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学前儿童有哪些基本生理特征
扩展阅读
消防知识小问答 2024-09-24 16:42:25
悠字的动漫叫什么名字 2024-09-24 16:42:23
经典团竞背包怎么换枪 2024-09-24 16:12:38

学前儿童有哪些基本生理特征

发布时间: 2022-09-10 21:57:28

⑴ 简述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

人体各部的长度、围度、宽度的生长发育在快速增长时期的开始、高峰和结束不仅有早晚之分,而且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从出生到1岁,躯干生长最快,为这一时期身体增长总长度的60%。胎儿从一个特大的头颅(占全身长度的112)、较长的躯干及短小的双腿发育为儿童期身体各部较匀称的比例,表现为头尾发展规律。从出生长成人的发展发育过程中,头只长了l倍多,躯干增长了2倍,上肢增长了3倍,下肢增长了4倍。

身体各系统的发育不均衡,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人体是统一完整的肌体,人体各部的生长发育不是均衡一致的。儿童身高、体重的增长,身体各部比例的变化以及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都是不均衡的。身高、体重的增长在各年龄阶段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呈波浪式的,是不等速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

除了生长外,身体各部分的发育也是不均衡的。例如,头与身长比例,新生儿的头占身长的114, 2岁时占115, 6岁时占116, 12岁时占117,而成人占118。如果按增长的倍数来看,头增长约为原来的2倍,躯干增长速度和比例变化是不均衡的。

此外,人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均衡的,有四种不同的发育趋势。神经系统发育的最早,儿童在6岁时脑重已达成人的90%;肌肉、骨髓和一般内脏器官的发育趋势和身长、体重的增长规律相似,也呈波浪式;淋巴系统的发育也比较早,到10岁以后就逐渐退化;而增殖系统的发育,在出生头10年里几乎没什么发育,到青春期迅速发育,并很快到达成人水平。

正是这种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才使圆形的受精卵分化发育成为胎儿,经过新生儿、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等阶段,发育成为长、围、宽、厚、重量不同、形态各异的人体各部分,最终发育成了成年人的体型。成年人的体型虽然是在儿童体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绝对不是儿童体型的简单放大,人的体型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这就体现了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

身体各系统器官的发育不是孤立的,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整个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在神经系统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因此,各个系统的发育是彼此密切相关联的,某一器官的发育可以促进另一器官的发育。例如,学前儿童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会促进儿童骨髓肌肉的发育,而且会促进儿童心脏和呼吸器官的机能的成熟,并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而肌肉、骨髓的发育又为锻炼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从而促进儿童整个身体的健康。另外,学前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发育是密切联系的。一切生理的发育是心理发育的基础,而心理发育也同样影响生理功能。比如,情绪影响生理机能的正常发挥;而生理上的缺陷,又可以引起生物体心理上的不正常发展。

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他自己的特点。

在正常的个体之间,生长发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通常反映在生长类型、性别和成熟类型等方面。

在个体之间,生长类型上的差异明显地反映在身体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上。以儿童每年体重的增加为例,在早期,个体间差异可能并不很大,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重的获得可出现离散现象,表明了体重的测量值和生长发育的速度在儿童之间可出现很大的差异。对于大部分儿童,不只是体重的获得,身体的其他许多发育指标的测量值和生长速度也有类似的情况。

⑵ 论述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都有哪些

小儿的骨骼中,有机物、无机盐各占一半。由于比例上的差异,所以小儿骨骼有以下特点:(1)需要不断钙化。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身高的不断增长,实际上是骨骼的不断增长。骨骼最初是以软骨的形式出现的,软骨必须经过钙化,才能成为坚硬的骨骼。在骨骼钙化的过程中,需要钙、磷为原料,还需要维生素D,以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儿机体如果缺少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软骨病)。因此,多带孩子晒太阳,可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2)富于弹性、易变形。小儿的骨骼柔软、弹性大,容易受不良姿势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如驼背、脊柱侧弯等。因此,要特别注意小儿的坐、走、站的正确姿势。

⑶ 简述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简述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简述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儿童身心发展对于健康成长来说很重要,所以家长不仅关注孩子的健康发育,对于身心健康发展也要重视。下面一起来看看简述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简述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1

1、顺序性

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

(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

教育启示:

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

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有哪些

1、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

2、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3、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好问、好学;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什么

