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十岁小孩吃手指头是怎么回事
孩子出现焦虑,感到不安全。认真观察孩子和他聊聊,看看是什么事情让他焦虑,解除了让他焦虑的根源,再辅助在外的提示,孩子慢慢还可以修正过来。我家孩子有段时间突然开始咬手指甲,每次一看指甲都是秃的,跟他聊聊发现他是面对新的同学和老师出现焦虑了,每天都问他在学校好玩的事情,放学后跟班上同学在外面多玩一会儿,慢慢他自己也开始适应了,就缓解了很多,现在已经不咬指甲了。
B. 十岁的孩子为何总是咬指甲
小孩子咬指甲是一种常见现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咬指甲的经历。因此,一些年轻父母对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往往不在意。其实,咬指甲是一种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危害。 解放军304医院消化科李艳梅医生介绍说,人的手接触外界最多,特别是孩子,出于好奇,总喜欢这儿摸摸,那儿抓抓,甚至在地上爬,在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沾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缝是利于细菌滋生的场所,虫卵在指甲缝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或者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 经常咬指甲还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牙齿外暴,门牙缺角,影响孩子的容貌。咬指甲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损伤甲板,使甲板缩短,周边不整齐,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来光泽,如侵及甲沟,造成甲沟炎。 据报道,目前中国很多儿童体内含铅量过高,除了大气铅污染外,儿童玩具、食品包装和学习用品等带颜色的塑料产品铅含量较高。孩子在玩这些玩具时,手上就会沾染铅,咬指甲时就会把铅吃进体内,因而,纠正爱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儿童铅的摄入。 李医生说,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 那么如何矫正呢? 专家发现,用习惯扭转法治疗神经性习惯,包括咬指甲、揪头发、吸吮拇指,及一些嘴部的不良习惯如咬唇和磨牙,是最管用的一个方法。 步骤大致如下: 1、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 2、教给孩子掌握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对自己说“妈妈说了,咬指甲容易生蛔虫。我不要长虫子。” 3、让孩子想象用对抗反应控制习惯性子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不再闹肚子疼了。 4、父母要给予必要的督促,当孩子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一定及时给以表扬,这叫作社会支持。 对抗反应应该是一种容易做而且与神经性习惯不相容的自然行为。例如,对有咬指甲习惯的学龄期儿童来说,对抗反应就应该是用手握紧铅笔1—3分钟或攥紧拳头1—3分钟。因为握铅笔不论在教室里还是在家里学习时都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对抗反应不会引人注意。让孩子先学习辨认每一次开始咬指甲的时间和情境。一旦察觉到这种行为(例如,当手指接触到牙齿时,当手正向嘴移动时),就应立即中止行为并握紧铅笔。如果孩子当时没有笔可握,对咬指甲的对抗反应就应该用拳头,用另一只手握住它1—3分钟或把手放到口袋里1—3分钟。对孩子使用习惯扭转法时,父母应给予具体指导。 为什么习惯扭转疗法有效呢?这可能源于对抗反应的两种功能:第一种功能在于它是一种替代物,它提供一种替代性行为,从而限制习惯性行为。第二种功能在于它是一种惩罚物,因为它是一种不情愿的活动。就是这种双重的功能使对抗反应抑制以致最后消除了习惯性行为。
C. 9岁半的孩子经常不自觉的咬手指头是什么原因
9岁半的孩子经常不自觉的咬手指头是什么原因?
