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七岁的孩子学习自觉能力差,该如何引导孩子
适度的“奖励”和“处罚” 。例如小孩考了一百分,妈妈就奖励孩子100元零花钱;数学考了不过关,回家了便必须挨揍。这就是最原始的“他控”个人行为。一般来说,这种方法一开始都是会较为凑效。可是时长一长,一旦奖赏或处罚,对小孩失去诱惑力或震撼力。那样的他控功效便会无效。因此这个方法并不是长久之计,要往下一步迈进。
学习培训“自觉性”的培养。只是让宝宝完全进行这类价值观念的认可还不够,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宝宝品尝到因而得到的成绩。当她借助着这套方式途径,获得充足的取得成功时,他才能最后认同这一套管理体系。
如同之前有一个新闻报道,一个男孩子高中辍学,到社会上打工赚钱后,才明白:一纸文凭到底有多重要。后来他哭着要来求爸爸妈妈再让他念书,最终成功考入名牌大学。根据合理的激励、奖赏,引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体会成功的喜悦,最终认可这一价值观念。是鼓励孩子学习培训主动性、自觉性的必由之路。这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流程。
B. 小学儿童的认知活动有哪些发展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有人把学习、记忆、语言也包括在内。认知能力是指认知的水平而言,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就是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
认知和知识的关系非常密切。知识是通过认知活动而获得的,已有的知识又是认知水平发展的标志。知识一经获得,又可以用于以后的认知活动中,所以一点不能忽视知识的传授。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和扩展儿童的知识面,对促进儿童智能发展大有好处。但两者毕竟是两回事,它们互相联系、互为因果,不能说传授了知识就发展了智力。
儿童智能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大多数儿童智能发展水平比较接近,有些儿童聪明过人,也有些儿童智能发展比较迟缓。
提高小学儿童认知能力是早期开发儿童脑功能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科教兴国的需要。
本节主要阐述小学生注意、记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也将简略叙述智能发展的个体差异。
一、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会用“注意听”“注意看”“注意想”等来提醒学生对某一事物注意。可见,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积极状态,也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注意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生注意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发展
注意有两种基本形态: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任何意图、没有预先的目的、不要求意志努力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注意。无意注意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依赖于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等);二是依赖于人的主观状态(需要、兴趣、情绪和健康状态等)。
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它是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并经过意志的努力而产生和保持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注意形式。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随着言语的发展和第二信号系统的产生,儿童能够控制自己的行动时,有意注意也就逐渐发展起来。
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有了显着的发展。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儿童能注意听教师讲课、按照教师的指示复习功课方面,也表现在儿童对信息搜集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在不断增强。在一系列的经典研究中,研究者要求4~10岁的儿童比较两张图片上提供的信息:在两张图片上各画着两栋楼房,每栋楼房都画着几扇窗户,要儿童判断两栋楼房上窗子的格局是相同还是不同。4~5岁的儿童,没有什么计划性,他们只是两边看看几扇窗户就得出错误的结论。而7岁半以上的儿童就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他们有计划地进行搜索,一对一对地比较这幢房子上的每一扇窗子与另一幢房子的相应的窗子是否相同,直到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小学阶段,尽管儿童的有意注意在发展,但他们的无意注意有时还会占优势。这里应当强调的是,小学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是和儿童意志的发展密切联系的。意志的发展使儿童越来越能控制自己的有意注意。
(二)注意品质的发展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广度等。下面我们就有关的注意品质分述如下。
1.注意的选择性
当一个人注意某一对象时,便同时离开了其他对象(忽视那些明显不相关的信息)。注意的选择性随年龄的发展而发展,它与生理成熟有关,也与客体的熟悉度、新奇度和重要性有关。比如,给儿童看一组物体,让他们根据不同特性分类时,6岁左右的小学儿童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无关因素上,而8岁左右的儿童就能将注意力放在物体的重要特征上。王文忠等采用不同语义关系的刺激材料探讨注意选择性的发展,特别探讨了注意目标与背景之间的语义关系及加工方式对成人和儿童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注意选择性随年龄发展,小学二年级至五年级儿童注意选择性发展较快,儿童和成人显示出不同的特点。成人更倾向于把同一类别的词看成一个整体,自动进行加工,能够利用语义关系集中注意于目标词;对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二年级儿童,不善于利用语义关系,其自动化程度没有成人那么高,所以注意选择性不像成人那样因材料间的语义关系而发生太大的变化。儿童注意的选择性随对目标加工的要求提高而增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对关键问题的强调和注意的提示对低年级儿童来说,还是重要的。
2.注意的稳定性
常听到老师和家长抱怨学生做事不能专心,不能持久,这就是说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不好。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否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所从事的某种活动上。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的对象和活动虽有变化,但注意的总方向和总任务没有改变。比如,上课时学生既要听老师讲课又要记笔记,同时还要看板书,这些活动都是服从听课这一任务,学生此时的注意也是稳定的。注意的稳定性和儿童的高级神经系统发展相联系,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而发展。注意的稳定性也受儿童的兴趣影响。小学儿童注意的稳定性较幼儿有了较大的发展。有研究表明,7~10岁儿童能够聚精会神地注意20分钟,10~12岁儿童为25分钟,12 岁以后为30分钟,可见,年龄不同的儿童注意的稳定性也不同。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的时候,能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对象的能力。在注意对象熟悉或者注意对象有联系的条件下,容易做到注意的分配。研究者指出,注意是可以训练的,要同时完成两个活动,就要熟悉它们中的每一个活动,其中一个活动部分要达到自动化。刚入学的小学儿童还不能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常常注意了这件事却忘了另一件事。但在教育的要求下,儿童注意分配的能力也在发展,10 岁以后的儿童已能既注意老师讲课也能记笔记,同时还能注意到自己坐的姿势。
4.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和注意的限度。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注意广度是心理学中最早进行实验研究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注意广度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发展和扩大。注意的广度受人的知识经验的影响,和人的记忆有密切关系。不仅如此,注意的广度还受任务条件(如刺激物的多少、呈现的时间等)的制约。有研究者用速示器控制呈现时间,发现6~7岁的一年级小学生只能注意2~3个客体,成人能够注意4~6个客体。
