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如何看懂儿童血常规
扩展阅读
cass经典模式怎么设置 2025-01-11 06:57:49

如何看懂儿童血常规

发布时间: 2022-04-11 23:56:51

Ⅰ 儿童血常规报告单如何看

你好!
具体数据呢!
中间细胞是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合成,不知道白细胞和中间细胞增高多少,如果是一点问题倒不大,一般就是有点感染。
红细胞数目L,血红蛋白L,红细胞压积L,提示小细胞性贫血,重不重得看血红蛋白。
建议补上具体数值。

Ⅱ 宝宝发烧血常规怎么看 教你看懂血常规

1
宝宝发烧血常规怎么看:CRP
就是C反应蛋白,很多大医院都开展微量血CRP的检查。这是一个初筛的检查,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白细胞也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但CRP更敏感一些,它比白细胞出现的时间更早。
同时CRP还是疾病全身反应的指标,如果数值高出正常值数倍,往往提示病人身体的多个脏器受到损伤。另外,CRP还和一些严重疾病有关系,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风湿热等。
2
宝宝发烧血常规怎么看:白细胞
一般来说,如果白细胞的数量大于10000,就提示孩子有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
白细胞的数值越高,说明细菌的毒力越强或者细菌的数量越多。
但有时候白细胞特别高,不见得就一定是细菌感染,白细胞内还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如果孩子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他体内的淋巴细胞就特别高,所以白细胞总数也特别高,可能达到20000,甚至30000,实际上这里面大部分是淋巴细胞,而不是中性粒细胞。
3
宝宝发烧血常规怎么看:中性粒细胞
看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数值越高,说明疾病还在发展,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中性粒细胞主要是针对细菌的,当孩子的身体受到细菌感染的时候,中性粒细胞就会增加,来杀死细菌。
如果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应地就要升高,说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看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如果它低于正常值,说明有病毒感染。
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越低,说明病毒感染的程度越严重。如果高于正常值,说明是细菌感染。
有些孩子,他们体内的白细胞总数不太高,但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很高,这预示着孩子的发热会越来越厉害。
4
宝宝发烧血常规怎么看:血小板
看血小板血小板的数值越高,说明孩子感染的次数越多。
这个孩子的血小板是正常的,很多反复感染的孩子,血小板数值都是400万、500万。
12

Ⅲ 儿童血常规化验单如何看(有图片)

异常与否用的是成人的指标范围,
儿童不一定适用。
1.
mcv(红细胞平均体积)稍低,
但血红蛋白正常。因幼儿常见mcv低,考虑属正常。
等孩子成年后如果还是mcv低考虑是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rdw,
mchc都是红细胞/贫血的辅助指标,
高高低低这里没有什么临床意义.
2.
lymf是淋巴细胞数,
幼儿淋巴细胞较成人高,
但是考虑到mid(中间细胞)也高,
可能还是有感染(病毒,
结核菌),
具体什么感染要看他/她的症状进一步化验。wbc是白细胞总数,
这项高是因为淋巴细胞较高。
3.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46u/l不正常。
一般见于肝脏疾病,
但心脏疾病也有可能造成alt升高

Ⅳ 怎样看血常规报告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

一、红细胞(RBC)计数意义
红细胞增多见于:
(1)血液中红细胞绝对值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机体长期缺氧,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3)因一时性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血液浓缩,如剧烈吐泻、脱水、烧伤引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破坏过多、过早等。
二、血红蛋白(Hb)测定意义
其增减的意义大致与红细胞增减相似,但在各种不同类型贫血时,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的减低不一定呈平行关系。如小红细胞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比红细胞数减少更为明显;在大红细胞性贫血时,则红细胞减少的程度较血红蛋白减少更为严重。

