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儿童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扩展阅读
同学没考好难过怎么安慰 2024-11-17 01:08:12
学前教育服务有哪些 2024-11-17 01:02:22

儿童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发布时间: 2022-08-30 12:16:04

‘壹’ 3到12岁儿童属于什么阶段

3到12岁儿童属于什么阶段

3到12岁儿童属于什么阶段,父母对于自己子女教育,都很少注重孩子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地培养。也不知道孩子是属于什么阶段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3到12岁儿童属于什么阶段

3到12岁儿童属于什么阶段1

主动发展阶段(3~12岁)。

人类行为的发展过程:

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被动发展阶段——被动发展阶段在0~3岁内,此阶段的行为主要靠遗传和本能的力量发展而成,如婴儿的吸吮、抓握。啼哭等行为。

2、主动发展阶段——主动发展阶段在3~12岁内,此阶段的行为有明显的主动性,其主要表现为爱探究、好攻击、易激惹、喜欢自我表现等。

3、自主发展阶段——自主发展阶段自12~13岁起延续至成年,此阶段人们开始通过对自己、他人、环境、社会的综合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

4、巩固发展阶段——巩固发展阶段在成年后,持续终生,此阶段的行为已基本定型,但由于环境、社会及个人状况均在不断变化,人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加以不断的调整、完善、充实和提高。

3到12岁儿童属于什么阶段2

3-12岁儿童有哪些不同的年龄阶段,这些阶段的培养重点又有哪些

一、3~4周岁

阶段心理特点:

智力发展很快,记忆很发达。语言能力提升,变得爱说话,开始注重人际关系。

培养建议:

1、多注意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与对话

家长要注意平常多和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而且交流的方式尽量做到平等,尊重孩子的各种观点和看法,并鼓励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使他们能够由此产生逻辑性的思维。除了与孩子交流与沟通外,父母还应多给孩子讲故事、念图画书等。要提高孩子的语言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对于文字的兴趣,使他们自发地产生出想读书的愿望。

2、多让孩子玩一些比较益智的东西

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如果外界给予发育中的大脑以各种刺激,一方面可使大脑的发育更快更好,另一方面大脑优秀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又会反过来作为其智能发育的基础,表现为孩子的高智能。所以孩子喜欢玩的话,我们就要试着去引导他们玩刷的东西,他们喜欢玩的东西我们就想方设法让这种东西玩起来更有意义。比如,孩子喜欢玩乐高,我们就引导孩子拼出一些自己平常看到的东西,无论是简单的还是比较复杂的,都要鼓励孩子自己创造出来。并且在游戏中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可以参与进去,增进亲子关系,并且适时给予适时的指导,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行为习惯。

3、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这个阶段的儿童很喜欢结识伙伴。这个时期孩子在伙伴中体验到了完全不同于父母及其他成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在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知识、想象力和各种社会能力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这种在伙伴帮助下的自主活动能使幼儿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为幼儿创造同众多的伙伴相互接触的机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4~5周岁

阶段特点:

语言体系基本成熟,有些孩子甚至已经达到伶牙俐齿的地步,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思维发展还相当不成熟。您可能发现孩子能认出几十种牌号的.汽车,能滔滔不绝地复述从幼儿园里听到的故事,但是,你把一个粗矮杯子里的水原封不动地倒进一个高、细杯子里的时候,孩子会说,水变多了。你把原来挨在一起的5块糖摆宽一些,他会说糖比原来多了

培养建议

1、鼓励孩子自己看书,在看书的过程中渐渐培养思维

家长可以每天定一个时间为孩子阅读故事、童话等,并鼓励孩子试着自己看书。读书的过程中可以随机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试着解答;孩子自己看完之后,可以和他们交流一下书中的内容。逐渐让孩子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2、扩大孩子的艺术体验

多带孩子去看一些艺术博物馆,多去一些地方旅游感受自然的魅力,讲述一些地方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听音乐、涂鸦、报一个艺术班等等。通过这些艺术体验,提高孩子的见识,并试着发现其兴趣点。

3、鼓励孩子学习英语

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体系基本已经成熟,语言接受能力很强,所以可以考虑让孩子接触外语。但是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不要让孩子接触太多的外语,不然孩子对于孩子刚好建立的语言系统有所冲击。让孩子看一些英文动画、电影、英文单词卡片等等。

三、5~6周岁

阶段特点:

幼儿的具体运算能力开始发展,他们已经能够算简单的算术,也能够区分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