二、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过去感知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印象仍然保留在头脑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重现出来,这就是记忆。记忆对个体心理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把记忆分为三种类型:感官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下面简略介绍小学生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小学生有意记忆逐渐占优势
一般来说,幼儿主要是无意记忆占优势,直观的、能引起兴趣和富有色彩的事物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初入学儿童仍然保留幼儿期无意记忆的特点,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断给儿童提出有意记忆的要求,如老师要求他们必须记住学校的规章制度,要记住某段课文,要记住某个数学题,等等。在这样条件下,小学儿童的有意记忆很快发展起来,并越来越占优势,成为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
前苏联心理学家陈千科作了一项有关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对比研究。他发现,幼儿园5~6岁和小学7~8岁儿童的无意记忆优于有意记忆,而到了9~10岁,他们的有意记忆超过了无意记忆。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有意记忆不仅因年龄而异,也受识记材料的影响。如果儿童识记的材料有概念上的联系(如房子──建筑物)或具体的联系(如房子──窗户)要比没有任何意义上的联系(如房子──鱼)更多地使用有意记忆,但这种影响一般只对小学中年级(9~10岁)的学生起作用,小学高年级学生以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二)小学生记忆策略的发展
记忆策略对于知识的获得、保持和提取是十分重要的。有意记忆的策略在儿童的记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认为,记忆策略可以促进儿童学业成绩的提高。一般认为,记忆策略包括复述、组织、精加工和线索利用四个方面。
1.复述
复述是指重复所接受的信息,直到我们能记住它为止。这是识记的主要策略。研究者们考察了5~10岁儿童自动使用复述策略的情况,发现使用策略的人数随年龄而增加,只有10%的5岁儿童可以采用这种策略,一半以上的7岁儿童和85%的10岁儿童可以采用这种策略。他们还发现:采用此策略的儿童比没用采用此策略的儿童的记忆成绩好。
2.记忆的组织
记忆的组织是指发现项目之间的联系并记住某事物的策略。比如有这样两个词表:
词表一:船,火柴,铁锤,大衣,草,鼻子,铅笔,狗,杯子,花。
词表二:小刀,衬衣,汽车,叉子,船,裤子,短袜,卡车,勺子,盘子。
尽管上述两个词表都有10个项目,如果用复述策略,其难度相当大。但事实上,记忆第二个词表要容易得多。因为第二个词表中的10个项目可以组织成三个语义不同的类别(吃饭的用具、衣服和交通工具),而这些类别可以作为储存和提取的线索。有研究表明,小学9到10岁儿童,他们在上述两个项目上的回忆成绩没有显示出差别。这说明他们发现这种分类关系的能力还很差。但也有研究表明,当降低任务难度,如使用不同形式(频率)的敲击声令儿童记忆时,小学儿童采用组织策略的能力就能显示出来。这说明小学生使用组织策略的能力受任务难度的制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分类能力的训练,会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3.精加工
精加工策略是改善回忆成绩的记忆策略。如果我们记忆两个或多个事物时,精加工策略特别有效。但研究者发现,自动使用精加工策略的能力发展较迟,小学儿童很少使用这种策略,可能由于儿童的知识基础较低影响他们对这种策略的使用。
4.线索的利用
信息的提取在记忆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但信息的提取需要线索。有关信息提取线索的主要理论是,在识记过程中,总会有些线索伴随着,这些线索使我们能找到贮存的信息,如果提取线索不足的话,很多信息将会在记忆中保持而提取不出来。有研究表明,六年级的学生回忆成绩比一、三年级好,六年级的学生在有线索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比无线索条件下的回忆成绩好,而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在两种条件下(有、无线索)的回忆成绩差异不大。这说明六年级的学生比其他两个年级的学生更会通过线索提取信息。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逐渐获得了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并能利用更有效的记忆策略去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信息的获取和储存能力在12岁已基本稳定,当然这要依赖于材料的性质。这种信息提取过程的发展要持续到成年。
(三)小学生元记忆能力的发展
元记忆是人对自己记忆和记忆过程的认识,是元认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例如,如果儿童意识到他们的记忆是有局限的,有些东西比另一些东西容易记忆,有些策略比另一些策略更有效,儿童就有了元记忆,这种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
儿童对自己记忆估计的准确性反映了儿童的元记忆能力。有研究发现,从7岁开始,儿童的这种能力不断改善。近期研究表明,7岁以下的儿童意识不到记忆策略,如复述、组织等对他们记忆的用处,即使他们知道有意义联系的记忆内容比没有意义联系的记忆内容更容易记,他们也说不出原因。7到9岁的儿童能够认识到复述和组织策略对记忆都有效,11岁的儿童已能认识到组织策略比复述更加有效。这说明了年龄较大的儿童更有能力去了解自己的记忆过程,较强的元记忆能力使他们能选择更适合的策略来完成任务,也能更仔细地监测自己的记忆过程。
三、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较高级的心理过程,它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与儿童言语的发展分不开的,也与儿童的经验和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借助思维活动,儿童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教材,掌握多种概念、理论,了解事物的规律和知识体系,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解决自身遇到的各种问题。
比起感觉和知觉等,思维发生较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儿童的思维显示出不同的水平和特点。着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而小学阶段正处于皮亚杰所论述的具体运演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显示出如下一些特点。
(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儿童思维的发展遵循着质量互变这一辩证规律。在小学阶段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发展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是一个质变。但思维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质变都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通过新质要素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逐渐衰亡和改造实现的。小学儿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在教学条件的影响下实现的。
刚入学的儿童的思维还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也就是说,他们还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表象解决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当儿童对抽象的数学运算感到困难时,只要教师用直观教具一演示或以形象的语言来提示,学生就能很快领悟,得到正确答案。初入学儿童的思维虽然保持具体形象的特点,但不意味着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抽象概括的成分。小学儿童的思维如何从以具体形象为主向以抽象概括为主过渡呢?我们仅以一个实验为例具体说明。在一个关于“儿童对物体运动速度”的认知发展研究中,小学儿童在理解v=s/t这一抽象关系时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最初(6~7岁)儿童比较两车速度的快慢只是依据单一的空间因素,如哪个车停在前面哪个车就快;或只依据单一的时间因素,如哪个车先停哪个车就快。以后,儿童逐渐能看到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因素,但也只能从外部形象判断,不能整合其中的关系。最后,儿童才能真正抽象出“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主动采取各种策略解决问题,他们的思维逐渐达到了抽象概括的水平。