三、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红细胞大小异常包括:
1.小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厚度薄,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2. 大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体积大,常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红细胞大小不均,大小相差1倍以上,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但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异常包括:
1.球形红细胞,直径缩小,厚度增加,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靶形红细胞,呈靶形,主要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脾切除术后等
3.椭圆形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也可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 镰形红细胞,如镰刀形、柳叶状等,主要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
5. 红细胞缗线状形成,呈平行叠串状排列,见于骨髓瘤、高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血症等。
红细胞染色异常,红细胞染色深浅反映着血红蛋白含量,包括:
1.低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及其他低色素性贫血。
2.高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较多,多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嗜多色性,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呈灰蓝色,体积稍大,见于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旺盛的增生性贫血。
红细胞结构异常包括:
1. 嗜碱性点彩,见于重金属(铅、铋、银等)中毒,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及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等。
2.卡波(Cabot)环,可能是幼红细胞核膜的残余物,见于溶血性贫血、某些增生性贫血。
3. 何-乔(Howell-Jolly)小体,可能是细胞核的残余物,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术后。
四、白细胞(WBC)计数意义
白细胞增多见于:
⑴急性感染:包括化脓菌感染、杆菌感染引起肾孟肾炎、胆囊炎等,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乙型脑炎等,寄生虫感染引起急性血吸虫病,螺旋体病引起的钩端螺旋体病等,重度感染时可引起白细胞总数显着增高并可出现明显核左移。
⑵严重烧伤、较大手术后、心肌梗死等引起的组织损伤、坏死。
⑶数量极度增高时,见于恶性肿瘤、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
⑷见于急性失血,尤其是内脏破裂、宫外孕等引起的内出血。
⑸见于急性化学药物有机磷中毒,也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引起的代谢性中毒。
白细胞总数减少见于:
⑴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病毒感染,如流感 、病毒性肝炎,寄生虫感染,如疟疾等。
⑵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不增多型白血病等。
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抗体导致的白细胞减少。
⑷理化损伤及药物反应,如苯及其衍生物引起的放射线损伤、化学品中毒,如氯霉素、保泰松、抗癌药等引起的各种反应。
⑸其他,如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
五、白细胞分类(DC)意义
中性粒细胞(N)总数的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相似。
⒈嗜酸性粒细胞(E)增多见于:
⑴过敏性变态反应,如支气管哮喘、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
⑵寄生虫病,如肠道寄生虫钩虫、蛔虫等。
⑶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天疱疮、剥脱性皮炎等。
⑷急性传染病恢复时,一般在常起病时细胞数减少,当开始恢复时可呈现增多,提示病情好转。
⑸某些血液病及恶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肺癌等。
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⑴当肾上皮质功能亢进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
⑵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尤其在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大手术后。
嗜碱性粒细胞
(B)增多见于.
⑴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
⑵脾切除术后、疫苗预防注射后等。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1.淋巴细胞(L)增多见于:
⑴初生婴儿、儿童的生理性增多;
⑵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可引起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⑶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如百日咳、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的恢复期;
⑷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淋巴细胞减少大多是相对性减少,或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

单核细胞(M)增多见于:
⑴某些感染如结核病活动期,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等;
⑵某些血液病,如淋巴瘤、高雪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且可出现原、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特殊临床意义。
六、白细胞的常见形态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包括:
⑴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以急性化脓性感染最常见,其他如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出现。
⑵核右移,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使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恢复期等。
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异常包括:
⑴中毒颗粒: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等。
⑵空泡变性:常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因粒细胞受损发生脂肪变性所致。
⑶核变性,临床意义同空泡变性。
⑷棒状小体,仅见于白血病细胞中,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淋巴细胞形态变异根据形态特点分为3型:
Ⅰ型(空泡型)、Ⅱ型(不规则型)、Ⅲ型(幼稚型)。除以上3型外,尚可有呈浆细胞样或组织细胞样的异形淋巴细胞,见于:
⑴病毒感染性疾病;
⑵某些细菌性感染,原虫、螺旋体感染;
⑶某些免疫性疾病、药物过敏等。
七、血小板计数意义
血小板减少见于:
⑴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放射线损伤;
⑵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药物损伤;
⑶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⑷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输入大量血浆血液受稀释等。
血小板增多见于:
⑴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可呈反应性增多;
⑵骨髓增生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八、血小板学形态检查
正常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μm,含嗜天青颗粒。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多数个成簇聚集,若呈单个分散分布提示血小板功能不良。幼稚血小板体积大,胞质蓝色加深。当血小板异常增生时,呈大小不等,形态异常。

Ⅳ 血常规各项指标怎么看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

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范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L

儿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2、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3、血细胞比容(HCT)

【正常参考范围】

男40%~50%;

女35%~45%。

4、白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范围】

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5、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7(50%~70%)

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B0~0.0l(0~1%)

淋巴细胞L0.20~0.40(20%~40%)

单核细胞M0.03~0.08(3%~8%)

6、血小板计数

【正常参考范围】

(100~300)×109/L

(5)如何看懂儿童血常规扩展阅读: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①增多见于精神因素(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生(气压低,缺氧刺激;长期多次献血)。②减少见于妊娠、6个月~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对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2)病理性增多见于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病理性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见于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血常规

Ⅵ 小儿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

儿童的正常值与成人有所不同,分的很细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照年龄段综合考虑

Ⅶ 孩子的血常规会说话,可你会看吗

发现敌人入侵后,所有的中性粒细胞便火速集结,一个接一个穿过血管壁,快马加鞭地奔向炎症发生地(速度最快时可高达30um/min)。到达局部炎症组织后开始与敌人交战,然而中性粒细胞并没有舞刀弄剑,就只放出了一个大招:张开大嘴一口吞掉你!!!

其实不只是粗暴地吞掉细菌,中性粒细胞还会分泌出水解酶、杀菌蛋白等杀菌物质来强行消化。可惜在吞下一个又一个细菌后,中性粒细胞逐渐体力不支,终于在吞下第20个细菌时(一般吞噬3~20个细菌),中性粒细胞:嘭!炸了!

中性粒细胞在吞噬了太多细菌后自身也裂解了,然后大量的溶酶体把这些坏死组织都溶解掉了,于是形成了恶心的脓液,有时我们的脓鼻涕就这么来的。

故事讲到这,你可能会觉得既然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都去杀敌了,那血里测到的应该低对不对?

不对!