体力——大肌肉十分发达,跳高、舞蹈、律动都做得很好。极喜好绘画,会学写数目字、文字、日常的工作如穿衣、如厕、系鞋带都可以自己做

情绪——稳固,有良好的适应才干,做事认真,有责任感,有同情心,事情做得不好认为焦虑,自尊心极强,胜利时会认为骄傲

聪慧——思想仍简单,专注才干可达20分钟~30分钟,很喜好听真实的故事,对题目会生疑向。例如:为什么?怎么变成这样子?小脑袋常生问号,做事持久、有顺序,会先想想才做,有耐性及恒心

社交——对母亲仍十分重要,开始由家庭到邻居到学校,喜好与毛病玩耍,会辨别好坏,做错了事会埋怨别人

培养建议:

1、让孩子多接触和使用不同的工具

帮助孩子学会熟练地使用剪刀。给孩子提供一些旧衣物和用旧的小工具,让他们做一些拆装工作。还可以让他帮忙做家务,例如抹桌子、扫地等等,使他在劳动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工具使用。

2、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

给孩子讲到熟悉的故事时,先不要讲结尾,停下来,让孩子为故事加上自己的结尾。问孩子“如果……会怎样”的问题,如果“小红帽”遇到的是只小兔子而不是大灰狼,那会怎样呢?给孩子提供一些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处理分类、分组、配对、数数和排列等的机会,例如摆桌子,数排队的人数,把袜子分类,把织物配对等。

3、培养孩子的思维独创性

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和各种新颖、独特甚至有点可笑的创造性设想,不要阻挠孩子的自由发挥。告诉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标准答案,消除孩子对书本上、大人话的百依百顺。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主活动,独立办事,鼓励孩子用新办法来解决问题。

孩子的大脑发育就像一棵小树苗的成长,需要充分合理的营养供应和尽心尽力、方法得当的养护,家长在促进孩子的智能发育上就要从营养和教育这两方面入手,抓准时机、抓住根本,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6-7周岁

阶段特点:

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但是问题也有很多,能够独立规范自身的行为,对道德观念有初步的认识,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培养建议:

1、这个阶段一定多注意沟通

提醒让孩子如何安排时间,和孩子相处,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以适应为主,告诉孩子什么是学习。知识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培养学习兴趣。

2、侧重于讲一些好的道德故事、感人事迹等

这个阶段注意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一些先进文化的影响,无论是学习、性格还是行为上,都要让孩子耳濡目染,家长要以身作则,说话做事都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五、8-12周岁

阶段特点: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喜欢各种新奇的事物,不懂得自己的注意力;感知觉比较差,对事物的联系认识不充分;从无意识记忆到有意识记忆;创造力逐渐发展,想象力更加丰富;意志比较薄弱,自身立场容易改变;接受的知识也会更多,知识储备体系在慢慢建立。

培养建议

1、以习惯为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比如在写字、看书、做作业等方面,都要做到认真投入,及时纠正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及时预习和复习课文。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爱思考、爱动脑、爱提问的好习惯,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都要详细地解答,不能敷衍。

好的生活习惯就是,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学会去做,生活要有规律,养成早起早睡的好习惯,培养孩子主动做家务的意识。说话做事,都要有分寸,懂礼貌。

2、培养孩子的兴趣点

这个阶段,孩子基本上都有着自己的爱好点,家长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兴趣,并加以引导,使之成为一种特长,让他们在追求自己的兴趣同时找寻到生活的有趣点。如果孩子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的话,我们可以选择介入,为孩子创造各种条件。

3、尊重孩子的朋友圈

社交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很重要,作为家长尽量不要干涉,但是对于一些朋友的选择可以做出一些提醒,平常也可以多和孩子交流,让他们分享围绕朋友发生的一些事。家长注意的是,孩子的性格方面也要密切关注,如果孩子过于内向的话,就要及时采取措施。

3到12岁儿童属于什么阶段3

孩子3到12岁,思维逻辑训练与知识培养的5个阶段目

(3-5岁)

社会目标:

分离焦虑过渡、幼儿园培养规划

思维培养:

有序思维、对应思维、类比思维

能力培养:

记忆力、观察力、表达能力

知识培养:

数与运算

(4-6岁)

社会目标:

性格养成期、幼小衔接过渡期准备

思维培养:

分类思维、代换思维、符号化思维

能力培养:

注意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

知识培养:

几何与空间

(5-7岁)

社会目标:

幼小衔接过渡、夯实思维基础

思维培养:

