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让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
一、观赏自然美:培养幼儿发现的能力。幼儿处于认知发展的最初阶段,观察力、注意力、抽象想象思维能力正在初步发展。而对美丽奇妙的世界,该如何引导幼儿去发现美,为表现美、创造美积累经验呢?
1、倾听自然美 幼儿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然界丰富的事物和现象给了他们形成美感的源泉,教师应利用周围的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感受和欣赏美的事物,一起倾听自然中各种好听的声音,如鸟叫声、虫鸣声流水声等,引导幼儿感知声音的音色、强弱、快慢等,想象声音像什么,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带领幼儿领略自然美。
2、欣赏节日艺术美 一年中有很多的节日,节日里都会有各种庆祝的活动。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六一节等,在这些节日来临之际,可组织幼儿观赏这些文艺节目,让幼儿感受节日特有的艺术美。
二、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俄国儿童文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少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幼儿美的感受力不但需要从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欣赏活动中获得,同时需要有正确的方法促进其感受美的能力的提高。
1、教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 。引导幼儿从作品旋律的节奏,强弱,快慢和情绪、乐段的变化去感受音乐的特点,甚至是讨论作品的背景和意境等,如在学习音乐欣赏课《奇妙的大森林》时,在乐曲中高音区跳跃的旋律表现出了小松鼠的欢快,低音区缓慢的旋律则代表了大象的稳重。在欣赏体验中,孩子们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2、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音乐作品 。由于幼儿期孩子感受力的有限,还不能感知音乐中细微的变化,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选择音乐作品,最好是选择一些简单,情绪情感鲜明的乐曲(如摇篮曲、进行曲、舞曲)等,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三、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表现力。从《纲要》的精神中可以看出,培养幼儿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提倡幼儿的参与性,充分挖掘其表现形像的潜力。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幼儿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使幼儿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1、歌唱活动 :唱歌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孩子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启发幼儿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做到真确的呼吸,准确的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等等,孩子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幼儿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含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幼儿对理解歌词的兴趣,引导他们将自己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如在音乐活动《小树叶》中,因为歌曲有两段,而两段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这就要求小朋友唱歌的情绪是不同的,开始小朋友们总是把握不了歌曲的感情,唱起来没有表情,声音不好听。对此,我把歌曲用一个孩子离开妈妈的故事讲解给小朋友听。我说,第一段是树叶宝宝要离开自己的妈妈,心里又难过又害怕,因此唱的时候声音要低沉,缓慢些。脸上的表情是难过害怕的。第二段,小树叶是坚强勇敢的,它告诉妈妈明年春天又会回到妈妈的怀抱,应该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来唱。脸上的表情是开心的。在经过这样的理解与练习后,幼儿的歌声中充满了感情,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2、乐器教学 :乐器教学最大的价值在于增强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当某件乐器第一次出现在幼儿的面前时,幼儿总按捺不住想玩弄乐器以发出声音,这时,我会先告诉幼儿怎么正确地拿放乐器,怎么样让乐器发出好听的声音达到正确演奏,老师说什么,孩子做什么,给幼儿画一个框。虽然活动是井井有序,可是幼儿的学习是被动的,削弱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想到这里我又利用平时户外活动剩余的时间带领幼儿去音乐大教室感受乐器,在这里也让他们'乱一乱',让幼儿自己去发现,以保护幼儿对新玩意儿产生的好奇。
3、律动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律动培养与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能力,而不在于律动的动作本身,它是一种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的审美体验活动。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
教律动时,以往总是“教师编,孩子学”这种机械式模仿,束缚了幼儿的手脚和大脑。我在音乐活动中打破这个常规,让幼儿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这既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也利于良好个性的培养。每次的音乐活动最后我都会让全班孩子起立自己找一个空地,尽情的跳舞,全班几十个人编了几十个小舞蹈,尽管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动作也欠优美,但我还是表扬和鼓励了大家,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心血,他们自己的“作品”。
四、提供创造机会与空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是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但是当前的一些社会环境和不良教育方式却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我认为创造力培养的过程就是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自由自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各种音乐所表达的形象、意义、最终用自己认为最适合的声音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同时进行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活动,创造出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新的音乐过程。