对速度的认知如此,对其他事物的认知也表现出类似的发展趋势。
(二)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幼儿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某一点或某一个方面,不能同时注意和思考更多的方面。这种倾向称之为思维的中心性。瑞士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一个试验:他给儿童看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玻璃杯,杯中装着一样多的水,让儿童确认两个杯子的水一样多之后,将其中之一倒在另一个扁平的杯子中。他们让儿童判断此时两个杯子的水是否一样多,幼儿往往认为两杯水是不一样多的。这说明幼儿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容易考虑事物的单一因素,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还很差。而到了小学阶段(6岁半到8岁半),儿童已能同时考虑到液面降低了和杯子变宽了等多种因素,而且知道一个维度──液体高度的变化可以由另一个维度──液体宽度的相应变化所补偿。这种倾向称为思维的脱中心化。这说明儿童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了。小学低年级儿童还只能在直接观察事物的条件下进行分析综合,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积累,在教学条件的影响下,小学高年级儿童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更高水平的分析和综合了。
比较也是思维的过程。要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需要比较。研究表明,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表现在:从区分具体事物的异同,逐渐发展到区分许多部分关系的异同;从直接感知条件下的比较逐步发展到运用语言在头脑中引起表象的条件下进行比较。小学儿童的比较不是在所有条件下都是相同的,对某些事物的比较既能找出相似点又能找出细微的差别,但在另一些条件下,他们进行比较时则有不同。
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发展,这种发展表现在儿童能从对事物外部特点的概括(形象概括)发展到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抽象概括);从对简单事物的概括发展到对复杂事物的概括。冯申禁等研究人员对儿童词语概括能力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二至五年级儿童在概括三组包含不同因素的材料时,有不同的水平。句组中包含的因素越多,概括的难度越大。小学儿童的概括能力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但发展的过程有时快有时慢,对不同任务的认知发展是不同步的。
儿童对数的概括能力的发展也表现出类似的发展趋势。林崇德等对儿童数能力发展的研究表明:小学儿童数概念的发展趋势是,7~8岁儿童基本上属于具体形象概括,8~10岁从具体形象概括向抽象概括过渡,10~12岁儿童大部分达到初步本质抽象概括水平。
(三)逐步稳定地形成各种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重要方面。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只有形成了某种概念,才能用它进行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用它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另一方面,儿童掌握概念和理解概念又是以原有认知水平,特别是以思维水平为基础的。
儿童概念的发展水平是教材和教法制定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按照儿童概念发展的规律传授知识,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刘范等对7~12岁小学儿童认数、数序与系列、数的组成、运算和应用等四方面的研究发现:儿童数概念的发展表现出四种水平。小学6~8岁儿童已由利用实物运算过渡到抽象的数的运算;经过学习,形成数群概念,逐步掌握三、四位数的初步概念系统。在这个范围内,能比较数的大小,认识数的相邻关系。数词和标志同一数量的图形之间建立了联系,可以互相转换,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题。大约9~12岁即小学3~6年级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系统。此时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发展,儿童可以通过推理掌握更大的数,在一定的范围内正确运用归纳和演绎的形式进行推理,能解决条件较隐蔽、内容较复杂的应用题,能逐步认识三维空间图形。他们也发现,概念的发展水平明显受任务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影响,有时会显示出不同步现象。
稳定性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小学阶段,儿童各种概念的发展已趋于稳定。皮亚杰把这种认知发展的稳定性称为“守恒”,即儿童在认识事物时,不像幼儿那样容易受事物表面现象的变化所左右,能稳定地掌握事物的有关属性。比如,皮亚杰在一个数量守恒实验中,将八粒钮扣直接排在另一排八粒钮扣之上,这样两排钮扣的长度相等,儿童同意这两排钮扣同样多。但如果把一排钮扣排得靠近些,使这一排短一些,幼儿(前运算阶段)就可能说较长的一排钮扣多。而小学儿童(具体运演阶段)知道钮扣的重新排列并不改变他们的数目。在小学阶段,儿童已能达到数的守恒(6~9岁),长度守恒(6~8岁),液体守恒(6~8岁半),面积守恒(8~10岁),重量守恒(9~10岁)和容积守恒(11~12岁),等等。达到守恒是具体运演阶段儿童的主要成就。
儿童为什么能达到守恒?皮亚杰认为,这是因为儿童能够进行可逆的心理运算。可逆性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另一个指标。可逆性包括逆向性和互反性。逆向性如M 加上 A 为 N, N 减去 A 回到 M,减是增的逆向。互反性如A>B,它的互反为B<A。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不可逆的。比如在一个实验中,当实验人员要求儿童以填空的方式按时间先后顺序组成时间系列时,幼儿只能理解时序的相对固定性,如春、夏、秋、冬的顺序。但如果实验人员把代表冬天的图片放在前面,令儿童在代表冬天的图片后面填上合适的图片时,幼儿会感到困惑。他们会把代表冬天的图片移到后面,而摆上春天的图片,表现出只能“顺向”思考问题而不能“逆向”思考问题的特点。而到了小学阶段,儿童不仅能理解时序的相对固定性,也能理解时序的相对可变性了,有了可逆性思维。
(四)已能初步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
能监控自身的认知活动过程与策略,即对认知的认知,是发展得较迟的一种能力,称其为元认知能力。元认知已成为认知发展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幼儿的元认知能力还刚刚萌芽,而到了小学阶段,儿童的这种能力已有所发展。在解决问题之后,如果你要求儿童报告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采用的方法,他们已能回答问题。但如果要求儿童详细描述自己解题的过程和策略时,他们还会感到困难。
四、认知能力的个别差异
能力作为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反过来,能力又成为掌握知识技能的条件,它制约着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认知能力的差异是指学生在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能力上表现出的差异。我们着重从两个方面阐述个体差异。
(一)类型差异
在感知觉方面:学生中存在着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上的差异。如有的学生视觉或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较高,对视觉或听觉刺激的辨别能力十分敏感。这对他们的音乐能力和会话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学生知觉能力的差异表现在知觉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速度上,也表现在知觉的概括性和情绪特征上,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知觉类型特征。一些学生的知觉富于整体性和情绪性,他们较多地注意事实,而对事实意义的分析较差,这称为知觉的综合型;另一些学生有较强的分析性,他们较多地注意事实的意义和解释,这称为知觉的分析型;而大部分学生属于知觉的分析综合型,他们的知觉既是整体的,又是分析的,他们能把对事实的观察描述与意义解释结合起来。