抽象思维、转化思维、逆向思维

能力培养:

推理能力、抽象能力、运算能力

知识培养:

几何与空间

(6-8岁)

社会目标:

小学适应期、智力突破期

思维培养:

有序思维、分步思维、数形结合思维

能力培养:

运算能力、交流能力、创造力

知识培养:

逻辑与关系

(7-9岁)

社会目标:

二升三能力过渡期

思维培养:

转化思维、代换思维、图形化思维

能力培养:

操作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知识培养:

逻辑与关系

(8-10岁)

社会目标:

夯实学科基础期

思维培养:

归纳思维、模型思维、变量思维

能力培养:

推理与证明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知识培养:

数学应用

之后脑力王国将陆续按照这一阶段进行不同年龄段的详细逻辑思维方法。

‘贰’ 2、7岁幼儿处于什么阶段

如果儿童处于2~7岁的年龄阶段,那么他属于前运算阶段。
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前运算阶段2~7岁的儿童处于该阶段,这时儿童开始学习并能够运用符号对事物进行表征,发展出了某些代表性的系统,比如用特定的字眼来代表人、地点或事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的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前运算阶段是指从儿童学习一种语言开始持续到大约5岁至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语言、模仿、想象、符号游戏和符号绘画来发展符号化的表征图式。他们的知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知觉。

‘叁’ 7-12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什么

儿童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具体表现在:儿童的身高、体重、大脑、神经、动作技能等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大肌肉的发展已能保证儿童从事各种简单活动;儿童直觉行动思维相当熟练,并逐渐掌握具体形象思维;儿童词汇量迅速增长,基本掌握各种语法结构;儿童开始表现出一定兴趣、爱好、脾气等个性倾向以及与同伴一起玩耍的倾向。

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

(1)加强儿童营养保健和体育锻炼。指导家长带领儿童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根据儿童的个人特点,寻找科学合理而又能为儿童接受的膳食方式;科学搭配儿童饮食,做到营养均衡、种类多样、比例适当、饮食定量、调配得当;不断学习关于儿童营养的新理念、新知识。

(2)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指导家长与儿童一起制定儿童的家庭生活作息制度;积极运用奖励与忽视并行的方式纠正并消除儿童不良的行为方式与癖好;定期带领儿童进行健康检查。



(3)儿童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扩展阅读:

抓好安全教育,减少儿童意外伤害。指导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尽可能消除居室和周边环境中的伤害性因素;以良好的榜样影响、教育、启迪儿童;结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对儿童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儿童的生命意识;重视儿童的体能素质,通过活动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培养儿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指导家长关注儿童日常交往行为,对儿童的交往态度、行为和技巧及时提供帮助和辅导;注意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增强儿童交往的自信心;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儿童在家中练习社交技巧,并积极为儿童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培养儿童乐于与人交往的习惯和品质。

‘肆’ 一般我们把学前儿童(0-6岁)年龄阶段如何划分

年龄划分

婴儿期:出生1~12个月。其中,断脐至出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6个月~12个月的婴儿称为较大婴儿。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岁入小学前。

学龄期:7岁~12岁。

从这种划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学前(即6岁前)的儿童都可以视作学龄前儿童。

中国目前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岁,所以,3~6岁前的儿童即为学龄前儿童。一定时期内,学龄前儿童的统计信息,是国家发展幼托事业和安排保健机构的重要依据。

(4)儿童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扩展阅读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征,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例如,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为其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使孩子们通过直接体验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又如,根据学龄前儿童情感不稳定的特点,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以理解、耐心和坚定的态度,引导儿童进行大量的社会学习和实践。总之,学龄前儿童的变化是飞速的,并且是有规律的。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为孩子的发展作好相应的准备。

1、学龄前儿童生长变化速度惊人

在这个短暂的时期里,儿童学习语言,产生自我意识和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环境意识。这一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例如,在学走之前必须先学站,学会简单词汇之后才能学会使用复杂句子。但是,由于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学龄前儿童发展变化的具体时间又是不同的。

营养不良会阻碍身体的发育,缺乏与外界交往会推迟语言的发展。梅雷迪恩在南亚、中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经过研究也发现,经济条件同样优越的不同种族儿童相比较,他们的生理发育差异并不大。疾病、营养不良等所引起的虚弱、倦怠、冷漠等状态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起着危害作用。

