变、瘤出血(瘤卒中)、高度恶性的肿瘤或转移瘤并发急性弥漫性脑水肿,或因瘤体突然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以致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危象。
一、 颅内压增高:85%。
(一)原因:
1.肿瘤的占位作用:肿瘤在颅内呈扩张性或浸润性生长,超过颅腔代偿限度(约达到颅腔容积的8%~10%),即出现颅内压增高。
2.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肿瘤压迫或因肿瘤妨碍了脑脊液的吸收。
3.肿瘤压迫脑组织、脑血管,影响血运导致脑的代谢障碍,或因肿瘤、特别是恶性胶质细胞瘤与转移瘤的异物(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通透因子)刺激反应与毒性作用,使瘤周脑组织发生局限或广泛性脑水肿。
4.颅内静脉回流障碍:肿瘤压迫较大的静脉或静脉窦,可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使脑组织淤血。
5.肿瘤卒中与变性:瘤内急性出血(瘤卒中)、瘤组织囊性变或坏死,使瘤体积迅速增大、脑水肿突然加重。
6.其它因素:摄入水分过多、反复呕吐、剧烈咳嗽或用力、不适当的腰椎穿刺及肺部感染或高热等引起的脑缺氧等,均可增高颅内压力。
(二)症状:
1.头痛:多因颅内压变化和肿瘤直接影响等因素,使颅内敏感结构脑膜、脑血管、静脉窦和神经受到刺激所引起。为常见的早期症状,90%的脑肿瘤病人均有头痛。
多为搏动性胀痛或钝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生,时轻时重。一般于清晨或起床后出现,白天逐渐缓解,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每于呕吐后头痛多可减轻。任何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打喷嚏,或用力,剧烈运动等,均可使头痛加重。
某些脑瘤所致头痛的部位可有一定的规律性,如脑膜瘤常引起相应部位头痛;垂体腺瘤多为两颞侧或额部头痛;幕下肿瘤头痛常位于枕颈及眶额部;脑室内肿瘤可因肿瘤位置移动、头位变化,引起严重颅内压增高,出现发作性剧烈难忍的头痛,严重时,可发生颅内压增高危象。
2. 恶心、呕吐:早期或首发症状,多伴以头痛、头昏。常发生在清晨空腹时,典型表现为与饮食无关的恶心或喷射性呕吐,且常于较剧烈的头痛、头昏之后发生,头位变动可诱发或加重。小儿颅后窝肿瘤出现呕吐较早而频繁,易误诊为胃肠道疾病;成年人呕吐出现较晚。恶心、呕吐是因颅内压增高或肿瘤直接影响迷走神经核(呕吐中枢)所致。
3.视乳头水肿与视力障碍:与脑肿瘤的部位、性质、病程缓急有关。如颅后窝肿瘤出现较早且严重,大脑半球肿瘤较颅后窝者出现较晚而相对要轻,而恶性肿瘤一般出现较早,发展迅速并较严重。
可演变为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力逐渐下降。出现生理盲点扩大和视野向心性缩小,以及视乳头继发性萎缩。长期颅内压增高常致失明。
眼球外展麻痹亦常为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可出现斜视和复视。
4.精神症状:因大脑皮质遭受损害引起,表现为淡漠、迟钝、思维与记忆力减退,性格与行为改变,进而发展为嗜睡、朦胧或意识不清。恶性肿瘤者,精神障碍较明显,额叶肿瘤经常引起精神症状,或表现有欣快、易激动及痴呆等。
5.癫痫:20%~30%,其中半数病人为首发症状。
6.生命体征变化:颅内压呈缓慢增高者,生命体征多无变化。颅内压显着增高或急剧增高可表现缓脉,常慢至50次/分钟左右,伴有呼吸深慢,血压代偿性升高等。这些已属脑疝前期或已有脑疝的表现。如继续恶化,则出现脉搏细速,呼吸不规则,呈抽泣或潮式样呼吸,血压降低以致周身循环衰竭,最后呼吸停止。下丘脑及脑室内肿瘤或恶性肿瘤,可出现体温波动,体温常升高。
二、 神经系统定位征象:是肿瘤所在部位脑、神经、血管等受损的表现,反映脑肿瘤部位所在。
三、 内分泌与周身症状。
【诊断】
1.病史与体格检查。
2. 头颅X线平片检查:
3.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包括脑脊液压力、细胞计数、蛋白及生化测定。
4.头颅超声波检查。
5.脑电图检查:约90%的脑肿瘤可出现异常脑电图。
6.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耳蜗以短声刺激后,从双侧头皮上记录到的大脑皮质电位变化,其电位来源于脑干听觉通路,故称之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临床上可用来客观地评价脑干功能障碍的部位,依波峰情况能早期诊断脑干肿瘤、小脑脑桥角区听神经瘤或脑膜瘤等。
7.生物化学及免疫学测定:
8.脑血管造影:
9.脑室造影:经颅骨钻孔、直接穿刺侧脑室将气体或造影剂(如碘油、碘苯葡胺等)注入脑室内,以显示脑室系统的方法。由于颅内肿瘤的占位效应,常压迫相应部位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使其变形、移位或梗阻。依据这些改变,常可对颅内肿瘤作出定位诊断。
10.头颅CT、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扫描
【治疗】
1.手术治疗:为目前颅内肿瘤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原则:a.生理上允许;b.解剖上可达;c.技术上可行;d.得多于失、利多于弊。
(1)完全切除
(2)次全与部分切除
(3)减压性手术与脑脊液分流术
2.放射治疗:60钴、直线加速器或高能量X线。
原理:射线穿过组织时,在其轨迹上将能量传送至组织细胞,细胞核对辐射极为敏感,射线通过直接作用或自由基的间接作用,使DNA结构发生改变,产生DNA单链、双链的断裂,导致受照组织细胞的变性与死亡。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状态,是影响细胞对射线敏感性的重要因素,分化程度越低、分裂越活跃的组织细胞,对射线越敏感。多数脑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增生活跃,因而对辐射的敏感性较高,是构成辐射治疗脑肿瘤的重要基础。组织细胞受照后的损伤分为潜在性致死损伤、亚致死损伤和致死损伤,其中潜在性致死损伤和亚致死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修复。
3.化学治疗:人出生后神经细胞即不再分裂,胶质细胞也仅有低度再生,而脑肿瘤细胞却不断进行核分裂,这种细胞生长繁殖之间的差异,使抗代谢或阻断核分裂的药物起到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而不损伤正常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脑肿瘤化疗要求具备几个条件:
(1)肿瘤血管分布相对丰富,毛细血管通透性较大;
(2)化疗药物容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3)化疗药物具有对肿瘤细胞有效杀伤或抑制功能;
(4)选择有效的途径,使肿瘤细胞处于高浓度化疗药物的环境中。
4. 激素治疗:
(1)以减退脑水肿为目的,常用药物为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
(2)针对垂体腺瘤或颅咽管瘤等作为内分泌激素的补偿治疗;
(3)鞍区肿瘤手术后出现尿崩症,应用垂体后叶素或长效尿崩停注射液的抗利尿作用进行治疗。
5. 免疫治疗:主动或被动免疫手段。宜在治疗前对肿瘤行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先降低宿主的瘤负荷,以最大限度增加机体的相对免疫力。
6. 中医药治疗。