在注意力方面:学生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注意的自觉性、目的性及各种注意的品质上。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个人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不同。有些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求知欲强,注意力稳定而集中,不容易分心;而有些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时容易受外部事物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或把心思放在与学习无关的其他活动上。其次,作为气质的生理基础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差异,也影响注意力的个别差异。如神经过程强度水平高的人易于集中注意力或注意力更稳定,而神经过程平衡水平低的人较难分配注意力。最后,由于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不同,学生注意的对象和内容也不尽相同。
在记忆方面:学生记忆能力的差异表现在记忆过程中,具体反映在学生识记和提取的速度、准确性等方面,也表现在记忆内容的特点上。据此可以将学生的记忆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一些学生对形象的材料如实物、图形、声音、颜色等容易识记和巩固,而另一些学生对语言材料如文字概念、数字符号等易于识记和巩固,也有的学生表现不出对某种材料的侧重。记忆的差异还表现在学生往往以不同的感觉通道来识记材料。一些学生视觉记忆较好,而另一些学生的听觉记忆较好,还有的学生有运动觉,参与或运用多种记忆表象时成绩较好。据此有人把记忆划分出相应的类型: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的类型属于混合型,单纯的记忆类型比较少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学生记忆中的个体差异,并发展学生的全面记忆能力。
在思维方面,也显示出不同的思维特点。如有的学生擅长思考抽象的概念、定理、法则,有些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依靠直观形象的支持,而有些学生习惯于把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思维能力的个别差异还表现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灵活性,以及思维的敏捷性、顺序性等思维的品质上。当具体考察某一个学生的思维品质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会影响学生思维品质的表现。比如,当教师让一个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上讲台解答问题时,他可能会显得心慌意乱,思维进程缓慢;而当这个学生在家中时,他却能敏捷地解决类似的问题。
除一般的认知能力的差异外,学生还表现出不同的特殊能力。这些能力来源于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独特结合,决定于各种具体活动的要求。具有文学能力的学生的观察力是敏锐的,他能捕捉人物形象和生活中的重要情节;具有数学能力的学生对数学材料具有高度的抽象和概括能力,解题时表现出良好的思维逆转能力。思维的逻辑性和运算的简化能力使他们能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的灵活性使他们找到解题的多种方法。此外,迅速牢固地识记数学材料和丰富的空间想象力也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特征。具有音乐能力的学生除了优越的身体素质外,往往具有良好的听觉能力。
C. 心理学 皮亚杰把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皮亚杰吧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各阶段特点如下:
1、感知运算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 Stage,0-2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思维期,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思维期,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7-11岁)
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思维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从11岁开始一直发展)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其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同时儿童可以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
(3)7岁儿童认知能力差有哪些表现扩展阅读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图式
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个体能对刺激作出反应,在于其具有应付这种刺激的思维或行为图式。图式使个体能对客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使信息秩序化和条理化,从而达到对信息的理解。个体的认识水平完全取决于认知图式。
图式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可应用于不同的刺激情境。初生儿仅具有几个简单的遗传图式,如吮吸,当嘴唇触到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吮吸、反射。学习能产生迁移,是因为在前一学习中形成了某种图式。然后应用到下一学习情境中去。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发展,不仅表现在知识的增长上,更表现在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上。图式的发展水平是人的认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既是认识发展的产物,又是认识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2、同化
同化指有机体把环境成分整合到自己原有机构中去的过程。皮亚杰借用同化来说明个体把新鲜刺激纳入原有图式中的心理过程,就整个有机体来说,有三种水平的同化:生理水平上,是物质的同化;动作水平上,是行为的同化;智慧水平上,是思想的同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中。因此,同化过程受到个人已有图式的限制。个人拥有的图式越多,同化的事物的范围也就越广泛;反之,同化范围也就相对狭窄。
3、顺应
顺应指个体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同化的新刺激时,便要对原有的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这样将迫使个体改变现有的认知图式,形成某些适合新经验的新图式,引起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
图式的发展和丰富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来实现的。皮亚杰认为,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同化是量变的过程,而顺应是质变的过程。
在认知结构的发展中,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彼此联系,相互依存。就人的认识成长来说,如果只有同化没有顺应,认识就谈不上发展。如果不存在同化也就没有顺应可言,认识永远是外物同化于内部图式。内部图式顺应于外物这两个对立统一过程的产物。
4、平衡
平衡是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识的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儿童认知最初处于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中。
当面临新异刺激时,产生了不平衡。通过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或顺应,使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恢复平衡状态。认识的发展就是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
平衡从三方面调节着个体的认知过程:一是调节同化与顺应两种技能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保持平衡;二是调节个体认知结构中执行不同功能的子系统;三是在个体知识的分化与整合中保持平衡。
参考资料
网络-让·皮亚杰
网络-认知发展理论
D. 7岁儿童智商对照表
7岁儿童智商对照表
7岁儿童智商对照表,儿童的智力发育都是有一个大概的标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会逐渐发育成熟。正常人的智力没有太大的差距,都是在120左右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7岁儿童智商对照表吧。
7岁儿童智商对照表 1
3-7岁儿童智力测试表!看看你家的的baby合格没有!附计算方法在文末部分!
比如3岁的baby,家长一让孩子先指出身体各部位,只要指出了3个就算通过,在可以问问孩子的名字,年龄,家中常见的物品名称等,考察看看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计算方法在文末位置。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去给孩子打分。
3-7岁儿童智力测试表!
3-7岁儿童智力测试表!
3-7岁儿童智力测试表!
3-7岁儿童智力测试表!
