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儿童头部插满针是做什么治疗
扩展阅读
同学们有什么好玩的 2024-11-15 18:51:38
高等教育属于什么法 2024-11-15 18:24:43

儿童头部插满针是做什么治疗

发布时间: 2022-09-20 04:22:12

① 5个月大幼儿头部血管插有留置针,晚上回家过夜 请问怎么护理

不知道你那个地方的天气怎么样,如果冷可以用包巾,或睡袋包起来,小手放里面,用枕头垫在左右两边。

② 针灸头部对头脑有好处还是害处具体是什么

很多老年人喜欢针灸头部,这样做有什么利弊呢?

头部针灸有祛风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可以疏通经脉,治疗头风头痛、偏瘫、口眼歪斜、面瘫效果都很好,还可以治疗精神性疾病,比如失眠、头晕、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症都可以治疗。

另外,白血病的病人,以及对金属容易过敏的人群,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

③ 宝宝头部挂吊水扎了好多针几天可以洗头洗澡

婴幼儿患病做输液的治疗,一般是采取头皮静脉注射的,疾病好了以后是可以洗澡的,建议在做完治疗后二十四小时以后是可以洗澡的。

④ 什么是头针疗法

头针(scalp acupuncture),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选取相应的头穴线。
头针是在传统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中就指出"头为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和阳经相合后上达于头面。有关头针治疗各种疾病,《内经》有所记载,后世《甲乙经》、《大成》等文献中,记载头部腧穴治疗全身各种疾病的内容则更加丰富。

目前头针广泛应用于临床,经多年实践,对头针穴线的定位、适应范围和刺激方法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头针已成为世界一些国家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为了适应国际间头针疗法的推广和交流,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中国学会按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的方法,拟定了《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并于1984年在日本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会议上正式通过。本书对头穴线标准线的名称和定位的编写,依据《方案》内容。

⑤ 家长一定要明白,小宝宝在输液的时候扎在头部是因为什么

很多宝妈一到换季的时候就会很害怕,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往往是生病的高发期。气温的忽高忽低,很多孩子都会由于睡觉时踢被子,或者吹风着凉,就会生病感冒。这个时候诊所和医院里,大多数孩子脑袋上面都会被扎着一个枕头,上面输着液。一些没当过爸妈的年轻人都会很疑惑:为什么输液时要在孩子的头上扎针呢?医生或许不会说,但家长要明白。

那么枕头扎在脑袋上,会对宝宝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吗?

其实这方面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孩子在头部扎完针会变得肿胀一些是正常现象,只要回去用热毛巾敷一会儿,这种肿胀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给宝宝吊水时扎的只是宝宝头皮的静脉血管,不会伤及宝宝的颅骨和大脑。而且,不管针头扎在哪个部位,效果都是一样的,所以用这种方式将药水输到身体里面,对孩子的脑部发育也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⑥ 西安唐都医院小孩斑秃给娃头上打的不知道什么针

应该是封闭针,这类医院针对斑秃常规基本的治疗就是在头皮患处打封闭针,激素治疗,其实如果斑秃出现时间短,可以不做治疗,一般都可以自愈。

⑦ 为什么孩子“输液”时,针头要扎头上

感冒发烧输液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多数人扎针都是在胳膊上,当然也有不少人见过针头扎在头上,一般都是输液的时候,这时候人就会非常纳闷,为什么孩子输液时,针头要扎头上。主要是因为有以下好处,所以才会针头要扎头上。

总结来讲,不难看出孩子输液时,针扎在头上的好处,我觉得这种方法其实也挺好,虽然我目前没有见过,但是输液扎针在头上和胳膊上其实都没什么区别,对于宝宝大脑发育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⑧ “封针”治疗脑瘫引争议,这个“封针”疗法是怎样的

“封针”治疗脑瘫指的是往患者的穴位里打药就能治疗脑瘫,目前多名医学专家对此治疗法表示无充分的科学依据,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脑瘫形成的原因极其复杂,主要表现为患者脑部损伤引起肢体运动能力受损,智力、语言等功能受损的综合征。孕期、生产、产后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脑瘫。部分医学专家表示部分通过治疗被治愈的脑瘫患者,很可能指的是那些暂时性发育落后的患者或轻症的脑瘫患者。