Ⅱ 脑瘤有什么症状

疾病症状 一、一般症状与体征 一般症状主要是是由颅内高压所引起,颅内高压的原因包括三方面:肿瘤本身占位效应及脑水肿使颅内容物的体积超出了生理调节限度;肿瘤造成梗阻性脑积水;压迫静脉窦致静脉回流受阻。脑萎缩的老年人及颅缝未闭的婴幼儿颅内高压的症状出现较晚。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共称为颅内高压三主征。 1、头痛颅内高压或肿瘤本身压迫、牵拉颅内痛敏结构时会引起头痛,出现在约50-60%原发颅内肿瘤和35-50%颅内转移瘤病人中,表现为发作性头痛。一般无定位意义,幕上肿瘤病人表现为额颞部疼痛,且可能病侧较重,幕下肿瘤则枕颈部疼痛显着。 2、呕吐 导致呕吐的原因包括颅内高压降低了大脑皮层兴奋性,进而对下丘脑自主神经中枢抑制作用下降;颅内高压引起迷路水肿;脑积水牵张或肿瘤直接刺激第四脑室底的呕吐中枢。 3、视力障碍 主要表现为视盘水肿和视力减退。视盘水肿早期往往无视力减退或仅为一过性视力下降。视盘水肿持续数周或数月以上,可发生继发性视盘萎缩,视野向心性缩小,甚至失明。 4、头晕与眩晕 主要为颅内高压引起内耳迷路水肿或前庭功能受累引起,以后颅窝肿瘤常见。 5、癫痫 约30%的脑肿瘤病人出现癫痫。颅内高压引起的癫痫多为全身性癫痫,成人出现部分性癫痫发作或Todd瘫痪要高度怀疑脑肿瘤,较常见于累及皮层或皮层下得肿瘤。 6、复视 眼球运动神经在颅底走行过程中,因挤压、牵扯所致。以展神经麻痹多见,其次为滑车神经。 7、精神及意识障碍 颅内高压、脑水肿以及肿瘤本身刺激或破坏某些精神功能区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表现为思维、情感、智能、意识、人格和记忆力的改变。意识障碍出现较晚,表现为嗜睡甚至昏迷。 8、前囟膨隆、头围增大及颅缝分离现象可在儿童颅内高压病人中出现,并可因脑积水叩诊呈破罐音。 9、生命体征改变。 二、定位体征 颅内组织受到肿瘤的刺激、压迫、破坏或肿瘤造成局部血供障碍,均会引起相应的神经缺陷体征。一般认为最早出现的体征尤其具有定位意义。 1、额叶肿瘤 常有精神症状;中央前回受累时出现对侧轻偏瘫、中枢性面瘫及椎体束征;优势半球Broca区受累出现运动性失语,额中回后部可出现书写不能及双眼想对侧同向注视不能,对侧有强握及摸索反射;接近中央前回的肿瘤科产生局限性运动性癫痫。还可出现额叶性共济失调、嗅觉障碍、双下肢痉挛性瘫痪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2、顶叶肿瘤 感觉障碍为顶叶肿瘤的特点,可出现对侧深、浅感觉既皮质复合感觉障碍,或部分感觉性癫痫发作,左角回和缘上回受累可出现Gerstmann综合征,顶叶深部肿瘤累及视放射,可出现对侧下1/4象限偏盲。 3、颞叶肿瘤 颞叶后部肿瘤影响视放射产生对侧同向偏盲、中心视野受累,也可产生有形幻视;颞叶内部可出现颞叶性癫痫,肿瘤累及岛叶时产生胸部、上腹部及内脏的绞痛、烧灼感或刺痛,以及流涎、出汗及呼吸心跳改变等自主神经症状,并可是癫痫的先兆;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受累产生感觉性失语、颞叶肿瘤可产生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急躁、好笑、攻击性。 4、枕叶肿瘤 对侧同向偏盲、但黄斑回避。可有闪光、颜色等无形环视。 5、半卵圆中心、基地核、丘脑及胼胝体肿瘤 对侧肢体痉挛性瘫、偏瘫、对侧肢体肌肉强直及运动徐缓、震颤和各种形式的运动功能亢进。胼胝体肿瘤可出现精神症状,可有左手失用症,丘脑肿瘤可出现对侧感觉障碍,丘脑痛(较少见)。 6、蝶鞍部位肿瘤 表现为内分泌紊乱及视神经、视交叉受压两方面症状。 7、脑室内肿瘤 早期出现颅内高压,三脑室前部肿瘤可影响视交叉、下丘脑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第三脑室后部可出现Parinaud综合征,小脑受累可出现共济失调等,四脑室肿瘤在变换体位时,可由于肿瘤漂移阻塞第四脑室出口,引起Bruns征。 8、小脑肿瘤:强迫头位、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晚期可出现小脑性抽搐等。 9、小脑桥脑角肿瘤:耳鸣、听力下降、面瘫、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10、脑干肿瘤:可有对侧肢体感觉障碍、交叉麻痹、双眼运动障碍、周围性面瘫、声音嘶哑、咽反射小时等等。