7岁儿童智商对照表 2
7岁儿童智力发育标准表
1、正常儿智力测评需要按标准化的智力测评方法得出,正常智商值为,87到100;边缘智力,70到86;轻度精神发育迟滞;50到69;中度,35到49;重度,20到34;极重度,20以下。
2、为了儿童智力发育标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给孩子补充足够的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睡眠与促进身材增高的生长激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婴儿一天24小时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含量都很高,睡眠时与醒着时无明显的差异。
智力发育迟缓有什么表现
1、9个月时不能伸手拿东西,如果你有跟其他宝宝对比的话,一旦发现宝宝到了9个月时仍不能主动伸手去拿东西,同时在有大人搀扶时也不能用自己的双腿支撑体重。这就表明宝宝有些异常,应该及早带宝宝去检查一下。
2、哭声异常,有的宝宝会因为受刺激到而起啼哭的时间长,但有的时候却需要反复刺激或持续刺激才能引起啼哭;也有的宝宝哭声尖锐,有的或哭声细小无力;还有部分宝宝不爱哭闹,显得异常乖巧。
如果孩子的智力发育长期不在正常范围内,并且许多事情做的都不如别的孩子好,可能就是智力发育迟缓的表现了。家长可一定要注意孩子各个阶段的表现,观察孩子是否有生长缓慢,行为异常的表现,如果有要及时给孩子治疗。
7岁儿童智商对照表 3
除非宝宝日常表现特别异于常人,大多数情况下,家长们是不需要诊断性测验来了解宝宝的智力发育情况的,家长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自查宝宝的智力发育状况:
1、大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最先得到发展的智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宝宝其他智能的发展。
一般来说,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好的孩子,心理和智力的发育也会比较好,而运动能力发展迟缓对智力的发展有不利的影响。
“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发牙、周会走”,很多爸爸妈妈应该都听过这句十分经典的育儿老话,也常常会在宝宝的生长过程中对照着来:宝宝三个月时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来回滚,八个月会爬,九个月长牙,一周岁会走路啦。
由于受遗传、性别、环境、教养等因素影响,宝宝之间肯定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因此,爸爸妈妈不能要求宝宝完完全全符合这个标准。
只要大致符合这个标准,早一点晚一点,都是正常的。如果大运动能力严重滞后,则需要请专家界入诊断了。
2、精细动作能力
所谓的手眼协调,有很多对应的成语,比如心灵手巧、眼明手快等等。手的技能发育和智力有直接关系。精细动作能力,主要是和宝宝手部动作发展有关的。
精细运动的发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的则是孩子将来在入学后能否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
不同月龄的宝宝,精细动作的能力当然是不同的,家长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和引导。
1~3月龄:手部的抓握能力
这个月龄的宝宝,开始会把手放到嘴巴里。有人在身边活动时,视线会跟随人转动,并且会开始抓握一些小玩具,像我们都会给新生儿准备摇铃等玩具。
3~6月龄:小手的灵活性
宝宝会将玩具从一只手转换到另一只手,能用双臂去够取玩具。
7~9月龄:手眼协调能力
宝宝会自己捧住奶瓶,攥拳挤捏手里的'物品,摆弄自己的小手,会将玩具,书,食物等放到嘴里,也会去撕书搞破坏等等。
10~12月龄:拇指和食指的协调性
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有用手偏好了,家长不妨观察下自家宝宝是更习惯用右手还是左手。宝宝开始用手抓取食物吃,一只手可以同时抓住两个小积木,会将玩具在两只手之间来回传递。
13~18月龄:手部精细动作和认知能力
这个阶段宝宝会拍手了,这个是人肢体协调的一个重大突破。有的宝宝开始用勺子吃饭,虽然吃的满桌都是,但家长还是应多多给予鼓励。
同时宝宝还会挥手表示再见了,会不断重复把东西从盒子里拿出来放进去的动作,也会用笔开始在纸上墙上涂涂画画等。
19~24月龄:手部动作培养创造力
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用蜡笔或彩笔乱涂乱画,有的宝宝能打开不是特别紧的瓶子盖子或者可以自己撕开包装袋哟。
家长可以多让宝宝玩串珠游戏,培养他对事物的专注力。引导宝宝用橡皮泥玩具来表现自己的创意,通过手部动作培养宝宝创造力和专注力。
2~3岁:手指控制能力和手脑协调能力
家长可以开始试着让宝宝学习自己洗手,拉衣服的拉链,使用勺子等。引导宝宝去捡一些小扣子、小豆子等细小的东西。拼图对这个月龄的宝宝来说是不错的玩具。
家长还可以和宝宝一起玩折纸的游戏,还可以引导宝宝进行简单的描画和填色,锻炼宝宝手脑协调的能力。
3、语言能力
3岁以前是宝宝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有四个阶段会出现跳跃式发展:
7-8个月时的咿呀学语期
1岁左右的语言起步期
2岁左右的语言爆炸期
2岁半左右的发现兴趣期
而大部分宝宝遵循的说话规律是1岁左右准确的叫爸爸、妈妈;2岁左右会说词语和短句子,理解陌生人75%以上的语言;3岁左右即可完全理解。
4、适应能力
宝宝的眼睛、耳朵等身体器官对环境的适应性,视觉、听觉、语言及手功能等,包含范围比较广,所以能预示将来智力的发展的好坏。
比如说,宝宝1个月时眼睛能跟踪物体,4个月时能找到声源,6个月时会找玩具,8个月时会自己摇铃。10个月时能找盒子里的东西,12个月时会盖瓶盖,27个月时会识大小,30个月时会认识基本的颜色,33个月时有了里、外的概念。
5、社交行为
宝宝的社交行为,从他出生后就开始啦。
通常是:3个月时会对人笑,4个月时能认识爸爸妈妈及经常照顾他的人,7个月时会对镜子里的自己好奇。10个月时会去看提到的人,12个月时会出现粘人、分离焦虑。1-2岁时,会喜欢观察、模仿别人,并愿意和比自己大的孩子一起玩。
E. 7岁孩子听不懂大人的意思,不会和别人大人沟通,不认识颜色数字等等
如果孩子7岁,还不能听懂父母的话,不能正常交流,缺乏基本认知能力,基本可以断定孩子身上存在异常情况。
问题产生原因不能一概而论,建议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检查,比如检查视力、听力,身体发育是否正常,智商测试是否达标,是否有孤独症的症状等等,如果发现要尽早干预治疗。时间拖得越久,对孩子越不利。
F. 6-7岁的儿童的认知特点是什么谢谢
6—7岁儿童的各方面都基本具备了上学学习的条件,再加上环境、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 羡慕新书本、新铅笔盒,羡幕红领巾等。他们产生了背起新书 包,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强烈愿望和要求。6—7岁儿童的一舷心理特点大致有如下几个标志:
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6—7岁儿童的思维活动十分活跃。他们会根据平时的观察,想出许多问题。例如天上的星星是用什么东西挂起来的?为什么掉不下来?太阳晚上躲到哪里去了?等等。他们基本上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也带一定程度的概括性。在知识方面,他们能准确池回答出:我们国家叫什么?首都在哪里7国旗是什么颜色和图案?领袖是谁?等等,可见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此外,6—7岁儿童的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都在逐步发展。一般地说,伽1已知道一天的含义是什么?昨天和明天是什么意思?他们能正确地辨认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还能正确地辨认多种颜色。这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
在语言方面,6—7岁的儿童通道各种活动以及和成人的交往,已积累上百个口头语言词汇,初步具备了语言交流的能力,他们已能运用比较丰富的口头语言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会叙述<<小马过河>>、《小猫钓鱼》等童话故事;还会唱许多完整的歌曲;朗诵儿童文学中的诗词,口头语言的发展为小学语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一般情况下,6,7岁儿童口头数数的能力已有发展,他们完全能够从1数到100;好的甚至能灵敏到500和1000。不仅能按顺序一个个地数数而且能成组地数,如5,10,15,20,…95,100;或10.20.30,—如,1002030。在良好的条件下.6—7岁的儿童还能理解20以内数的分解组合。但要有实物或图片加以辅助,否则就十分困难。说明数的运算能力还处于直观思维阶段,数的表象还未很好地发展起来;数的抽象概念也未很好形成,都有待教育和训练。但他们数的概念的初步发展,为小学算术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7岁的儿童,尤其是上过幼儿园的儿童,能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能够按成人的要求逐步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实现了初步独立而主动的社会道德动机。他们这种自我意识行为,为他们进入小学进行正规学习和形成良好的行为道德准备了条件。
G. 宝宝智力低下的表现都有哪些呢
话唠
“话唠”是特别让老师头疼的“熊孩子”类型,不仅影响老师上课,还影响同学学习。相信此类孩子的家长也经常被老师“关注”吧!
其实,有些孩子天生外向,语言丰富,表达能力很强,只是作为小孩子,较缺乏自制力,暂时不能控制自己想表达的欲望,也不知道什么场合适合讲话,所以才会像个小喜鹊一般,不停地喳喳喳!
但是,家长千万不要因此强烈的谴责孩子,因为这很有可能抹杀孩子的“说话”天赋,说不定以后就是出色的主持人、记者、主播之类的,而且能说会道的人在社会上也比较吃得开,要知道,小孩的自尊心是很强的,过度责骂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不过,为了不影响其他人,家长也需适当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或者让孩子放学后专门讲讲学校发生的故事等等。
爱发号施令
这类孩子在某些人眼中是“领头羊”,可是在某些人眼中是就显得有点自私、爱出风头。不管怎样吧,不能否认的是,这类孩子普遍有着较强的主见性、领导和组织能力,说不准可能以后就会成为领导人。
攒零用钱
其实我还蛮佩服这类孩子的,小时候自制力就能那么强!能有效控制自己欲望的人,相信做起事来也不会差。目标、雄心、自信等都是很厉害的。
特别爱讲小故事
这类孩子跟“小话唠”不一样,他们就是特别喜欢故事,经常嚷嚷着让你讲故事、或者让你听他(她)的故事,有时候还特别爱扮演故事里的人物。
经常有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比如他可能会说“这只小狗可能是哮天犬”之类的,不要打断他的思路、想法,让他自由的发挥,毕竟每个小说家都会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岂是尔等凡人能够理解的。
多动症
对于“多动症”,很多人把它归结为一种病,但我更愿意说他们是“运动细胞”太发达,活动就是他们的生命,静下来就等于扼制了他们的命脉。
一般这类孩子,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都不错,而且思维也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加以培养,以后会有很好的发展。
总之,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引导教育方法。
做教育这么多年,无论一开始家长认为这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是多么的“不可救药”,我都会用事实告诉他们“你们的孩子其实很优秀,只是现在的方法可能不太适合他,暂时影响了他发光发热而已!”当然,最终事实也证明我是对的。
H. 认知能力差的表现
认知能力差的表现
认知能力差的表现,如何培养好孩子认知能力是很多家长思考的问题,但同时也不要给宝宝太大的压力,孩子的认知能力一直都是家长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下面一起来了解认知能力差的表现。
认知能力差的表现1
1、认知是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
2、认知能力差就是观察力不行,记性不好,注意力涣散,学东西慢表达能力差,甚至不能理解别人说话。
3、差到一定程度就是认知障碍。上述几项认知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并影响个体的日常或社会能力。认知域有2项或以上受累,并影响个体的日常或社会能力时,可诊断为痴呆。
如何通过玩游戏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
1、味觉游戏:水果汁、菜汁等来给宝宝尝一尝,结果会发现宝宝喜欢尝甜的东西,然后拿一把小勺舀一点醋,放在宝宝的鼻子前让他闻闻,或是让宝宝尝尝,你会发现宝宝会转过头去躲开这种刺鼻的味或是由于太酸,宝宝会咧开嘴,在这时同时告诉宝宝“这是醋”。也可用苦辣味,进行此训练。这种游戏能刺激舌头上的味蕾,开发嗅觉、味觉与动作的联系。
2、育儿金点子:大人要注意一点,不要用酱油和盐水来尝试,因为宝宝的肾的排盐功能有限,盐会增加肾的负荷。这种游戏不能玩得太多,以免引起宝宝的反感。
3、玩玩具:要使宝宝对拿到手的东西能产生各种感觉,如布娃娃是软的,塑料球是硬的,橡皮玩具有弹性,玩具汽车的车身表面光滑、车底凹凸不平。一种感觉和另一种感觉不同,各种不同的感觉越多,宝宝对周围世界的兴趣越浓。
认知能力差的表现2
认知是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
认知能力差就是:观察力不行,记性不好,注意力涣散,学东西慢表达能力差,甚至不能理解别人说话。
差到一定程度就是认知障碍。上述几项认知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并影响个体的日常或社会能力。认知域有2项或以上受累,并影响个体的日常或社会能力时,可诊断为痴呆。
宝宝各阶段的认知能力
不同阶段的宝宝的认知能力不同,当然宝宝越小,认知能力会越差,所以家长们必须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来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我们来了解宝宝各阶段的认知能力。
4-6个月
4-6个月是宝宝识物的预备期。这个时期的baby能辨别爸爸妈妈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有了短暂的记忆力,如果爸爸妈妈从视线中消失他们会试图去找;看到喜欢的玩具会很兴奋,以致手舞足蹈,宝宝的“看”与“肢体运动”开始结合起来;鲜艳的颜色能牢牢地吸引住宝宝的视线。到宝宝6个月大时,假如你突然拿走他手里正在玩的东西,他多半要以大哭来抗议,对此,妈妈别烦,这可是宝宝认知上一次大的飞跃呦!