1、利用多种途径提供艺术创造的机会和空间。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提供宽松的环境氛围,利用身边的资源(如录音机、电视等)播放音乐、表演等,鼓励幼儿模仿表现,不过多限制幼儿,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可以自由参与的条件和机会。甚至是有意组织、邀请和鼓励幼儿参加一些艺术活动(如:唱歌、律动、舞蹈和表演等集体音乐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艺术活动中培养美的经验,并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2、鼓励支持幼儿对声音的探索,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即兴性。工具、材料还有自然界都能发出声音,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聆听、探索和想象。如引导幼儿聆听和分辨用不同物品、打击乐器或敲击方法发出的声音的不同,用不同的物品、打击乐器模拟自然界和生活中有特点的声响,用嗓音和身体动作发出不同的声响和节奏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重视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的即兴表演,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创造活动,感受创造乐趣。
3、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节奏是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音乐语言,它也可以进行创造,在节奏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创造性练习。如:简单的小朋友好就可以创造出多种节奏型:小-朋友-好,小朋友-好,小朋-友-好等,有时利用乐器敲奏出不同节奏,如:听到鼓声(一拍)就跳一下,碰铃声(半拍)就拍手,沙锤的声音就扭动身体等,将节奏创造与肢体动作相结合增加了其游戏性。有时幼儿随意组合创意节奏谱中的音符并打出此节奏,多种方式的节奏练习,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节奏感。
总之,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音乐是手段,目的是教育人,培养人才。通过音乐活动使幼儿从整体上感受音乐,喜欢音乐,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激发了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的兴趣,获得美好的享受,将幼儿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因素融入音乐中,使其处于音乐美的境界之中,让音乐的美感作用于人的心灵并与之产生共鸣,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和升华,我想这就是音乐无穷的魅力吧。
‘贰’ 怎么提升孩子的审美和感知能力
该如何来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
1
亲近自然
让孩子徜徉大自然发现美
家长可带孩子多开展远足、旅游、露营等活动,可以结合自然景物、名胜古迹讲解科学知识、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人诗词,以帮助孩子认识理解自然景物,加深对美的感受。也可以指导孩子写生、摄影、采集标本、创作诗文、撰写游记,提高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也可以在行走中,让孩子欣赏建筑物的美,讲解建筑物的布局、功能、结构、色彩、造型上的特点,使孩子真正感受到建筑宏伟的美。有的古代建筑和风景胜地还有动人的神话传说,给孩子讲述这些故事和传说,既可增长孩子的知识,又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使孩子的审美更有广度和深度。
2
走进场馆
与孩子“浸泡”美术馆欣赏美
人的审美能力是在审美活动的实践中提高,美术欣赏是最重要的审美活动之一。培养孩子的审美最好的方法就是带着他们走进美术馆。
为了让美术馆之行更有效果和意义,暑假中,家长们先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挑选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展,走进美术馆与孩子一起赏析。在看展中,家长要时刻与孩子一起互动交流,比如欣赏风景画时,可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联想?你认为画中什么最重要?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你认为画家在作画时有什么感觉?假如让你画,你会怎样画?家长要细心倾听孩子回答,肯定他们说得对的地方,必要时给予指正,从而使孩子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通过走进美术馆对美术名作的赏析,可以提高孩子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对美丑的分辨力,增强对美术美的感受力、理解力。
3
美化家居
让孩子在和谐家庭环境中融入美
家庭环境是陶冶孩子审美情趣,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独特空间。不仅家里设计要注重审美化,还要有家庭人际关系的审美化。家里要力求净化、绿化、美化,同时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生活到不了远方,也要把日子过成诗。
在暑假中,家长可以让孩子一同参与到对家居环境的装饰当中,在家中插花,布置游戏区,一起做一个艺术DIY饰品,开辟家庭中小小的收藏角,在那里摆放家人最喜欢的物品。仅仅是在桌上铺一块餐布,也能让孩子在美的生活氛围中感受到有趣和精致,这些都是对孩子进行美的熏陶和浸染的方法。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营造美的氛围,让孩子在生活细节中提升审美素养,并能营造温馨和谐的亲子关系。
‘叁’ 关于幼儿学习国画的几点思考与想法
一、注重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注重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并不代表培养幼儿的技能就不重要。正如没有一定的技能也就无法用画笔表达心中的感受一样。在教学中尽量选择幼儿身边的熟悉的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幅画就是孩子的一个内心世界,我国着名的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非常好:“从前的艺术教育太注重技巧,现在的艺术教育是注重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创作。但艺术的技能究竟要不要教,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儿童若是没有相当的技能,一定画不出很好的作品。”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和教他们学习绘画技能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渗透,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选择合理系统的教学内容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我认为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考虑。主观上教育者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客观上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我充分地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每个年龄段的教学内容都要遵循这一规律。例如小班孩子认识事物比较直观,思维也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表现事物不完整,往往表现的是事物中印象最深刻的某一部分。针对这一特点,给小班幼儿选择的内容多以生活中常的可用图形来高度夸张和概括的事物为主。例如 蝌蚪、 小花、 小草、雨点、伞等。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主要在兴趣培养上。内容的量也不宜多和杂。
中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在成人启发指导下找出事物的特征和规律。如教他们画小鸡,让他们知道小鸡的特征和动作形态,用稍浓一点的墨画出小鸡的头、翅膀、身体,用小笔蘸浓墨画小鸡的嘴、爪、眼睛等。接着再教他们画燕子,这时可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小鸡和燕子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同法亦可教画小鸟等动物。同样,学会了画葡萄就可很容易地学会画枇杷、樱桃、荔枝等水果。选材时可将同一类内容安排在一起。这不仅使幼儿学得快、学得牢,也学得轻松。