其次在判断某种治疗法是否“治愈”了脑瘫患者时,需要考虑到:诊断是否严格按照临床标准进行;治疗过程究竟是怎样的,作用机理如何;疗效如何评价,是否有可靠的量化指标。所以这些治疗法很可能缺乏医学依据和可行性。

“封针”治疗法是通过维生素B1、B12加生理盐水稀释作为药水来治疗,两种药物都是营养神经的作用,无明确的脑瘫适用症,并不是国家明确规定了专门用于治疗脑瘫的药物。

所以“封针”治疗脑瘫仍存在缺乏科学、医学依据。

⑨ 头针疗法

头针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有的是根据脏腑经络理论,在头部选取相关经穴进行治疗。有的是根据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上划分出相应的刺激区进行针刺。

中文名

头针疗法

用途

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

理论

脏腑经络理论

根据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张介宾注:“皆上升于头。”说明头部与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手足阳明经分布于前额及面部,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颈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手足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毗。”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其文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手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颊、头颈部。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督脉“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

六阴经中则有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尤其是足厥阴肝经在"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除手少阴与足厥阴经脉直接上行头面之外,所有阴经的经别合入相表里的阳经之后均到达头面部。因此,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在气街学说中"头之气街"列为首位,其原因也在于此,并因此而有"气出于脑"的阐述。这些都说明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针灸治疗非常重视头部腧穴的重要作用。

焦氏头针

山西焦顺发同志于1971年首先提出,是以大脑皮层机能定位为理论依据,以针刺为手段治疗各种疾病。临床常用于脑源性疾病。

刺激区的定位及主治

为了准确地掌握刺激区的定位,首先要确定两条标准线。前后正中线:是从两眉之间至枕外粗隆下缘的头部正中连线。眉枕线:是从眉毛上缘中点至枕外粗隆尖端的头侧面的水平连线。

运动区

【部位】: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在头皮上的投影。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如果鬓角不明显,可以从颧弓中点向上引垂直线,此线与眉枕线交叉处向前移0.5厘米为运动区下点。上下两点之间的连线即为运动区。将运动区划分为五等分,上1/5是下肢、躯干运动区。中2/5是上肢运动区,下2/5是头面部运动区,也称言语一区。

【主治】:运动区上1/5,治疗对侧下肢及躯干部瘫痪;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等。

感觉区

【部位】: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在头皮上的投影部位。自运动区向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感觉区。上l/5是下肢、头、躯干感觉区;2/5是上肢感觉区;下2/5是面感觉区。

【主治】: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后头部、颈项部疼痛、头鸣;感觉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面部麻木,偏头痛,颞颌关节炎等。

舞蹈震颤控制区

【部位】:在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震颤麻痹综合征。(一侧的病变针对侧,两侧都有病变针双侧)

【刺法】:用长毫针由本线上端刺入,沿皮向目外眦方向刺至发际,或用2寸毫针分段刺入,行快速捻针手法。

晕听区

【部位】: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共4厘米。

【主治】: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

【刺法】:由此区的前端或后端刺入,沿皮刺1.33寸(4厘米),行快速捻针手法。

言语二区

【部位】:相当于顶叶的角回部。从顶骨结节后下方2厘米处引一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下取3厘米长直线。

【主治】:命名性失语。

【刺法】:由此区的上点进针,沿皮向下刺1寸(3厘米),行快速捻针手法。

言语三区

【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厘米长的水平线。

【主治】:感觉性失语。

【刺法】:由此区前端刺入,沿皮向后刺1.33寸(4厘米),行快速捻针手法。

运用区

【部位】:从顶骨结节起分别引一垂直线和与该线夹角为40度的前后两线,长度均为3厘米。

【主治】:失用症。

【刺法】:由顶结节进针,沿皮刺入1寸(3厘米),行快速捻针手法。

足运感区

【部位】: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 l厘米,向后引平行于正中线的3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对侧下肢瘫痪,疼痛,麻木,急性腰扭伤,夜尿,皮质性多尿,子宫下垂等。