半岁-1岁
半岁以后,宝宝认识谁是生人谁是熟人了;到7、8个月的时候开始会看镜子里的形象,有的宝宝因此迷恋照镜子、通过镜子里的自己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会对自己发笑。同时,也能在父母的协助下认识少量的日常物品了,尽管这时他们还说不出来,但是开始能用眼神、表情、手势、动作等来表示了;也能看一些简单明了的图画了。
1岁-1岁半
12-18个月大的宝宝对语言有了一定的理解力,能说简单的字和词,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指认物品时能说出物品相应的名称。这个时期,宝宝认识新物品的范围也比以前扩大了,对看到的东西有直观的思维了,比如看到奶瓶会与吃、喝联系起来,看到妈妈端碗过来就知道要吃饭了;对玩具也能做出简单的区分,知道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名称。对画册上的人和物,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1岁半-2岁
1岁半左右的宝宝大都喜欢看太阳、月亮和星星,能认识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如风、闪电和雷声,也具备了区分花草树木的能力了。对于宝宝已经认识的物品,无论是变换位置还是混在其它物品中,往往都逃不过宝宝的'“火眼金睛”。
2岁-2岁半
这个时候,宝宝对颜色的概念开始萌芽,在指认颜色上不觉得吃力了。
这个年龄段宝宝能基本了解物品的属性了,比如认识并知道水果、点心、小零食和饭菜等等食物是可以吃的;能记住不同玩具的名称,基本上能明白这些东西是不能吃的;同时,初步学会了把学会生活用具和衣服分开。
2岁半-3岁
2岁半-3岁宝宝的认知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飞跃,对物品的兴趣不仅仅满足于知道它们的名称,而是开始关注、了解其细节,具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发现它们在大同之外的“小异”;靠形象区分事物并借助这种方法简单的数字。其吸收性思维和各种感知觉也在迅速发展,好奇心越来越强、头脑中的疑问也越来越多,因此,他们在这一阶段认识的东西会比以前大大增多。
3岁-4岁
3岁以上的宝宝大都能分辨出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了,他们常常会对一些标志性图形如红绿灯、公共电话标志等产生好奇,能将所认识的符号和生活联系起来,是学认图形的好时机;初步建立起空间和时间的概念,能理解长短、上下和前后。
认知能力差的表现3
1、 自以为是,拒绝接受不同的声音
某次,我所在的一个群里,讨论学历和收入的话题。
有个人坚持认为读书对提升收入没有用,他举例自己公司的老板,不过是初中学历,一年挣几百万,而同事中有好几个还是研究生,每个月也就七八千的收入。
以及现在每年这么多的大学生毕业,还不是一样打工,很多低学历的同龄人,已在社会上打拼多年,钱早就赚到手了。
当有好几个人反驳他的观点时,他开始恼羞成怒,直接在群里骂娘了。
认知水平低的人,第一种典型的表现就是:
盲目自信,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拒绝接受别人的建议,排斥不同的声音。
而且,这样的人往往还很情绪化,在与人沟通时,经常会因对方与自己的观点不一样而大发脾气,偏激的很。
2、 视角狭窄,缺乏判断力
还是以井底之蛙的故事分析。
青蛙因为没有见过天地,没见过水井以外的世界,所以它才会目光短浅,对小鸟和海龟的言论作出错误的判断,结果闹出了笑话。
认知水平低的人,第二种典型的表现就是:
看问题的视角很狭窄,想法过于单一,对所遇到的人和事,缺乏一定的判断力。
比如,看到一个很年轻的女生开着豪车,一身奢侈品,就会断定,要么她爹有钱,要么就是她的干爹有钱。
之所以不认为这女生是自己挣到的钱,是因为在他们身边往往没有这样的案例出现过,所以他们也压根不相信有这样的人存在。
这种随意、狭隘的判断,其实都是认知水平低的表现。
3、 拒绝学习,没有求知欲
认知水平低的人,往往都比较固执,这一点大家是知道的。
正因为这种固执,以及前面所讲的太过于自以为是,所以就延伸出了第三种典型的表现:拒绝学习。
他们的自我感觉一直都很不错,自认为对很多事看得很透,见多识广。
所以便不会主动地去学习、成长、思考,时间和精力大多都消耗在玩乐、琐碎的事情上。
相反,那些认知水平越高,见过的世面越大,真正知道越多的人,反而越是觉得自己知之甚少,越有求知欲。
正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自己的评价:“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I. 7岁智力低下表现有哪些
7岁智力低下表现有哪些
7岁智力低下表现有哪些,孩子的智力发育是否正常是家长们最为看重的,孩子智力低下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恶性疾病。下面就为大家介绍7岁智力低下表现有哪些。
7岁智力低下表现有哪些1
7岁的孩子智力低下,通常会表现出生长缓慢、反应迟钝、不爱讲话、行走不稳、暴躁易怒、焦虑抑郁以及自理能力差等特征。造成孩子智力低下的因素,主要包括脑发育不良、胎儿期宫内缺氧、生后感染以及一些代谢性疾病。
一般在临床上,医生多会通过量表评估,来对孩子的智力进行判断。例如韦氏智力量表,如果孩子的分数在70分以下,那么就能够诊断为智力低下,是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的。同时,家长在生活中也要尽量多陪伴孩子。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需要尽早的发现,尽早的治疗来缓解神经系统的症状,避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智力低下(MR)是发生发育时期内,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量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的一组疾病。又有精神发育迟缓,精神发育不全,精神缺陷,智力落后,智力缺陷,智能迟缓,智力发育障碍,弱智和智力残疾等多个称法。
儿童智力低下有什么危害