1、初生到满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生活;依靠无条件反射:吸吮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游泳反射、强直性颈反射;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社会性的需要)。

2、满月到半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开始认生。

3、半岁到周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语言开始萌芽;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简述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2

1、身体发展的特点。

中班幼儿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减慢,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阶段。4岁时身高约为出生时得两倍,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五倍。4岁幼儿在运动的速度、灵活性和稳定性方面已经有了提高。

精细动作进入了发展最快的时期,动作协调性增加,多余动作减少,表现在快走、跳跃、攀爬、翻跟头、停步等比较自如。全身运动时,身体各部位都能较好地协调活动,而且可以做一些精细动作,如:自己系鞋带、用筷子吃饭、用剪刀剪直线,自己穿衣、系扣子等自理能力大大提高。因此,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幼儿活动。

2、心理发展的特点。

认知活动表现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认知活动中思维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性思维过度,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联想思维。抽象思维也开始萌芽,词汇量增加迅速,发音正确,语言表达力发展迅速。

对事物充满好奇,认知能力迅速提高,求知欲增强最爱问为什么。儿童在这个时期思维的自我中心特征十分突出,最喜欢听故事、看图画书等。他们的意志力逐渐加强,行动有了初步的目的性、组织性,能在集体生活中较好地遵守规则,能完成一些简单任务。

自动结伴交往能力发展,健康情感发展迅速。儿童经过小班一年的适应,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生活,开始把自己或别人的具体行为与普通行为规则相联系,并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还具有乐群感,非常喜欢与小朋友玩,出现了三五成群的好朋,但群体并不固定。儿童之间经常发生争吵和打闹,通过解决发生的矛盾,孩子们逐渐学会了游戏的规则和交往的方法。

简述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3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遗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2)遗传奠定了幼儿身心发展个别差异的初基础。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发展。生理成熟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明显表现在发展方向、顺序和速度上。

3、环境

环境影响幼儿身心的发展和变化,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自然环境提供幼儿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社会环境指幼儿的社会生活条件。

4、教育

教育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幼儿园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实践活动,可以有目的地利用和控制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选择和利用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益的因素,控制或克服不利因素,使各方面影响都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

5、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幼儿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吸收和融化的主动反映能力,也包括幼儿对外界所做的创造性反映能力。

⑷ 学龄儿童的生理特点

体格发育特点:
小儿3~6周岁入小学前称为学龄前儿童,与婴幼儿比较,此期儿童发育速度减慢,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持续并逐渐成熟,儿童比幼儿期具有好奇、注意力分散、喜欢模仿等特点,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期。
脑及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3周岁时神经系统的分化基本完成,但脑细胞体积的增大及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仍继续进行。
消化功能:
3周岁儿童20颗乳牙已经出齐,6岁时第一恒牙可能萌出,但其咀嚼功能只有成人的40%,消化功能有限,不能过早进入家庭成人膳食行列,以免引起消化吸收紊乱,造成营养不良。
心理发育特征:
5~6岁儿童具有短暂的控制注意力的能力(15min),但易注意力分散,特别是在进食时不专心进餐,边吃边玩,进餐时间过长,食物摄入不足或偏食引起营养不良。家庭成员应给儿童做好榜样。(绝对禁止让儿童尝试吸烟和喝酒)

⑸ 简述学前儿童的特征

学前儿童有 6 个特点: 1、学前儿童的学习是一种整体的、生态学意义上的学习 2、学前儿童基于生物能力的学习和基于文化能力的学习 3、学前儿童学习中的习得和学得 4、学前儿童学习与信息加工容量的关系 5、学前儿童认知与学习的先天制约性 6、在学前儿童学习中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⑹ 儿童生理和心理有什么特征

儿童期指的是个体从婴儿起到学龄初期的这个阶段他的年龄范围,通常划分为一到十二岁,这个阶段是人生发展变化较大较快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一个心理特征是:
一、好奇心强,儿童天生好奇,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觉得新鲜感兴趣,就想探求个究竟。因此,好奇心非常的剧烈,什么事都可能打破沙锅问到底,甚至就说,有些儿童会把一些玩具拆开仔细的来看,最好是能够满足他们的一个好奇心,认真对待的询问的问题并给出答案。
二、喜欢模仿,模仿是儿童的本性,通过模仿学习一些知识,对他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情绪不稳,儿童的情绪波动是比较大,远远不及成年人稳定,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受点挫折就灰心放弃,也是非常常见。
四、抑制力差,儿童在两三岁时出现了抑制的最初的表现,能够在某个较远的目的,而有意抑制和延缓自己的行为。比如说为了吃零食听父母的话,但是总的来说,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还是比较缺乏克服困难的一种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五、思维发展存在阶段性,每个阶段三岁以前看动作思维为主,三岁以后他可能形象思维得到了加强。

⑺ 学龄前儿童生理发育有哪些特征父母应注意什么

学龄前儿童生理发育有哪些特征?父母应注意什么?