Ⅲ 儿童脑瘤的特点是什么,儿童脑瘤的特点有哪些

随着脑肿瘤的发病率的飞速提高,许多年少的儿童也开始患上这一疾病。作为家长,应该详细了解和学习有关这种疾病的医学知识,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您的孩子预防和治疗这种病的发生。 专家把儿童脑肿瘤的特点总结了几点: 年龄上脑肿瘤的的特点,这种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一般的发病高峰为5到8岁,即在学龄前后发病较多。 性别上脑肿瘤的的特点,其中男孩稍微多于女孩,比例约为1.3∶1。有的肿瘤多数发生在男孩,如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和畸胎瘤。 部位上脑肿瘤的特点,儿童肿瘤的部位与成人不同。成人2/3以上发生在大脑上。而小儿则半数发生在小脑和脑干。 更多儿童脑瘤的问题咨询请【网络一下】: 湖湘中医肿瘤医院-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 参考资料: 湖湘中医肿瘤医院

Ⅳ 脑瘤是什么

脑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脑瘤的发病原因到目前为止并未完全明确。在学术界较为大家所接受的一个观点是:正常的组织或胚胎残留组织在受到遗传的、生物的、化学的或物理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后,而引起不受限制的生长所造成。生长于颅内的肿瘤通称为脑瘤,恶性脑瘤一般会称为脑癌,包括由脑实质发生的原发性脑瘤和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脑瘤。原发性脑瘤依其生物特性又分良性和恶性。良性脑瘤生长缓慢,包膜较完整,不浸润周围组织及分化良好;恶性脑瘤生长较快,无包膜,界限不明显,呈浸润性生长,分化不良。无论良性或恶性,均能挤压、推移正常脑组织,造成颅内压升高,威胁人的生命。让北京同心医院中医脑肿瘤专家王世英主任和李桂秋主任简单的介绍一下大概的情况,脑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引发脑癌因素可能有以下几点:
1。手机、电脑辐射:手机、电脑发出的辐射电波有促进细胞癌化的作用。
2。化学因素:基础研究已证实,脑肿瘤的发生与接触杀虫剂、溶剂、染料和甲醛有关。此外,怀孕母亲产前接触酒精、染发剂等,可增加子女患神经母细胞瘤的风险。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有两类基因。癌基因的活化和过度表达诱发肿瘤形成,抗癌基因的存在和表达有助于抑制肿瘤的发生。

脑瘤一般的治疗情况,手术,中医药,有选择的放化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首先考虑手术治疗,凡生长在可以手术切除部位的肿瘤,均应首先考虑手术治疗。对生长在不能手术切除部位或多发性脑瘤,需采用中医等保守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主要是控制大部分脑瘤的发展、转移、缓解病情和减少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使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延长生命。北京同心医院是全国唯一多年采用纯中药治疗脑瘤的机构 , 对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转移瘤等各种脑肿瘤疗效显着,一部分一般患者半月左右明显见效 , 小部分患者用药 六个月左右脑瘤缩小或钙化小部分消失 .

部分脑瘤患者手术后可有效地防止复发和转移。多年来已为数万脑瘤患者解除病痛或高质量的延续生命。脑瘤老专家电话咨询和中医治疗请搜索,脑肿瘤专家王世英。脑瘤的治疗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脑瘤的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更好,西医能够快速杀死肿瘤,中医药可以对西医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加以缓解,使西医治疗得以继续进行,两者互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期。手术之后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大大降低复发的几率,同时术后也需要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饮食上要补充营养丰富的食物,术后做好适当的段炼,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脑肿瘤专家提示:脑肿瘤属疑难疾病,请患者一定选择正规专业医院,找专业脑肿瘤科室的医生诊治,遵医嘱按时定量服用药物,不要随意购药或“组合用药”,以免延误病情,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患者需知:患者就医时提供姓名,年龄、发病史、治疗史、有关病历及检查报告单原件或复印件,CT或MRI片子.