大班幼儿在中班的基础上各方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想象力得到了极快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在过去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对记忆表象加工、改造、重新组合。例如:在画小鸡时,你可以画葫芦架下的小鸡;也可以画草地上的小鸡;和鸡妈妈在一起刨土的。这是一种想象。因此,这阶段的选材是把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作为一个重点。可制定一些主题画、想象画或自由命题画等内容。
综合上述,给不同阶段的幼儿选择教学内容应从围绕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季节等方面去考虑。
三、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
(一 )首先教幼儿认识绘画工具
1、用操作探索发现法认识宣纸
我给幼儿每人两张纸,一张生宣纸;一张熟宣纸。水、墨、毛笔,请你用这两张纸画画,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在画画过程中发现一张纸特别吸水,一张纸是不吸水的,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有了疑问,在他们非常想知道答案的时候你在告诉他,吸水的纸他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生宣纸;不吸水的纸他的名字叫熟宣纸,那么这两种纸在画画时怎样用呢?这时老师可以出示两张典型的写意画(生宣纸)和工笔画(熟宣纸),请幼儿观察这两幅画的不同,老师还可以做示范一边画一边讲解什么是工笔画和写意画,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即认识了宣纸又了解了两种画法。然后,请幼儿在生宣纸上画小鸡,请你注意墨色的变化。让幼儿在画画的过程中解决墨色变化的问题,等幼儿有了问题之后老师在讲解,和幼儿一起探讨浓淡深浅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幼儿体会到了墨色的变化。
2、用观察法认识毛笔
老师给幼儿提供各种大小、毛质不同的毛笔请幼儿摸、闻、蘸墨试等方法来区分不同大小、毛质的笔,它的用法也是不一样的。
3、用对比法认识颜色
老师给幼儿提供水彩、水粉、国画颜料、油画颜料和图画纸、宣纸、布、水和与其相应的笔,请幼儿感受认识国画颜料与其他颜料的不同。
(二) 其次教幼儿画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指导要点是这样说的:“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就拿国画小鸡为例:我请幼儿观看一段小鸡活动的视频,在观看过程中请幼儿思考两个问题:小鸡的样子和小鸡的动作形态。之后请幼儿说一说小鸡长的样子,学一学小鸡的动作,我们认识了小鸡也了解了小鸡的动作,那么,我们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呢?就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画画。在幼儿画画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如:我的画面太湿了,太黑了,水多了怎么办?等等。这时有的幼儿就不再用笔大面积的去蘸墨了,他会用笔尖轻轻地去蘸,并且会把他的发现告诉身边的同伴。在幼儿充分的体验实践之后,他心里会有很多问题。之后请幼儿带着她的疑问来听老师讲小鸡的画法,这时候幼儿听得更认真更专注。在老师的讲解的过程中解决了幼儿的疑问。最后请幼儿再来画小鸡。在幼儿画画时放上古典的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自主画画。
四、教幼儿画画应注意的问题
1、绘画的工具材料必须准备充分。
2、一定要让幼儿自己先去体验实践,在这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要充分体现《纲要》精神,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大胆表现大胆创作,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4 要用幼儿易懂的语言和幼儿喜欢的方式来教学。在教学中要始终考虑到幼儿的想法和感受,不要把老师的想法强加给幼儿。
总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传承文化。国画是我国的国粹,幼儿园应加强国画教学,当然其目的不是培养国画家,而应以欣赏教学为主。笔墨技法教学为辅,化难为易,鼓励幼儿通过水墨画的形式来近距离感知中国的传统美术文化,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浸染。
‘肆’ 儿童活动方案美术主题
开展美术主题活动,可以引发幼儿想要主动表现的意识的萌芽,激发幼儿主动表现的兴趣,鼓舞幼儿敢于大胆表现的勇气。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儿童 活动方案美术主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活动方案美术主题1
主题领域:艺术
活动主题:《爱我你就画画我》亲子美术活动
参加人员:小班组5个班幼儿及家长。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亲子同乐美术创意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体验美术创意活动的快乐,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并在活动中增强幼儿团结协作、遵守规则的意识。
2、通过活动提升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知,体验艺术活动的美好过程,充分享受艺术活动成果给自己及亲人带来的喜悦。活动准备:
1、每个家庭准备120厘米见方的单层瓦楞纸(幼儿园准备)号笔、24色油画棒、壁纸刀、大剪子、擦手的毛巾或湿巾各一(家长自带)。
2、彩色喷绘大幕布:“爱我你就画画我”、幼儿亲子律动操《手拉着手一起走》、优美的背景轻音乐。每班选5名家委会成员,帮助维持秩序,或进行服务。
3、活动前各班召开家长动员大会,讲活动须知:
(1)活动中不允许带食品,确保保持场地的卫生。由于场地有限,所以每个孩子只允许一个家长陪同参加,另一个可以在一旁进行拍照,活动结束后欢迎摄影高手将照片发给老师!
(2)亲子活动的参与对象为孩子的爸爸或妈妈,尽量不要请爷爷奶奶或亲戚代劳,无论工作有多忙,请在一年中的这次活动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3)注意安全,家长在协助孩子作画时,要注意保管好和正确使用壁纸刀、大剪子等工具,避免划伤。活动结束后,各班教师将幼儿带回,其他家长
(4)可以准备特色的亲子装在当天亮相,摄影师会为你们留下那经典的一刻,永生难忘!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亲子律动操《手拉着手一起走》
二、《爱我你就画画我》亲子美术活动
1、“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预示着新的希望、新的起点。春意盎然、春色暖人之际,我园也迎来了又一次全新内容的大型亲子活动。让我们尽情享受、欢乐开怀。在这个时刻,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也回到了童年,和孩子一起享受画画的乐趣,所以,无论有多忙,无论有多累,都要陪孩子欢度这也许是一生中的美术创意!
2、宣布主题:爱我你就画画我
3、活动须知:在活动中要充分注意和孩子的协作,在给孩子给予帮助的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积极配合,不要自作主张将活动全程包办,那样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家长也要充分利用难得的活动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让孩子感受无与伦比的关爱和呵护。
4、讲解活动流程:请小朋友躺在画纸上,让爸爸妈妈把身体的形状描绘出来。然后再请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一起描绘另一个自己,完成自己的作品后,用剪刀把作品剪下来。这样一个动作生动、线条丰富、颜色鲜艳的“小朋友”就诞生了!