2、学龄前儿童过认知能力有了全面的发展

由于儿童不仅个性有别,所处的文化环境也各不相同,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还有待深入。斯洛宾曾对英国、芬兰、前苏联等国儿童语言发展作了研究,他指出各种文化环境下的儿童大约都是在开始走路的同时开始说话。3岁时已掌握了1000个词汇,具备了正确使用语法结构的基本能力。

儿童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用“羞涩和疑成对自由和自主”刻画学前儿童的性格。他坚持认为,学前儿童的性格特征是高度的自信和自负。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4—5岁的儿童进入了所谓‘懈怠对创造”的第三发展阶段,这是他们独立行动和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的时期。

S·弗洛伊把学龄前儿童划分为“肛门期”(约18个月—3岁)和“生殖器阶段”(3—6岁)两个心理发展时期。这两个阶段都具有很多情感冲突的可能。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这些冲突如果得不到满意的解决,将造成儿童的人格障碍,降低他们情感上的正常发展能力。

在认知发展研究上,J·皮亚杰的成果引人注目。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要经过许多认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时期,往往凭知觉认识事物,而不是靠思维,还不能够进行逆向思维。

3、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有可能,便成天玩耍。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玩耍的方式不同,但在玩耍过程中均体现了对周围成人活动的模仿,而且这些活动能为孩子提供许多与人和物相互作用的机会。

儿童在2岁时家庭以外的社交因子刚刚形成,这个时期的孩子,据人格塞尔报道,他们虽然喜欢与别的孩子在一起,但又不与他人一道玩耍,独来独往,自得其乐,还缺乏与他人平等交往的技巧。总是抢先占取他们想要的东西。

3岁时儿童开始结交朋友,开始获得起码的社交能力。他们喜欢讨大人高兴,对成年人在社交行为方面的适当指教往往能作出正面反应。4岁的儿童确实乐意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玩得很亲密、愉快。富有创造力并相互影响。

4、学龄前儿童的育儿教育

学龄前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科学家发现,学龄前儿童大脑里的神经系统是由无数个突触组成的,儿童在学龄前见到的事物越多,突触就越发达。这些事物的颜色、形状、动作等特征对学龄前儿童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我们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教给宝宝一些常识性知识。比如与宝宝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告诉宝宝老鹰是什么?小鸡是什么?玩过家家的游戏告诉宝宝爸爸妈妈都非常地爱他。

‘伍’ 学前儿童0-6岁属于皮亚杰认识发展的哪两个阶段

学前儿童处于皮亚杰认知前运算阶段(2-7岁)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前运算阶段:以“表象性思维”为特点,将感觉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表现出以下特征: ①由于思维尚无符合逻辑的推理,因而无法理解“守恒”的原则。 ②思维具有集中性,即只能注意情境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特性而忽视其他方面或其他特性。 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④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

‘陆’ 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2-7岁属于什么阶段

2-7岁属于前运算阶段。

阶段(0—2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2.前运算阶段(2~6、7岁)

这个时期,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以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

(1)泛灵论。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

(2)自我中心主义。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儿童认知的自我中心倾向。

(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通过要求儿童考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儿童能把握整体,也能分辨两个不同的类别。但是,当要求他们同时考虑整体和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时,儿童多半给出错误的答案。这说明他们的思维受眼前的显着知觉特征的局限,而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皮亚杰称之为缺乏层级类概念(类包含关系)。

(4)思维的不可逆性。思维的可逆性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运算活动。思维的可逆活动有两种,一种是反演可逆性,认识到改变了的形状或方位还可以改变回原状或原位。如把胶泥球变成香肠形状,幼儿会认为,香肠变大,大于球状了,却认识不到香肠再变回球状,两者就一般大了。另一种是互反可逆性,即两个运算互为逆运算,如A=B,则反运算为B=A;A>B,则反运算为B<A。幼儿难以完成这种运算,他们尚缺乏对这种事物之间变化关系的可逆运算能力。

(5)缺乏守恒。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识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征发生某些改变时,其本质特征并不发生变化。不能守恒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重要特征。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如下:

(1)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性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

(2)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假设——演绎推理是先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再系统地评价和判断正确答案的推理方式。假设——演绎的方法分为两步,首先提出假设,提出各种可能性;然后进行演绎,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

‘柒’ 儿童心理发展五个阶段是什么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一般可分为以下五个心理发展阶段:

(1)婴儿期;

(2)幼儿期;

(3)学龄前期;

(4)学龄期;

(5)少年期。

儿童在上述各个阶段的这个心理发展,是相对稳定的,它的发展的速度和变化过程也比较恒定。

引导儿童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

(1)注重儿童的智力开发:

儿童的智力开发对于未来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不仅影响到儿童未来的学习成绩也会影响到未来儿童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2)注重儿童的饮食健康:

儿童的发育对于其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14岁之前的孩子饮食习惯是其发育的重中之重。

(3)注重儿童的独特性教育:

儿童的身心发展与成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每个儿童之间的发展也存在区别,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儿童心理发展

‘捌’ 儿童分为6个阶段

儿童分为6个阶段

儿童分为6个阶段,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情感与智力发育的一些阶段非常关键,不容忽视,这些重要的阶段主要集中在宝宝3岁之前。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儿童分为6个阶段。

儿童分为6个阶段1

第一阶段:胎儿期

每一位女性都希望自己的怀孕是完美的。然而,身体的迅速变化、新责任感的产生、身心的疲惫以及初为人母的迷茫,都使得这一时期变得非常有挑战性。

适应与自信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在这一时期,准妈妈需要了解妊娠的相关知识,对妊娠、分娩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通过各种方式给予胎宝宝适时、适量的良性刺激,建立起密切的亲子关系;通过体操、呼吸、放松训练,循序渐进地改善孕期不适症状、缩短产程并有助于产后恢复;通过分娩技巧的学习,使孕妇的身体本能地配合整个分娩过程,消除恐惧,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顺利分娩??

第二阶段:0-6个月

刚出生的宝宝,显得那么柔弱无助;但是,宝宝的成长速度之快,让人不得不惊叹生命的奇迹。宝宝越来越能交际,他会自然的微笑,高兴时尖声大叫,他开始用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情绪。同时,宝宝开第一文库网始依恋自己的妈妈,妈妈在身边时,他情绪稳定、愉快,当妈妈离开时,宝宝感到不安。这就是依恋与分离焦虑。通过父母对宝宝的精心照料,满足宝宝的各种需要,读懂宝宝的哭声,与宝宝的交流与沟通,宝宝开始建立起最初的安全感和对父母的依恋。

安全与依恋是这个阶段宝宝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对宝宝大脑的健康发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第三阶段:7-15个月

宝宝的运动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够独立地坐,自如地爬。爬行是一种极好的全身运动,对宝宝心理发展与智力开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能预防感觉统合失调。当宝宝开始学习走路,一切都变得紧张而无序。因为,学会行走,对宝宝而言是第二次诞生,这时他从一个无助的个体、不自由的人,发展成为一个自由、主动的人。宝宝的

独立性第一次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此以往,他将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探索。

好奇与探索是这个阶段宝宝的发展特点,随着宝宝动作能力的`增强,他变得越来越好奇,喜欢用手、用嘴去探索各种事物。学会走路以后,宝宝将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探索。自由探索给宝宝带来了大量的关于世界的信息。

第四阶段:16-24个月

现在的宝宝能够自如地行走,身体动作很灵活,动作花样也越来越多,这是宝宝智慧和快乐的源泉。宝宝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沉默”后,话突然多了起来。现在,宝宝不仅能和大人进行简单的交流,还时不时冒出几个好像谁也没教过的“新鲜词”。宝宝不仅能和大人进行简单的交流,经常把“不”挂在嘴边,但这并不是宝宝的退步,而是宝宝萌发了最初的自我意识。

独立与沟通提上了议事日程。宝宝的独立性不断增强,进入了人生的第一反抗期。如何与处于“双词句阶段”的宝宝交流、在“不”中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是家长应该关注的。

第五阶段:25-36个月

2岁后,宝宝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个性特征,有些宝宝很活跃,但也有些宝宝孤僻、胆小、退缩,不愿到陌生环境中。宝宝的思维从感知运动阶段过渡到象征思维阶段,大量的象征性游戏开始出现。宝宝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不知不觉,那个摇摇摆摆、任人摆布的“小人儿”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而且一天天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能力。

逻辑与交往是这个阶段宝宝发展的重点,有趣的智力操作,更多的交往经验,将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六阶段:37-48个月

在这个阶段,宝宝的语言能力有了质的变化,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社会交往关系已不限于家庭,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思维进一步发展,开始理解逻辑性的数概念;随着经验的积累与增多,创造的萌芽开始显现。