3.要改变孩子咬手指的行为,要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互相交流,引导孩子学习和研究。一旦发现孩子咬手指,要及时缓解其心理压力;对有咬手指习惯的孩子不要责骂,这样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带孩子进行更有益的户外活动。家长一定要有耐心,给孩子更多的关爱,这样才能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因为孩子长时间咀嚼手指会形成不良习惯,这种不良习惯不卫生,可能会影响手指的生长发育,也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引起感染。
D. 10岁孩子总咬手指怎么回事
网友:我外甥女10岁,总爱咬手指头,从小就这样,家长因此想尽各种办法或批评都不见效。即使写作业也要把不握笔的手放嘴里,平时好动不闲着,上课听课有时就不自觉地站起来自己活动,大人跟她说话常心不在焉,需要重复几遍才听见。请问该怎么办? 专家:首先要看是否缺乏微量元素,排除这个因素,爱咬手指通常是一种心理行为障碍。咬手指头,是婴幼儿期自我满足的一种方法,称为“口欲期”,两岁后这种行为会逐渐消失,如果依然保留这种行为,则是孩子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不良情绪的一种释放,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因此父母应给孩子更多的精神关注和满足。此外,可用奖励的办法帮孩子改正这种行为,如今天没咬手指奖励什么,不可体罚或大声训斥、粗暴地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这种习惯。也可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不过,这位女孩10岁了,听课却有时就不自觉地站起来自己活动,不能自我控制,且平时好动不闲着,大人跟她说话常心不在焉,也有多动症的可能,建议家长最好带其到医院儿童心理科进行相关检查。
E. 十岁儿童吃手是怎么回事
十岁的孩子爱吃手,通常通常有生理和心理两种方面的原因。生理方面的问题:如体内缺少锌、铁等微量元素。心理方面其原因主要有:家长对孩子的卫生和健康关心不够,孩子经常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缺乏家庭的温暖感,长期的学习压力,使孩子无法减轻心理的负担,加上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压力增大.。建议家长首先要带孩子做微量元素测试,若缺少微量元素就要及时补充。如果是因为家庭矛盾带给孩子压力而造成的心理问题,就需要及时与孩子沟通,解除他们的压力。要改变孩子吃手指的行为,一是预防,要多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交流沟通,指导孩子读书学习。一旦发现孩子有吃手指的行为,要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二是对有咬手指习惯的孩子不要呵斥打骂,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多带孩子进行有益的户外活动,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从而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身心都能健康的发展。
F. 孩子内向10岁了爱用牙咬手指头皮怎么回事
咬指甲的习惯是儿童局促不安易动的表现,是体内缺少某些重要元素的表现。 父母不要让孩子啃指甲,因为啃指甲会使细菌通过口腔进入体内,而且还会引起铅中毒。 这种情况应排除是否缺锌。还要排除是否有心理方面的问题。
G. 我家孩子已经十岁了总是用嘴咬手指以及脚趾是为什么
些孩子所以啃指甲,是由于精神紧张,为了消除紧张情绪而啃指甲。可通过转移孩子注意力,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来纠正;
有些是在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不分时间、地点啃手指,甚至达到不想做儿童游戏的程度,则多半是由于他认为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或感到谁也不注意,谁也不理自己。
这种情况,通过适当的关注和爱护可以纠正。仅仅警告孩子不要吮手指,不仅不起作用,而且效果更坏。
H. 10岁儿童咬手指的危害有哪些
10岁儿童咬手指的危害有哪些
10岁儿童咬手指的危害有哪些,对于小孩子来说,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坏习惯,尤其是有一些小孩非常喜欢的咬手指,那么十岁的儿童,如果咬手指对自己有哪些危害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10岁儿童咬手指的危害有哪些
10岁儿童咬手指的危害有哪些1
第一,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能会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等。
第二,长期咬手指咬指甲还会引起儿童的牙齿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
第三,长期咬手指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导致甲沟炎