5、放轻音乐,各班幼儿和家长,在教师的带领下到规定的场地中领纸开始作画。教师全面指导,并进行拍照。
6、各班展示作品,并合影留念。
三:结束。
感谢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通过本次亲子绘画活动,不仅使家长又一次的走入了我们的活动,了解了幼儿园活动的丰富多彩,也使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的到了进一步的融合与激荡,同时也使我们桥东一幼“家长学校工作”的新模式达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小班组《爱我你就画画我》亲子美术活动到次结束,请各班老师将幼儿带回,家长携带幼儿作品“另一个我”退场,各班工作人员留下开始清场。(放轻音乐)成本预算:
单层瓦楞纸3卷,共计333。3元(请领导特批)另外喷:彩色大幕布:“爱我你就画画我”一幅(此幕布今后还可多次使用)。
儿童活动方案美术主题2
一、设计思路
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 热点 问题。比如: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了解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大班 教育 目标。结合这两方面,我选择了这个题材,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无用的瓶子,并加以设计装饰来美化环境,这就是我选材的意图。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无用的瓶子经过装饰可以美化环境。
2.通过对各种投入材料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立体装饰瓶。
三、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玻璃瓶。
2.装饰用的材料(毛线、麻绳、干花、餐巾纸、玉米、辣椒干、树叶、即时贴、彩绳等)。
四.欣赏作品。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引导构思、联想组合-自主选材、想象制作-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活动。
1.带领幼儿观察延中创意室内的各种欣赏作品。
2.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瓶子及各种装饰材料。
3.激发幼儿对瓶子进行创意装饰的愿望。
(二)引导构思,联想组合。
1.引导幼儿根据生活 经验 对瓶子的形状进行想象造型构思。
2.幼儿 说说 自己对装饰作品所需要各种材料的联想组合。
(三)自主选材,想象制作。
1.充分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选择装饰材料。
2.幼儿制作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实际,在想象和技能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四)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1.介绍作品的名称,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
2.启发幼儿联想生活中还有那些废旧物品可以通过装饰重新利用。
儿童活动方案美术主题3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对美术的兴趣。
2、学习画一个封闭的圆,并在圆的基础上添画成小鸡。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每名幼儿胸前一只母鸡图,藏三支油画棒。
2、若干只剪成鸡窝的粉色卡纸。
教学过程:
1、幼儿别上母鸡图,带上三支油画棒。随音乐《老母鸡》学母鸡拍拍翅膀进入室内坐下来。
2、小母鸡们有什么本领呢?哪只母鸡能干,用你的油画棒生个鸡蛋。
其它 小母鸡也来生鸡蛋吧,我们去找个鸡窝生个蛋,鸡窝在哪儿呀?音乐四遍,幼儿随音乐自由画蛋。
生了这么多的鸡蛋我们心情怎么样?
3、如果能把鸡蛋孵出小鸡来,那一定更幸福吧。这次让母鸡妈妈先来试试。(音乐时,教师边示范边念儿歌:啄破一个洞洞,露出尖尖嘴巴,伸出二只小脚,叽叽叽叽叫妈妈。)我孵出小鸡来了,你们想不想把蛋孵成小鸡呢?(音乐四遍,幼儿自由地找个圆画成小鸡。教师提醒幼儿把一些空的鸡窝画小鸡。)
4、小母鸡们真能干,大家想想小鸡们喜欢去哪里玩,爱吃什么食物,我们给它添画上去。
5、我们真能干,不仅会生蛋还能孵出小鸡来。我们带鸡宝宝去外面晒晒太阳,做做游戏吧。
活动 反思 :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掌握了画圆的 方法 ,我通过出示漂亮的母鸡图片,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在示范画圆前,我应该带领幼儿用手在空中比划一次画圆,这样有助于幼儿后面的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圆。在示范画圆时,我应该随即的强调一下拿画笔的正确姿势,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到,下次活动中应该更加的细心与全面。在幼儿动手画圆时,我不但注意指导个别幼儿,还随时顾忌全部的幼儿,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幼儿,这点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要继续保持。结束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后我可以请幼儿自己来给大家介绍作品,这样能更好的带动幼儿的积极性。
儿童活动方案美术主题4
一、设计意图:
唐装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服饰,它款式独特,颜色艳丽,蕴涵着美好的意义。在民族 文化 共享的今天,唐装也走上了世界文化的行列,深受大家的喜爱,国内国外都有它的影迹,它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大班幼儿对成人的衣着打扮有着具有浓厚的关注点与模仿性。所以我们选择了"唐装"设计成为大班美术欣赏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欣赏、感受中国"唐装"独特之美和美好寓意,引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色彩、图案、盘花扣三个方面欣赏唐装,感受唐装的美。
2、知道它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服饰,初步了解唐装所包含的象征意义。
3、弘扬民族文化,引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唐装服饰若干、音乐磁带、唐装图案、盘花扣图片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要点:
从色彩、图案、盘扣上欣赏、感受唐装的美,初步了解唐装所包含的意义。
五、活动过程:
1、带幼儿观看"唐装"服饰展演,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一起去观看一场精彩的服装表演,那里有好多好多漂亮的衣服,而且这些服装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猜猜是什么?哦,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2、交流、讨论,了解唐装,喜欢唐装。
你们知道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服装吗?
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们都喜欢唐装的什么?
3、引导幼儿欣赏唐装
(1)从色彩上欣赏: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漂亮的唐装,小朋友们说说唐装都有些什么颜色?哪种颜色最多?(鲜艳的颜色,以红色、暖色调为主),我们穿上颜色那么鲜艳的衣服心情会怎么样?为什么唐装都是以暖色调为主呢?(喜庆、热闹……)
教师:红色是中国的颜色,是喜庆的颜色,代表吉利祥瑞的意义,过年过节、家逢喜事都要大量使用红色,因为只有热烈的红色才最能表达人们心中快乐的心情。
黄色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颜色,也我们中国人皮肤的颜色,黄色还是中国皇帝们专用的颜色。所以,黄色既代表神圣,又代表吉祥。绿色是植物的颜色,有树的地方就有生命,象征着青春和生命。
(2)从图案上欣赏:
播放唐装图案多媒体课件。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些唐装上的图案都是一样的吗?它们都是些什么样的图案?
教师:中国的唐装图案以团花为主,花纹呈四周放射或旋转式纹样。有牡丹、梅、兰、竹、菊等花卉,也有福、禄、寿、双喜等文字图案,还有"万"字花、蝙蝠、石榴等图案。(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应的图片,便于幼儿欣赏不同的图案)这些图案都是中国传统装饰,用来象征吉祥、喜庆的符号。
(3)从盘花扣上欣赏:
播放盘花扣图案多媒体课件。
教师提问:这些扣子像什么呀?和我们平时系的扣子有什么不同?