儿童分为6个阶段2

1、预备期(0-1岁):是咿呀作语和初步理解阶段,故又称“先声期”。到孩子8个月时这发声练习达到高峰,并会改变音量和音词以模仿真正的语言。

2、语言发育第一期(1-1.5岁):这时期的语言特色是说单字句,能用手势、表情辅助语言来表达需要;能以动物的声音来代替其名;会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如问:你几岁?他会鹦鹉式复述:几岁,如同回音般,故医学上称为“回音语”(编者注:“回音语”出现在这个阶段,并持续到2岁左右消失,为正常)。

3、语言发育第二期(1.5-2岁):又称“称呼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开始知道“物各有名”,喜欢问其名称,字句迅速增加。

4、语言发育第三期(2-2.5岁):能说短句,会用代词你、我、他,开始接受“母语”所表现独特的语法习惯,如用感叹句来表示感情,用疑问句询问等。

5、语言发育第四期(2.5岁-3岁):这个阶段会使用复杂句,喜欢提问,故又称“好问期”。

6、完备期(3-6岁):说话流利,会用一切词类,并能从成人的言谈中发现语法关系,修正自己错误的暂时性的语法,逐渐形成真正的语言。

儿童分为6个阶段3

乳儿期(从出生到1岁)

婴儿期(从1岁到3岁)

幼儿期或学龄前期(从3岁到6岁)

童年期或学龄初期(从6岁到7岁到11-12岁)

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11-12岁到14-15岁)

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14-15岁到17-18岁)

不同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着量的差异和质的区别,各个阶段具有其本质特点。儿童心理发展同时具有一定的顺序特性,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各个阶段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或超越。我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掌握它发展的来去龙脉,就可以通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去发展儿童的智能和个性品质,在可能的范围内加速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

‘玖’ 3到6岁儿童属于什么阶段

3到6岁儿童属于什么阶段

3到6岁儿童属于什么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内心会慢慢形成自己的独有的规则,因此家长要好好把握孩子心理发展特点,正确引导孩子成长。以下为大家分享3到6岁儿童属于什么阶段。

3到6岁儿童属于什么阶段1

在教育研究领域,3~6岁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时期,意思是说:3~6岁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期,像“潮湿的水泥”一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一阶段过后,“水泥”慢慢凝固,孩子的基本性格慢慢固定下来,再想有大的、彻底的改变是很难的!

研究表明,孩子一生中80%~90%的性格特征、志向理想、生活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成型的!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在这个孩子成长如此关键的阶段,幼儿教育一定要注意下面几点:

一、正确对待孩子的“执拗”

3~6岁的孩子,往往有很多“执拗”的行为。

比如,他本来用的这个品牌的儿童牙膏,有一天妈妈给他换了一个牌子,他就立刻不开心了,大哭大闹;

有的孩子睡觉前一定要妈妈给他关上卧室门,爸爸关就不行,要不然就不睡觉,非得闹一阵子;

有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剥橙子,即便橙子都被他抠烂了,也不要大人帮他剥,否则就扔地下不吃了……

孩子的这些行为,往往让父母们十分头疼,真不明白孩子为什么动不动就撒泼、打滚、胡搅蛮缠。其实,3~6岁是孩子内心建立“秩序”观念的时期,他们会在生活的小事中建立自己的“秩序”,并去极力维护自己的“秩序”,比如一定要自己剥橙子。一旦有人打破了孩子内心的“秩序”,孩子内心就会变得没有安全感,表现为不可理喻的任性、哭闹。如果您的孩子正处于这个时期,希望您能多一些耐心、理解和沟通,尽量让孩子知道:“你有什么不满,只要说出来,妈妈会尽量去满足你,但是撒泼、哭闹大家都不喜欢。”

二、正确对待孩子对色彩、空间的探索

3~6的孩子有两个很喜欢的游戏,一个是垒高,一个是涂画。垒高:孩子开始喜欢把枕头、纸盒之类的东西垒得高高的,然后推到,再垒,再推倒,乐此不疲。其实,孩子正是通过这种游戏,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空间感”,开始对三维空间有初步的感知。

所以,父母们尽量不要制止孩子这样的行为,最好给孩子买一套积木,让孩子自由地去体验这种“搭建—推倒”的游戏。涂画:你家里肯定有个“大画家”,把墙壁、桌布、衣服画得乱七八糟,有时干脆把自己都弄得跟大花猫似的。其实,孩子往往在3~6岁的时候,变得对色彩非常敏感,他们通过到处涂抹的方式,来辨识、发现生活中的不同色彩。

所以,不要刻意阻止孩子,不妨给他买个小黑板,或者在一面墙上贴上一大张白纸,任由孩子自由“创作”,这样你们之间的矛盾也少一些。

三、正确对待孩子的“自私”