Ⅳ 脑瘤的发病原因是因为什么呢

颅内及椎管内肿瘤
【概述】
1. 原发性肿瘤:起源于头颅、椎管内各种组织结构,如颅骨、脑膜、脑组织、颅神经、脑血管、脑垂体、松果体、脉络丛、颅内结缔组织、胚胎残余组织、脊膜、脊神经、脊髓、脊髓血管及脂肪组织等;胶质瘤最多、脑膜瘤次之,再次为垂体腺瘤、神经纤维瘤、脑血管畸形等。
2. 继发性肿瘤:转移瘤或侵入瘤等。
【发病率】
10~12/100000人口/年,仅次于胃、肺、子宫、乳腺、食道肿瘤,约占全身肿瘤2.5%。儿童期为7.5%。
1. 年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
2. 性别:一般发病与性别无多大差异,但松果体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血管网状细胞瘤、颅咽管瘤、转移瘤、神经鞘瘤和畸胎瘤等,男性稍高于女性(男:女=3.2:1),而脑膜瘤则以女性发病率占优势(女:男=1.2~1.5:1)。
3. 发病年龄与肿瘤的好发部位及其病理性质有一定关系:
①儿童:小脑幕下中线部位,常见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颅咽管瘤及松果体瘤等;
②成年:多发生于幕上,少数位于幕下,常见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垂体腺瘤及听神经瘤等;
③老年:多位于大脑半球,以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脑膜瘤或转移瘤等居多。
【分类】
1. 按生长部位分类:依肿瘤生长在颅内结构的不同部位而定,如额、顶、枕、颞叶,小脑、脑干、丘脑、鞍区、脑室内、小脑脑桥角区等。
2. 按病理学性质分:WHO(1995)
类 型 各自的类别
胶质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含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癌)、松果体细胞瘤、混合性胶质细胞瘤
脑膜瘤 内皮细胞型、纤维型(纤维母细胞型)、混合型、砂粒型、血管瘤型、乳头型、间变性(恶性)脑膜瘤
垂体腺瘤 a. 无分泌性腺瘤; b. 分泌性腺瘤: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刺激素、滤泡刺激素、黑色素刺激素细胞腺瘤; c. 垂体腺癌; d. 垂体细胞瘤
神经纤维瘤(含神经鞘瘤) 听神经(鞘)瘤、三叉神经纤维瘤、舌咽神经瘤、副神经瘤等
先天性肿瘤 颅咽管瘤、畸胎瘤、皮样或上皮样囊肿、拉赛克裂囊肿、胶样囊肿等
血管性肿瘤 血管网状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
转移瘤与侵入瘤 a. 来自肺、胃肠道、乳腺、泌尿生殖系等癌瘤的脑转移; b. 由鼻咽癌、巨细胞瘤、脊索瘤、软骨瘤等向颅内侵入
其他肿瘤 浆细胞瘤、淋巴瘤、黑色素细胞瘤、肉瘤或不能分类的肿瘤等
胶质细胞瘤,临床上仍延用克诺汉(Kernohan)四级分类法:Ⅰ级:肿瘤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均匀一致,分化良好,属于良性,但临床病理发展趋于向恶性发展;Ⅱ级:部分瘤细胞大小不一,偶见瘤细胞分裂相,属低级别恶性肿瘤;Ⅲ级与Ⅳ级:瘤细胞分化不良,大小及形态不一,深染,核分裂相多,并可见瘤巨细胞,属高级别恶性肿瘤。
【病因】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1.先天因素: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细胞或组织异位残留于颅腔内,在一定条件下又具备分化与增殖功能,可发展成为颅内先天性肿瘤。这类肿瘤生长缓慢,多属良性,常见有颅咽管瘤、脂肪瘤及胶样囊肿等。
2.遗传因素:人体基因缺陷或突变可形成颅内肿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属神经系统肿瘤遗传最具典型的代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约半数病人有家族病史。视网膜母细胞瘤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播,单发性病灶占3/4,具有体细胞的突变,约有12%~17%可传给子代;多灶性病变则有细胞的染色体改变,家庭中的其他子代成员很有可能易感,约50%~65%能传给子代。
3.物理因素:
(1) 创伤:一般认为,创伤可引起脑、脑膜瘢痕组织间变而成为肿瘤。
(2) 射线:研究发现,放射区域的细胞突变是肿瘤形成的基础。此类肿瘤以恶性为多。
4.化学因素:诱发的肿瘤可为胶质细胞瘤、脑膜瘤、肉瘤、垂体腺瘤和松果体瘤等。
5.生物学因素:常见的致瘤病毒有腺病毒、肉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病毒、核糖核酸病毒、多瘤病毒及猴空泡病毒等。这些病毒可诱发脑膜瘤、松果体瘤、肉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髓母细胞瘤等。病毒的致瘤机制是它们进入细胞后,在胞核内合成DNA时(即细胞的S期),迅速地依附并改变染色体的基因特性,使细胞增殖与分裂功能发生畸变而形成肿瘤。
【临床表现】
取决于脑瘤的部位、性质和肿瘤生长的速度,并与颅脑解剖与生理的特殊性相关。
发病多缓慢。首发症状可为颅内压增高或神经定位症状如肌力减退、躯体麻木、癫痫等。于数周、数月或数年之后,症状增多,病情加重。
急性发病者可于数小时或数日内突然加重恶化,陷入瘫痪、昏迷,多见于肿瘤囊性变、瘤出血(瘤卒中)、高度恶性的肿瘤或转移瘤并发急性弥漫性脑水肿,或因瘤体突然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以致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危象。
一、 颅内压增高:85%。
(一)原因:
1.肿瘤的占位作用:肿瘤在颅内呈扩张性或浸润性生长,超过颅腔代偿限度(约达到颅腔容积的8%~10%),即出现颅内压增高。
2.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肿瘤压迫或因肿瘤妨碍了脑脊液的吸收。
3.肿瘤压迫脑组织、脑血管,影响血运导致脑的代谢障碍,或因肿瘤、特别是恶性胶质细胞瘤与转移瘤的异物(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通透因子)刺激反应与毒性作用,使瘤周脑组织发生局限或广泛性脑水肿。
4.颅内静脉回流障碍:肿瘤压迫较大的静脉或静脉窦,可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使脑组织淤血。
5.肿瘤卒中与变性:瘤内急性出血(瘤卒中)、瘤组织囊性变或坏死,使瘤体积迅速增大、脑水肿突然加重。
6.其它因素:摄入水分过多、反复呕吐、剧烈咳嗽或用力、不适当的腰椎穿刺及肺部感染或高热等引起的脑缺氧等,均可增高颅内压力。
(二)症状:
1.头痛:多因颅内压变化和肿瘤直接影响等因素,使颅内敏感结构脑膜、脑血管、静脉窦和神经受到刺激所引起。为常见的早期症状,90%的脑肿瘤病人均有头痛。
多为搏动性胀痛或钝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生,时轻时重。一般于清晨或起床后出现,白天逐渐缓解,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每于呕吐后头痛多可减轻。任何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打喷嚏,或用力,剧烈运动等,均可使头痛加重。
某些脑瘤所致头痛的部位可有一定的规律性,如脑膜瘤常引起相应部位头痛;垂体腺瘤多为两颞侧或额部头痛;幕下肿瘤头痛常位于枕颈及眶额部;脑室内肿瘤可因肿瘤位置移动、头位变化,引起严重颅内压增高,出现发作性剧烈难忍的头痛,严重时,可发生颅内压增高危象。
2. 恶心、呕吐:早期或首发症状,多伴以头痛、头昏。常发生在清晨空腹时,典型表现为与饮食无关的恶心或喷射性呕吐,且常于较剧烈的头痛、头昏之后发生,头位变动可诱发或加重。小儿颅后窝肿瘤出现呕吐较早而频繁,易误诊为胃肠道疾病;成年人呕吐出现较晚。恶心、呕吐是因颅内压增高或肿瘤直接影响迷走神经核(呕吐中枢)所致。
3.视乳头水肿与视力障碍:与脑肿瘤的部位、性质、病程缓急有关。如颅后窝肿瘤出现较早且严重,大脑半球肿瘤较颅后窝者出现较晚而相对要轻,而恶性肿瘤一般出现较早,发展迅速并较严重。
可演变为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力逐渐下降。出现生理盲点扩大和视野向心性缩小,以及视乳头继发性萎缩。长期颅内压增高常致失明。
眼球外展麻痹亦常为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可出现斜视和复视。
4.精神症状:因大脑皮质遭受损害引起,表现为淡漠、迟钝、思维与记忆力减退,性格与行为改变,进而发展为嗜睡、朦胧或意识不清。恶性肿瘤者,精神障碍较明显,额叶肿瘤经常引起精神症状,或表现有欣快、易激动及痴呆等。
5.癫痫:20%~30%,其中半数病人为首发症状。
6.生命体征变化:颅内压呈缓慢增高者,生命体征多无变化。颅内压显着增高或急剧增高可表现缓脉,常慢至50次/分钟左右,伴有呼吸深慢,血压代偿性升高等。这些已属脑疝前期或已有脑疝的表现。如继续恶化,则出现脉搏细速,呼吸不规则,呈抽泣或潮式样呼吸,血压降低以致周身循环衰竭,最后呼吸停止。下丘脑及脑室内肿瘤或恶性肿瘤,可出现体温波动,体温常升高。
二、 神经系统定位征象:是肿瘤所在部位脑、神经、血管等受损的表现,反映脑肿瘤部位所在。
三、 内分泌与周身症状。
【诊断】
1.病史与体格检查。
2. 头颅X线平片检查:
3.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包括脑脊液压力、细胞计数、蛋白及生化测定。
4.头颅超声波检查。
5.脑电图检查:约90%的脑肿瘤可出现异常脑电图。
6.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耳蜗以短声刺激后,从双侧头皮上记录到的大脑皮质电位变化,其电位来源于脑干听觉通路,故称之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临床上可用来客观地评价脑干功能障碍的部位,依波峰情况能早期诊断脑干肿瘤、小脑脑桥角区听神经瘤或脑膜瘤等。
7.生物化学及免疫学测定:
8.脑血管造影:
9.脑室造影:经颅骨钻孔、直接穿刺侧脑室将气体或造影剂(如碘油、碘苯葡胺等)注入脑室内,以显示脑室系统的方法。由于颅内肿瘤的占位效应,常压迫相应部位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使其变形、移位或梗阻。依据这些改变,常可对颅内肿瘤作出定位诊断。
10.头颅CT、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扫描
【治疗】
1.手术治疗:为目前颅内肿瘤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原则:a.生理上允许;b.解剖上可达;c.技术上可行;d.得多于失、利多于弊。
(1)完全切除
(2)次全与部分切除
(3)减压性手术与脑脊液分流术
2.放射治疗:60钴、直线加速器或高能量X线。
原理:射线穿过组织时,在其轨迹上将能量传送至组织细胞,细胞核对辐射极为敏感,射线通过直接作用或自由基的间接作用,使DNA结构发生改变,产生DNA单链、双链的断裂,导致受照组织细胞的变性与死亡。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状态,是影响细胞对射线敏感性的重要因素,分化程度越低、分裂越活跃的组织细胞,对射线越敏感。多数脑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增生活跃,因而对辐射的敏感性较高,是构成辐射治疗脑肿瘤的重要基础。组织细胞受照后的损伤分为潜在性致死损伤、亚致死损伤和致死损伤,其中潜在性致死损伤和亚致死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修复。
3.化学治疗:人出生后神经细胞即不再分裂,胶质细胞也仅有低度再生,而脑肿瘤细胞却不断进行核分裂,这种细胞生长繁殖之间的差异,使抗代谢或阻断核分裂的药物起到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而不损伤正常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脑肿瘤化疗要求具备几个条件:
(1)肿瘤血管分布相对丰富,毛细血管通透性较大;
(2)化疗药物容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3)化疗药物具有对肿瘤细胞有效杀伤或抑制功能;
(4)选择有效的途径,使肿瘤细胞处于高浓度化疗药物的环境中。
4. 激素治疗:
(1)以减退脑水肿为目的,常用药物为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
(2)针对垂体腺瘤或颅咽管瘤等作为内分泌激素的补偿治疗;
(3)鞍区肿瘤手术后出现尿崩症,应用垂体后叶素或长效尿崩停注射液的抗利尿作用进行治疗。
5. 免疫治疗:主动或被动免疫手段。宜在治疗前对肿瘤行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先降低宿主的瘤负荷,以最大限度增加机体的相对免疫力。
6. 中医药治疗。
回答者:临时户口 - 魔法学徒 一级 2-1 19:28