【刺法】:沿皮刺,行快速捻针手法。

视区

【部位】: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l厘米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

平衡区

【部位】:相当于小脑半球在头皮上的投影。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3.5厘米处,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小脑性平衡障碍。

胃区

【部位】:从瞳孔直上的发际处为起点,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2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胃痛及上腹部不适等。

胸腔区

【部位】:在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之间,从发际向上下各引2厘米长的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

【主治】:胸痛、胸闷、心悸、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哮喘、呃逆、胸部不适等症。

生殖区

【部位】:从额角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2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 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白带多;配足运感区治疗子宫脱垂等。

血管舒缩区

【部位】:在舞蹈震颤控制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

【主治】:皮层性水肿、高血压。

【刺法】: 从此区的上端刺入,沿皮向眉尾方向刺至发际。行快速捻针手法。

国际头针标准线

1970年以来,头针疗法在我国逐步推广应用,不久,这种疗法也成为一些国家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头针疗法是在传统的针灸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所用的穴区和经络、穴位、脏腑有密切联系,其穴名反映了经络、穴位等理论和特点。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于1984年5月在东京)经过讨论,决定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一针透双穴或三穴)方法原则,制定了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包括由头穴名的英文字母数字编号、穴名汉语拼音和汉字三要素。编号中的英文MS是“micro-system”and “scalp points”的缩写。

(一) MS 1额中线ézhōngxiàn

【部位】: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癫痫。

【刺法】:沿皮向下刺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二) MS 2额旁1线épángxiànⅠ(胸腔区)【部位】: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对心慌、气短、浮肿、尿少有一定的效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刺法】:从眉冲穴刺入,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三) MS 3额旁2线épángxiànⅡ(胃区、肝胆区)【部位】: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对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疗效,对肝胆疾病引起的右上腹部疼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刺法】:从头临泣穴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四) MS 4额旁3线épángxiànⅢ(生殖区、肠区)【部位】: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法从额角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直线即是。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配双侧足运感区治疗急性膀胱炎引起尿频、尿急,糖尿病引起烦渴、多饮、多尿,阳痿,遗精,子宫脱垂等。对下腹部疼痛有一定疗效。

【刺法】:从此线上端进针,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五) MS 5顶中线 Dǐngzhōngxiàn

【部位】:在头顶部,即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昏厥,癫狂,痫症。

【刺法】: 从百会穴进针,向前沿皮刺,透至前顶,行快速捻针手法。

(六) MS 6顶颞前斜线 DǐngnièQiánxiéxiàn (运动区)【部位】: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穴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引一斜线,并将其分为五等分段。

【主治】:上1/5段,治疗对侧下肢瘫痪: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段(言语一区),治疗对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口水、发音障碍。

【刺法】:用长针由前神聪沿皮向曲鬓穴方向刺入,或用2寸长针由上点向曲鬓分段接力刺,行快速运针手法。

(七) MS 7顶颞后斜线Dǐngniè Hòuxiéxiàn (感觉区)【部位】: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从督脉百会穴至颞部胆经曲鬓穴引一斜线,将全线分为五等分段。

【主治】:上1/5段,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及后头痛、颈项痛和头鸣;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下2/5段,治疗对侧头面麻木、疼痛等。

【刺法】:用长针从百会穴刺入,向颞部曲鬓穴透刺,或用2寸长针从上点作分段接力刺入,然后行快速捻针手法。

(八) MS 8顶旁1线 DǐngpángxiànⅠ

【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4.5厘米),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4.5厘米)。

【主治】: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明。

【刺法】:从通天穴向后沿皮刺入1.5寸,行快速捻针手法。

(九) MS 9顶旁2线 DǐngpángxiànⅡ

【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6.75厘米)。由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至承灵穴)。