3~6岁的孩子,往往非常“自私”,占有欲很强:想让他把零食、玩具跟别人分享,是件很难的事,甚至别人的东西他还要去抢。 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的结果,他们会通过占有一件东西来满足自己的存在感,证明自己的存在。

这是所有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时期,各位爸爸妈妈在小时候也有过这么一个阶段,所以不要随便给孩子打上“自私”的标签。家长们需要做的,一是尊重孩子的所有权,自己的东西愿不愿意跟别人分享,让他自己决定,不要强迫他;另一方面,拿别人的东西要征求别人的许可,如果别人不愿给,可以尝试用自己的东西去交换,而不是硬抢。

四、正确对待孩子的“脏话”

在3~6岁孩子嘴里,总是不时飘出“揍死你”“笨蛋”“你是大粑粑”之类的脏话,很多家长觉得这是“不学好”的表现,往往很严厉地批评孩子,甚至用“拧嘴”“揪耳朵”这样的手段来惩罚他。

但是最后却发现,孩子说脏话的行为并没有因我们的惩罚而消失,反倒是时间长了孩子自己就渐渐不再说了。

3~6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孩子渐渐发现,原来语言也是有力量的——可以让人生气!孩子有时候可能并不知道他所说的脏话到底有多“脏”,有可能只是为了试探你,你越被他激怒,他就越来劲! 所以,不要对孩子的“脏话”如临大敌,否则正合他意。听他说,然后表现得平平淡淡,表现出一点无聊,可能会很好地打击孩子说脏话的兴趣,时间一长,自然就过去了。

五、帮助孩子建立“分类”“分配”的概念

3~6的孩子渐渐对数量、归类开始感兴趣,家长没必要早早逼着孩子学数学,但是可以通过生活实际帮助孩子建立“数量”“分类”“分配”的概念。

做法也很简单,每次逛完超市回来,让孩子帮忙把蔬菜、零食、水果等进行分类;晾干衣服后,让孩子帮忙把上衣、裤子、内衣、袜子进行分类;吃饭时,把分发碗、勺、筷子的权利教给孩子。孩子们往往很乐意做这些事情!

六、最重要的:保持温馨的家庭环境

在所有的外部因素中,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不知不觉而又最深刻的,既影响了孩子的生活习惯、生活作风,也影响了孩子对“家庭”这一概念的理解,关系到孩子成年后能否组建并维系好自己的新家庭。

干净的地板、墙壁,整洁美观的房间布置,都会让孩子身心愉悦,他也更愿意去维护环境的整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谦让的“家风”,有利于孩子养成乐观开朗、彬彬有礼的性格。

3到6岁儿童属于什么阶段2

我们将孩子的心理年龄需求分为四个阶段,本文主要介绍第二阶段幼儿期(3-6岁)的心理发展。

第二阶段是自我价值得到认可和肯定。3-6岁的孩子开始对世界、对自己有了认知,这个阶段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导。父母要给孩子起到一个模范作用,具体包括:

(1)如何处理情绪。这点很重要,孩童时期能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对以后的人格培养起到一个优秀的铺垫作用。

(2)如何处理生活上的难题。这时候需要大人的引导、教育、以及示范。告诉孩子怎么做,为什么,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态度。

上一阶段说到,妈妈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这一阶段爸爸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可或缺。

中国的爸爸不善于和孩子沟通,但是爸爸的.行为和引导,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父子关系差,会导致孩子的自我感不强,安全感来自母亲、价值感来自于父亲。

3-4岁儿童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4~5岁儿童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5~6岁儿童好问、好学,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1、3~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从3岁起,幼儿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很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这时,如果用新的或他喜欢的玩具来哄他,他会马上又破天涕而笑。

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这个时候是内部价值观的自我构建,在健康心理的基础上他们要形成自己处事的态度和方法,形成初步的社会规则或价值观;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比我们更容易难过、无所适从。因此,当发现孩子在做错某件事的时候不要先急着批评她,或者孩子在某件事上犹豫不决的时候不要先急着催她、不耐烦地吼他,请先冷静地想一下或和他谈一下,找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他指明方向。

对一件事情要怎么做或者一个东西应该怎么放,放在哪里有强烈的支配欲望;即便很小的事,在受到他人干扰和打乱的时候会十分不安,会哭闹;那么,在孩子因为这样的情绪或者不满而抗议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道歉,是尊重,而不是毫不在乎,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这样将来我们的孩子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才懂得和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安全距离,才懂得对不喜欢或者不如意说NO,才懂得排泄不健康的情绪。