--------------------------------------------------------------------------------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50% (0) 不好
50% (0)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不全面
评论者: hail2008 - 助理 二级

--------------------------------------------------------------------------------

其他回答 共 1 条

脑瘤

生长于颅内的肿瘤通称为脑瘤,包括由脑实质发生的原发性脑瘤和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脑瘤。原发性脑瘤依其生物特性又分良性和恶性。良性脑瘤生长缓慢,包膜较完整,不浸润周围组织及分化良好;恶性脑瘤生长较快,无包膜,界限不明显,呈浸润性生长,分化不良。无论良性或恶性,均能挤压、推移正常脑组织,造成颅内压升高,威胁人的生命。
在全身恶性肿瘤中,恶性脑瘤约占1.5%,居第11位,列胃、肺、肝、食管、乳腺、直肠、结肠、胰、膀胱及鼻咽部癌肿之后。男性稍多于女性,性别比约为1.12~1.52:1,各个类型脑瘤的性别比例不尽相同,有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加大的趋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2岁以下的婴儿及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较少。在儿童,脑瘤所占比重较大,约为全身肿瘤的7%,占全部脑瘤病例的20%。
脑瘤的年发病率约7/10万,占全身肿瘤的2%。死亡率居12岁以下儿童的第1位,成人的第10位。