教师:这些是盘花扣,也叫盘扣,是专门为唐装设计的扣子,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分组成,花状的造型象征着吉祥的祝愿。
4、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唐装,从颜色、图案、扣子上说说自己的唐装的特点。
教师:今天有的小朋友也把自己漂亮的唐装穿来了,我们请她上来说说她的唐装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图案,纽扣又是什么样的?
教师:过年过节喜庆的日子我们最喜欢穿上漂亮的唐装,因为它代表着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吉祥如意、幸福美满、团团圆圆……小朋友们,我们相互说说祝福的话吧?
儿童活动方案美术主题5
活动目标:
1、能够用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
2、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爱父母、长辈。
3、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
活动准备:
棒棒糖图片、实物棒棒糖、彩泥、吸管。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我的家人。
2.教师和幼儿讲解长走活动的目的并给幼儿分配小任务。
基本部分:
(一)
1.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棒棒糖的图片。
2.幼儿讨论有什么味的棒棒糖并研究如何制作棒棒糖。
(二)
1.幼儿选取自己喜欢颜色的彩泥。
2.把不同颜色的彩泥分别搓成细条。
3.将搓好的彩泥细条一圈圈的卷起来。
(三)
把做好的棒棒糖一侧插上吸管进行展示。
结束部分:
琪琪小朋友所做的棒棒糖,颜色搭配合理,操作方法准确。而且在颜色的选择上具有自己的想法。
活动延伸:
小朋友把自己所做的棒棒糖送给家人做礼物。
儿童活动方案美术主题相关 文章 :
★ 开展少儿美术活动的策划方案范文
★ 幼儿园幼儿美术主题活动方案
★ 幼儿园美术主题活动方案
★ 美术亲子活动策划方案
★ 幼儿园大班美术主题活动方案【五篇】
★ 幼儿园大中小班画画主题活动方案
★ 幼儿美术活动方案精编篇
★ 幼儿园有创意的美术活动方案
★ 少儿美术户外活动方案
★ 少儿美术亲子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伍’ 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观
我觉得,可以通过让孩子玩搭积木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审美观。
我是因为小孩上了幼儿园小班之后,才开始真正接触积木的。因为在此之前我没有幼儿园读也没有玩过积木,积木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普通又陌生的名词。
从幼儿园接小孩回来后,他经常跟我和他妈妈分享他在学校的趣事,尤其是他和老师、以及其他小伙伴玩搭积木的事情。看他那么感兴趣于玩积木,我特意带他去玩具商城选购积木。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积木有那么多的类型,形状多变。有原型、方形、长的、弯的积木;还有各种颜色组合的积木;有大的、小的,数量多、数量少的积木......
根据孩子自己的选择,最后买了两包积木,15元一包。交钱之前我还犹豫,但是看到上面写着是益智玩具,所以,我放心地买了。
对于积木,我小孩真的是比较痴迷,如果不提醒他做其他的事情,他可以沉迷于积木游戏中2-3个小时。有时候我会和他一起玩,按照说明书上面的参考图案进行拼搭,有时候按照我们讨论出来的想法拼搭,玩的很开心。
从小班到学前班,有时候是六一儿童节,有时候是生日,都有给我孩子买不同的积木。每一次他都是按照说明书参考如拼,后面就拆掉自己拼搭。
上图是我手机之前保存下来的孩子的作品,都是他抛开参考图自己拼搭的。仔细看其实都不是对称的,但是第一眼看上去感觉还真有模有样的。尤其是细节处理方面,没有一模一样的配件的时候,他会选择类似的零件代替,而且没有什么违和感。
孩子拼的积木还有很多其他的,但是手机没有存那么多!
通过孩子搭积木这事情,我觉得一个比较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具体体现在:
一是可以让孩子认识到颜色搭配的重要性。积木有很多种颜色可以选择,同一个形状也会有不同的颜色。孩子在搭积木的时候,会通过大脑思考和眼睛观察把哪种颜色的积木搭在一起会让作品更漂亮、更好看,从而增加孩子对颜色的审美认识。
二是搭积木可以培养孩子的空间美感。有时候孩子在拼搭一个作品的时候,会先去了解这个物品的空间结构,是虚的还是实的,是圆的还是方的,再着手开始拼搭。尤其是立体结构的作品,用积木拼搭的过程就能更好的开放孩子的想象力和空间美感。
三是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高度。我发现孩子拼搭出来的作品如果不完美他会不满意,拆掉重新拼搭。有一次我觉得我孩子拼的轮船还不错,但是他说这样不行的,会不稳定的,而且这样的船太矮了,水可能会进来,然后从新拼搭。所以,如果积木虽然搭起来了,但是如果孩子觉得外表看起来不够漂亮,也会推翻。所以说,有漂亮的外表,才是最重要的,而这点恰恰是提高孩子审美高度的首要因素。
‘陆’ 如何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美术活动中的作品,颜色,作画工具都对孩子具有吸引力,应该这样说美术在孩子的眼中是表现自己内心世界无声的语言。孩子们还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审美体验,他们愿意通过美术来倾诉对五彩缤纷世界的感受。从教学中,我感受到,孩子很容易对美术表现出自发的热情,但往往是自发的浅层的兴趣。孩子虽然有思想,有想法,但什么也画不出来,原因是他们本身所具备的技能技巧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欲望与想象,虽然在这过程中老师始终抱着肯定的态度,认为这样就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培养了孩子的积极性。但当看到孩子们面对一张张画面凌乱、线条潦草连起码的涂色技能都不太会时,我们对自己的做法始终有一丝怀疑和疑虑。于是老师就一直很困惑,
在美术活动中,到底要教授孩子一些什么?技能?创造力?还是。。。。。。老师们一直很矛盾:如果传授太多,怕限制孩子们的创造力,但如果让孩子自由去想象,由于受技能技巧的影响,孩子们却又无法下笔。正如有位台湾学者所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儿童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本事挣脱亦已身受其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结果,却常见幼儿的技巧不足的挫折所苦,学习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他的话确实说到了老师的心坎中,也引起了一道道的反思与探索,那就是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既要培养技能技巧,又要发展创造力。在十几年的美术教育活动中,逐步摸索出了我的一些方法:
一、培养兴趣,进行初浅的技能训练
对于刚刚进入小班的孩子,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却是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条件,是孩子求知的动力,是学习的好老师,只有调动了孩子的兴趣,才能在愉快的气氛中充分感受美,表现美,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三至六岁的幼儿思维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来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调动孩子的兴趣,这样才能对美丽的兴趣更持久。开始,我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玩色游戏,通过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宣纸简单的折叠,然后在鲜艳的颜料中浸染,让孩子发现颜色的魅力及自己创作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们在自己不同的折叠中发现创造性创作的乐趣!许多孩子会要求“我还想玩”“我还要做”“老师再给我纸”“老师我没有纸了”,孩子们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发现由于折的不同,出现的花纹也会不一样,初步有了创作的热情。
接着我又会让孩子们用一些辅助的作画工具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热情,如用棉签,自己的小手,颜料等让孩子来发现美术活动的神奇与有趣。如在画《可爱的鱼》时,先给孩子画好鱼的轮廓,让孩子用棉签蘸上颜料进行装饰,这对孩子手的控制力有了一些要求,同时对孩子的创造力也有了一些要求,手部控制力好的孩子会把小鱼的鳞片画在身体内,并能创造一些对于孩子来说非常了不起的创作,如有些孩子会把鱼鳞有规则的一片片地画下来,有些孩子还会运用两种进行装饰,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会有意识地运用两种颜色有规则的进行排序画,把在计算活动中的排序知识有效地进行了迁移与创造。
又如:让孩子掌握画圆的技能时,老师先让孩子们玩“吹泡泡”的游戏,通过“吹、抓、追”等方式知道阳光下的泡泡是五颜六色的,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后,让幼儿来画,这时孩子们通过老师提供的物质环境,对“吹泡泡”已有了一定的影像,但仅限于那基本画面,幼儿的思维没有活起来,画面仅仅停留在那一刻,此时就需要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让画面活动起来:“阳光下的泡泡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慢慢的泡泡越来越大,飘到这儿,飘到那儿,好漂亮呀!”这时,孩子的画面就会越来越清晰。画面的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
到了小班的下学期,可以有意识地教一些涂色的技能技巧,如一些简单的配色方法,什么是同种色,如何运用同种色等等,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教师的形象化语言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引导孩子认识同种色时,我对孩子们说:“你有好朋友吗?他是谁?这盒小蜡笔里也有许多的好朋友,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看看好朋友是要排在一起的哟!”通过几次的认识与练习,孩子们不但认识了同种色,还让小班老师头疼的蜡笔乱丢;乱放的现象不见了,真是一举两得呀!
二、丰富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进入中班后,不但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创造力,还要进一步掌握技能技巧,并注重在各个环节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丰富孩子的已有经验,使孩子在美术方面全面发展。我们知道事物是不断更新的,没有一种事物是永恒不变的,所以,首先我们应该教会幼儿观察掌握对象的主要特征,初步对它们有一个较完整的生动的形象的了解,然后教师和幼儿总结观察得出的信息,在总结中教师出示范例,但只是作品的框架,整节活动最基本或是孩子最难独立完成的部分,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随之在作品的完善环节中给孩子留有创造的空间,这样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提供成功发展的机会。例如:绘画活动《我》我们一改过去笼统地画《长大的我》,感括的画四肢,画五官等,而是把观察的目标缩小并放大,让孩子来说说“我的表情”,平时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表情?平时你对亲人对朋友是什么表情多?是生气,发怒,还是微笑?然后让孩子一起来认真观察同伴的不同的夸张表情,学学,做一做,让孩子明白微笑是最好的最受欢迎的表情,千万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就轻易地生气与发怒,大家一起分享经验分享快乐后,发现各表情的不同特点,如发怒时,眼睛圆瞪,眉毛上扬,鼻孔张开,脸蛋红胀等,教师再总结示范《我》发现各表情的不同特点,如发怒时,眼睛圆瞪,眉毛上扬,鼻孔张开,脸蛋红胀等,欣赏老师画的各种表情的范画,幼儿欣赏后,教师再作一次重点的提示,孩子们个个很兴奋,拿起笔来,把自己的表情画了下来,这时孩子的自由创作想象满足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如郑尧之的作品《我》,作品上粗粗的眉毛,吐露的舌头,脸蛋上那螺旋形的小酒窝一圈圈的荡漾开来,都在告诉同伴,我是多么的开心与快乐!李阳的作品《我》中,他把自己画成了一个生气的模样,像铜铃一样瞪圆的双眼,双眉高高的翘起,还在额头上创造性的画上了燃烧的火苗,一根根头发竖直着,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怒发冲冠的我!