当细菌入侵、炎症发生时,骨髓内储存的中性粒细胞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而使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显着增多,从而有利于更多的中性粒细胞奔赴前线,要知道这些中性粒细胞是真勇士啊!它们从来都是一去不复返,一旦吞掉了足够多的细菌后就和它们同归于尽了!

所以结论是: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通常会升高,相应的白细胞总数也会升高。

淋巴细胞与病毒的交战

如果遇上病毒,那中性粒细胞就搞不定了,这时白细胞大军里的淋巴细胞就会出场迎战了。

不过淋巴细胞不会主动牺牲,它在看到病毒后,会产生对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和病毒结合后,会直接把病毒破坏掉,同时淋巴细胞还会上报被感染的细胞,然后身体就会把这些已经被感染的细胞也杀掉,以免有病毒残留,永绝后患!

所以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只会轻度升高(因为不用总牺牲啊),并且,病毒这货还会抑制骨髓生成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所以中性粒细胞是大大减少的,整体来看白细胞总数也降低了。

所以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百分比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降低,白细胞总数降低。

一感冒发烧就要查血常规?

孩子感冒时,什么时候要查血常规和什么时候去看医生的原则是类似的:

  • 如果孩子太小,还不到3个月,发烧了就最好去看医生,做个血常规,查清楚病因,别耽误治疗。
  • 如果孩子3 个月以上,但用了退热药后反复发热,且体温越来越高,症状越来越严重,也最好去看医生,做个血常规查清楚。
  • 如果孩子3个月以上,虽然感冒发烧,但精神不错,能吃能玩能睡,可以再继续观察,对症护理。
    C反应蛋白又是什么?

C反应蛋白是肝细胞产生的在炎症、应激时急剧上升的蛋白,能帮助发现和清除病原体,有抗炎的效果。

细菌感染时,C反应蛋白升高较为明显;病毒感染时,C反应蛋白降低或者不升高,这个特点对大多儿童普通感冒发烧都适用,所以宝爸妈也可以通过看C反应蛋白再进一步看下孩子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就可以放心的不用抗生素了。

最后要提醒各位宝爸宝妈,请不要给宝宝乱用药,当发现宝宝感冒发热严重时,请尽快入院就诊。

Ⅷ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你好: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3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5.3 ×10的12次方/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 英文缩写 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 N 0.3 ~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 ~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E 0.005~ 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 B 0.00 ~ 0.01 (0~1%)
淋巴细胞 L 0.20 ~ 0.40 (20%-40%)
单核细胞 M 0.03 ~ 0.08 (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 ×10的6次方/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300 ×10的9次方/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2、出血时间测定(BT)
[正常参考值]
纸片法:1~5min。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
3、凝血时间测定(CT)
[正常参考值]
活化法:1.14~2.05min;试管法:4~12min。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1:白细胞(参考值:4~10),(单位:10-9/L)
2:淋巴细胞绝对值(参考值:0.8~4),(单位:10-9/L)
3:中间细胞绝对值(参考值:0.10~0.90),(单位:0-9/L)
4: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参考值:2~7),(单位:0-9/L)
5:淋巴细胞百分比(参考值:20~42),(单位:%)
6:中间细胞百分比(参考值:3~10),(单位:%)
7: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参考值:50~70),(单位:%)
8:红细胞(参考值:3.5~5.5),(单位:1-12/L)
9:血红蛋白(参考值:110~160),(单位:g/L)
10:红细胞压积(参考值:35~50),(单位:%)
11:平均红细胞压积(参考值:80~100),(单位:fL)
1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参考值:27~34),(单位:pg)
13: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参考值:320~360),(单位:g/l)
14: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0.6~15.5),(单位:%)
15:血小板计数(参考值:100~500),(单位:0-9/L)
16:平均血小板体积(参考值:7.4~12.5),(单位:fl)
17: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12~18.1),(单位:fL)
18:血小板压积(参考值:0.108~0.282),(单位:%)

Ⅸ 5岁儿童验血常规化验单,谁看懂

吃了4天阿奇还要吃罗红霉素???有没搞错啊!医生没说是肺炎对吧?你去问问医生有没有支原体感染?不过吃了4天阿奇就算有支原体感染也能好了。我建议你给煲些汤给小孩喝,用食疗吧!有可能太虚了,好不了。

Ⅹ 跪求,儿童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异常与否用的是成人的指标范围, 儿童不一定适用。

1. MCV(红细胞平均体积)稍低, 但血红蛋白正常。因幼儿常见MCV低,考虑属正常。 等孩子成年后如果还是MCV低考虑是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RDW, MCHC都是红细胞/贫血的辅助指标, 高高低低这里没有什么临床意义.

2. LYMF是淋巴细胞数, 幼儿淋巴细胞较成人高, 但是考虑到MID(中间细胞)也高, 可能还是有感染(病毒, 结核菌), 具体什么感染要看他/她的症状进一步化验。WBC是白细胞总数, 这项高是因为淋巴细胞较高。

3.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46U/L不正常。 一般见于肝脏疾病, 但心脏疾病也有可能造成ALT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