病因学

本病中医认为有以下几种病因病理。①寒气客于经脉致气血郁结,肿大成积。②脾肾阳虚,清阳不升,痰湿内生,痰阻经络,致痰迷心窍。③肝血亏虚,肾精不足,或先天不足,致肝肾阴虚,肝风内动,眼吊复视,抽搐震颤。④邪毒内侵,肝郁化火,肝火-L炎,气血上逆,成为湿热淤毒,故颅内肿瘤的内因有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外因为寒气、邪毒入侵及形成痰湿、淤毒等格于奇恒之府,则阴浊积于脑而发为肿瘤。
现代医学对脑胶质瘤的病因尚不甚明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r归纳起来有:①脑胚胎组织发育异常;②遗传因素,近年来认为胶质瘤有遗传倾向;③化学因素,近年来认为致癌物甲基胆葱及甲基业硝脲或乙基亚硝脲口服或静注都可致脑胶质瘤;些病毒病因,国外一些学者用某些病毒能在多种动物身上诱发小本瘤,但在人身上未能证实。
颅内肿瘤无论是良性或恶性,多呈浸润性生长,由于脑内无淋巴结构,瘤细胞不易侵蚀破坏血管,在其他器官内亦无生长适应能力,因此很少发生颅外转移。

TOP↑
播散与转移

脑瘤的恶性程度与转移没有明显的相关,脑瘤转移以颅内转移为主,颅处转移较少见。
1.颅内转移 又称种植性转移,产生这种转移的条件是肿瘤富于瘤细胞而较少间质,因此瘤细胞容易脱落;或因瘤组织暴露于脑脊液的通路内,脱落的细胞要被带至远处或沉积于是脑室壁上。符合以上条件的肿瘤有第四脑室的髓母细胞瘤和脑室壁上的室管膜母细胞瘤。此外,脉络丛乳头状瘤及突入脑室的其他胶质瘤亦见有报道。有时肿瘤并不接近脑室或蛛网膜下腔,但手术、特别是肿瘤活检或部分切除,可使瘤细胞脱落而散布于蛛网膜下腔,增加这种转移的机会。转移结节大多位于颅底各脑池及脊髓蛛网膜下腔。
2.颅外转移 一般较少见,主要原因是机体的循环系统内具有较强的排斥游离的脑瘤细胞的能力,同时颅内又缺乏赖以转移的淋巴管道。另外颅内肿瘤大多数要求较高的生长环境与条件,转移至颅外后常因不能适应环境而需要较长时间的潜伏期才能发病。而颅内肿瘤病人的生存期短,在转移灶尚未被发现前就可因颅内压增高或因危及生命中枢而死亡。但这些妨碍颅外转移的条件可随着治疗的不断进步而消失。首先颅内肿瘤经手术摘除及综合治疗后,病人的生命得到延长;另外手术中接触硬脑膜、头皮及颅外软组织机会大为增加,有时甚至发生瘤细胞直接进入开放的淋巴管与血管腔内、使术后肿瘤在硬脑膜与颅外组织上复发的机会增多,而这些组织中的淋巴道为肿瘤的更远处转移提供了途径。文献报道过的颅外转移大多发生于手术后,甚至在有人认为手术是脑瘤颅外转移的必要条件。但也有自发的转移,特别是分肿瘤具有较大的浸润性,能穿越硬脑膜而侵入颅外组织时。文献报道过能向颅外转移的肿瘤有胶质瘤、脑膜瘤、原发性肉瘤等。在胶质瘤中以多形性胶质母细胞为最多,占1/3,其次为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及未分化胶质瘤。脑膜瘤转移以血供较丰富的血管母细胞瘤以上皮细胞型为最多。几乎身体各处都可发生转移灶,但最多见的部位是肺及胸膜,占33%;颈及纵隔淋巴结占22%;肝14%,脊柱及骨髓系统占9%,肾占6%,其他少见部位有心脏、卵巢、子宫、膀胱、腮腺、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胃、结肠、头皮、腹膜等。