【主治】:头痛,偏头痛,眩晕。

【刺法】:由正营穴向后沿皮刺入1.5寸。行快速捻针手法。

(十) MS 10颞前线 Nièqiánxiàn

【部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颔厌穴至悬厘穴连一直线。

【主治】:偏正头痛,目外眦痛,耳鸣,痫症。

【刺法】: 由颔厌穴进针,沿皮刺入透悬厘穴,行快速捻针手法。

(十一) MS 11颞后线 Nièhòuxiàn

【部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的率谷穴向下至曲鬓穴连一直线。

【主治】:头痛,偏头痛,眩晕,小儿惊风,鬓发部疼痛。

【刺法】: 从率谷穴进针,沿皮向下透曲鬓穴,行快速捻针手法。

(十二) MS 12枕上正中线 ZhěnshàngZhèngzhōngxiàn【部位】:在后头部,即督脉强间穴至脑户穴之段。

【主治】:头痛,头晕,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症。

【刺法】: 从强间穴进针,向后沿皮刺至脑户,行快速捻针手法。

(十三) MS 13枕上旁线 ZhěnshàngPángxiàn (视区)【部位】:在后头部,由枕外粗隆督脉脑户穴旁开0.5寸(1.5厘米)起,向上引一直线,长4厘米。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等。

【刺法】:由此线的下端进针,向上沿皮刺入1.33寸(4厘米),行快速捻针手法。

(十四) MS 14枕下旁线 Zhěnxià Pángxiàn (平衡区)【部位】:在后头部,枕外粗隆即督脉脑户穴外侧1.17寸(3.5厘米)向下线引一垂直,长1.33寸(4厘米)。

【主治】:治疗小脑损害引起的平衡障碍,头项痛,眩晕。

【刺法】:由此线的上端进针,向下沿皮刺入1.33寸(4厘米),行快速捻针手法。

操作方法

1、体位:取坐位或卧位,依不同疾病选定刺激穴区,单侧肢体疾病,选用对侧刺激区;双侧肢体疾病,选用双侧刺激区;并可选用有关刺激区配合治疗。局部常规消毒。

2、进针: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长的不锈钢毫针。针与头皮呈30度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0.5-1寸。然后运针。

3、运针:头针之运针只捻转不提插,为使针的深度固定不变及捻针方便起见,一般以拇指掌侧面与食指桡侧面夹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捻转速度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进针后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5─10分钟,反复操作2-3次即可起针,偏瘫患者留针期间嘱其活动肢体(重症患者可作被动运动),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起针时,如针下无沉紧感,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缓出针,起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止出血。

4、电针刺激:进针后亦可用电针治疗仪在主要穴区通电,以代替手法捻针,频率可用200-300次/分,亦可选用较高的频率,刺激波形选择可参考电针,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的反应而定。

5、疗程:每日或隔日针一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休息5-7天后,再作下一疗程。

适应范围

头针主要适应治疗脑源性疾患,如瘫痪、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病等等。此外,也可治疗腰腿痛、夜尿、三叉神经痛、肩周炎、各种神经痛等常见病多发病。头针还应用于外科手术的针刺麻醉。由于头针运用的时间尚不长,适应证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

注意事项

1、治疗时需掌握适当的刺激量,注意防止晕针,尤其取坐位时,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及表情。

2、中风患者,急性期如因脑出血引起有昏迷、发热、血压过高时,暂不宜用头针治疗,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再行针刺治疗。如因脑血栓形成引起的偏瘫者,宜及早采用头针及体针结合治疗,有高热、急性炎症及心力衰竭等症时,一般慎用头针治疗。

3、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起针时要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如有出血及皮下血肿出现,可轻轻揉按,促使其消散。

⑩ 为什么小孩子打点滴的时候都是在脑门上扎针

在头上扎针是正常的,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虽然家长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是为了孩子们的治疗,还是要配合医生护士的这一做法。因为针管无论是扎在孩子的头上、手上还是脚上,目的都只有一个——让药物进入血管内,而体内的血管都是想通的,所以只要把针管插入血管内让药物进入血管内就行。所以只要护士是正常扎针,那么这个针扎在头上跟扎在手上是一样的。

打头皮针也算是护士们一种负责人的表现,为了不让宝宝重扎而遭罪还是配合下护士,但是家长们要永远记住给孩子用药的原则是“能口服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

减少不适

孩子们经常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而头部的温度会始终稳定。这是因为孩子们手脚上的神经都还没发育完全,而头部的保温效果更好、神经更完善,所以选择在头上扎针可以大大减少孩子的不适感,还能加速治疗孩子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