第四,长期咬手指可能会影响某一些单词的发音,造成孩子口齿不清,容易出现咬舌等问题,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
宝宝咬手指怎么办
第一,给予安全感。 尽量满足孩子被爱的需求,多花时间陪伴,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进行适当的肌肤接触,例如一些拥抱或抚摸;陪孩子做做游戏
第二,改善家庭环境、优化家庭氛围。 尽量给孩子宽松民主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要让孩子有表达自己意愿和想法或是对于家庭事务有不同意见的机会,尤其是让孩子敢于并愿意在家庭中表达生气失落不满的等情绪而不是压抑和憋着。
第三,建立孩子的自我意识。 当孩子咬手指的时候,询问孩子“你知道自己正在咬手指吗?”如果孩子给予的是否定回答,就帮助孩子认识到他当下在做的行为,并且可以帮助孩子找一些替代物来安抚孩子当下的情绪如柔软的毛巾、毛绒玩具等。
10岁儿童咬手指的危害有哪些2
一、症状
咬指甲(nailbitting)是指儿童反复出现的自主或不自主的啃咬手指甲的行为。有的也可表现为咬脚趾甲。常见于10~18岁儿童,但也可早至4岁发病。国外报道大约50%的儿童在某一时期会出现这种行为,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冲下降。至18岁仍有23%的人咬指甲。虽然在5~10岁这个年龄组内,发病率无显着性的性别差异,但在这个年龄组以上,则男性咬指甲更为常见。在30岁以上的男性中有10%的比例有这种习性障碍。咬指甲常有家庭倾向。
二、为什么喜欢咬指甲
咬指甲也称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复咬指甲的行为。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见于3~6岁儿童,男女均可发病。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行为可自行消失,少数顽固者可持续到成人。出现这种现象常与精神紧张有关,在生活节奏改变比如孩子入托、入学时孩子特别容易出现紧张,在生病时也容易诱发此症,部分小儿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素质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儿诱因不明。
孩子表现为反复咬指甲。轻者仅啃咬指甲,严重者可将每个指甲咬坏,甚至咬坏指甲周围的皮肤,少数小儿还咬脚趾甲。部分儿童常伴有其他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多动、焦虑、紧张不安、抽动障碍、吸吮手指、挖鼻孔等。症状顽固者夜间也出现咬指甲行为。
三、纠正方法
1、一般疗法
家长首先应认识到这是一种病症,单纯地采取打骂或惩罚非但无益,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其次,要积极寻找引起紧张和忧虑的因素,并及时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此外,应给孩子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指甲感染和表皮损伤。
2、心理疗法
主要采用行为限制和正面引导。所谓行为限制,即当幼儿咬指甲时,父母应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从嘴里移开,并用微笑、点头或夸奖的口吻表示赞允,通过一件有意义的事或玩具,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正面引导,则是对合作的年长儿讲清道理,使其意识到咬指甲是一种行为偏离和咬指甲的危害性,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完全可以纠正的。同时鼓励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和户外锻炼,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身心健康发育。咬指甲癖的治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矫治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故家长不但自己要有信心,而且还要增强患儿的信心。采取父母监督和孩子自我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戒除咬指甲癖这一行为偏离。
孩子喜欢咬手指甲时一定要纠正的,不然时间长了,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很不好的影响,作为家长要细心,但是也不能过于着急而采取极端的方式恐吓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科学的纠正方法来帮助孩子逐渐改掉这个坏习惯,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I. 十一岁男孩常咬手指是怎么回事