0~3岁是婴儿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大脑发展迅速,婴儿的视觉和听觉能力、语言能力、符号和数字的认知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能力也迅速形成和发展。好好利用这段黄金时期,可以充分挖掘孩子的发展潜力,为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早期教育=早期教育,一般从出生到小学前阶段,根据宝宝的发育、敏感期等,注意宝宝的认知、语言、运动等方面的发展。在儿童发育的早期(0~3岁),特别是在出生后的头两年,婴儿的大脑功能尚未定型,“可塑性”处于高峰。

父母不能做的事:不要成为一个抵抗者。因为一些家长担心他们的孩子不能独自做这件事,他们必须参与到每件事中。事实上,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当该放手的时候,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尝试每一件新事物,给孩子更多的发展空间,这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没有必要再这样做了。

只做这一切的父母不是合格的父母,他们往往很早就带着不称职的孩子出来,所以让孩子自己做吧。不要打扰孩子。他喜欢玩玩具或独自画画。这是他成长的必要阶段。父母干扰孩子的正常生活对孩子有害。

⑻ 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及规律有哪些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3.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可从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⑼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学龄前儿童时期的身心发展最迅速,这个时期的培养也对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家长要耐心引导才能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以下分享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1

1 、体格发育特点

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与婴儿期相比,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速度相对减慢,但仍然保持稳步地增长,此期间体重增长约5.5kg(年增长约2kg),身高增长525px(年增长约125px)。体重、身高的粗略估计公式为,2岁——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7(或8);身高(cm)=年龄*7+70。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儿童生长发育的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参考值是群体儿童的平均水平。在评价个体儿童生长时需考虑影响因素,如遗传、性别等内在因素,还有营养、教育、训练等环境因素等。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到这样那样的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腹泻等,常常会引起营养素消耗增加,也影响儿童的食欲和营养素摄入,患病儿童的体重、身高可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出现明显或不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当疾病过后,会出现加速生长,这个时候要准备营养丰富的食物。

2、脑及神经系统发育

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期先于其他各系统。新生儿脑重370g已经达到成人脑重的25%,1岁时达到900g,是成人脑重的60%,4-6岁时,脑组织进一步发育,达到成人脑重的86%-90%。3岁时神经细胞的分化已经基本完成,但脑细胞体积的增大及神经纤维的髓鞘仍然继续进行。

3、消化功能发育特点

三岁儿童20颗乳牙已出齐。6岁时第一颗恒牙可能萌出。但咀嚼能力达到成人的40%,消化能力也仍有限,尤其是对固体食物需要较长时间适应,不能过早的食用和成人一样的膳食,以免导致消化吸收紊乱,造成营养不良,尤其是3岁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孩子单独制作三餐,并且要看好油盐糖等。

4、心理发育特征

5-6岁儿童具有短暂地控制注意力的能力,时间约15分钟。但注意力分散仍然他们的行为表现特征之一,这特征在饮食行为上的反应是不专心进餐,吃饭时边吃边玩,使进餐时间延长,食物摄入不足而导致营养缺乏。如果您的孩子是这样的话,首先要及时调整饮食,少量多餐,还要及时给与营养补充。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2

第一点:体格发育特点。

体格发育速度与婴儿期相比呢,相对减慢。但与我们成年人相比,当然还是处于快速成长期呢。告诉大家一个,体重身高增长的粗略公式:体重(kg)=年龄X2+7(或8);身高(cm)=年龄X7+70。

第二点:脑及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3岁时神经细胞的分化已经基本完成,但是脑细胞体积的增大仍在继续。4—6岁,脑组织进一步发育,达到成年人脑重的60%—90%。

第三点:消化功能发育特点。

6岁是孩子的咀嚼能力能够达到成人的40%,咀嚼和消化功能较差,那么6岁之前就更差了,饮食不当极易造成消化功能为乱。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最易出现积食,积食时间长了出现厌食,造成营养不良。所以我们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孩子的每一顿饭都不能草草了事。