1、智力低下影响家庭:智力低下是遍及全世界的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类疾患,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痛苦。流行病学调查证明,我国儿童智力低下患病率在城市约1%,在农村约2%~3%。这说明儿童智力低下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智力低下并发症多:智力低下在婴幼儿时期主要表现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应人能全面落后,在学龄前和学龄期主要表现为上学后发现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业成绩差,不会与人交往,社会适应困难。多数智力低下只是单纯的认知障碍,不伴有其他缺陷,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智力低下小儿伴有其他功能障碍,智力低下越重伴发的.缺陷越多。
7岁智力低下表现有哪些2
智力低下的主要表现
1、双眼斜吊、眼距宽、鼻子塌、颚高,舌头常往外伸。
2、头颅呈方形、通关手,脑积小、头围特别大,小头畸形的头颅又特别小。
3、会俯卧、抬头、坐、站、走的时间较一般孩子晚,会用手捏东西的时间也较晚。
4、学说话晚,早期逗引无声音反应,往往3~4岁才开始说话,个别的甚至5~6岁也不开口。
5、视觉困难,眼珠转动不灵活,目光呆滞。
6、听觉能力弱,听到声音没有反应,6个月以后仍不能分辨母亲和其他人的声音。
7、注意力很难集中,不能安静一二分钟。
8、出生1~2个月还不能与大人眼睛对视,逗引时不微笑,不会主动用眼睛跟踪亲人和色彩鲜艳的东西。过于安静,好像屋子里没有他一样。
宝宝智力低下怎么办
1、病因治疗
已经查明病因者,如慢性疾病、中毒、长期营养不良、听力及视力障碍,则应尽可能设法去除病因,使其智力部分或完全恢复。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内分泌代谢异常患儿应早期诊断,早期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或苯丙酮尿症特殊饮食疗法,改善其智力水平。社会心理文化原因造成的MR,改变环境条件,让其生活在友好和睦的家庭中,加强教养,则可使其智力取得圈套进步。
2、训练和康复
配合应用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训练等措施,按年龄大小和MR的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训练,使其达到尽可能高的智力水平。
迟早让患儿在有组织的机构(如托儿所和幼儿园)里接受持久的综合笥教育和训练。最好让患儿与正常儿一起照管,这样比分开照管更有益。开办特殊班级或特殊学校,以便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训练日常生活技能和言语功能以及简单的文化学习。设立工作医疗站,一方面为青少年患者训练生产技能,另一方面保障就业。还可设立专门的医院、疗养所(村),收住中度以上MR。
智力低下的预防
1、初级预防
包括以下内容:1卫生教育和营养指导;2产前和围产期保健(高危妊娠管理、新生儿重症监护、劝阻孕妇饮酒吸烟、避免或停用对胎儿发育有不利影响的药物);3传染病(病毒、细菌、原虫)的免疫接种;4遗传代谢检查及咨询(避免近亲婚姻、发现携带者);5环境保护(防止理化污染、中毒及噪音损害);6减少颅脑外伤及意外事故,正确治疗脑部疾病、控制癫痫发作;7加强学前教育和早期训练;8禁止对小儿忽视和虐待。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在于预防MR的发生。
2、二级预防
措施包括:1对高危新生儿进行随访,早期发现疾病,给予治疗,尤其应该注意,早期营养(蛋白质和铁、锌等微量元素)供应和适当的环境刺激对智力发育有良好作用;2对学龄前儿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体格、营养、精神心理发育、视觉和听觉);3新生儿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筛查;4产前诊断、羊水检查(染色体病、神经管畸形、代谢疾病)。二级预防主要在于早期诊断并给予特殊处理。
3、三级预防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有面协作进行综合预防。早期发现MR,早期干预和刺激;对家庭给以有效的帮助,保持家庭结构完整,使MR儿童的功能有所改进。
预防的根本途径是不断加深对MR病因学的研究,只有针对病因采取措施,才能使预防更加有效。
7岁智力低下表现有哪些3
4岁宝宝智力低下的表现
1、不会笑或很晚才会笑。 正常孩子2个月时就会笑,4个月时能放声大笑。如3个月才会笑,6个月还很少笑,1周岁还不会笑则是智力低下的一种信号。
2、眼睛功能发育不全 一般来说1个月的婴儿就会用眼睛注意周围环境,智力低下的婴儿则对周围的人或事物不注视。
3、对声音反应差,对大人在边上发出的声音显得没有反应,似乎特别“老实”。哭声少,有时只有尖叫,或是哭声无力,对容易引起哭闹的外界刺激不易哭或难以引起哭。
4、咀嚼晚 ,喂养困难,吃固体食物不易咽下并且致使呕吐。淌口水,1岁以内属于正常情况,但1周岁后还淌口水则要引起注意。
5、 动作笨拙,婴儿喜欢玩手,在出生3~5个月就会了,但到6个月后仍不会玩手或到2~3岁还喜欢将玩具往嘴里放就不正常。
6、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或虽然有兴趣但是很短暂,反应迟钝。能力较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均差于同龄儿童。
影响宝宝智商的因素
1、远血缘婚配生育的孩子。有资料显示,父母均是本地人的孩子平均智商为102.45,父母是省内异地者平均智商106.17,而隔省婚配所生子女的智商则高达109.35。提示异地通婚可提高下一代的智商水平。
2、父母在最佳生育期生育的孩子。一份抽样结果表明,母亲在23岁以前所生子女平均智商为103,而24~28岁这段时间生育者则高达109,但太晚生育(29岁以后)的子女又低于105。故专家推荐24~29岁为育龄女子的最佳生育期。至于男士,30岁左右当爸爸为优。
3、吃母乳长大的孩子。研究发现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智商普遍较高,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同龄儿平均高出10分之多。
4、体重适中的孩子。有关专家将超过正常体重20%的肥胖儿与同龄正常儿相比较。发现其视觉、听觉、接受知识的能力均处于低水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