你说的咬手指就是咬指甲吧。咬指甲在高度紧张的孩子中比较常见,而且还有遗传倾向。这些孩子一感到紧张就开始咬指甲——例如,在学校等待探访的时候和看到电影中的恐怖镜头的时候。如果孩子平时很快乐,也很有成就,那么,他即使有这种习惯,也不一定是个不好的迹象。尽管如此,这种现象还是值得认真对待的。 如果对咬指甲的孩子唠唠叨叨地责骂或者惩罚,通常也只能让他停止一会儿,因为他们很少能意识到自己在咬指甲。不仅如此,责骂和惩罚最终还会使孩子更加紧张。如果在孩子的指甲上涂上苦味的药,孩子就会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而且这样做只能使他更加紧张,从而使这种习惯继续延长。 因此,比较好的作法是找出孩子的压力是什么,然后再想办法排除这些压力。他是不是不停地受到催促、纠正、警告或者责备?你是不是对他的学习期望得太多?你应该向老师咨询一下有关他在学校的适应情况。如果他看到电影和电视上的暴力镜头时比一般孩子显得紧张,就干脆地禁止他看这类节目。 如果你的孩子在其他方面都表现得很好,就不要过多地说他咬指甲的事了。但是,如果他是表现不好的孩子,那就需要找学校的心理医生咨询一下,或者找家庭机构的社会福利工作者商议一下。总之,应该注意的是导致孩子焦虑的原因,而不是咬指甲这一行为本身。 有些孩子咬指甲只是一种与其他无关的紧张习惯。如果这些孩子能意识到同学和朋友可能会嘲笑他们,他们一般都希望改掉这种习惯。同辈人的鄙视常常会对他们产生刺激,从而迫使他们去努力改掉这一习惯。如果给女孩一套修指甲用具,就可能给她提供额外的动力。还可以在孩子不咬指甲的日子奖励他们贴画,或者在他们的手指头上粘上小贴画,这样就可以提醒他们不要再去咬指甲。有些大一点的孩子能够懂得,父母在他们的指甲上涂抹苦味的药并不是对他们的惩罚。他们觉得这是提醒自己不咬指甲的好办法。但是,如果父母唠唠叨叨地责骂,就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要记住,咬指甲的行为虽然不好看,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多数孩子最终都会自愿地停止这种行为。因此,不要把这个小习惯看得太严重,不要让它影响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不要把本来与此无关的孩子个性问题牵扯进去。 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早纠正 小孩子咬指甲是一种常见现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咬指甲的经历。因此,一些年轻父母对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往往不在意。其实,咬指甲是一种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危害。 解放军304医院消化科李艳梅医生介绍说,人的手接触外界最多,特别是孩子,出于好奇,总喜欢这儿摸摸,那儿抓抓,甚至在地上爬,在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沾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缝是利于细菌滋生的场所,虫卵在指甲缝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或者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 经常咬指甲还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牙齿外暴,门牙缺角,影响孩子的容貌。咬指甲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损伤甲板,使甲板缩短,周边不整齐,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来光泽,如侵及甲沟,造成甲沟炎。 据报道,目前中国很多儿童体内含铅量过高,除了大气铅污染外,儿童玩具、食品包装和学习用品等带颜色的塑料产品铅含量较高。孩子在玩这些玩具时,手上就会沾染铅,咬指甲时就会把铅吃进体内,因而,纠正爱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儿童铅的摄入。 李医生说,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 那么如何矫正呢? 专家发现,用习惯扭转法治疗神经性习惯,包括咬指甲、揪头发、吸吮拇指,及一些嘴部的不良习惯如咬唇和磨牙,是最管用的一个方法。 步骤大致如下: 1、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 2、教给孩子掌握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对自己说“妈妈说了,咬指甲容易生蛔虫。我不要长虫子。” 3、让孩子想象用对抗反应控制习惯性子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不再闹肚子疼了。 4、父母要给予必要的督促,当孩子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一定及时给以表扬,这叫作社会支持。 对抗反应应该是一种容易做而且与神经性习惯不相容的自然行为。例如,对有咬指甲习惯的学龄期儿童来说,对抗反应就应该是用手握紧铅笔1—3分钟或攥紧拳头1—3分钟。因为握铅笔不论在教室里还是在家里学习时都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对抗反应不会引人注意。让孩子先学习辨认每一次开始咬指甲的时间和情境。一旦察觉到这种行为(例如,当手指接触到牙齿时,当手正向嘴移动时),就应立即中止行为并握紧铅笔。如果孩子当时没有笔可握,对咬指甲的对抗反应就应该用拳头,用另一只手握住它1—3分钟或把手放到口袋里1—3分钟。对孩子使用习惯扭转法时,父母应给予具体指导。 为什么习惯扭转疗法有效呢?这可能源于对抗反应的两种功能:第一种功能在于它是一种替代物,它提供一种替代性行为,从而限制习惯性行为。第二种功能在于它是一种惩罚物,因为它是一种不情愿的活动。就是这种双重的功能使对抗反应抑制以致最后消除了习惯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