美术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根据不同的美术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如主题活动《秋天》《认识树叶》一系列活动中,先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美,去捡树叶,收集落叶,观察各种落叶的特征,了解观察树叶的颜色变化,对树叶有了初步的感知,而在画树叶的外部轮廓时却不太好掌握,我就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拓印树叶——印画树叶——添画树叶的经脉——自由创作美丽的一片树叶,让孩子在循序渐进中学习实践,丰富经验,体验学习的快乐。
同时创设审美环境,激发动机,选材确定后,要想方设法为幼儿来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同时也是一个情感色彩和审美环境,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在情绪上的兴奋,进而转变为绘画冲动,这样他们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激发出创作的动机,如水墨画《金鱼》,用谜语引出,然后把准备好的放在透明的容器中的漂亮金鱼,把它放在幻灯机上,利用幻灯片的原理,把游动的金鱼姿态放映出来,金鱼在灯光下游来游去,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再指导幼儿观察金鱼游动时的姿态、特征,教师再进行示范讲解,再由幼儿来创作,整堂课幼儿始终情绪饱满。
三、创设氛围,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与艺术作品的欣赏收集,同时发挥家长的力量,多收集各种月饼盒,来观赏月饼盒上传统与现代的装饰风格,了解中国民族的一些艺术如剪纸、民族服饰的颜色搭配等。并把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绘画书籍放在美工区,让孩子们自由翻阅、参考,在教室里布置一些美丽的作品,有教师、家长、大师更有幼儿的作品,让幼儿去观赏并引导孩子去发现它们之间的色彩关系,从而尝试着去配色,如什么是近似色、对比色,什么是冷色系列、暖色系列等等,对色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贴进生活选材,丰富幼儿的画面内容
选材贴进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是教育内容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之一,现实生活的事物能激起幼儿的兴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绘画的题材是最捷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经常与他们谈论他们的家庭小伙伴,让他们回忆生活中有趣的事,以丰富创作题材。
进入大班后,孩子的绘画技能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他们自己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常常把想要画的内容全部画下来,但纸画不下。老师也发现孩子的画表面热闹,但缺乏层次,显得凌乱,这时,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如何去运用遮挡法,远近的处理方法,这样才能使画面更丰富、更完整、更饱满。如画《我的家》时,老师可先让孩子明白什么是“遮挡法”。如:用一张椅子挡住桌子的一部分,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什么地方被挡住了,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种方法就叫“遮挡法”,老师在做示范时,重点让幼儿掌握遮挡法应注意的地方,然后在此基础上,自由去回忆自己家的布置,把它画下来。同时在美术活动中可以选择孩子的生活经验或生活故事,选择他们熟悉的并且有吸引力的内容为绘画题材。如成语故事,把它的经典用一幅画表现出来,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或一些生动的经典的故事,画成连环画的形式,装订成一本书,也可以设立日记专栏,把每次发生的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中班可以尝试着为“自然角”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等等,在美术中还有许多的技能如:如何配色、如何配背景,什么是线条画……。在这不一一罗列,总之,教师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教师与幼儿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双向交流的关系,要相信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保护他们的艺术天性,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绘画的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与适时的指导,以开展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生命的艺术教育,给孩子一个“个性”的世界。
‘柒’ 《美丽的手帕》幼儿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美丽的手帕》幼儿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美丽的手帕》幼儿园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几对同类色:大红和粉红、桔黄和淡黄、深绿和淡绿、深蓝和淡蓝。
2、初步尝试用渐变色印染。
3、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认识大红和粉红、桔黄和淡黄、深绿和淡绿、深蓝和淡蓝,能正确叫出它们的名称。
2、颜色宝宝卡片8个;磁带、录音机。
3、幼儿人手一个“颜色宝宝”胸饰;每组大红和粉红、桔黄和淡黄、深绿和淡绿、深蓝和淡蓝的颜料各一份;人手一支毛笔、一张纸巾。
活动过程
一、配同类色。
1、教师:今天许多颜色宝宝来到我们小(1)班,看,有哪些颜色宝宝,幼儿集体念。
2、教师手中拿一个“红宝宝”:“来了一个红宝宝,它说:我的好朋友跟我长得很像,看一看,这里谁和我长得最像,请你们来帮我找一找。”幼儿找到粉红色。“好朋友,手拉手,抱一抱。”教师演示两个宝宝的动作。
2、用同样的方法找到另三对同类色。
二、观察印染手帕的方法。
1、教师出示范例:看,颜色宝宝跳到了手帕上,他们把手帕打扮的多漂亮呀!它们是怎样打扮得呢?
2、教师示范印染手帕的方法。
教师:这么漂亮的手帕是怎么装饰出来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将正方形的餐巾纸对折三次成三角形——将对折好的餐巾纸的各个部位分别蘸一下颜色——轻轻地打开。
三、幼儿集体回忆印染的步骤,讨论需要注意的地方。
1、蘸颜料的时间不能太长。
2、印染后打开时要轻轻地、慢慢地。
四、幼儿染手帕,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印染。
2、给能力弱的幼儿适宜的帮助。
3、鼓励幼儿在打开时不怕困难,坚持做完一件事。
五、作品展示。
1、将幼儿作品平放在桌子上,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说说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为喜欢的作品奖一个奖牌。
《美丽的手帕》幼儿园教案2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中说,教学要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手帕是孩子们生活中很熟悉一样东西,是我班孩子们告别喜欢的`一样东西,用来擦嘴擦手,用来当布娃娃的被子或衣服,有空没空用来叠一叠,用来做游戏“丢手巾”玩得更是不亦乐乎,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和手帕有关的活动内容,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感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浸染画色彩和图案的美,大胆感受和表现美。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能主动探索、学习浸染的基本方法,表现美丽的花手巾。
3、养成良好的操作和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实际情况,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探索学习浸染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放在“探索多种的浸染的方法,浸染出不同图案的手帕。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各种颜色的水彩水和宣纸、示范画、手帕、调色盘等。