临床表现

神经胶质瘤来自神经系统支持组织,属外胚叶肿瘤。很多胶质瘤其瘤细胞与成熟的或未成熟的胶质细胞相似。
(1)细胞瘤
1)星形胶质细胞瘤
这是胶质瘤中最多见者,占胶质瘤的51.2%,本病在成人中最常见发生部位是额顶、颞叶等,儿童多发生在小脑半球b星形细胞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若肿瘤位于在大脑半球,其临床特点则多出现癫痫、肢体瘫痪及感觉障碍等,颅内压增高征出现较晚,故有长期癫痫发作而无其他体征者。如生长于小脑,则将产生小脑损害的症状与体征,如共济失调、眼球震顿、轮替动作障碍等;当其压迫第四脑室,即可使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痛、呕吐,视神经孔头水肿等症状。发生于儿童的星形细胞瘤40%位于小脑半球,位于脑干者约占10%,后者首先表现脑干肿瘤的各种临床表现,如交叉性麻痹等。有时亦可影响小脑而出现相应的症状、约3%星形细胞溜在X线平片上见肿瘤钙化灶。
2)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
本病为成人大脑半球常见的肿瘤,占胶质瘤的23.5%,多发生在40岁左右的成年人,常位于大脑半球,从白质长出伸展到皮质,甚至可达脑膜。儿童少见,且多生长在脑干。此种胶质瘤是一种恶性度很高的肿瘤,其临床特征为病情进展快,病程常在1年以内,由于肿瘤生长在大脑半球,可迅速出现偏瘫、失语及各种感觉障碍等。颅内压增高出现较早,偶有因瘤内出血,突然出现昏迷、偏瘫等症状,甚至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3)室管膜瘤
此种脑瘤占胶质瘤的11.3%,为胶质瘤的第3位,较常见于儿童及年青人,本病的特点为绝大多数肿瘤位于第四脑室内,脑瘤位于幕上者,主要位于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川,其症状因肿瘤所在部位不同而异,以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及视神经孔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最为多见、肿瘤位于幕上者多发生在枕后部疼痛。
4)成髓胶质细胞瘤
此种胶质瘤为儿童颅后凹中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胶质瘤的4.2%,占儿童颅内肿瘤15.1%至l8%、临床特点为常迅速出现小脑中线的症状与体征,早期即出现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神经孔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5)少枝胶质细胞瘤
本病为成人少见的生长缓慢的肿瘤,仅占胶质瘤的2.9%。其临床特点为大多生长在大脑半球,因其生长很慢,颅内压增高征出现较晚,常表现有癫痫、久语、偏瘫、锥体束征及感觉障碍等,而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X光片有68%可见到肿瘤钙化。
6)松果怀瘤
本病较少见,约占胶质瘤的1.3%,主要见于儿童或青年人。其临床特点为早期即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冲经孔头水肿等;肿瘤压迫邻近脑组织时,则产生一系列症状与局限性体征。
(2)脑膜瘤
脑膜瘤又称蛛网膜内皮瘤,是原发于颅内脑膜上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7%,但在儿童脑瘤中只占3.1%-6.9%。本病好发生在20-50岁的成年人。其平均发生年龄为30-33岁。病程平均多在2-3年以上,一般认为肿瘤起源于蛛网膜绒毛,故好发生在静脉窦附近。其临床特点因肿瘤部位而各异。脑膜瘤好发于大脑凸面及矢状面窦旁占66.5%,后颅凹14%,蝶骨8.7%,中颅凹4.4%,嗅沟2.3%,鞍区2.1%。
1)大脑凸面脑膜瘤
常在脑表面,与脑膜有粘连,也可在脑实质内。因肿瘤所在部位不同,故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从精神症状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均可出现,癫痫发生率较高,并常为首发症状,也可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
2)矢状窦旁脑膜瘤
头颅外表有时可发现局部逐渐隆起,甚至有压痛,头颅平片可见到骨质增生或骨质破坏、脑膜血管沟增宽等改变。当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时,可有长时间的头痛、视力减退、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并有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懒散、易疲劳等)和癫痫发作,部分病人可出现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或肢体运动障碍。
(3)脑垂体瘤(又称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是原发于脑垂体上的肿瘤。
垂体瘤系指垂体前叶(腺部)所发生的肿瘤而言,为成年人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多发生在20-40岁的青壮年。
其临床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视神经受压症状与体征:由于肿瘤生长在蝶鞍内,向上发展则压迫视交叉或视神经而造成视力、视却的改变,90%以上的病人都有视力减退,也可为单眼视力减退,甚至造成一目或双目失明。
2)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症状及体征:垂体腺内分泌功能很复杂,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通过内分泌周围腺体控制着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及性器官、性功能等生理活动的调节。已和垂体前叶有6种激素,即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质激素、催乳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及两种促性腺激素。垂体后叶含有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等,故垂体后叶受累可出现尿崩症。
3)垂体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的程度与正常垂体腺细胞受压的程度有关。由于垂体前叶机能低下以致其所控制的内分泌腺萎缩,表现多方面的功能障碍。
4)垂体功能亢进:嗜酸性细胞能产生生长激素及催孔激素。嗜碱性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表及促性腺激素等。
① 生长激素亢进:嗜酸性垂体腺瘤如发生在骨骺闭合前(成年前)表现为巨人症,发病在成年后则为肢端肥大症,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型。
②促性腺激素亢进:促使其靶腺分泌性激素增多,男性初期可有性功能亢进,以后逐渐衰。女性则月经少,闭经,乳房发达,泌乳期可延长至停止哺乳后数年之久。
③嗜碱性细胞功能亢进:促甲状腺、促肾上腺及促性腺激素等均受影响,可产生柯兴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以脸、颈及躯干部更为明显,四肢相对瘦小,脸圆如满月,红润脂,常有痤疮,上背部也有脂肪沉着,皮肤非薄,伴紫纹,呈大理石样。
(4)颅咽管瘤
本病又称牙釉质细胞瘤或成釉质细胞瘤、垂体管瘤、鞍上上皮样囊肿等。居颅内先天性肿瘤的首位,占顿内肿瘤的5.1%,占儿童脑瘤的13%-15.8%,为儿童幕上最常见的肿瘤。其临床特点为:
1)颅内压增高症状:多见于肿瘤位于鞍上者,因肿瘤阻塞室间孔引起颅内压增高,发生头疼、呕吐技视神经孔头水肿等。
2)脑垂体及丘脑下部损害症状:主要为内分泌障碍,儿童表现身体发育停滞,出现性器官或其他器官发育障碍,基础代谢率降低,出现糖代谢障碍及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
3)视神经或视交叉受压症状:可造成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和视力、视野的改变,因肿瘤的位置不同,对视神经或视交叉造成的损害亦不相同,两眼视力减退的程度亦常不同,视野的改变亦不规则,多数为双颞侧偏盲或象限盲,但亦可为同侧偏旨或单眼失明。

TOP↑
生活提示

中医治疗
(一)辨病治疗
脑肿瘤合剂:牛尾草40g,鹿茸草30g,天葵子20g,阴地蕨30g,葛根30g,僵蚕15g,川红花10g,铁扫帚30g,珍珠粉1瓶(0.6g装,吞服)。
脑动脉瘤加川芎、白芍;脑静脉瘤加升麻、金银花;脑垂体瘤加花椒;脑胶质瘤加薏苡仁、制附片;脑膜瘤加玳瑁粉、煅石决明;脑外伤加王不留行、田七粉(冲服);癫痫状发作加积实、半夏、赤石脂;吞咽困难加威灵仙、僵蚕等。
(二)辨证分型治疗
脑瘤可分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患者,肿瘤尚小,正气尚盛,瘀毒不深,多采用以攻为主,或大攻小补,或先攻后调;中期,脑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正气亦伤,但正邪相争处于势均力敌阶段,宜攻补并重;晚期,肿瘤已增至严重阶段,正虚邪盛,患者不任攻伐,当扶正为主,少佐祛邪抗瘤药。
1.痰毒凝聚型
主证: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身重倦怠,舌强语蹇,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痰多胸闷,舌胖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滑或弦细。 治法:化痰散结,解毒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味。胆南星10g,清半夏10g,枳实10g,竹茹10g,陈皮10g,白术10g,云苓30g,石菖莆15g,全蝎5g,蜈蚣2条,山慈菇15g,徐长卿20g。
2.气血郁结型
主证:头痛头胀,面色晦黯,视物模糊,口唇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弦。
治法:活血化瘀,散结开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味。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地龙10g,川芎10g,白芷30g,蝉蜕5g,白蒺藜10g,全蝎10g,王不留行15g,麝香0.2g(绢包入药,每包煎3次)。