也是孩子自我审美构建的时期,突然很在乎自己要穿什么,自己选衣服而且经常摆弄,要求妈妈买和小朋友一样的衣服,就算天气冷也要坚持穿得帅气漂亮;会观察、评价别人穿什么(丑、好看等);故意走得趾高气昂要别人关注他,夸他,小女孩表现得明显一些。这是培养孩子自信和自我欣赏最重要的时期。很多成年人,崇拜一个人崇拜到发型要和他一样,衣服要和他一样,甚至走路姿势、面部表情都要和他一样,就是因为幼儿时期的自我审美没有建构好。

这个阶段,家庭里每个人的角色和各成员间的关系会对孩子以后的婚姻、情感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每天都在争吵的家庭,即便有爸爸有妈妈,孩子的心理也会受到创伤。所以如果不可避免成为单亲家庭,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去否定另一半,不要排斥孩子和另一半相处。在和睦的家庭里,在保证夫妻正常恩爱关系的同时也应理解孩子的恋父情节或恋母情节。

3-6岁也是幼儿性启蒙的重点。当孩子迷茫的时候我们还在遮遮掩掩,那么他们就会更迷茫,迷茫到以后就会变本加厉的找回来,过早发生性关系并且不懂得自我保护。所以,对待幼儿任何性探索行为和疑惑,有问必答,科学引导,不粗暴打断,不羞辱谩骂,还可以借助一些书籍绘本带着孩子去了解,就像了解我们的身体其他部分一样。

2、幼儿期思维特点

幼儿期思维的不可逆性,比如A大于B,B大于C,但是孩子不能推断出A大于C。其次是幼儿期思维的不守恒性,如将一杯水在孩子的注视下倒入一个大盆中,孩子并不知道杯子中的水和盆里的水其实是一样多的。

理论上这个时期他们可以识字,可以阅读图画,但是不适合具有逻辑思维性质的算术和文字阅读,盲目开发孩子智力的代价是丧失了孩子游戏的时间和学习的信心、兴趣、能力。实验证明,中小学大多数孩子的厌学、识字困难、写字错误等与幼儿时期不正确的学习方式有关,除非天才不受影响。

3、幼儿期能力开发

所以这个阶段,对于孩子的能力开发需要注意:

言语发展: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读故事,发展孩子的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同时提升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思维能力。

3到6岁儿童属于什么阶段3

1、儿童3岁的时候

儿童3岁的时候是一个心理生长过渡期,3岁之前儿童属于无条件接受期,但在3岁之后儿童逐渐有了判断观念和选择性,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思考的能力和潜意识,因此一旦到了3岁,儿童逐渐表现出逆反心理,出现和家长对着干的的表现,这是正常的,需要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和儿童沟通。

2、儿童4-5岁的时候

儿童到4-5岁的时候这种叛逆心理会尤为突出,这个时候儿童好奇心会变得很重,而且经过3岁那一年的认知和思维转换,在4-5岁的时候,很多事情会首先自己拿主意,而不是寻求父母的意见或是听父母的安排。而且因为行为能力的增强,导致心里的还会生出模仿的意愿。情绪起伏也变得很大,会有兴奋、安静、害怕、紧张和愤怒等多种情绪交替。家长此时要做好正确的引导,避免儿童性格偏执,出现极端表现。

3、儿童6岁的时候

6岁相比较4-5岁的时候,儿童具有一定的是非观判断,而且逆反心理会相较的减少。有了2年的叛逆,儿童已经知道自己家庭、幼儿园和生活中的运转规律,对一些事物和人也能做出正确判断,所以逆反心理会小很多。但同时接触的事物更多,所以好奇心会加重,而且还会变的依赖性很强,也会变的很固执,对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十分抗拒,很容易情绪化。

所以家长要注意引导,6岁也是儿童即将面对上学的年龄,所以家长此时要有耐心,也要开始培养儿童学会自己控制情绪,开始培养儿童的耐性。

‘拾’ 小学生身体发育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二)想象、思维的特点。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五)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生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六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处在平稳发展的时期,其身高平均每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增加约2—3公斤,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都不稳定,且与成年人的指标有较大差距,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比如,—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这一阶段的儿童,不易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体育运动,在训练写字、弹琴等这些小肌肉运动的动作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他们最显着的特点是,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了……”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的左右。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的关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一、二年级的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信赖感,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同时,要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的这种信赖感能够更加持久。