经验准备:有对角对边折纸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在导入环节里,老师通过客人喜羊羊带来的魔术袋激趣,引吸幼儿注意,引入对浸染画的观察。
二、观察浸染画,欣赏漂亮手巾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通过游戏变魔术的方式出示示范画,然后进行色和图的观察,发现手帕的美。同时通过激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三、师幼共同探索浸染方法
1、在这个环节里,幼儿利用老师准备的材料,通过自主探索活动发现浸染手帕的方法,并通过交流获得基本经验,最后在老师的总结中获得基本方法。
2、探求更多浸染角度
这里老师通过情境提问,激励幼儿再次探索,讲述示范更多方法,获得更深层次的经验,获得更多的方法,突破难点。
3、让幼儿感知今天用的方法叫浸染。
四、幼儿浸染。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先交代作画要求,再巡回指导幼儿动手浸染。幼儿主要通过已有经验,再次进行创作,老师通过适当的要求指导幼儿的活动,并进行个别指导,照顾不同层次的幼儿发展:①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学习折纸和浸染方法。②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运用创造性折法和选择不同颜色进行浸染,注意色彩的搭配。
五、展示欣赏
通过展示活动,欣赏幼儿作品,评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幼儿获得成功体验和美的感受。
六、延伸活动
把材料放到区域活动中,让有兴趣的孩子有空再尝试。
【教学反思】
纲要中说,教学要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手帕是孩子们生活中很熟悉一样东西,经常用来做游戏,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和手帕有关的活动内容,孩子们真的是非常喜欢和高兴。
我原来设计的教案引入比较老套,没有什么吸引力,同事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经过了多次的修改,最后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入,通过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和变魔术的形式引入活动,形式新颖,较好地激发幼儿兴趣。并通过变魔术的形式出示示范画,白纸进,花纸出,让孩子们感到特别神奇,并将示范画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从多角度地感受美、发现美,激发幼儿表现美,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前期的情绪调动,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很积极,很认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自由创造发挥,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想到的方法也很多,手帕的图案各种各样,色彩搭配鲜艳,整体效果非常的美,并乐于把自己的方法拿出与大家分享,相互借鉴学习,每个孩子浸染的方法都不只一种孩子们很有成就感,非常高兴。孩子在整个活动中参与都很积极,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操作习惯也比较好。虽然活动时时间有点超时,不过孩子们的兴趣却一丝未减。
需要改进的地方:
1、本意为了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更亲近,更便于孩子观察浸染时候颜料慢慢的扩散现象,因为考虑到站到前面来有些拥挤,所以,给孩子们准备了地垫坐下,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对地垫太感兴趣而人又较多,在听小朋友交流方法,老师示范小结时,在两边的孩子注意力都到地垫了那里去了,更有甚者玩起地垫来。看来,要用这个方法还应注意两点:事先应让孩子先适应一下,第一次用孩子太兴奋了;这种方法可能更适合人少的时候采用。那么人多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样近距离观察,如何亲近呢?
2、我在教学时,总结示范处理得不够好,语言不够精练、简洁,导致超时较多,如何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学会组织语言,做到语言简洁明了、精炼,还要在实践中多多磨炼。
3、由于心情比较紧张,忘了让幼儿感知“今天用来变手帕的方法叫浸染的环节,”个人心理素质还有待提高。
《美丽的手帕》幼儿园教案3
活动内容:
装饰画《美丽的手帕》
活动目的
1、初步感受用大小不同的图案在正方形中心、四角、四边装饰手帕,感受对称的美。
2、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画线条,认识基本的颜色搭配。
3、在画手帕和送手帕活动中,学会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初步学会找对称点,并观察过教多的手帕。
2、物质准备:两张范例,人手一张正方形白纸,纹样范例若干,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入,引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呢?很漂亮吧,你们想不想有一条这样的手帕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它是怎么做的。”
二、欣赏范例,幼儿观察,教师讲解示范。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范例
幼儿自由欣赏观察,说一说老师的手帕有哪些特点?重点引导幼儿欣赏手帕的对称图案,感受作品的对称美和图案美。
2、教师示范,分析装饰手帕的基本方法(中心、四边、四角),按照对称原则,主次之分,采用基本颜色进行搭配。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2、引导幼儿注意颜色的搭配,图案的对称等。
3、督促幼儿在装饰时,讲究卫生,保持地面干净。
四、欣赏作品
1、欣赏同伴的作品。
2、互赠手帕,学会与小伙伴友好相处。
五、在互赠手帕的活动中自然结束。
点击查看小班美术活动《美丽的手帕》说课稿
‘捌’ 多彩的纸巾说课稿
浸染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简洁质朴,色泽鲜艳明快,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我想既然染纸有新颖奇特,制作快捷方便,色彩鲜艳绚丽等特点,一定会能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在上这节课前,我做了很多的准备活动,尝试了各种纸材的折叠染色效果,我发现生宣纸在染色干透后色彩会变淡,而皱纹纸吸水性较差,纸面不平整的缺点,就想到了用餐巾纸试试,不料效果非常好,干后色彩丝毫没有变淡,再说餐巾纸在学生身边随处可取,失败了还能反复尝试,所以我让孩子用餐巾纸进行浸染。
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主动探索、学习浸染的基本方法,目的让孩子自己发现怎样去浸染,我在整个活动中只是起了一个引导作用,通过视频孩子基本摸索出了浸染的方法,就可以自己动手操作了!在操作时不少孩子遇到了困难,不知道怎么拿纸巾,浸染后纸巾打不开了,不知道用什么地方去蘸颜料……我让孩子自己来发现问题,自己找到方法来解决问题,孩子们一个个情绪高昂,七嘴八舌地争着做起小老师,“这个我会,只要这样……”果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前期的情绪调动,幼儿在第二次探索活动中很积极,很认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自由创造发挥,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想到的方法也很多,纸巾的图案各种各样,色彩搭配鲜艳,整体效果非常的美,并乐于把自己的方法拿出与大家分享,相互借鉴学习,每个孩子浸染的方法都不只一种孩子们很有成就感,非常高兴。
反思自己,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孩子在整个活动中参与都很积极,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操作习惯也比较好。在第二环节探索纸巾的不同折法时如果出示各种各样的印染画让孩子事先欣赏,感知浸染画多彩的美,或许更能吸引孩子的眼球。
总之,这次的达标课还是让我受益挺多的,相信在今后开展活动时,我会避免出现这些不足之处,增强自己的教学机智,不断磨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