Ⅵ 脑瘤的详细病症是什么

脑肿瘤包括原发性脑肿瘤和脑转移瘤,其最佳治疗手段是手术彻底切除,然因正常脑组织的不可切除性及恶性肿瘤向颅内广泛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手术大范围彻底切除极为困难。
因此,如何减少脑组织的损伤、保护脑的中枢功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肿瘤仍是现如今肿瘤学者研究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颅肿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及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两大部分:

(一)、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
主要为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称之为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
1、头痛:颅后窝肿瘤可致枕颈部疼痛并向眼眶放射。头痛程度随病情进展逐渐加剧。幼儿因颅缝未闭或颅缝分寓可无明显头痛。老年人因脑部萎缩、反应迟钝等原因头痛症状出现较晚。
2、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重要的客观体征,中线部位及幕下的肿瘤视神经乳头水肿出现早,幕上良性的肿瘤出现较晚,部分病人可无视神经乳头水肿。
3、呕吐:呕吐呈喷射性,多伴有恶心。幕下肿瘤由于呕吐中枢、前庭、迷走神经受到刺激,故呕吐出现较早而且严重。
除上述三主征外,还可出现视力减退、黑摩、复视、头晕、猝倒、淡漠、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脉搏徐缓及血压增高等怔象。症状常呈进行性加重。当脑部肿瘤囊性变或瘤内卒中时,可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

(二)、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局灶症状是指脑瘤引起的局部神经功能紊乱。
有两种类型,一是刺激性症状,如癫、疼痛、肌肉抽搐等。另一类型是正常神经组织受到挤压和破坏而导致的功能丧失,即麻痹性症状,如偏瘫、失浯、感觉障碍等。
最早出现的局灶性症状具有定位意义,因为首发症状或体征表明了脑组织首先受到肿瘤损害的部位。不同部位的脑部肿瘤具有许多局灶性的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Ⅶ 第四脑室的鉴别诊断

(tumor of fouth ventricle)
第四脑室肿瘤时,早期则出现颅高压症状,多为间歇性,有时与头位有关。急速转颈,可致头痛、呕吐加剧。晚期患者头痛明显,多在枕部,并向颈背及两肩扩散,早期则出现明显的视乳头水肿,时间稍长可致失明。 (brain stem tumor)
好发于儿童及青年。多数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病程较长,少数病例有缓解和复发。除中脑肿瘤外,颅内高压征不甚显着,或至晚期出现。缓慢进行性交叉麻痹为本症突出特点,同时伴多发性颅神经损害,可出现强迫头位及眼球掩盖。 (cerebellopontine )
本病进行较缓慢,症状发展常有一定顺序,以颅神经功能障碍为主,多见于病侧,听力障碍最常见,三叉神经感觉减退次之。约半数以上病人出现面瘫,约30%患者后组颅神经障碍。颅内压增高和共济失调少见,出现亦晚。半数病人出现视乳头水肿。 (cerebelar hemisphere )
本症患者多数具有颅内压增高,并常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疼痛常位于后枕部,头痛发作日趋频繁,伴有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及视力下降,有的出现复视。高颅压产生枕骨大孔疝时,病人表现强迫头位。常见三叉神经、面神经、听神经及舌咽神经受损症状及上下肢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头晕。 (intracranial tumor )
起病多在原头痛的基础上突然加重,伴有呕吐及视乳头水肿等高颅症状,并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废损。

Ⅷ 请问脑瘤分类有哪些

近来人们患的脑瘤风险越来越高,因脑部肿瘤而死亡的数字逐年增加,脑部肿瘤成为了威胁大众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人们饱受脑瘤的折磨,那么肿瘤分类有哪些呢?现在我们将就脑部肿瘤的分类为您做如下的几点总结。一、脑瘤的种类按生长部位分类:依肿瘤生长在颅内结构的不同而定,如额、顶、枕、颞叶,小脑、脑干、丘脑、鞍区、脑室内、小脑脑桥角区等。二、脑瘤指组织学上与胚胎组织相似的高度恶性的肿瘤。因此,神经母细胞瘤,或称之为成神经细胞瘤是一种相似于成神经细胞(或称神经母细胞)构成的高度恶性肿瘤。黑色素瘤是一种色素合成细胞的恶性脑部肿瘤,从命名法看,或许称为黑色素癌更恰当。三、小脑部的脑瘤。上述命名法固然有点使人眼花缭乱,但它包含着某一种特定肿瘤的良恶性、组织来源以及部位。如当医生或病人自己看到病理报告是脑部瘤,便知道这是由脑干的细胞所组成的良性肿瘤;又如脑干细胞胞癌,便意味着这是发生于肝脏,来源于脑部细胞的恶性肿瘤。至少未能反映出疾病的早晚期、恶性程度的分级等等,因此在临床上还有更复杂的命名及分类法。至于癌症,或者说是癌的临床用语,意则泛指癌之为病,也就是说得了癌症。四、脑干的脑瘤,至于俗你的脑膜瘤,指的是脑膜上长的肿瘤,是一种白细胞的恶性生长性肿瘤。这种恶性细胞大量出现于人体的外周血液中,导致血液呈现乳糜样颜色的特征。这是一种由浆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称为脑部髓瘤,实际上指的是脑部肉瘤。以上就是关于脑瘤的分类,脑瘤给病人的身心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患者往往会疼的死去活来。希望肿瘤骨转移患者都能顽强的和病魔拼搏,坚定信心战胜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