第四点:心理发育特征。

5—6岁的儿童,有能够短暂控制注意力的能力,但是注意力分散,所以不会太专心的吃饭。不过家长也要有耐心的慢慢培养孩子的专注度,这个时期培养专注度对未来有很大帮助的。

总之,这个时期是孩子自主意识萌芽或者开始发展的最前端时期,自主性强、好奇心强。父母总觉得孩子变得“不听话了”,什么事都要“自己来”。在饮食行为上表现为挑食、偏食等不良行为,这是正常的。而且这个时期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父母是孩子的首要模仿对象。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在耐心教导孩子的同时,也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3

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呵护秘诀

(1) 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正确刷牙,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事自己干等。

(2) 要热爱和关心孩子,以充满爱心和循循善诱的.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以利于形成开朗的性格,孩子心情愉快,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教育和指导,也容易与父母交流想法,不至于情绪不稳或压抑。

(3) 多鼓励和表扬:儿童都有上进心,这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加以激励,鼓励和表扬就是重要的方法。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并恰当的再提出新的要求,不断增强其上进心。对孩子出现的错误和缺点,不能单纯指责,而要严肃指出,耐心教育,讲清为什么错,应该怎么做。如果整天批评,孩子会失去自尊心,并形成胆怯、自卑的心理。

(4) 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家长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遵纪守法,讲究文明礼貌和卫生,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决不能要求孩子一套,自己的行为又是另一套。

(5)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这有利于加强孩子的集体感和责任感,有利于提高适宜能力,锻炼开朗的性格,防止不合群、孤独和羞怯心理。也有利于身体和协调能力的锻炼。要指导儿童安排好生活作息制度,如早起早睡,按时完成作业,与伙伴游戏要适可而止,不迷恋电视,培养阅读和帮父母做家务的能力等。

⑽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有哪些

健康一线 儿童保健
幼儿期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及心理特点
2016-10-26 15:18 健康一线
幼儿期是指儿童从1岁到3岁的时期,又叫先学前期。在这段时间内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继续发展,至3岁左右,脑皮质细胞分化已基本完成,脑重量也达1000g以上,相当与成人脑重量的2/3,不但神经细胞体在增大,神经纤维也在延长,而且神经纤维髓鞘化过程也在迅速进行,约2岁时,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以及锥体束纤维的神经髓鞘初步完成。

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儿童脑的兴奋过程比以前更加集中,暂时性的联系也较容易形成,皮质的抑制过程也进一步加强,神经功能更易于集中,加强了对外界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减少了儿童的冲动性,从而有利于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但就整个儿童期来讲,抑制过程还必将弱,兴奋过程仍然占优势,因而幼儿期儿童易于疲倦,容易激动,易受外界刺激物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等。

在幼儿期,行走动作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1岁左右,儿童就会站起来,并有可能开始行走,约在2-3岁时,儿童不但学会了行走,而且也逐渐学会了跳、跑、攀登阶梯、越过障碍物等复杂的动作。行走动作的发展扩大了幼儿的生活范围,为空间知觉、初步思维活动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可以帮助儿童及早摆脱对成人的过多依赖,发展儿童的独立性,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儿童的语言发育,只有在幼儿期才开始发展起来。儿童在与成人进行语言的不断交流过程中,语言得到了迅速发展,1岁左右能听懂的词约10—20个,能说出的词则更少,在1岁至3岁时,儿童的语言能力大大加强,1岁半以前主要是单词句时期,即用一两个词来代表一个句子,如儿童常说“帽帽”、“猫猫”、“宝宝”等。1岁半以后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增加,开始出现多词句。到了二三岁时,在成人正确教育的影响下,词汇量日渐增加,每个词所代表的经验也比较丰富,能按照词的指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例如:成人往往利用“好”、“可以”、“对”来进行阳性的强化,而利用“不好”、“不可以”、“不对”来进行阴性的强化,儿童自己对自己说“我要…”“我不要…”等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由于儿童语言的概况调节作用不断发展,给儿童学习社会经验、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幼儿期儿童思维活动尚处于低级形式,缺乏自觉性、目的性,想象是零散的、片段的,故在幼儿期,我们应给儿童言语交流机会,如讲故事、说歌谣等,多鼓励儿童说话,利用言语交流不断丰富儿童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